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对子宫内膜息肉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仇彩琴 万波 郭振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44-846,共3页
目的本研究比较了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对子宫内膜息肉伴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78例子宫内膜息肉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并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式将患者分为电切组(40例)和刮宫组(38例)。对电切组实施宫腔... 目的本研究比较了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对子宫内膜息肉伴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78例子宫内膜息肉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并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式将患者分为电切组(40例)和刮宫组(38例)。对电切组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对刮宫组实施宫腔镜下刮宫术,对比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月经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并发症及短期复发情况。结果电切组的手术时长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刮宫组(P<0.05),而2组患者的住院时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电切组患者的月经量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而刮宫组的月经量下降程度低于电切组(P<0.05),且术后12个月的月经量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手术后2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改善(P<0.05),其中电切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均少于刮宫组(P<0.05)。电切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刮宫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3.68%)(P<0.05)。结论在对子宫内膜息肉伴有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取宫腔镜下电切术,能够有效清理病灶、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及出血量,进而达到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下电切术 刮宫术 子宫内膜息肉伴异常子宫出血 疗效
下载PDF
经皮球囊二次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振华 万波 仇彩琴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两种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62例,将其分为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组与经皮二次球囊扩张成形术组,每组各31人。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组采用常规经皮球囊扩张... 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两种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62例,将其分为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组与经皮二次球囊扩张成形术组,每组各31人。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组采用常规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经皮二次球囊扩张成形术组采用经皮二次球囊扩张成形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以及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7 d以及手术后30 d疼痛值。采用腰痛评分法(ODI)评估2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7 d以及手术后30 d腰部功能障碍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皮二次球囊扩张成形术组在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2项手术指标与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用量(5.33±0.74)mL高于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组(P<0.05);经皮二次球囊扩张成形术组总发生率(6.45%)低于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组总发生率(38.71%);经皮二次球囊扩张成形术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以及Cobb角手术前和手术后7 d与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90 d经皮二次球囊扩张成形术组椎体前缘高度与椎体中部高度大于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组,Cobb角小于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组(P<0.05);经皮二次球囊扩张成形术组ODI与VAS评分手术前和手术后7 d与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90 d ODI与VAS评分显著低于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组(P<0.05)。结论经皮二次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更好,提高椎体的刚性和强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经皮二次球囊扩张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银玲 仇彩琴 樊桂琴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究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冷刀锥切术治疗后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将行冷刀锥切术治疗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冷刀锥切术手术切除方式以及病理类型、手术指标、术后情况、患者病理特征与术... 目的探究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冷刀锥切术治疗后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将行冷刀锥切术治疗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冷刀锥切术手术切除方式以及病理类型、手术指标、术后情况、患者病理特征与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CINⅡ患者64例,CINⅢ36例,CINⅢ患者中宫颈癌ⅠA1期患者3例,宫颈癌≥ⅠA2期患者2例,9例患者合并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疾病的手术指征,因此同时切除子宫,病理升级诊断为ⅠA2、ⅠB1期宫颈癌患者2例,均进行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治疗;并发症包括术后宫颈狭窄3例,切缘阳性18例。术后复发患者14例,未复发86例。病理特征中宫颈锥切术切缘、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级、是否广泛累及腺体、HPV持续感染、宫颈锥切术深度与术后复发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表明广泛累及腺体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其与术后复发呈正相关,宫颈锥切术切缘、HPV持续感染、宫颈锥切术深度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锥切术切缘、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级、是否广泛累及腺体、HPV持续感染、宫颈锥切术深度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冷刀锥切术术后复发具有相关性,而广泛累及腺体是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冷刀锥切术治疗后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冷刀锥切术 复发
下载PDF
经皮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对腰椎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影响
4
作者 万波 郭振华 仇彩琴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对腰椎骨折患者疗效、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 目的分析经皮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对腰椎骨折患者疗效、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研究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对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及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融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2组腰痛评分(O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的ODI评分、Harris评分以及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相当,均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脊柱、髋关节、膝关节功能,但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更能减少手术时间,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入路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钉棒技术 腰椎骨折 疗效 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