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适籼型两系不育系7011S的选育与应用
1
作者 从夕汉 阮新民 +4 位作者 施伏芝 杜弘杨 罗彦长 罗玉祥 罗志祥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118,共3页
7011S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生产上广泛使用的籼型两系不育系1892S为母本,与抗稻瘟病材料谷梅4号杂交、自交,经5年7代选育而成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株型适中、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茎秆较粗、不育起点温度低、... 7011S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生产上广泛使用的籼型两系不育系1892S为母本,与抗稻瘟病材料谷梅4号杂交、自交,经5年7代选育而成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株型适中、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茎秆较粗、不育起点温度低、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强及广适等特性,2019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以7011S为母本、R202为父本配制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两优7002具有优质、高产、抗逆特点,于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7011S 选育
下载PDF
56个杂交水稻骨干亲本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从夕汉 李莉 +5 位作者 滕斌 刘海珍 倪大虎 陆徐忠 宋丰顺 杨剑波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87-91,共5页
以中国56个杂交水稻骨干亲本为研究材料,包括水稻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从国标中公布的48对水稻SSR引物中筛选出14对稳定性好、多态性高、杂带少且在染色体上分布均匀的引物作为核心引物,建立56个杂交水稻骨干亲本的SSR指纹图谱,结果表明... 以中国56个杂交水稻骨干亲本为研究材料,包括水稻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从国标中公布的48对水稻SSR引物中筛选出14对稳定性好、多态性高、杂带少且在染色体上分布均匀的引物作为核心引物,建立56个杂交水稻骨干亲本的SSR指纹图谱,结果表明:14对SSR引物在56份材料中共扩增出48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检测3.43个等位基因。聚类分析得出56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3~0.98之间,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微卫星 指纹图谱 遗传相似性
下载PDF
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水稻氮素利用及碳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从夕汉 施伏芝 +4 位作者 阮新民 罗玉祥 王元垒 许有尊 罗志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5-330,共6页
为了解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水稻(Oryza sativa L.)氮素利用、光合效率及碳氮代谢的影响,以不同品种的水稻品种RH003和wp6为供试品种,氮肥运筹按基肥(50%)、分蘖肥(20%)和穗肥(30%)3次施用,通过设置4个施氮水平(N用量设0,120,195,270kg·... 为了解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水稻(Oryza sativa L.)氮素利用、光合效率及碳氮代谢的影响,以不同品种的水稻品种RH003和wp6为供试品种,氮肥运筹按基肥(50%)、分蘖肥(20%)和穗肥(30%)3次施用,通过设置4个施氮水平(N用量设0,120,195,270kg·hm^-2)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素水平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并探讨氮素水平下水稻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的子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后,2个品种剑叶的长度和宽度都大幅增长。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在一定范围内,施氮肥增产主要是提高了品种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随施氮量增加,植株地上部干质量显著增加,2个品种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因素生产力却逐渐降低,在120或195kg·hm^-2处理下,更有利于水稻品种获得最高的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与对照(0kg·hm^-2)相比,随施氮量增加,2个品种蔗糖合成酶活性变化幅度不大,而硝酸还原酶活性则表现了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且在120kg·hm^-2处理下,硝酸还原酶活性达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水稻 氮肥利用效率 碳氮代谢
下载PDF
东南亚62个籼型水稻亲本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从夕汉 施伏芝 +2 位作者 阮新民 张效忠 罗志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9-868,共10页
为探讨东南亚水稻亲本间的遗传多样性,以东南亚62份籼型水稻亲本为材料,选择29对水稻功能基因标记以及平均分布于12条染色体、多态性较高和条带清晰的72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2对多态性引物在62份水稻材料中检... 为探讨东南亚水稻亲本间的遗传多样性,以东南亚62份籼型水稻亲本为材料,选择29对水稻功能基因标记以及平均分布于12条染色体、多态性较高和条带清晰的72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2对多态性引物在62份水稻材料中检测到20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Na)变异范围为2-12,平均为6.281;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变异范围为1.067-5.399,平均为2.867;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为0.061-0.789,平均为0.51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1.176,变幅为0.143-1.908;观察杂合度(Ho)为0.977,范围为0.936-1.000;期望杂合度(He)为0.439,范围为0.179-0.937;固定指数(Fis)的范围为0.882-1.000;基因流(Nm)的范围为0-0.0157。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05处,东南亚水稻亲本被分为6大类,同一国家大多数品种聚为一类。相对于普通分子标记,功能基因标记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不高,其遗传多样性参数也低于普通分子标记,东南亚各国水稻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多样性程度较低。研究结果为水稻育种亲本选配、新种质资源的创制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功能基因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下载PDF
抽穗期高温与干旱对不同籼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从夕汉 施伏芝 +1 位作者 阮新民 罗志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7-673,共7页
研究了抽穗期高温和干旱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籼型恢复系蜀恢527、扬稻6号和OM 052以及杂交品种Ⅱ优838和丰两优4号为试验材料并种植于塑料桶内,在抽穗期进行高温(日最高温度为37℃)和干旱(桶中土壤水势控制在-70 k Pa)2个处理,以... 研究了抽穗期高温和干旱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籼型恢复系蜀恢527、扬稻6号和OM 052以及杂交品种Ⅱ优838和丰两优4号为试验材料并种植于塑料桶内,在抽穗期进行高温(日最高温度为37℃)和干旱(桶中土壤水势控制在-70 k Pa)2个处理,以自然环境条件下塑料桶内水稻为对照.2种处理条件下,水稻的产量、外观品质、长宽比、垩白率和垩白度以及蒸煮食味胶稠度、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趋势一致.与对照比较,5个品种在2种处理条件下结实率和胶稠度均下降,达到显著差异,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也明显降低.胶稠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结实率和每穗实粒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间对温度和水分敏感程度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别,OM 052无论在高温与干旱条件下均表现了较高的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表明品种OM 052很可能具有耐热和抗旱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干旱胁迫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水稻白穗突变体wp6的发现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从夕汉 阮新民 +4 位作者 罗志祥 白一松 杨联松 罗玉祥 施伏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6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水稻穗部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制。[方法]本文以籼型恢复系RH003的自然突变体wp6为研究材料,从农艺性状、稻米品质和叶绿素含量比较了突变体和野生型,并以突变体与日本晴、9311杂交构建F2群体来研究wp6的遗传模式。[结果]突变... [目的]研究水稻穗部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制。[方法]本文以籼型恢复系RH003的自然突变体wp6为研究材料,从农艺性状、稻米品质和叶绿素含量比较了突变体和野生型,并以突变体与日本晴、9311杂交构建F2群体来研究wp6的遗传模式。[结果]突变体整株叶片呈绿色,抽穗期至成熟期,穗部白色,穗轴和小梗为绿色。与野生型相比,wp6的生育期、株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以及每穗实粒略高,而wp6的结实率(66.85%)则远低于野生型RH003的82.40%。成熟期米质分析表明,突变体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比野生型略差。苗期突变体和野生型叶片叶绿素含量差异不大,抽穗期时突变体白穗性状是由于叶绿素a含量低所致。对wp6与正常叶色品种杂交F1、F2代的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调控。[结论]该研究为wp6基因的定位、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也为水稻标记性状育种提供新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白穗突变体 叶绿体 遗传分析
下载PDF
高配合力优质籼型两系不育系504S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从夕汉 阮新民 +3 位作者 施伏芝 杜弘杨 罗玉祥 罗志祥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6-108,共3页
504S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籼型两系不育系1892S为母本,以自育三系保持系65B(丰8B/早籼M057)为父本,经5年8代选择育成的优质籼型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株型紧凑、叶色深绿、分蘖力强、不育起点温度低、异交结实率较高、... 504S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籼型两系不育系1892S为母本,以自育三系保持系65B(丰8B/早籼M057)为父本,经5年8代选择育成的优质籼型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株型紧凑、叶色深绿、分蘖力强、不育起点温度低、异交结实率较高、配合力强等特性,2013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利用504S所配制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两优5078和两优5077具有优质、高产、抗逆的特点,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504S 配合力
下载PDF
不同耐淹基因型水稻分蘖期对淹涝胁迫的生理差异 被引量:1
8
作者 从夕汉 施伏芝 +3 位作者 阮新民 罗玉祥 王元垒 罗志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6期29-32,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耐淹基因型水稻分蘖期对淹涝胁迫的生理差异。[方法]以不同基因型的水稻品种FR13A、9311、IR64和OM052为供试材料,进行2、4、5、7 d淹涝胁迫处理并分别恢复3和5 d,研究不同程度淹水对分蘖期水稻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 [目的]研究不同耐淹基因型水稻分蘖期对淹涝胁迫的生理差异。[方法]以不同基因型的水稻品种FR13A、9311、IR64和OM052为供试材料,进行2、4、5、7 d淹涝胁迫处理并分别恢复3和5 d,研究不同程度淹水对分蘖期水稻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淹水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及地上相对含水量下降;根冠比增加,根长变短;淹水处理诱导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上升。在没顶淹水4 d时,OM052的SOD、POD和CAT的酶活性及MDA含量比对照增加分别增加了50.0%,25.8%,50.5%和17.9%。没顶淹水5 d后,仅OM052和耐淹品种FR13A存活。[结论]淹水5 d可能是分蘖期水稻淹水胁迫的转折点,OM052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好的耐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淹涝胁迫 生理差异 抗氧化酶活性 丙二醛
下载PDF
磷硅互作对不同籼型杂交水稻产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9
作者 从夕汉 施伏芝 +1 位作者 阮新民 罗志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4-6,30,共4页
[目的]明确在氮肥基础上磷、硅及互作对水稻产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籼型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丰两优1号、Ⅱ优838、丰两优4号、Y两优2号和Ⅱ优52为试验材料,研究磷、硅及互作对水稻产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硅可明显... [目的]明确在氮肥基础上磷、硅及互作对水稻产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籼型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丰两优1号、Ⅱ优838、丰两优4号、Y两优2号和Ⅱ优52为试验材料,研究磷、硅及互作对水稻产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硅可明显增加每穗总粒、每穗实粒和千粒重,施磷可明显增加每穗总粒、每穗实粒和有效穗。与对照相比,磷硅互作可提高水稻产量,Y两优2号和Ⅱ优52这2个品种的产量增幅最大,分别达10.06%和10.90%。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磷硅互作处理下明显高于单施磷肥或单施硅肥。[结论]试验结果为优质高产水稻的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叶绿素含量
下载PDF
杂交水稻亲本分子身份证及SSR指纹数据库的建立 被引量:29
10
作者 陆徐忠 从夕汉 +5 位作者 刘海珍 倪金龙 马琳 李莉 倪大虎 杨剑波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3-861,共9页
本研究利用GB/T20396-2006推荐的48对SSR核心标记,对133份杂交水稻亲本(包括部分常规品种)进行SSR分析,根据引物在133份材料中扩增的片段大小,构建了各品种的分子身份证和指纹图谱,该身份证由48位数字或数字与字母组合组成,代表了48对... 本研究利用GB/T20396-2006推荐的48对SSR核心标记,对133份杂交水稻亲本(包括部分常规品种)进行SSR分析,根据引物在133份材料中扩增的片段大小,构建了各品种的分子身份证和指纹图谱,该身份证由48位数字或数字与字母组合组成,代表了48对引物在该品种中的扩增情况。将品种的身份证信息与品种的形态学特征特性等信息相结合,构建了具查询功能的SSR指纹网络数据库。该SSR指纹数据库除具有品种基本信息查询、品种分子身份证查询、品种间相似率查询和身份证核对等基本功能外,还可指导杂交水稻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分析亲本间遗传相似性,为杂交稻新组合的选育提供亲本选配的参考。该数据库的建立,不仅为检测单位和育种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便利的网络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也为品种的选育、试验、管理、评价、仲裁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亲本 SSR标记 分子身份证 指纹数据库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安徽省两熟制粮食作物物候期及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阮新民 陈曦 +5 位作者 岳伟 占新春 从夕汉 杜弘杨 施伏芝 罗志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5-365,共11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江淮区域气候变化对两熟制粮食作物物候期及周年光温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影响,以安徽省12个农业气象观察站1992—2013年气象数据、作物生长发育期数据与产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 为了进一步明确江淮区域气候变化对两熟制粮食作物物候期及周年光温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影响,以安徽省12个农业气象观察站1992—2013年气象数据、作物生长发育期数据与产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区域不同熟制作物物侯期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积温、辐射和降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992—2013年沿淮淮北冬小麦-大豆种植模式,冬小麦播种期提前趋势显著(P<0.05),平均每10a提前3.03d,成熟期变化不显著,全生育期平均每10a增加3.54d;大豆播种期和开花期则显著推迟(P<0.05),平均每10 a推迟3.06 d和0.86 d,全生育期平均每10 a减少3.65 d。江淮冬小麦-一季稻模式,水稻播种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显著提前(P<0.05),平均每10 a分别提前5.12 d、3.87 d和2.92 d,全生育增加2.2 d;小麦有同样的变化趋势,全生育期表现为每10 a缩短0.8 d。沿江江南双季早稻物候期变化不明显,全生育期每10 a缩短0.6 d;晚稻平均每10 a播种期推迟1.14 d,抽穗期与成熟期分别提前0.71d和6.85 d,成熟期提前趋势显著(P<0.01),全生育期每10 a缩短5.17 d。沿淮淮北冬小麦与江淮一季稻以及沿江早稻和晚稻生长季积温呈增加趋势,大豆与江淮冬小麦积温减少。沿淮淮北与江淮冬小麦及沿江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辐射呈增加趋势,大豆与一季稻则表现为减少。不同种植模式第1季作物冬小麦和早稻的降水均有减少趋势,而第2季作物大豆、一季稻和晚稻则呈增加趋势。冬小麦-一季稻种植模式周年光温水生产效率最高。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积温和辐射与沿淮淮北冬小麦和沿江双季稻的产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光温是提高其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江淮一季稻积温过高和降水过多也限制产量提升。气候变化改变了两熟制粮食作物物侯期,进一步影响了光温水气候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效率。通过改良品种、改变播栽时间、提高抗逆性等适应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区域 两熟制 物候期 产量 气候资源 资源分配特征 资源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一种新型硅肥在两系杂交水稻上的增产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刚 罗志祥 +10 位作者 施伏芝 吴文革 阮新民 许有尊 从夕汉 董建军 刘春盛 吴劲松 张从合 何立斌 权容雄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9-113,共5页
采用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在江淮、沿江地区增施新型硅肥对两系杂交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新型硅肥能够显著提高两系杂交水稻产量、优化产量结构并提高水稻抗性。当硅肥施用量从3 000 g/hm^2增加到12 000 g/hm^2时,产量增幅从2.76... 采用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在江淮、沿江地区增施新型硅肥对两系杂交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新型硅肥能够显著提高两系杂交水稻产量、优化产量结构并提高水稻抗性。当硅肥施用量从3 000 g/hm^2增加到12 000 g/hm^2时,产量增幅从2.76%提高到7.84%;水稻移栽后35 d,硅肥施用量为7 500 g/hm^2时,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6.2%,茎蘖成穗率达到67.3%,显著高于对照,结实率较对照提高3.2%,达到显著水平;增施新型硅肥后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和二化螟等主要病虫害发病率显著下降,第1~4节间长度缩短0.15~0.85 cm,第2、3节茎秆壁增厚,提高了两系杂交稻的抗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硅肥 产量
下载PDF
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分析和利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阮新民 施伏芝 +1 位作者 从夕汉 罗志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0-789,共10页
本文以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与施低氮(150 kg·hm-2)两种处理的大田试验,研究了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氮素吸收利用及主要农艺性状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聚类、主成分等统计方法阐明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氮素高效利... 本文以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与施低氮(150 kg·hm-2)两种处理的大田试验,研究了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氮素吸收利用及主要农艺性状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聚类、主成分等统计方法阐明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氮素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的氮素利用效率性状在施氮150 kg·hm-2条件下的变异系数较大;施氮促进了群体穗、茎秆、叶氮含量的增加和单株干物质总量(包括单株穗重、单株茎秆重和单株叶重)的提高。在两种氮环境下,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与株高、穗长、单株茎秆重、单株干物质总量呈正相关,与茎秆氮含量、叶氮含量、穗氮含量呈负相关;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与单株谷重、结实率、千粒重、穗总粒数和穗长呈正相关,与单株茎秆重、叶氮含量、单株叶重、单株氮素积累总量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茎秆氮含量、穗氮含量和单株茎秆重对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影响尤为显著,而对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影响更为显著的是穗数、穗总粒数与结实率。主成分分析表明,氮利用效率较高时,植株体内氮含量较低,尤其是茎秆的氮含量。因此,在大田低氮条件下,要注重筛选植株较高、茎秆较重的重穗型(穗较长,穗总粒数较多,结实率较高)株系;且具有较低茎秆与穗氮含量,尤其是较低的茎秆氮含量,将有利于氮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从中选出的氮高效品系如Q149与氮低效品系Q114等优良品系13份,可作为优质资源研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施氮量 氮素利用效率 农艺性状
下载PDF
2009—2019年安徽中籼稻米品质综合评价及关键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阮新民 施伏芝 +5 位作者 从夕汉 杜弘杨 占新春 王元垒 夏加发 罗志祥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8-115,共8页
为明确安徽中籼稻米品质变化趋势及关键影响因子,基于农业农村部食用稻品种品质最新标准,利用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初步建立了中籼稻米品质综合评价函数,并对2009—2019年安徽省中籼稻综合品质变化趋势及其关键影响因子进行分析... 为明确安徽中籼稻米品质变化趋势及关键影响因子,基于农业农村部食用稻品种品质最新标准,利用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初步建立了中籼稻米品质综合评价函数,并对2009—2019年安徽省中籼稻综合品质变化趋势及其关键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中籼稻米综合品质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投影寻踪模型分析结果与参试组合各年实际检测的优质米所占比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通过审定品种中三级以上优质米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也证实这一规律。稻米在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等品质指标上的显著进步,促进了综合品质的提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安徽中籼型稻米综合品质的关键因子。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保持中等直链淀粉含量及提高整精米率仍是安徽未来品质育种的主攻方向,同时也要注意碱消值性状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寻踪 稻米 综合品质 关键影响因子
下载PDF
安徽沿江平原区播期对稻麦周年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阮新民 陈曦 +6 位作者 岳伟 占新春 从夕汉 杜弘杨 施伏芝 吴德祥 罗志祥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46,共9页
研究了安徽沿江平原稻区不同播期对稻麦周年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以为科学选用稻麦模式适宜水稻品种类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影响大小表现为迟熟中籼>中熟中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 研究了安徽沿江平原稻区不同播期对稻麦周年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以为科学选用稻麦模式适宜水稻品种类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影响大小表现为迟熟中籼>中熟中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晚粳;随播期推迟,迟熟中籼、早熟晚粳和中熟晚粳水稻产量均显著下降,播期对中熟中粳、迟熟中粳产量的影响则不明显。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与适播期春小麦接茬周年产量高低表现为"迟熟中籼稻-春小麦">"中熟晚粳稻-春小麦">"迟熟中粳稻-春小麦">"早熟晚粳稻-春小麦">"中熟中粳稻-春小麦"。在稻麦不同种植模式中,5月20日前播种的"迟熟中籼稻-春小麦"模式周年温光资源利用效率最高,较目前6月9日播种的"早熟晚粳稻-春小麦"模式的周年温光生产效率提高16.26%以上、周年光能利用效率提高18.0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播期 稻麦系统 品种类型 产量 生育期 温光资源利用效率
下载PDF
42个杂交粳稻亲本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海珍 李莉 +6 位作者 滕斌 从夕汉 陆徐忠 倪大虎 宋丰顺 汪秀峰 杨剑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420-4423,共4页
[目的]研究利用SSR技术构建以杂交粳稻亲本为主的SSR指纹图谱。[方法]用48对SSR引物扩增了42个杂交粳稻亲本的基因组DNA,从中筛选出12对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推荐为核心引物。建立了42个杂交粳稻亲本×12个核心引物的DNA指纹数据库... [目的]研究利用SSR技术构建以杂交粳稻亲本为主的SSR指纹图谱。[方法]用48对SSR引物扩增了42个杂交粳稻亲本的基因组DNA,从中筛选出12对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推荐为核心引物。建立了42个杂交粳稻亲本×12个核心引物的DNA指纹数据库。[结果]采用类平均法聚类分析计算42个基因型的相似系数,在相似系数0.73处,可将42个杂交粳稻亲本分为5大类。[结论]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反映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微卫星标记 指纹图谱 遗传相似性
下载PDF
优质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两优669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施伏芝 阮新民 +1 位作者 从夕汉 罗志祥 《中国稻米》 2013年第5期98-100,共3页
两优669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自育恢复系R669与自育两系不育系5306S组配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具有稻米品质优、产量较高、生育期适宜等特点,201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主要特... 两优669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自育恢复系R669与自育两系不育系5306S组配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具有稻米品质优、产量较高、生育期适宜等特点,201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稻 两优669 优质 选育
下载PDF
氮素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阮新民 从夕汉 +1 位作者 施伏芝 罗志祥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5期7-11,共5页
以市场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水稻及常规籼型水稻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氮肥水平,研究其对不同基因型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表现为低氮处理>正常施氮处理>不施氮处理,低氮水平下变异系数... 以市场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水稻及常规籼型水稻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氮肥水平,研究其对不同基因型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表现为低氮处理>正常施氮处理>不施氮处理,低氮水平下变异系数为20.89%-121.37%。水稻单株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对筛选出的双高效型(第I象限)水稻品种‘XY52’‘IIY52’‘9311’‘JLYHZ’‘LY391’进行回归分析,发现‘IIY52’的产量潜力最高,‘XY52’节氮能力最强。对双高效型品种进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筛选,发现‘XY52’‘IIY52’‘LY391’为高产氮高效型水稻品种。研究结果可为氮高效水稻品种评价与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氮效率 品种筛选
下载PDF
杂交中籼稻新品种两优671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阮新民 从夕汉 +3 位作者 施伏芝 占新春 夏加发 罗志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6期35-35,39,共2页
从育种方法、技术路线、选育原理和选育过程等方面阐述了杂交中籼稻新品种两优671的选育经过,总结其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 两优671 选育经过 特征特性
下载PDF
高配合力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6022S的选育与应用
20
作者 从夕汉 阮新民 +3 位作者 施伏芝 杜弘杨 罗玉祥 罗志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7期27-29,共3页
6022S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1892S为母本,与6M022(3M178/9311 F_(6))杂交、自交,经5年7代选择育成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抗倒伏性好,不育起点温度低,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强。2019年8月通过安徽省... 6022S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1892S为母本,与6M022(3M178/9311 F_(6))杂交、自交,经5年7代选择育成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抗倒伏性好,不育起点温度低,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强。2019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鉴定。6022S所配组合表现出熟期适中,株高较矮,粒型较好,抗倒伏,高产优质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6022S 选育 配合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