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胁迫对暗纹东方鲀肠道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付东勇 张艺然 +6 位作者 褚鹏 王浩哲 张凯 毕宜慧 孙亦如 王涛 尹绍武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1,共12页
为了探究低温胁迫对暗纹东方鲀肠道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实验测定了3个处理温度(25、19和13℃),4个取样时间点(0、6、24和96 h)下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与肠道微生物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温度降低肠... 为了探究低温胁迫对暗纹东方鲀肠道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实验测定了3个处理温度(25、19和13℃),4个取样时间点(0、6、24和96 h)下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与肠道微生物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温度降低肠道绒毛发生坏死、增生和杯细胞肿大。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肠道微生物组成多样性降低。肠道微生物丰度发生改变,如黄色杆菌属、副球菌属、乳球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丰度随温度降低而上升,梭菌属、气单胞菌属和嗜热芽孢杆菌属的丰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7、caspase-9、p53、Bax和Bcl-2)的表达随温度降低升高。此外,实验发现副球菌属和嗜热芽孢杆菌属丰度的改变与肠道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均具有Pearson相关性,其可作为潜在微生物用来反映暗纹东方鲀是否处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状态。本研究结果可为暗纹东方鲀健康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 低温 肠道微生物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精子密度对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受精率、孵化率及出苗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程景颢 李杰 +7 位作者 付东勇 储明旭 张凯 王涛 尹绍武 唐忠林 茆健强 周国勤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8-297,共10页
为研究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不同精子密度对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hybrid yellow catfish“Huangyou-1”)受精率、孵化率和出苗率的影响,设置8组不同精子密度组(1.0×10^(3)~1.0×10^(6)个·mL^(-1))开展人... 为研究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不同精子密度对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hybrid yellow catfish“Huangyou-1”)受精率、孵化率和出苗率的影响,设置8组不同精子密度组(1.0×10^(3)~1.0×10^(6)个·mL^(-1))开展人工授精实验。结果表明:当精子密度从1.0×10^(3)个·mL^(-1)提高到2.5×10^(4)个·mL^(-1)时,受精率、孵化率和出苗率均显著上升(P<0.05);当精子密度为5.0×10^(4)个·mL^(-1)时,受精率达到最大值为(88.8±2.0)%;当精子密度为2.5×10^(4)个·mL^(-1)时,孵化率及出苗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3.4±2.8)%和(79.4±4.6)%。最后,通过建立回归方程确定了精子密度与受精率、孵化率和出苗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筛选出了最适精子密度,研究结果可为杂交黄颡鱼规模化高效繁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 精子密度 受精率 孵化率 出苗率
下载PDF
暗纹东方鲀雌雄个体形态差异及其判别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毕宜慧 张鑫宇 +4 位作者 李杰 孙亦如 王浩哲 付东勇 尹绍武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3-572,共10页
为比较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雌雄个体之间的主要形态指标及形态差异,对296尾暗纹东方鲀的11项计量性状及11项比例性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暗纹东方鲀22项形态指标可以划分为整体轮廓、整体及尾部的浑圆程... 为比较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雌雄个体之间的主要形态指标及形态差异,对296尾暗纹东方鲀的11项计量性状及11项比例性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暗纹东方鲀22项形态指标可以划分为整体轮廓、整体及尾部的浑圆程度、头部特征、尾部长度比例4个方面,累积贡献率达72.31%。逐步判别分析最终筛选出眼径、肥满度、头长/体长、尾柄高/体长和体宽/体长5个相关变量,并建立了该鱼的性别判别函数。通过数据回代方程检验可得出暗纹东方鲀雌雄判别的综合正确率为81.1%。同时对筛选出用于建立判别函数的5个变量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尾柄高/体长、体宽/体长两个比例性状在雌雄个体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雌性个体较雄性个体尾柄处较厚,体型较宽。上述差异性状和雌雄判别函数可为暗纹东方鲀性别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 形态差异 雌雄判别 主成分分析 判别方程
下载PDF
黄颡鱼(♀)、长吻[鱼危](♂)及其杂交F1代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宏玉 武兆文 +5 位作者 付东勇 苏孟园 杨汶珊 唐荣叶 王涛 尹绍武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6-232,共7页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从20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的12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分析1龄、体质量(14.20±1.20)g黄颡鱼(♀)和长吻[鱼危](♂)及其杂交F1代[黄颡鱼(♀)×野生长吻[鱼危](♂)]的遗传多样性。试验结果显示,这3个群体之间...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从20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的12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分析1龄、体质量(14.20±1.20)g黄颡鱼(♀)和长吻[鱼危](♂)及其杂交F1代[黄颡鱼(♀)×野生长吻[鱼危](♂)]的遗传多样性。试验结果显示,这3个群体之间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583、3.667、5.00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382、2.221和2.535;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419、0.367和0.604;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77、0.383和0.597;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420、0.365和0.509。杂交F1代与父本长吻[鱼危]的遗传距离为0.8551,小于与母本黄颡鱼的遗传距离(1.7271),在亲缘关系树状图上先与父本聚为一支。杂交F1代从父本中获得较多的遗传物质,较双亲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更高的基因杂合度。该试验结果将为研究黄颡鱼和长吻[鱼危]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探索鲿科鱼类属间杂交育种后亲本与子代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长吻[鱼危]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