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亢卫波 闫家智 +1 位作者 孟桦 廖鹏志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811-814,824,共5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2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低分子肝素将患者分为治疗...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2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低分子肝素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D-二聚体水平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期间,治疗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比例为7.5%(3/4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下肢深静脉超声复查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5.0%(2/4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出血现象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低分子肝素 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下载PDF
不同入路内固定术在踝关节后pilon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亢卫波 闫家智 +1 位作者 孟桦 李晨曦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2期1470-1473,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内固定术对踝关节后pilon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76例踝关节后pilon骨折患者,根据不同入路内固定术可分为A组38例(采用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术)和B组38例(采用...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内固定术对踝关节后pilon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76例踝关节后pilon骨折患者,根据不同入路内固定术可分为A组38例(采用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术)和B组38例(采用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血清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骨型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peptide of type Ⅰ procollagen,PⅠNP)。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两组BGP、BALP及PⅠN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BGP、BALP及PⅠNP水平均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1年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A组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相较于前外侧入路,采用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术对后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更显著,调节骨代谢指标水平,改善踝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术 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术 后pilon骨折 踝关节
下载PDF
个体化微型重建钛板在桡骨头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孟桦 亢卫波 +1 位作者 李晨曦 闫家智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0期1099-1103,共5页
目的 探讨个体化微型重建钛板在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桡骨头骨折患者90例,按Mason分型分为Ⅱ型组(24例)与Ⅲ型组(66例),... 目的 探讨个体化微型重建钛板在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桡骨头骨折患者90例,按Mason分型分为Ⅱ型组(24例)与Ⅲ型组(66例),均采用微型重建钛板根据骨折部位个体化塑形后进行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5±3.7)个月。术后1、3、12个月测定患侧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前臂旋转活动度,术后12个月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score,MEPS)和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iesofthearm,shoulderandhand,DASH)评分评定患侧肘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感染、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肘关节失稳、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两组健侧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前臂旋转活动度明显优于患侧,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术后3个月、12个月时两组健侧与患侧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前臂旋转活动度比较差异已无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患侧MEPS评分均为优良,患侧MEPS评分及DASH评分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型组患侧MEPS评分及DASH评分与Ⅲ型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个体化微型重建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可获得良好疗效,具有塑形简单、体积小、术中组织剥离少、术后对肘关节活动影响小且费用适宜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头骨折 重建钛板 疗效分析
下载PDF
鸡尾酒疗法联合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亢卫波 闫家智 +3 位作者 王冰 孟桦 马宗伯 赵岩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鸡尾酒疗法联合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行TKA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 目的探讨鸡尾酒疗法联合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行TKA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予以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在股神经阻滞基础上实施鸡尾酒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24、36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2周、1个月、6个月的膝关节学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6、12、24、36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KS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鸡尾酒疗法联合股神经阻滞对TKA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尾酒疗法 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亢卫波 艾依热提.买买提 曾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目的观察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疗效。方法分别选取30例住院行显微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MSLD)和传统手术(open lumbar discectomy,OL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比较2种手术的... 目的观察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疗效。方法分别选取30例住院行显微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MSLD)和传统手术(open lumbar discectomy,OL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比较2种手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后JOA、VAS和ODI改善率情况。结果 MSLD组及OLD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2.8±0.8)cm和(5.5±1.8)cm,手术时间分别为(57.0±16.9)min和(72.0±30.5)min,出血量分别为(85.0±33.0)mL和(110.0±48.0)mL,住院天数分别为(10.2±2.5)d和(12.2±3.6)d,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随访时,MSLD组及OLD组的JOA改善率分别为85.3%±8.3%和84.9%±7.6%,VAS改善率分别为86.4%±1.9%和84.4%±2.1%,ODI改善率分别为81.5%±6.3%和80.8%±5.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视野清晰,可减少对神经根及硬膜囊的手术刺激,安全、可靠性好,但熟练操作需要较长时间的显微外科训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 显微镜
下载PDF
关节镜监视下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 被引量:2
6
作者 亢卫波 潘海涛 曾峥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3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股骨远端A型骨折患者行关节镜监视下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术。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5(10±2.5)个月。无关节感染,骨折均愈合良好。按Kolm en...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股骨远端A型骨折患者行关节镜监视下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术。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5(10±2.5)个月。无关节感染,骨折均愈合良好。按Kolm ent评分标准:优16例,良3例,可1例。结论关节镜监视下逆行交锁髓内钉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固定牢靠、能及时处理膝关节并发症等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逆行交锁髓内钉 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与小关节囊神经纤维数量及神经肽Y表达变化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磊 李家谋 +2 位作者 刘宝戈 崔维 亢卫波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8期663-667,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临床症状、核磁共振小关节Fujiwara分级与末端神经纤维分布及神经肽Y表达的关系,探索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病理机制。方法:选取无腰痛的腰椎管占位需手术内固定患者为对照组(A组),共15例。慢性腰痛患者,术前封闭腰椎小关节... 目的:通过研究临床症状、核磁共振小关节Fujiwara分级与末端神经纤维分布及神经肽Y表达的关系,探索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病理机制。方法:选取无腰痛的腰椎管占位需手术内固定患者为对照组(A组),共15例。慢性腰痛患者,术前封闭腰椎小关节,注射前后进行VAS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将其分为3组:疼痛完全无缓解患者,为慢性非小关节源性腰痛组(B组),共15例;腰痛基本消失的患者,为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组(C组),共20例;腰痛有改善但不能完全消除的患者,为慢性混合性腰痛组(D组),共20例。取各组患者的小关节囊标本,分别用氯化金染色及免疫组化法研究小关节囊上的神经末梢及神经肽Y的分布及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组和慢性混合性腰痛组腰椎小关节退变趋势明显,神经纤维分布明显增多,且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组神经分布稠密。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组神经肽Y阳性分布稠密。此外,小关节囊神经纤维数量分布及神经肽Y阳性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二者与小关节MRI Fujiwara分级无相关性。结论: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小关节囊中存在丰富的末端神经纤维;当关节囊受压、牵张,组织炎症或化学物质刺激时或者脊柱小关节病变及力学行为改变时,小关节囊神经末梢疼痛介质分布会发生改变,进而参与腰痛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神经肽Y 神经末梢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对邻近节段瞬时旋转中心及活动度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李冬梅 刘宝戈 +4 位作者 田宝朋 崔维 朱继超 亢卫波 张耀 《骨科》 CAS 2016年第1期31-34,44,共5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对邻近节段瞬时旋转中心(instantaneous center of rotation,ICR)及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的122例采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对邻近节段瞬时旋转中心(instantaneous center of rotation,ICR)及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的122例采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邻近节段的ICR、ROM以及颈椎整体ROM。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3~21个月,平均6个月。无论是融合上方还是下方相邻节段的ICR,其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颈椎整体和屈、伸位ROM,其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其上下方相邻节段手术前后的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及NDI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效果良好,对邻近节段的ICR和ROM未造成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颈椎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叶酸复合交联多聚尿烷聚酯神经导管促进大鼠坐骨神经长距离缺损修复
9
作者 亢卫波 闫家智 +2 位作者 陈永杰 李晨曦 桑大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2-628,共7页
目的探讨叶酸复合交联多聚尿烷聚酯(folic acid coated-crosslinked urethane-doped polyester elastomer,fCUPE)神经导管支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长距离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36只3月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2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 目的探讨叶酸复合交联多聚尿烷聚酯(folic acid coated-crosslinked urethane-doped polyester elastomer,fCUPE)神经导管支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长距离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36只3月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2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CUPE神经导管支架移植组(A组)、fCUPE神经导管支架移植组(B组)及自体神经移植组(C组),取C组对侧健康肢体作为对照组(D组)。建立大鼠20 mm长坐骨神经缺损模型,按分组分别采用相应材料修复神经缺损,于术后1、2、3个月采用Bain公式计算A~C组坐骨神经指数(sciatic function index,SFI),神经电生理技术评价A~D组患侧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术后3个月处死大鼠,大体观察后取A~C组再生神经组织行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及A、B组雪旺细胞计数,比较各组神经修复和再生水平。结果术后3个月各组大鼠手术部位神经导管支架均部分降解,神经及导管与周围组织之间无严重粘连,导管与远、近端神经连接正常,切断神经导管支架可观察到导管内出现类似神经的组织。术后各时间点A组SFI均显著高于C组,术后2、3个月时高于B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B、C组间SF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NCV均显著慢于其余3组(P<0.05);B、C组NCV均慢于D组,但仅术后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B、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组神经组织可见空洞样异常结构,组织染色浅,见大量非雪旺细胞;B组可见大量正常神经结构,染色较A组深,去分化雪旺细胞分布明显;C组可见神经束排列整齐,组织染色最深。B组雪旺细胞数量为(727.50±57.60)个/mm2,显著多于A组(298.33±153.12)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9,P<0.001)。结论fCUPE神经导管支架修复坐骨神经长距离缺损的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相当,是潜在的周围神经缺损移植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神经导管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修复 大鼠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球囊扩张体积与骨水泥注射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崔维 刘宝戈 +1 位作者 王磊 亢卫波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中数据在预测骨水泥注射量(CV)时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PKP治疗的93例患者共154个椎体的临床资料.所有椎体均...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中数据在预测骨水泥注射量(CV)时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PKP治疗的93例患者共154个椎体的临床资料.所有椎体均使用双侧球囊扩张,透视下经工作通道双侧同时注入处于拉丝期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记录球囊扩张体积(BV)、球囊峰值压力(Pmax)、CV,并计算Pmax与BV比值(P/BV),分析BV与CV的线性关系.结果 154个椎体中7个椎体出现渗漏,无骨水泥渗漏入椎管,无患者出现神经损伤.93例患者PKP术后3d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0~2分.无骨水泥渗漏的147个椎体的BV为2.1~6.3 ml,Pmax为130~ 359 psi,CV为2.8~8.5 ml,P/BV为25~263 psi/ml.所有患者的平均BV与CV无高度相关性(R<0.75).依据P/BV值将145个椎体分为3组:P/BV< 100组、100≤P/BV< 200组、P/BV≥200组.3组椎体内BV与CV有高度相关性(R>0.75,P<0.01),且呈线性关系.P/BV< 100组CV为BV的0.9~1.1倍;100≤P/BV< 200组CV为BV的1.4~1.6倍;P/BV≥200组CV为BV的2.0~2.2倍.结论 通过BV和P/BV两个客观数据可以预测CV,以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防止CV不足导致的疗效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球囊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融合固定致上肢外展上举功能受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迪 刘宝戈 +5 位作者 王磊 朱继超 崔维 曾峥 亢卫波 杨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92-999,共8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融合固定致上肢外展上举功能受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采用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117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后患者上肢外展上举的情况,将患者分为上肢外展上举受限...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融合固定致上肢外展上举功能受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采用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117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后患者上肢外展上举的情况,将患者分为上肢外展上举受限组与未受限组,记录上肢外展上举受限时上肢三角肌肌力、感觉、恢复时间及恢复时三角肌肌力;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C4,5节段退变程度,术前、术后C4-5椎间隙高度变化,术前C3~5脊髓高信号情况,术前C3~5后纵韧带骨化情况。结果7例患者术后出现上肢外展上举功能障碍,其中三角肌肌力3级6例,2级1例。7例患者随访8~16个月,末次随访时6例肌力恢复至5级,1例恢复至4级;2例上肢仍残存感觉障碍。7例患者JOA评分由术前(8.9±1.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3.8±2.4)分,改善率平均为65%。117例患者中,短节段手术(1~2个节段)上肢外展受限率为1.5%(1/67),长节段手术(>3个节段)受限率为12%(6/50)。外展上举受限组C4-5间盘退变9分法评分为(2.1±0.37)分,未受限组为(2.6±1.4)分。上肢外展受限组C4-5间隙高度较术前增加(2.1±0.66)mm,无上肢功能障碍组增加(2.2±1.1)mm。7例外展上举受限患者中4例术前MRI T2WI示C3~5存在高信号(57.1%),未受限患者中2例术前C3~5存在高信号(1.8%)。结论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融合固定后出现上肢外展上举受限的发生率较低,预后较好,但合并感觉障碍的患者预后稍差。多节段减压手术及术前MRI T2WI示C3~5脊髓高信号是术后发生上肢外展上举受限的可能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神经 麻痹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9例脊柱肿瘤术后并发症原因及护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莉 佟静 +3 位作者 崔维 亢卫波 王磊 刘宝戈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9期1145-1147,共3页
脊柱肿瘤大概占人体骨肿瘤的6%~10%[1],各种类型骨肿瘤均可发生于脊柱。手术切除是目前最基本、最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2],对于脊柱肿瘤的治疗确有其突出之处,但其并发症发生率也不容忽视^([3])。由于脊柱手术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较高,... 脊柱肿瘤大概占人体骨肿瘤的6%~10%[1],各种类型骨肿瘤均可发生于脊柱。手术切除是目前最基本、最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2],对于脊柱肿瘤的治疗确有其突出之处,但其并发症发生率也不容忽视^([3])。由于脊柱手术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较高,因此,了解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9例行脊柱肿瘤手术的患者行回顾性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并发症 护理
原文传递
老年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诊治与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齐登彬 刘宝戈 +3 位作者 王磊 崔维 亢卫波 韩伟峰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63-1166,共4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退变性脊柱侧凸(DS)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增长,该病是引起老年患者驼背、腰背痛、下肢痛、间歇性跛行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