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急性脑出血并癫痫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和微小RNA-124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杜志刚 伊红丽 +3 位作者 吴海燕 仇汉诚 崔晨曦 崔贵香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33-637,共5页
目的 分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微小RNA-124(miR-124)在老年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顺义院区收治的72例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患者为急性脑出血... 目的 分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微小RNA-124(miR-124)在老年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顺义院区收治的72例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患者为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急性脑出血患者50例为急性脑出血组,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ANGPTL4水平、miR-124 mRNA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出血组、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组ANGPTL4水平较高,miR-124 mRNA表达量较低(P<0.05);与急性脑出血组比较,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组ANGPTL4水平较高,miR-124 mRNA表达量较低(P<0.05)。ANGPTL4与癫痫严重程度、认知障碍、脑卒中史呈正相关,miR-124与癫痫严重程度、认知障碍、脑卒中史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知障碍、脑卒中史、ANGPTL4、miR-124为影响老年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ANGPTL4、miR-124联合检测对老年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的预测价值高于单项检测预测(P<0.05)。结论 老年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患者ANGPTL4表达较高,miR-124表达较低;ANGPTL4、miR-124与患者癫痫严重程度、认知障碍、脑卒中史相关,且两项联合检测对老年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癫痫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循环微RNA 老年人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或阿替普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永飞 姜卫剑 +4 位作者 闫斌 赵贵锋 仇汉诚 刘佳 赵素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3期90-93,共4页
目的比较脑室外引流(EvD)联合尿激酶(uK)或阿替普酶(nPA)灌注治疗脑室出血(IV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3月火箭军总医院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51例,依据脑室内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5例)。两... 目的比较脑室外引流(EvD)联合尿激酶(uK)或阿替普酶(nPA)灌注治疗脑室出血(IV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3月火箭军总医院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51例,依据脑室内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5例)。两组患者入院24h内均给予EVD,术后复查头cT明确导管尖端位置无误,对照组注入rtPA.观察组注入UK。观察指标为两组血肿清除速度、短期结局以及长期神经功能,血肿清除速度通过5d改良的Graeb脑室内出血评分(mGS)实现.短期结局通过30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实现,长期神经功能恢复通过180d改良Rankin量表(mRS)实现,次要观察指标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EVD留置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药物花费。结果两组血肿清除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5draG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短期结局及长期神经功能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0dGOS评分及180d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d内对照组有1例(3.8%)死亡,观察组有2例(8.0%)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VD留置时间以及ICU入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溶栓药物花费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发生颅内感染2例、癫痫1例,观察组发生颅内感染2例、再出血1例、交通性脑积水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D联合脑室内纤维蛋白溶解治疗IVH可以快速清除脑室积血(尤其是第三、四脑室),rtPA和UK均可以作为脑室注射药物的选择,使用UK费用明显少于rt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 脑室内纤维蛋白溶解 尿激酶 阿替普酶
下载PDF
复合手术在复杂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宋晓雯 仇汉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2,共6页
复合手术室为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以及影像学检查的融合提供了平台,使得高质量影像引导的显微外科手术成为了可能。近年来,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联合血管内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的复合手术治疗复杂脑血管疾病的实践,包括巨大... 复合手术室为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以及影像学检查的融合提供了平台,使得高质量影像引导的显微外科手术成为了可能。近年来,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联合血管内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的复合手术治疗复杂脑血管疾病的实践,包括巨大、梭形、宽颈等复杂颅内动脉瘤,高级别(Spetzler-Martin分级Ⅳ~Ⅴ级)等复杂动静脉畸形,传统治疗方式不能治疗或治疗失败的复杂动静脉瘘,颈动脉分叉和弓上动脉(颈总动脉和头臂干)多处狭窄。在实时评估手术有效性的同时简化了手术流程,为复杂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瘘 复合手术 综述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病变的支架成形治疗 被引量:11
4
作者 金旻 杜彬 +4 位作者 康伟民 刘奇 仇汉诚 林浩 姜卫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34-637,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收集18例接受支架成形治疗的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双上肢收缩压差≥20 mmHg。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17例,无症状性狭窄1例。狭...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收集18例接受支架成形治疗的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双上肢收缩压差≥20 mmHg。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17例,无症状性狭窄1例。狭窄病变15例,狭窄程度均≥70%,闭塞病变3例(均在左侧)。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2例闭塞病变采取股动脉入路开通,1例闭塞病变采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联合入路开通。术后平均病变狭窄程度从术前的85.6%降至5.6%。围手术期内无脑卒中及死亡并发症。所有症状性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平均随访8个月,1例症状性再狭窄,余无症状复发。结论介入治疗闭塞性锁骨下动脉病变可行并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狭窄 动脉闭塞 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在神经血管疾病复合手术室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仇汉诚 张轶群 +3 位作者 李晨 赵元立 赵继宗 姜卫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47-550,共4页
目的分析在神经血管疾病复合手术室条件下治疗颅内动脉瘤现状。方法第二炮兵总医院新纪元脑卒中医疗救治研究中心从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在神经血管疾病复合手术室实施颅内动脉瘤治疗共99例,其中包括介入治疗、开颅手术治疗、复合手... 目的分析在神经血管疾病复合手术室条件下治疗颅内动脉瘤现状。方法第二炮兵总医院新纪元脑卒中医疗救治研究中心从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在神经血管疾病复合手术室实施颅内动脉瘤治疗共99例,其中包括介入治疗、开颅手术治疗、复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切换等多种治疗方式。结果99例中4例死亡,89例神经功能明显改善,4例稳定,1例加重,1例失访;94例随访3~675d,其中4例动脉瘤复发,2例进行了二次手术。90例在最后一次随访时仍达到完全栓塞或夹闭。结论在神经血管疾病复合手术室条件下实施颅内动脉瘤治疗是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复合手术室 颅内动脉瘤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形态、瘤壁的结构变化与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仇汉诚 刘荣耀 +2 位作者 王健 位振清 毛更生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1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尽管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技术明显提高,但颅内动脉瘤破裂所导致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因此,动脉瘤破裂相关性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对其破裂机制的了解和手术指征的完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手术获得破裂动脉... 目的尽管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技术明显提高,但颅内动脉瘤破裂所导致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因此,动脉瘤破裂相关性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对其破裂机制的了解和手术指征的完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手术获得破裂动脉瘤66例和未破裂动脉瘤32例。在3D—CTA上对各动脉瘤的形态进行测量。通过电镜和免疫组化对动脉瘤结构的各指标进行量化分级。分别在两组组间和各指标之间进行比较,找出与动脉瘤破裂相关的因素。结果动脉瘤的大小在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没有差别。相对于未破裂动脉瘤来讲,破裂动脉瘤的形态更接近球形,有显著的内皮受损、结构变脆和炎性细胞浸润。动脉瘤近似于球形的程度、内皮受损程度,瘤壁脆性程度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两两之间均有相关性。结论瘤壁结构在破裂动脉瘤和未破裂动脉瘤中有显著的区别;动脉瘤的大小与动脉瘤的破裂无相关性,而动脉瘤的形态与动脉瘤的破裂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破裂 机制 形态发生 3D—CTA 瘤壁结构变化
原文传递
颅咽管瘤手术入路的选择
7
作者 王成俊 孙剑 +3 位作者 仇汉诚 李岩 李冬梅 毛更生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个体化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对我科从2009年4月~2011年7月收治的26例颅咽管瘤患者,结合患者术前症状和体征、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手术效果和随访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翼点入路11例中,8例全切除,近全切...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个体化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对我科从2009年4月~2011年7月收治的26例颅咽管瘤患者,结合患者术前症状和体征、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手术效果和随访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翼点入路11例中,8例全切除,近全切除3例。额下入路3例,2例全切除,1例近全切除。前纵裂入路3例,经胼胝体入路6例,经终板入路4例,均全切肿瘤。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尿崩症(84.6%),血电解质紊乱(61.5%)和癫痫(15.4%)。术后随访3~30个月,21例患者正常工作生活。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助于增加颅咽管瘤手术全切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极大地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大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贺迎坤 李航 +3 位作者 白卫星 李天晓 姜卫剑 仇汉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2180-2183,共4页
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大动脉瘤(最大径≥10 mm)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接受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22例颅内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评估术后临床及影... 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大动脉瘤(最大径≥10 mm)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接受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22例颅内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评估术后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2例共22枚大动脉瘤,手术均获成功,其中2例为单纯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置入,20例为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结合弹簧圈填塞治疗。3例(13.6%)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4.5%)术后3 d动脉瘤破裂死亡。19例(19枚动脉瘤)获影像学随访(3~17个月),其中13枚(68.4%)动脉瘤获次全以上闭塞,无动脉瘤复发。18例患者获临床随访(16~32个月),其中改良Rankin评分1分者5例,mRS评分0分者13例,均无出血或缺血事件发生。结论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大动脉瘤治愈率高。但如何更好的预防并发症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导向装置 颅内大动脉瘤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重型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与保守治疗出院结局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永飞 仇汉诚 +8 位作者 赵贵锋 杨佳蕾 吕桂林 吕进 康伟民 闫斌 刘佳 赵素民 姜卫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2257-226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型脑室出血(SeIVH)脑室外引流(EVD)与保守治疗的出院结局。方法从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火箭军总医院、陆军总医院及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的SeIVH患者中检索接受EVD治疗者,作为治疗组;并从接受保守治疗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型脑室出血(SeIVH)脑室外引流(EVD)与保守治疗的出院结局。方法从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火箭军总医院、陆军总医院及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的SeIVH患者中检索接受EVD治疗者,作为治疗组;并从接受保守治疗的SeIVH患者中根据脑室出血量和年龄按照1∶1随机匹配出对照组。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是否会影响出院时发生中度及以下程度残障(mRS ≤3分)或者死亡(mRS 6分)的结局。结果6年间连续收治361例SeIVH患者。其中75例为治疗组;286例保守治疗者中匹配出75例为对照组。入院时两组脑室出血量分别为(55.8±22.7)ml和(53.7±23.3)ml(P=0.569)、脑实质出血量分别为(23.6±5.3)ml和(24.0±5.4)ml(P=0.631)、中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别为4(1/4和3/4四分位数分别为3和7)和5(1/4和3/4四分位数分别为4和7)(P=0.131)。出院时治疗组mRS≤3分的患者比例为16%(12/75),对照组为2.7%(2/75),两组比较P〈0.005,绝对危险度降低(ARR)了13.3%,获益1例所需治疗例数(NNT)为7.5;治疗组的死亡率为13.3%(10/75),对照组为41.1%(31/75),两组比较P〈0.001,ARR为27.8%,NNT为3.6。结论尽管SeIVH的预后差,但与保守治疗相比较EVD治疗明显改善了这类患者的出院结局。开展验证EVD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是需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 保守治疗 尿激酶 阿替普酶
原文传递
应用复合手术新技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一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仇汉诚 张轶群 +5 位作者 杜彬 林浩 金旻 陈洁 赵元立 姜卫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69-871,共3页
目的 探索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新方法.方法 2013年12月11日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新纪元脑卒中医疗救治研究中心,对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全麻下进行了颅内动脉瘤载瘤动脉重塑复合手术,术中即刻、反复行脑血管造影,验证重建效果,多次调整... 目的 探索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新方法.方法 2013年12月11日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新纪元脑卒中医疗救治研究中心,对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全麻下进行了颅内动脉瘤载瘤动脉重塑复合手术,术中即刻、反复行脑血管造影,验证重建效果,多次调整重建方案,最终成功实施国内首例颅内动脉瘤载瘤动脉重塑复合手术.结果 成功夹闭动脉瘤,而且避免了分支血管的损伤,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复合手术是复杂颅内动脉瘤载瘤动脉重塑手术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载瘤动脉重塑 复合手术
原文传递
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静脉瘘三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轶群 仇汉诚 +4 位作者 陶冶飞 刘妙林 叶迅 陈晓霖 姜卫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22-826,共5页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静脉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在神经血管疾病复合手术室内采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静脉瘘3例,其中硬脑膜动静脉瘘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3例患者均为复杂病变...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静脉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在神经血管疾病复合手术室内采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静脉瘘3例,其中硬脑膜动静脉瘘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3例患者均为复杂病变,转至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前曾在多家外院治疗效果不佳。3例均曾尝试单纯血管内治疗,入路困难转为复合手术。2例开颅后经脑膜支动脉入路,1例开颅直视下穿刺左侧海绵窦。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提示2例完全栓塞,1例大部分栓塞。3例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出院时2例表现为无症状,1例表现为症状有所改善。随访1~33个月,1例在术后21个月复发,行栓塞术治疗后完全栓塞。结论在神经血管疾病复合手术室条件下,复合手术是治疗复杂颅内动静脉瘘大有前景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复合手术 复杂病变
原文传递
一站式复合手术对后循环参与供血的脑动静脉畸形手术风险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发 王明泽 +3 位作者 仇汉诚 曹勇 王硕 赵继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614-1620,共7页
目的探索在一站式复合手术应用场景下,栓塞后循环供血动脉辅助显微切除手术对后循环参与供血的脑动静脉畸形手术风险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前瞻性、多中心脑动静脉畸形的复合手术外科队列(NCT03209804)的患者中选... 目的探索在一站式复合手术应用场景下,栓塞后循环供血动脉辅助显微切除手术对后循环参与供血的脑动静脉畸形手术风险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前瞻性、多中心脑动静脉畸形的复合手术外科队列(NCT03209804)的患者中选择存在后循环供血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栓塞后循环供血动脉将患者分为后循环栓塞组和后循环未栓塞组。根据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脑动静脉畸形形态学、血管构筑学特征和病灶Spetzler-Martin分级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以神经功能障碍加重为主要终点事件,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为次要终点事件,比较两组间手术风险和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共计545例患者加入研究,后循环动脉参与供血者占38.3%(n=209例),后循环栓塞组42例,后循环未栓塞组167例,对两组行PSM,栓塞组纳入39例、未栓塞组纳入39例,其中男50例,女28例;年龄5~58(30±13)岁。后循环栓塞组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比例高于未栓塞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6/39)比2.6%(1/39),P=0.107]。组间比较示栓塞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未栓塞组[M(Q1,Q3),650(500,1500)ml比1200(800,2000)ml,P=0.002]。后循环栓塞组与后循环未栓塞组显微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7(374,521)min比424(359,601)min,P=0.865]。术后脑动静脉畸形残留[(5.1%(2/39)比7.7%(3/39),P=1.000],出血性并发症[5.1%(2/39)比0(0),P=0.494],术后缺血性并发症[10.3%(4/39)比5.1%(2/39),P=0.675],出院神经功能障碍[17.9%(7/39)比15.4%(6/39),P=0.755],1年神经功能障碍[5.1%(2/39)比2.6%(1/39),P=1.000]等各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一站式复合手术术中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后循环供血动脉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栓塞后循环供血动脉未对复合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神经功能预后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手术 治疗结局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症状性颅内支架内再狭窄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中华 仇汉诚 +8 位作者 胡苏姗 刘傲飞 王凯 周济 张轶群 张莹莹 刘方 祥丽 姜卫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7期3017-3020,共4页
目的评价症状性颅内支架内再狭窄(SISR)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在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21例SISR患者,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造影复查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21例SISR患者均手术... 目的评价症状性颅内支架内再狭窄(SISR)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在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21例SISR患者,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造影复查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21例SISR患者均手术成功(成功率100%),SISR位于椎动脉V4段7例,基底动脉7例,大脑中动脉M1段5例,颈内动脉2例,术前及术后狭窄率分别为(84±7)%和(30±14)%。单纯球囊扩张10例(48.6%),支架植入11例(52.4%)。术后1例患者出现穿支事件,无明显后遗症。造影随访11例(52.4%),发现再狭窄3例(27.3%),其中再次介入治疗1例。临床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病变血管区域急性脑梗死症状而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急诊造影未见支架内再狭窄及闭塞。结论介入治疗SISR是可行的、安全的,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再狭窄 治疗
原文传递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与手术夹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宋泽 仇汉诚 +5 位作者 王凯 刘傲飞 周济 陈晓霖 赵元立 姜卫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2505-250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支架辅助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45例Hunt-Hess 0~Ⅲ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45例患者分为支架辅助栓塞组(火箭军总医院2... 目的对比分析支架辅助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45例Hunt-Hess 0~Ⅲ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45例患者分为支架辅助栓塞组(火箭军总医院20例)和手术夹闭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手术相关不良事件、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结果支架辅助栓塞组与手术夹闭组完全闭塞率分别是90.0%(18/20)和92.0%(2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术后6个月mRS≤2级分别是94.7%(18/19)和91.3%(2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分别是15.0%(3/20)和24.0%(6/25),手术夹闭组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3);支架辅助栓塞组经过2~24个月(中位数7个月)随访,19个动脉瘤中2个残留或复发,手术夹闭组经过2~14个月(中位数3个月)随访,23个动脉瘤2个残留或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1)。结论支架辅助栓塞治疗低级别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支架辅助栓塞 手术夹闭
原文传递
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血管内介入与保守治疗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贺迎坤 姜卫剑 +8 位作者 李天晓 白卫星 仇汉诚 刘傲飞 李晨 杨博文 孔令华 吴桥伟 赵婧革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5-490,共6页
目的与保守治疗比较,评估介入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两个中心队列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和河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共纳入69例颅内椎基底动脉干... 目的与保守治疗比较,评估介入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两个中心队列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和河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共纳入69例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最大径>10 mm)患者。治疗方案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与患者商议后确定,分为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组)和保守治疗(保守组)。观察术后即刻及随访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病死、卒中、其他部位出血、心肌梗死等在内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共纳入69例患者,手术组51例,接受血管重构介入治疗36例、血管解构介入治疗11例、二者联合介入治疗4例;保守组18例,接受单纯危险因素控制11例、危险因素控制联合抗血小板治疗7例。保守组的高血压患者占94.4%(17/18)、巨大型动脉瘤占50.0%(9/18),分别高于手术组的64.7%(33/51,χ2=4.500,P=0.034)、19.6%(10/51,χ2=4.730,P=0.030)。与疾病相关的总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组15.7%(8/51)、保守组44.4%(8/18),危险比(RR)值0.353[95%可信区间(CI):0.156~0.8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8,P=0.031)。相关病死率手术组2.0%(1/51)、保守组38.9%(7/18),RR值0.050(95%CI:0.007~0.3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1,P<0.001);疾病相关出血性卒中发生率手术组2.0%(1/51)、保守组22.2%(4/18),RR值0.088(95%CI:0.011~0.7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1,P=0.020)。手术组44例患者获得影像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动脉瘤治愈率56.8%(25/44),保守组9例获得影像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无动脉瘤治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34,P=0.006)。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有较低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椎动脉 放射学 介入性 血管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