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颈动脉推注普鲁卡因及蝮蛇抗栓酶治疗脑梗塞46例疗效观察
1
作者 亓西霖 段鲁勤 《工企医刊》 1999年第6期47-48,共2页
我们医院采用颈动脉给药的途径。应用普鲁卡因及蝮蛇抗栓酶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与同期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有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2例脑梗塞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Ⅰ组:46例,男39例,女7例,年龄43... 我们医院采用颈动脉给药的途径。应用普鲁卡因及蝮蛇抗栓酶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与同期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有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2例脑梗塞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Ⅰ组:46例,男39例,女7例,年龄43岁~85岁,平均年龄62.1岁±7.3岁。发病到开始治疗的时间平均4.1天±2.3天。肌力0级29例,Ⅰ级17例,Ⅱ组:66例,男54例,女1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普鲁卡因 治疗 蝮蛇抗栓酶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再灌注对QTc离散度的影响
2
作者 亓西霖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36-237,共2页
目的 观察47 例急性心肌梗塞(AMI) 患者,早期再灌注对QTc 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对47 例AMI予以静脉溶栓,并于溶栓后第24 小时,判定是否再通。在溶栓前及溶栓后作同步记录12 导联心电图测量QTcd 与50 例健... 目的 观察47 例急性心肌梗塞(AMI) 患者,早期再灌注对QTc 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对47 例AMI予以静脉溶栓,并于溶栓后第24 小时,判定是否再通。在溶栓前及溶栓后作同步记录12 导联心电图测量QTcd 与50 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 AMI组溶栓前与对照组间QTcd 差异有极显著性(821 ±115ms VS 378 ±167ms P< 0001) ,前壁与下壁梗塞之间QTc 离散度差异无显著性。静脉溶栓后24 小时QTcd 显著降低(831 ±112ms VS 562 ±148ms P< 0001) ,而未再开通组QTc 在溶栓前后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平,恢复速度显著慢于开通组。11 例溶栓前有恶性心律失常者其QTcd 明显长于无心律失常者(931 ±82ms VS812 ±110ms, P< 005) ,溶栓后再通QTcd 降至623 ±84ms,室性心律失常消失。结论 成功地溶栓再灌注可使QTcd 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离散度 心肌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
下载PDF
黄体酮治疗眩晕症350例疗效观察
3
作者 亓西霖 《工企医刊》 1999年第5期28-29,共2页
自1984年以来,笔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眩晕症350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50例中,女性250例,男性100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0岁,平均37岁。350例中脑震荡后综合征90例,药物反应与中毒100例,脑动脉硬化30例,... 自1984年以来,笔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眩晕症350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50例中,女性250例,男性100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0岁,平均37岁。350例中脑震荡后综合征90例,药物反应与中毒100例,脑动脉硬化30例,美尼尔氏综合征30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酮 治疗 眩晕症
下载PDF
流式细胞定量检测细胞凋亡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兴刚 亓西霖 刘守奎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凋亡。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雷公藤多甙对慢性肾疾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再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电泳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出现亚二倍体峰,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多。琼脂糖...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凋亡。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雷公藤多甙对慢性肾疾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再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电泳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出现亚二倍体峰,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多。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特征性的“梯状”带。结论流式细胞仪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仪 慢性 肾疾病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85例疗效观察
5
作者 王劲松 亓西霖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2年第10期591-592,共2页
作者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以西医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 35例 ,与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为观察组 85例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两组症状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1.8% ,对照组为 77.1% ;EKG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1% ,对照组为 6 8... 作者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以西医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 35例 ,与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为观察组 85例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两组症状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1.8% ,对照组为 77.1% ;EKG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1% ,对照组为 6 8.6 % ,两项疗效比较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辅助治疗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测定hsCRP、Nt-proBNP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韩霞 亓维东 +2 位作者 朱宝华 张增堂 亓西霖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4期523-524,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06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6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STEMI组)37例与急性ST段抬高...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06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6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STEMI组)37例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STEMI组)33例;同期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STEMI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高于UAP组(P<0.05);STEMI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NSTEMI组和UAP组(P<0.05);NSTEMI组与UAP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对其诊治及预后评价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NT—proBNP 急性冠脉综合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