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气流量比对三维涡轮导叶全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1
作者 付仲议 李益民 +1 位作者 黄琦 朱惠人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主流湍流度下冷气质量流量比对三维涡轮导叶全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使用热色液晶测量了在主流湍流度为1%和15%,流量比为5.5%、8.4%和12.5%下三维涡轮导叶的全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叶片区域和主流湍流度下,流... 为了研究不同主流湍流度下冷气质量流量比对三维涡轮导叶全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使用热色液晶测量了在主流湍流度为1%和15%,流量比为5.5%、8.4%和12.5%下三维涡轮导叶的全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叶片区域和主流湍流度下,流量比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规律也有所不同;在低主流湍流度下,冷却效率整体上随着流量比的增大而升高,但是在叶片的叶尖和吸力面中截面区域冷却效率在大流量比下降低,且叶片吸力面中弦区域的冷气呈波纹状分布;高主流湍流度使冷气射流与主流之间的掺混更加剧烈,可以抑制吸力面的冷气脱离壁面且使其分布更加均匀,冷却效率随流量比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湍流度 流量比 涡轮导叶 气膜冷却效率 努赛尔数 液晶
下载PDF
涡轮导叶吸力面簸箕型孔气膜冷却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聪 朱惠人 +2 位作者 付仲议 李峥 张洪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2-1150,共9页
为了研究涡轮导叶吸力面的气膜冷却特性,在跨声速涡轮叶栅传热风洞中,采用瞬态方法实验测量了两个位置处的单排簸箕型气膜孔的冷却效率,分析了多个气动参数对其分布规律的影响。两排簸箕型孔分别位于相对弧长6.8%和21.7%处,叶栅通道基... 为了研究涡轮导叶吸力面的气膜冷却特性,在跨声速涡轮叶栅传热风洞中,采用瞬态方法实验测量了两个位置处的单排簸箕型气膜孔的冷却效率,分析了多个气动参数对其分布规律的影响。两排簸箕型孔分别位于相对弧长6.8%和21.7%处,叶栅通道基于叶片弦长的进口雷诺数为1.7×10^5-5.7×10^5,出口等熵马赫数为0.81-1.01,吹风比为0.6-2.1,涵盖了涡轮导叶典型工作状态。结果表明:对于簸箕型气膜孔,设计雷诺数条件下最佳吹风比在0.9-1.2附近,靠近前缘的孔排2的贴附性要好于孔排1;主流马赫数对孔后冷却效率的影响可以忽略,而低雷诺数下的冷却效率低于中高雷诺数工况;簸箕型气膜孔的冷却效率高于圆柱型孔,在BR〉1.5的中高吹风比时表现更明显;低吹风比时,凸面的冷却效率高于平板,尤其是s/d〈20距离内,而在高吹风比时,射流动量增加促进了气膜脱离凸面,从而降低了冷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导叶 吸力面 簸箕型孔 气膜冷却 雷诺数 马赫数 凸面
下载PDF
涡轮动叶压/吸力面气膜孔冷却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聪 朱惠人 +2 位作者 付仲议 李峥 刘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1-519,共9页
为了研究涡轮动叶的气膜冷却特性,在短周期跨声速换热风洞中测量了静止条件下压力面和吸力面气膜孔的冷却效率,分析了主流雷诺数、马赫数和吹风比对气膜孔冷却效率分布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压力面孔和吸力面孔,整体冷却效率均... 为了研究涡轮动叶的气膜冷却特性,在短周期跨声速换热风洞中测量了静止条件下压力面和吸力面气膜孔的冷却效率,分析了主流雷诺数、马赫数和吹风比对气膜孔冷却效率分布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压力面孔和吸力面孔,整体冷却效率均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而降低;压力面孔在高雷诺数工况下的冷却效率要更高,而吸力面孔在2.0的大吹风比工况时,低雷诺数下的冷却效率在近孔区域(30倍孔径距离内)高于高雷诺数工况。改变马赫数对压力面冷却效率几乎无影响,而在Ma=0.913工况下,在吸力面孔后28倍孔径位置处冷却效率突然降低至0.0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动叶 吸力面 压力面 气膜冷却 雷诺数 马赫数
下载PDF
涡轮导叶压力面簸箕形气膜孔冷却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付仲议 朱惠人 +2 位作者 刘聪 张洪 李峥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03-2311,共9页
为了获得涡轮导叶压力面不同位置处单排簸箕形气膜孔的气膜冷却特性,在短周期跨声速换热风洞中分别测量了涡轮导叶压力面4排簸箕形气膜孔的冷却效率,分别位于10.7%,21.1%,36.1%,64.3%相对弧长位置处,获得了不同主流雷诺数、马赫数、吹... 为了获得涡轮导叶压力面不同位置处单排簸箕形气膜孔的气膜冷却特性,在短周期跨声速换热风洞中分别测量了涡轮导叶压力面4排簸箕形气膜孔的冷却效率,分别位于10.7%,21.1%,36.1%,64.3%相对弧长位置处,获得了不同主流雷诺数、马赫数、吹风比和孔位下簸箕形气膜孔冷却效率的分布。结果表明:在靠近前缘的孔1和孔2处,气膜冷却效率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而在靠近尾缘的孔3和孔4处,小雷诺数(Re=2.0×105)下冷却效率最小,中高雷诺数(Re=4.0×105,6.0×105)的变化对冷却效率影响较小;各个孔位孔后弧长与孔径比x/d=0~40区域的平均冷却效率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而先升高后降低,在吹风比为1.0时平均冷却效率达到最高;靠近尾缘的孔位处气膜冷却效率更高,但随着距离的增大下降得也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簸箕形孔 气膜冷却 压力面 雷诺数 吹风比
下载PDF
亚声速涡轮导叶全气膜冷却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付仲议 朱惠人 +2 位作者 姚春意 张洪 高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8-165,共8页
为了获得亚声速涡轮导叶的全气膜冷却特性,在短周期高速风洞中对全气膜覆盖涡轮导叶实验件进行了实验,获得了涡轮叶片表面在不同主流雷诺数(Re=3.0×10~5~9.0×10~5)、二次流质量流量比(MFR=5.5%~12.5%)和主流湍流度(Tu=1.3%,... 为了获得亚声速涡轮导叶的全气膜冷却特性,在短周期高速风洞中对全气膜覆盖涡轮导叶实验件进行了实验,获得了涡轮叶片表面在不同主流雷诺数(Re=3.0×10~5~9.0×10~5)、二次流质量流量比(MFR=5.5%~12.5%)和主流湍流度(Tu=1.3%,14.7%)下的气膜冷却效率分布。实验叶片前缘有5排复合角度圆柱形气膜孔形成前缘喷淋冷却结构,压力面和吸力面分别有6排和3排圆柱形气膜孔。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的质量流量比范围内,涡轮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的气膜冷却效率随着质量流量比的增大而减小,而前缘区域的冷却效率随质量流量比的增大而增大;雷诺数的变化主要影响叶片压力面相对弧长S/Smax<-0.6区域的冷却效率分布,在高雷诺数(Re=9.0×10~5)下,大质量流量比的冷却效率最高,而在中低雷诺数(Re=3.0×105,6.4×105)下,小质量流量比的冷却效率最高;叶片前缘气膜冷却效率受主流湍流度升高的影响较小,而在压力面和吸力面冷却效率均随着湍流度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导叶 气膜冷却 质量流量比 雷诺数 主流湍流度
下载PDF
亚声速涡轮导叶前缘气膜冷却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付仲议 朱惠人 +1 位作者 姚春意 高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3-592,共10页
为了获得亚声速涡轮导叶的前缘气膜冷却特性,在短周期高速风洞中对涡轮导叶前缘后倾扩张型孔气膜冷却试验件进行了实验,获得了涡轮叶片表面在不同主流雷诺数(Re=3.0×10~5~9.0×10~5)、二次流吹风比(M=0.5~2.4)和主流湍流度(T... 为了获得亚声速涡轮导叶的前缘气膜冷却特性,在短周期高速风洞中对涡轮导叶前缘后倾扩张型孔气膜冷却试验件进行了实验,获得了涡轮叶片表面在不同主流雷诺数(Re=3.0×10~5~9.0×10~5)、二次流吹风比(M=0.5~2.4)和主流湍流度(Tu=1.3%,14.7%)下的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分布。实验叶片前缘有8排后倾扩张型气膜孔形成前缘喷淋冷却结构。结果表明:叶片前缘和压力面冷却效率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而升高,吸力面冷却效率随着吹风比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最佳吹风比为0.8;在主流雷诺数(Re=3.0×10~5~9.0×105),改变雷诺数对叶片表面冷却效率的分布规律影响较小;叶片表面冷却效率随着湍流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小吹风比M=0.5下,高主流湍流度下的平均冷却效率降低50%左右,在M=2.4工况下,高湍流度下的平均冷却效率降低10%左右;叶片前缘冷气出流区域和压力面相对弧长为-0.4<S/Smax<-0.3的冷气重新贴附壁面区域换热系数比较高;高主流湍流度下,换热系数比较小,且吹风比变化对换热系数比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缘 气膜冷却 吹风比 雷诺数 主流湍流度 换热系数
下载PDF
高主流湍流度下密度比对涡轮导叶全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付仲议 朱惠人 +1 位作者 姜茹 程李坚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85-1593,共9页
为了研究高主流湍流度下二次流密度比对涡轮导叶全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使用热色液晶测量了在主流湍流度为15%,二次流密度比为1.0和1.5下三维涡轮导叶的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二次流与主流质量流量比为7.0%和12.5%。结果表明:二次流... 为了研究高主流湍流度下二次流密度比对涡轮导叶全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使用热色液晶测量了在主流湍流度为15%,二次流密度比为1.0和1.5下三维涡轮导叶的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二次流与主流质量流量比为7.0%和12.5%。结果表明:二次流密度比增大可以降低冷气射流的动量,小流量比工况下,在叶片前缘和压力面前半段,动量较低的二次流在高主流湍流度的影响下更易耗散,增大二次流密度比使冷却效率明显降低;大流量比工况下,二次流动量降低使气膜孔后区域冷气贴附性增强,气膜冷却效率和冷气覆盖效果均得到提升。小流量比工况下,二次流密度比增大对叶片表面换热的影响较小;大流量比工况下,二次流密度比增大使吸力面中弦区域和压力面后半段的平均换热系数比分别降低15%和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湍流度 密度比 涡轮导叶 气膜冷却效率 换热系数 液晶
下载PDF
涡轮导叶W型孔全气膜冷却效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付仲议 朱惠人 +1 位作者 姜茹 程李坚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28-2037,共10页
为了研究涡轮导叶W型孔全气膜冷却效率的分布规律,使用热色液晶测量了在流量比为5.5%,8.4%和12.5%,主流湍流度为1%,9%和15%下W型孔全气膜涡轮导叶的气膜冷却效率,并与相同工况下的圆柱型孔全气膜叶片的冷却效率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涡轮导叶W型孔全气膜冷却效率的分布规律,使用热色液晶测量了在流量比为5.5%,8.4%和12.5%,主流湍流度为1%,9%和15%下W型孔全气膜涡轮导叶的气膜冷却效率,并与相同工况下的圆柱型孔全气膜叶片的冷却效率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低湍流度下,流量比变化对W型孔叶片不同区域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不同;而在高湍流度下,流量比增大使W型孔叶片的冷却效率整体升高;在研究的所有流量比下,W型孔叶片的冷却效率均随着湍流度的升高而降低;与圆柱型孔叶片相比,在中低湍流度下,W型孔的冷气壁面贴附性和展向覆盖效果更好,W型孔叶片的冷却效率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在高湍流度下由于W型孔的冷气速度低且分布分散,易在高湍流度影响下耗散,W型孔叶片的冷却效率优势较小,甚至在高湍流度大流量比下,圆柱型孔叶片的面平均冷却效率比W型孔叶片高1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导叶 主流湍流度 流量比 气膜冷却效率 液晶
下载PDF
主流湍流度对涡轮导叶吸力面W型气膜孔冷却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姚春意 朱惠人 +2 位作者 付仲议 刘存良 张博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79-2787,共9页
为了获得亚声速涡轮导叶吸力面不同位置处单排W型气膜孔的气膜冷却特性,在短周期跨声速风洞中实验研究了吹风比、主流湍流度对W型气膜孔冷却效率的影响。两列单排气膜孔分别布置在吸力面16%和21%相对弧长处,实验进口雷诺数范围为3.0... 为了获得亚声速涡轮导叶吸力面不同位置处单排W型气膜孔的气膜冷却特性,在短周期跨声速风洞中实验研究了吹风比、主流湍流度对W型气膜孔冷却效率的影响。两列单排气膜孔分别布置在吸力面16%和21%相对弧长处,实验进口雷诺数范围为3.0×10^5~9.0×10^5,吹风比范围是0.5~2.0,叶栅出口等熵马赫数为0.8,高低湍流度分别为14.7%和1.3%。实验结果表明:低湍流度时孔排1和孔排2下游的气膜冷却效率都随吹风比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最佳吹风比分别为BR=1.2和BR=0.8。由于孔排1和孔排2所处位置的主流边界层状态不同,导致湍流度对于气膜冷却效率有不同的影响。对于孔排1,大吹风比时高湍流度使冷气核心向壁面移动,提高了气膜冷却效率;而小吹风比时,湍流度对冷却效率的影响随雷诺数升高而减弱。对于孔排2,大吹风比时高湍流度提高了孔附近区域的冷却效率,同时加快了冷却效率沿流向下降的速度,而在小吹风比时高湍流度显著降低了孔排下游气膜冷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型气膜孔 气膜冷却 吸力面 湍流度 吹风比
下载PDF
利用双波纹凹槽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博伦 张丽 +2 位作者 朱惠人 魏建生 付仲议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94-1903,共10页
为提高带凹槽气膜孔下游壁面射流展向覆盖的均匀性,在横向凹槽的基础上提出了双波纹凹槽,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横槽和双波纹槽进行研究,同时分析了槽宽,槽深对双波纹凹槽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横槽结构相比,双波纹凹槽下游壁... 为提高带凹槽气膜孔下游壁面射流展向覆盖的均匀性,在横向凹槽的基础上提出了双波纹凹槽,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横槽和双波纹槽进行研究,同时分析了槽宽,槽深对双波纹凹槽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横槽结构相比,双波纹凹槽下游壁面产生内卷对涡,射流更均匀贴覆在下游壁面,在高吹风比条件下展向平均冷却效率提高20%~63%。随着双波纹槽槽宽的变窄,导流作用增强,下游壁面孔中心线处冷却效率逐渐降低,孔中间线处冷却效率逐渐升高。在低吹风比0.5条件下,随着槽深的增加下游壁面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提高,在高吹风比2.0条件下,槽宽W=2.1D结构随着槽深增加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几乎不变,但下游壁面射流展向均匀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冷却 展向均匀性 双波纹凹槽 导流作用 内卷对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