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16
1
作者 从金菊 张新法 胡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761-76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2/2016-02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2例62眼,其中对照组34例34眼(术前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眼压≤21mmHg),观察组28例28眼(术前眼...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2/2016-02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2例62眼,其中对照组34例34眼(术前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眼压≤21mmHg),观察组28例28眼(术前眼压28~50mmHg;高眼压持续3d以上)。两组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3mo视力较术前提高、不变和下降的比例分别为68%、21%和1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眼压分别为11.10±2.20、11.73±2.71mmHg,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前房深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轴长度均较术前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有效的,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屈光参差对弱视及远期立体视觉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从金菊 宁宏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834-837,共4页
目的探讨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儿屈光参差与弱视检出率相关性及对远期立体视觉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6年4月在眼科门诊就诊且资料完整已治愈的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儿146例,回顾性收集所有病历资料,根据初诊时检影验光的等效球... 目的探讨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儿屈光参差与弱视检出率相关性及对远期立体视觉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6年4月在眼科门诊就诊且资料完整已治愈的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儿146例,回顾性收集所有病历资料,根据初诊时检影验光的等效球镜(SE)值将患儿分为低度组(n=92),中度组(n=31),高度组(n=23),所有患儿初次就诊时,对眼位进行检查,完成检影验光,均行全矫配镜,对合并有弱视的患儿同时进行弱视治疗。于末次随访时,对远近距离立体视觉进行测定。结果高度组患儿初诊时弱视检出率均高于中度组和低度组,且中度组高于低度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8、61.924、54.482,P=0.043、P<0.001、P<0.001);与初诊时结果相比,末次随访检影验光双眼SE差≤1.0 D患儿比例显著升高,而1.0 D<双眼SE差<2.5 D和双眼SE差≥2.5 D患儿比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44,P<0.001);与初诊时相比,中度组和高度组患儿末次随访时屈光参差均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3、17.391,均P<0.001);高度组患儿末次随访时立体视盲比例均高于中度组和低度组,且中度组高于低度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1、32.986、5.682,均P<0.001)。结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伴屈光参差患儿初诊屈光参差越大,弱视检出率越高,末次随访时立体视觉恢复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屈光参差 弱视 立体视觉
下载PDF
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手术方法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从金菊 胡丹 张新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2014-02/2015-06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患者94例94眼,其中术前眼压<30mmH g、房角后退范围≤180°、视盘C/D≥0.6患者选择常规小梁切除术(A组,n=... 目的:探讨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2014-02/2015-06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患者94例94眼,其中术前眼压<30mmH g、房角后退范围≤180°、视盘C/D≥0.6患者选择常规小梁切除术(A组,n=63);术前眼压30~39mmH g,房角后退范围>180°,视盘C/D在0.6~0.8患者选择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n=24);术前眼压>39~50mmH g,房角后退范围>180°,视盘C/D在0.8~1.0患者选择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C组,n=7);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2mo眼压、视力、有效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B组和C组术后12mo眼压分别为14.31±1.17、15.04±1.20、15.10±2.10mmH g,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三组患者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术后视力改善比例分别为90%、83%和86%,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术后有效滤过泡比例分别为92%、92%和86%,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术后视野计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根据患者房角后退范围、眼压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能有效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房角后退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引流阀植入术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评《眼科手术学(第3版)》
4
作者 从金菊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1926-1926,共1页
眼睛是人类认识世界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人体获得的外部信息中80%~90%来自视觉系统。近年来,眼科领域对各种眼部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一些致盲性眼病。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有可逆的光学性眼病,如白内障、角膜病、屈光不正等;以及... 眼睛是人类认识世界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人体获得的外部信息中80%~90%来自视觉系统。近年来,眼科领域对各种眼部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一些致盲性眼病。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有可逆的光学性眼病,如白内障、角膜病、屈光不正等;以及不可逆的神经性眼病,如青光眼、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在眼内组织发生病变后,会引起视觉功能改变和视力减退等问题,一些神经性眼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视力会逐渐减退甚至可能失明。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使一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更为方便有效,展现出了出色的成效,还有一些患有光学性眼病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来恢复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减退 逐渐减退 老年黄斑变性 角膜病 眼内组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屈光不正 视觉功能
原文传递
幼儿白内障患者植入不同人工晶体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张新法 周运翠 +1 位作者 从金菊 冯超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3期3940-3942,共3页
目的比较幼儿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摘除术并植入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和硅胶人工晶状体后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两组幼儿白内障患者共40例4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并植入疏水性丙烯酸人... 目的比较幼儿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摘除术并植入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和硅胶人工晶状体后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两组幼儿白内障患者共40例4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并植入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甲组)和硅胶人工晶状体(乙组)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包括前房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后囊膜的混浊、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情况以及屈光状态。结果两组患者中分别有2眼和1眼出现人工晶状体异位。甲组有6眼视力在0.5以上,乙组有5眼视力在0.5以上。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继发性青光眼。随访1年,两组患者间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13眼远视、7眼近视,乙组10眼远视、10眼近视。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甲组(5眼)高于乙组(3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幼儿白内障患者手术摘除白内障后植入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和硅胶人工晶状体均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晶状体 白内障后 晶体植入 眼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