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肝癌组织褪黑素受体的表达和结合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亢晓彬 马勇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检测成人肝癌组织是否表达褪黑素受体(me-latonin receptor,MR),并探讨其结合特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织MR两种亚型(MT1、MT2)的表达和分布。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肝癌组织MR特异性结合和动力学特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目的检测成人肝癌组织是否表达褪黑素受体(me-latonin receptor,MR),并探讨其结合特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织MR两种亚型(MT1、MT2)的表达和分布。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肝癌组织MR特异性结合和动力学特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成人肝癌组织MT1和MT2均呈聚集型粽黄色颗粒阳性染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核中表达最少。放射配体结合结果表明,成人肝癌组织存有125I标记的褪黑素(125I-Mel)特异结合位点,最大结合容量(Bmax)值为(0.29±0.07)pmol.g-1 protein,平衡解离常数(Kd)值为(48.7±6.5)pmol·L-1,动力学分析表明该特异性结合特点为可饱和及可逆性结合。结论成人肝癌组织表达MR,包括MT1和MT2,其结合特性为低结合容量、高亲和力、可饱和性及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肝癌 褪黑素 褪黑素受体 褪黑素受体1 褪黑素受体2
下载PDF
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周胜来 亢晓彬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4期71-72,共2页
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了解退药原因及特点,总结经验,以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度门诊西药房退药处方658张,按退药科室、退药原因及退药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 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了解退药原因及特点,总结经验,以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度门诊西药房退药处方658张,按退药科室、退药原因及退药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门诊患者退药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其中,药物不良反应217例,占32.98%;药师审方后退回不合格处方187例,占28.42%;医师处方剂量错误147例,占22.34%;患者自身原因63例,占9.57%;其他原因44例,占6.69%。结论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是退药的主要原因,医师在为患者开具处方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确保合理用药,尽量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门诊西药房 退药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3
作者 徐芹 鲍瑜 亢晓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3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NSCLC患者8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予以多西他赛化疗...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NSCLC患者8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予以多西他赛化疗,研究组予以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化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癌胚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糖蛋白抗原125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进展期NSCLC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阻止疾病进展,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阿帕替尼 进展期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下载PDF
我院药剂科2012年药品调配差错分析与防范 被引量:3
4
作者 舒燕燕 桂凌 +1 位作者 亢晓彬 苏志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25期29-29,35,共2页
为减少药房调配差错,降低患者用药风险,确保用药合理、安全、有效、经济,以发挥药物的治疗目的。我院对2012年药剂科药品调配差错进行统计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药品 调配差错 分析 防范
下载PDF
奥拉西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初步机制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亢晓彬 周胜来 徐芹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拉西坦组(n=98)和对照组(n=96),对照组按指南推荐予常规治疗,奥拉西坦组在对...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拉西坦组(n=98)和对照组(n=96),对照组按指南推荐予常规治疗,奥拉西坦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后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评价临床疗效,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后14d 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奥拉西坦组治疗后14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奥拉西坦组有效率为84.7%,对照组有效率为7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100B、NSE、CRP、IL1-β、SOD、vW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14d血清S100B、NSE、CRP、IL1-β、vWF均较治疗前下降,SOD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奥拉西坦组治疗后14d血清S100B、NSE、CRP、IL1-β、vWF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奥拉西坦组SOD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暂未发现奥拉西坦组并发症多于对照组的证据。结论:奥拉西坦能保护神经元,改善病情及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西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