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优良品种(系)对黑穗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12
1
作者 仓晓燕 夏红明 +6 位作者 李文凤 晓燕 单红丽 王长秘 李婕 张荣跃 黄应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90-2296,共7页
甘蔗黑穗病是严重影响中国甘蔗产业发展的系统性真菌病害,不同的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不一,筛选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甘蔗黑穗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明确近年中国育成的优良品种(系)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筛选抗黑穗病优良品种供... 甘蔗黑穗病是严重影响中国甘蔗产业发展的系统性真菌病害,不同的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不一,筛选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甘蔗黑穗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明确近年中国育成的优良品种(系)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筛选抗黑穗病优良品种供生产上推广应用,本研究选择云南元江甘蔗黑穗病高发区,采用人工接种浸渍法,对中国的100个优良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00个优良品种(系)中56个表现高抗到中抗,占56%,44个表现为中感到高感2,占44%。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大面积种植和主推的闽糖69-421、新台糖22号、柳城03-182、柳城03-1137、桂糖42号、粤甘26号、桂糖02-351、云蔗09-1601等品种(系)高度感病,而近年选育的福农15号、福农36号、福农1110、福农07-3206、福农11-2907、闽糖11-610、粤甘39号、粤甘43号、粤甘48号、粤甘49号、粤甘50号、粤糖00-236、赣蔗02-70、云蔗99-596、云蔗03-258、云蔗04-241、云蔗06-80、云蔗07-2800、云蔗08-2060、云蔗10-2698、云蔗13-1139、云瑞10-701、德蔗09-84、德蔗12-88、桂糖08-1589、中蔗1号等26个优良品种(系)高度抗病。建议低海拔河谷甘蔗黑穗病高发区,应加大淘汰感病主栽品种和推广应用抗病优良品种力度,以达到品种合理布局,控制甘蔗黑穗病大发生流行,为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优良品种(系) 黑穗病 人工接种 抗性
下载PDF
我国蔗区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监测与防控措施 被引量:10
2
作者 仓晓燕 张荣跃 +5 位作者 尹炯 单红丽 李婕 晓燕 罗志明 黄应昆 《中国糖料》 2019年第3期77-80,共4页
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之一,具有寄主广泛性、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等特点,存在暴发为害甘蔗的灾害性威胁。2019年,云南景谷、陇川、耿马、勐海、盈江、澜沧甘蔗产区相继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甘蔗,发生面... 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之一,具有寄主广泛性、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等特点,存在暴发为害甘蔗的灾害性威胁。2019年,云南景谷、陇川、耿马、勐海、盈江、澜沧甘蔗产区相继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甘蔗,发生面积1232.81hm^2、成灾面积415.67hm^2,最高百株虫口数32.3头。结合我国蔗区甘蔗生产实际,抓住低龄幼虫防治关键期,加强普查,通过科学引导,采取生态调控、天敌保护利用、生物防治、药剂防治和成虫诱杀等防控措施,实现草地贪夜蛾防治处置率≥90%,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比例≥30%,综合防控效果达到85%,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草地贪夜蛾 发生 动态监测 防控措施
下载PDF
检疫性病害甘蔗白条病的发生危害与防控对策 被引量:6
3
作者 仓晓燕 李文凤 +3 位作者 晓燕 张荣跃 单红丽 黄应昆 《中国糖料》 2017年第3期69-71,75,共4页
甘蔗白条病的广泛传播性和毁灭性,给甘蔗产量和糖分带来损失,对其症状、致病病原、侵染途径和病原检测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 甘蔗 白条病 发生危害 防控对策
下载PDF
甘蔗抗褐锈病基因与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仓晓燕 黄应昆 +3 位作者 李文凤 晓燕 单红丽 张荣跃 《中国糖料》 2016年第6期62-65,共4页
从甘蔗遗传图谱的构建,抗褐锈病基因的研究进展,抗褐锈病分子标记的开发,抗病基因研究策略进行综述,以期对甘蔗褐锈病的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甘蔗 褐锈病 抗病育种 抗病基因 Bru1 分子标记
下载PDF
云南蔗区黄脊竹蝗发生为害与防控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仓晓燕 李文凤 +6 位作者 尹炯 单红丽 王长秘 晓燕 李婕 张荣跃 黄应昆 《甘蔗糖业》 2020年第6期33-36,共4页
鉴于黄脊竹蝗食性杂、分布广、迁飞性强的特性,以及境内外虫源双重叠加,发生态势更加严峻,存在暴发为害甘蔗的威胁。本文着重对黄脊竹蝗发生为害情况和为害原因进行系统简述,并根据其为害特点,结合云南沿边蔗区生产实际,提出防控策略及... 鉴于黄脊竹蝗食性杂、分布广、迁飞性强的特性,以及境内外虫源双重叠加,发生态势更加严峻,存在暴发为害甘蔗的威胁。本文着重对黄脊竹蝗发生为害情况和为害原因进行系统简述,并根据其为害特点,结合云南沿边蔗区生产实际,提出防控策略及技术措施,建议密切关注国内外周边虫情动态,积极组织开展田间巡查,注重田间虫情动态监测,及时发布虫情预报,力争早发现早控制,有效指导防控,确保甘蔗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黄脊竹蝗 发生为害 动态监测 防控措施
下载PDF
甘蔗绵蚜为害损失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文凤 张荣跃 +5 位作者 黄应昆 尹炯 单红丽 晓燕 罗志明 仓晓燕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7-191,198,共6页
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是现今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甘蔗种植区,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叶部害虫。为探明现有生产水平条件下甘蔗绵蚜对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的为害损失和对新植宿根出苗的影响情况,给甘蔗绵蚜的科学有效防... 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是现今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甘蔗种植区,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叶部害虫。为探明现有生产水平条件下甘蔗绵蚜对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的为害损失和对新植宿根出苗的影响情况,给甘蔗绵蚜的科学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翔实的实测数据。本研究于2014—2016年,选择主栽品种,同田设立为害区和未为害区,调查评估绵蚜为害对新植宿根出苗的影响,甘蔗成熟期分别收砍称量和测定分析甘蔗产量及糖分含量,并计算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损失。研究结果显示,甘蔗实测产量减少2 503~4 123kg/667m^2,平均3 079kg/667m^2;产量损失率为28.5%~45.7%,平均35.9%;出汁率减少2.4%~4.13%,平均3.01%;甘蔗糖分降低5.48%~8.16%,平均6.38%;蔗汁锤度降低6.95~9.05°BX,平均7.66°BX;蔗汁重力纯度降低8.43%~19.97%,平均12.35%;而蔗汁还原糖分则增加1.01%~1.3%,平均1.21%;新植出苗率降低24.7%~27.3%,平均26.0%;宿根出苗数减少3 829~5 083株/667m^2,平均4 456株/667m^2,相对出苗损失率为57.6%~58.0%,平均57.8%。可见,目前云南蔗区甘蔗绵蚜为害造成的甘蔗产量及糖分损失十分严重,甘蔗绵蚜为害已成为现阶段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挑战之一。研究结果对加强甘蔗绵蚜的科学有效防控和支持中国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绵蚜 发生为害 甘蔗产量 糖分 损失评估
下载PDF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甘蔗绵蚜和蓟马防控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文凤 张荣跃 +6 位作者 黄应昆 普春华 仓晓燕 尹炯 罗志明 晓燕 单红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0-703,共4页
选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根施进行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试验。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甘蔗绵蚜和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理想的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可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70%噻虫嗪种... 选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根施进行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试验。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甘蔗绵蚜和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理想的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可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最适宜用量为450 g/hm^2(有效成分315 g),可在2~6月,按hm^2用药量与hm^2施肥量混匀一次性施用,对甘蔗绵蚜和蓟马的防效分别达98.4%和82.9%以上。甘蔗实测产量和糖分分别较对照增加34 290 kg/hm^2和6.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轻简高效施药 甘蔗害虫 防效评价
下载PDF
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文凤 尹炯 +5 位作者 罗志明 单红丽 张荣跃 晓燕 仓晓燕 黄应昆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索和寻求高效安全的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甘蔗病虫绿色防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甘蔗病虫可持续治理体系。【方法】2016年选用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和虫酰肼等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试验研... 【目的】探索和寻求高效安全的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甘蔗病虫绿色防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甘蔗病虫可持续治理体系。【方法】2016年选用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和虫酰肼等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在甘蔗生产上,以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6 hm^(–2)+0.05%阿维菌素·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1.8 kg/hm^2或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6 hm^(–2)+200 g/L虫酰肼悬浮剂1.5 L/hm^2结合使用最佳,宜在3月初安装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4月初按每公顷生物制剂用量对水900 kg稀释后均匀喷洒蔗株,对螟害枯心率和螟害株率的防效分别达69.98%和49.09%以上,显著优于对照农药3%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的防效。【结论】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与生物制剂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或虫酰肼结合使用是防控甘蔗螟虫理想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与其他技术轮换或协调使用,可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发展,值得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螟虫 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 生物制剂 绿色防控 防效评价
下载PDF
滇蔗茅杂交F_1双抗SCSMV和SrMV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文凤 单红丽 +6 位作者 晓燕 陆鑫 张荣跃 仓晓燕 尹炯 罗志明 黄应昆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6-890,共5页
以我国蔗区甘蔗花叶病的2种主要病原甘蔗条纹花叶病毒分离物(SCSMV-JP1,Gen Bank登录号JF488064)和高粱花叶病毒分离物(Sr MV-HH,Gen Bank登录号DQ530434)为接种毒源,采用人工切茎接种和RT-PCR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于2015-2016年2次对由热... 以我国蔗区甘蔗花叶病的2种主要病原甘蔗条纹花叶病毒分离物(SCSMV-JP1,Gen Bank登录号JF488064)和高粱花叶病毒分离物(Sr MV-HH,Gen Bank登录号DQ530434)为接种毒源,采用人工切茎接种和RT-PCR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于2015-2016年2次对由热带种路打士与滇蔗茅云滇95-19杂交获得的41份滇蔗茅杂交F_1及亲本进行了双抗SCSMV和Sr MV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41份滇蔗茅杂交F_1及亲本中,对SCSMV表现1级高抗到3级中抗的有23份,占53.49%,4级感病到5级高感的有20份,占46.51%;对Sr MV表现1级高抗到3级中抗的有31份,占72.09%,4级感病到5级高感的有12份,占27.91%。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0份滇蔗茅杂交F_1对SCSMV和Sr MV均表现1~2级抗病,占23.26%,其中云09-604、云09-607、云09-619、云09-633、云09-656、云滇95-19等6份滇蔗茅杂交F_1对2种病毒均表现为1级高抗,占13.95%。研究结果明确了41份滇蔗茅杂交F_1及亲本对甘蔗花叶病2种主要致病病原的抗性,筛选出10份双抗SCSMV和Sr MV的滇蔗茅杂交F_1,为深入开展抗甘蔗花叶病育种提供了优良抗源种质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滇蔗茅杂交F1 甘蔗条纹花叶病毒 高粱花叶病毒 抗病性鉴定
下载PDF
甘蔗抗褐锈病基因定位亲本间多态性SSR标记筛选 被引量:4
10
作者 单红丽 李文凤 +5 位作者 黄应昆 晓燕 张荣跃 李婕 尹炯 仓晓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19-2125,共7页
为获得更多用于构建甘蔗遗传连锁图谱可用的多态性SSR标记,本研究以6个高抗甘蔗褐锈病品种和6个高感甘蔗褐锈病品种为亲本,根据感病母本×抗病父本选配12个杂交组合,筛选在亲本间条带清晰、多态性明显、重复性较好的引物。结果表明... 为获得更多用于构建甘蔗遗传连锁图谱可用的多态性SSR标记,本研究以6个高抗甘蔗褐锈病品种和6个高感甘蔗褐锈病品种为亲本,根据感病母本×抗病父本选配12个杂交组合,筛选在亲本间条带清晰、多态性明显、重复性较好的引物。结果表明,组合柳城03-1137×德蔗93-88、Mex105×粤糖00-236亲本间的多态性引物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52. 38%和47. 62%;其中,10对引物(18-mSSCIR34、22-m SSCIR38、25-mSSCIR48、32-mSSCIR67、51-mSSCIR50、57-MSSCIR21、71-SMC1490CL*、73-SMC278CS*、75-SMC31CUQ*、77-SMC336BS*)在组合柳城03-1137×德蔗93-88中多态性最好,7对引物(22-m SSCIR38、25-mSSCIR48、45-mSSESTC04、51-mSSCIR50、67-mSSCIR9*、76-SMC334BS*、80-SMC486CG*)在Mex105×粤糖00-236中多态性最好,利用筛选得到的引物,更有利于构建分子遗传图谱。本研究结果为抗褐锈病新基因定位和开发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褐锈病 抗病基因 亲本 SSR标记
下载PDF
甘蔗新品种及主栽品种对褐锈病抗性与Bru1基因分子检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荣跃 晓燕 +8 位作者 杨昆 单红丽 仓晓燕 李婕 王长秘 尹炯 罗志明 李文凤 黄应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6-382,共7页
为明确近年我国各甘蔗育种单位育成的新品种及各蔗区主栽品种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筛选抗褐锈病优良新品种供生产上推广应用,本研究结合全国甘蔗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选择甘蔗褐锈病高发的云南临沧、云南普洱、云南玉溪和广西宜州蔗区,在... 为明确近年我国各甘蔗育种单位育成的新品种及各蔗区主栽品种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筛选抗褐锈病优良新品种供生产上推广应用,本研究结合全国甘蔗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选择甘蔗褐锈病高发的云南临沧、云南普洱、云南玉溪和广西宜州蔗区,在田间自然发病下,对我国近年来选育的60个新品种和34个主栽品种进行抗性评价,并对抗褐锈病基因Bru1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94个新品种及主栽品种中,66个表现高抗到中抗,占70.21%;28个表现为感病到高感,占29.79%。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共54个抗病新品种及主栽品种含有抗褐锈病基因Bru1,频率为57.45%。目前大面积种植的桂糖29号、桂糖44号、德蔗03-83、柳城03-1137、粤糖60号、桂糖46号等主栽品种高度感病,而粤甘48号、福农09-2201、桂糖08-120、柳城09-15、中蔗1号、云蔗08-1609、云瑞10-187、中糖1201等31个新品种抗病性强。建议多雨湿润褐锈病高发蔗区,应加大淘汰感病主栽品种和推广应用抗病新品种力度,以期达到品种合理布局,从根本上控制褐锈病暴发流行,为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主栽品种 褐锈病 抗褐锈病基因Bru1 抗性
下载PDF
广西蔗区检测发现检疫性病害甘蔗白条病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文凤 单红丽 +5 位作者 张荣跃 仓晓燕 晓燕 尹炯 罗志明 黄应昆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3期144-149,共6页
为明确2016年在广西北海、来宾、百色蔗区发现的疑似甘蔗白条病症状蔗株致病病原。利用白条黄单胞菌特异性引物XAF1/XAR1对采自这3个蔗区的62份疑似病样进行PCR检测鉴定。鉴定结果表明:62份疑似病样都能够获得约600 bp的特异性片段,所... 为明确2016年在广西北海、来宾、百色蔗区发现的疑似甘蔗白条病症状蔗株致病病原。利用白条黄单胞菌特异性引物XAF1/XAR1对采自这3个蔗区的62份疑似病样进行PCR检测鉴定。鉴定结果表明:62份疑似病样都能够获得约600 bp的特异性片段,所得序列完全一致大小均为608 bp(Gen Bank登录号:KY315183--KY315203),其与白条黄单胞菌rax B1基因核苷酸序列(Gen Bank登录号:FP565176)一致性为100%,在系统进化树中处于同一分支。田间调查结果显示:甘蔗品种‘桂糖46号’、‘桂糖06-2081’对于白条黄单胞菌高度感病,病株率一般为18%~50%,严重田块高达100%;染病严重蔗株全叶枯萎,茎的节部长出许多侧芽,侧芽叶片具白色条纹,造成大幅度减产减糖。本研究在广西蔗区检测发现由白条黄单孢菌引起的检疫性病害甘蔗白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蔗区 甘蔗白条病 PCR检测 白条黄单胞菌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云南甘蔗病虫害发生危害新特点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12
13
作者 尹炯 李文凤 +6 位作者 罗志明 晓燕 张荣跃 单红丽 仓晓燕 李婕 黄应昆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2期119-124,共6页
甘蔗是中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病虫害是甘蔗生产的最大威胁。近年来病虫害在云南的发生危害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常发性病虫害持续处于常发态势;二是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三是病虫害混合发生,复合侵染;四是突发性危险性... 甘蔗是中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病虫害是甘蔗生产的最大威胁。近年来病虫害在云南的发生危害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常发性病虫害持续处于常发态势;二是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三是病虫害混合发生,复合侵染;四是突发性危险性病虫害频发,暴发成灾。针对新特点从病源虫源、品种布局、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其形成原因,笔者提出了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对策:一是严格执行甘蔗引种、调种检疫制度,选育推广抗病、抗虫健康种苗;二是完善甘蔗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安全科学用药水平;三是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探索优化推广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应急防控机制,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五是创新科技培训机制,宣传普及植保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病虫害 发生危害 防控对策
下载PDF
甘蔗蓟马在不同甘蔗品种上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 被引量:3
14
作者 尹炯 罗志明 +5 位作者 黄应昆 李文凤 张荣跃 晓燕 单红丽 仓晓燕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02-707,共6页
为了解甘蔗蓟马在不同甘蔗品种上的种群空间分布型,获得准确的田间调查资料,提高甘蔗蓟马预测及防治效果,2015年7月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第一科研试验基地,通过调查10个甘蔗品种上甘蔗蓟马成虫和若虫数量,利用5种聚集度指标、I... 为了解甘蔗蓟马在不同甘蔗品种上的种群空间分布型,获得准确的田间调查资料,提高甘蔗蓟马预测及防治效果,2015年7月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第一科研试验基地,通过调查10个甘蔗品种上甘蔗蓟马成虫和若虫数量,利用5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测定了甘蔗蓟马的种群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甘蔗蓟马成虫和若虫在不同甘蔗品种上均以个体群形式存在,个体间相互吸引;其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聚集是由于自身的生物学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利用Iwao回归分析法中的α、β参数计算出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理论抽样数。因此,甘蔗蓟马在不同甘蔗品种上均呈聚集分布,调查时应根据当地栽培品种平均虫口密度选择适宜的抽样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蓟马 空间分布型 聚集分布型 理论抽样数
下载PDF
云南甘蔗白条病的多基因联合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荣跃 李文凤 +6 位作者 晓燕 单红丽 仓晓燕 李婕 罗志明 尹炯 黄应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1-185,215,共6页
甘蔗白条病是由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Ashby) Dowson引起的甘蔗重要病害。2017年在云南保山、孟定和金平蔗区的甘蔗上发现疑似白条病的病害。从病株蔗茎中分离得到圆形,凸面,光滑,有光泽,黄色的细菌菌落。经柯赫氏法则验... 甘蔗白条病是由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Ashby) Dowson引起的甘蔗重要病害。2017年在云南保山、孟定和金平蔗区的甘蔗上发现疑似白条病的病害。从病株蔗茎中分离得到圆形,凸面,光滑,有光泽,黄色的细菌菌落。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分离得到的细菌为该病害的病原菌。使用16S rRNA基因、gyrB基因和rpoD基因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BLAST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研究所获得的病原菌的3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白条黄单胞菌GPE PC73菌株(GenBank登录号:FP565176)对应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均为100%,在系统发育树中处于同一分支。根据田间症状诊断、柯赫氏法则验证及分子鉴定结果,确认云南保山、孟定和金平发生的甘蔗病害为X.albilineans引起的甘蔗白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白条病 白条黄单胞菌 系统发育分析 云南
下载PDF
多雨高湿季甘蔗重要病害发生流行动态与防控策略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文凤 单红丽 +5 位作者 黄应昆 张荣跃 仓晓燕 尹炯 晓燕 罗志明 《中国糖料》 2017年第2期75-77,共3页
7—9月多雨高湿季,既是甘蔗伸长大拔节奠定产量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甘蔗重要病害并发为害高峰期。为防止甘蔗病害大面积爆发流行、为害成灾,确保甘蔗后期安全生长,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紧扣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植物病害爆发流行三要素... 7—9月多雨高湿季,既是甘蔗伸长大拔节奠定产量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甘蔗重要病害并发为害高峰期。为防止甘蔗病害大面积爆发流行、为害成灾,确保甘蔗后期安全生长,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紧扣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植物病害爆发流行三要素,分析探讨了多雨高湿季甘蔗重要病害的发生动态;并根据其流行特点,结合甘蔗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思路和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病害 多雨高湿季 发生动态 防控思路 技术措施
下载PDF
甘蔗梢腐病暴发流行原因及产量糖分损失测定 被引量:26
17
作者 单红丽 李文凤 +6 位作者 张荣跃 晓燕 李婕 仓晓燕 尹炯 罗志明 黄应昆 《中国糖料》 2018年第3期40-42,45,共4页
为明确近年甘蔗梢腐病暴发成灾的原因及其为害造成的损失,调查田间自然条件下主栽甘蔗品种受害区和未受害区的病株率,甘蔗收砍期产量及糖分等品质损失;并分析病害流行原因。结果表明: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高温多湿气候、病原菌积累和... 为明确近年甘蔗梢腐病暴发成灾的原因及其为害造成的损失,调查田间自然条件下主栽甘蔗品种受害区和未受害区的病株率,甘蔗收砍期产量及糖分等品质损失;并分析病害流行原因。结果表明: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高温多湿气候、病原菌积累和栽培管理不当是导致近年该病暴发流行的主因,梢腐病为害的病株率为63.3%~95.0%,平均81.1%;甘蔗实测产量损失率为30.2%~48.5%,平均38.42%;蔗糖分减少2.63%~5.21%,平均3.61%;蔗汁锤度减少2.40~4.69°Bx,平均3.61°Bx;蔗汁重力纯度减少1.99%~8.14%,平均4.83%;蔗汁还原糖分提高0.05%~0.60%,平均0.16%。可见,目前甘蔗梢腐病发生为害严重,造成的甘蔗产量及糖分损失巨大,严重影响甘蔗的增产增收。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甘蔗梢腐病防控对策对中国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梢腐病 流行原因 甘蔗产量和糖分 损失评估
下载PDF
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对甘蔗梢腐病防控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单红丽 张寒舒 +8 位作者 李文凤 晓燕 张荣跃 仓晓燕 房超 李泽娟 黄丕忠 周游 黄应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7-284,共8页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梢腐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为甘蔗梢腐病精准高效防控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支撑,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和生产示范验证。结果表明,3...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梢腐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为甘蔗梢腐病精准高效防控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支撑,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和生产示范验证。结果表明,3个配方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hm^(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hm^(2)、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hm^(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hm^(2)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00 mL/hm^(2)分别与磷酸二氢钾2400 g/hm^(2)和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复配后对甘蔗梢腐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病株率均在8.62%以下,防效均达90.73%以上,较空白对照甘蔗实测产量平均增加15489 kg/hm^(2)以上,糖分增加1.8%以上,每公顷用药成本仅270元。本研究显示3个配方药剂是防控甘蔗梢腐病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可在7月-8月发病初期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7~10 d喷1次,连喷2次,可有效控制甘蔗梢腐病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复合高效配方药剂 精准施药 梢腐病 防效评价
下载PDF
云南西盟蔗区发现检疫性病害甘蔗白叶病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荣跃 李文凤 +6 位作者 黄应昆 晓燕 单红丽 李婕 仓晓燕 罗志明 尹炯 《农学学报》 2019年第5期20-23,共4页
研究旨在明确2018年在云南西盟蔗区发现的甘蔗病害是否为植原体引起的甘蔗白叶病。使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通用引物P1/P7和R16F2n/R16R2对10份采自云南西盟蔗区的疑似甘蔗白叶病样品进行巢氏PCR检测,并将巢氏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 研究旨在明确2018年在云南西盟蔗区发现的甘蔗病害是否为植原体引起的甘蔗白叶病。使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通用引物P1/P7和R16F2n/R16R2对10份采自云南西盟蔗区的疑似甘蔗白叶病样品进行巢氏PCR检测,并将巢氏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巢氏PCR结果表明:所有10份样品均能扩增得到1240 bp左右的片段。测序结果表明所有获得的10条16S rRNA基因序列大小均为1247 bp,序列间的核苷酸一致性为100%。BLASTN分析表明,从病株扩增到的所有核苷酸序列与先前云南临沧甘蔗白叶病植原体分离物LC7和LC9的16S rRNA基因序列(Genbank登陆号:KR020691和KR020692)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100%。虚拟RFLP分析表明,西盟分离物的16S r RNA基因序列的酶切图谱与16SrXI-B亚组植原体相同。本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西盟蔗区发现的甘蔗病害为16SrXI-B亚组植原体引起的甘蔗白叶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西盟 检疫性病害 植原体 甘蔗白叶病 16SrXI-B亚组
下载PDF
3种农药对蔗田杂草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志明 尹炯 +5 位作者 李俊 晓燕 张荣跃 单红丽 仓晓燕 李婕 《农学学报》 2020年第11期7-10,共4页
研究旨在明确75%氯吡嘧磺隆WDG、25%硝磺·莠去津OD和73%甲·灭·敌草隆WP等对蔗田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别调查了喷施不同药剂处理的甘蔗和香附子的叶色变化情况,香附子地表植株、根和地下球茎... 研究旨在明确75%氯吡嘧磺隆WDG、25%硝磺·莠去津OD和73%甲·灭·敌草隆WP等对蔗田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别调查了喷施不同药剂处理的甘蔗和香附子的叶色变化情况,香附子地表植株、根和地下球茎(或芽)的死亡率。结果表明,75%氯吡嘧磺隆WDG对香附子地上部分、根和地下球茎(或芽)防效均达90%以上且对甘蔗安全;73%甲·灭·敌草隆WP可有效控制香附子地表植株和根,但对地下球茎(或芽)防效较低;25%硝磺·莠去津OD仅能使香附子地表植株变色,对香附子根和地下球茎(或芽)几乎无效。75%氯吡嘧磺隆WDG对香附子防治效果好且对甘蔗安全,可作为蔗田香附子防治的轮换药剂,使用剂量以90、135 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田杂草 香附子 防除效果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