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myc基因表达的原位杂交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付保进 张云汉 +5 位作者 王成裕 文小岗 王尧河 高冬玲 付淑莉 王江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 myc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用原位杂交方法 ,研究 2 1例食管鳞癌和相应癌旁粘膜中c myc基因的表达。结果 :食管正常粘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和原位癌的杂交阳性率分别为 12 5 % ,4 4 4...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 myc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用原位杂交方法 ,研究 2 1例食管鳞癌和相应癌旁粘膜中c myc基因的表达。结果 :食管正常粘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和原位癌的杂交阳性率分别为 12 5 % ,4 4 4 % ,5 2 9% ,5 3 8% ,5 8 3 %和 61 1% ,鳞癌Ⅰ、Ⅱ级分别为 5 0 0 %和 4 0 0 % ,其中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原位癌和鳞癌Ⅱ级的杂交阳性率较正常粘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正常粘膜阳性杂交信号低于单纯增生至原位癌各病理组织类型 ,癌组织的杂交信号多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粘膜。结论 :c myc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单纯增生阶段激活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C-MYC 原位杂交 癌变
下载PDF
人类食管癌发生发展多阶段模型建立的方法及意义
2
作者 付保进 张云汉 +3 位作者 王成裕 杨怀华 张三申 王江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71-74,共4页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标本模型 癌变
下载PDF
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提取组织中的RNA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尧河 张云汉 +8 位作者 卞丽红 王宏 郑宇 李春海 张立新 付淑莉 高冬玲 张宏新 付保进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25-27,共3页
为寻找一种简便、低消耗、提取高质量RNA的方法,基于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省去变性液D二次溶解RNA提取组织中的RNA。结果:从200多例肿瘤组织中提取出高质量的RNA,所需费用与购买试剂盒相比节约了75%。结... 为寻找一种简便、低消耗、提取高质量RNA的方法,基于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省去变性液D二次溶解RNA提取组织中的RNA。结果:从200多例肿瘤组织中提取出高质量的RNA,所需费用与购买试剂盒相比节约了75%。结果提示: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是一种简便、经济、适合大量样本的RNA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RNA 异硫氰酸胍 氯仿 肿瘤
下载PDF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同功酶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尧河 张云汉 +7 位作者 付保进 王宏 李春海 卞丽红 付淑莉 高冬玲 张宏新 马长路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18-21,共4页
采用RNA斑点杂交分析方法,对40例食管癌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粘膜组织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s)同功酶基因GSTπ、GSTα和GSTμ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 采用RNA斑点杂交分析方法,对40例食管癌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粘膜组织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s)同功酶基因GSTπ、GSTα和GSTμ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食管癌组织中GSTπ基因表达阳性率为77.5%,在相应的正常粘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90.0%。在食管癌组织中GSTα和GSTμ基因表达水平较低,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0%和20.0%,而正常粘膜组织中GSTα和GSTμ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0%和15%,GSTs在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与正常粘膜组织相比,P>0.05。GSTπ基因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GSTα和GSTμ基因,P<0.05。结果提示:GSTs同功酶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基因转录水平增高,GSTπ是食管癌中GSTs同功酶存在的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谷胱甘肽硫 转移酶 分子杂交
下载PDF
RT-PCR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GST-π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尧河 张云汉 +7 位作者 李醒亚 付淑莉 高冬玲 付保进 李春海 陈高明 王宏 卞丽红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22-24,共3页
为了解原发性食管癌组织中GSTπ基因的表达情况,用RTPCR方法定量检测了食管癌组织及相对应的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GSTπ基因的表达。结果:在癌组织中GSTπ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为80.0%,在癌旁正常粘膜组织中为... 为了解原发性食管癌组织中GSTπ基因的表达情况,用RTPCR方法定量检测了食管癌组织及相对应的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GSTπ基因的表达。结果:在癌组织中GSTπ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为80.0%,在癌旁正常粘膜组织中为86.6%。但在癌组织中GSTπ基因表达的强度大于正常粘膜组织。食管癌组织分化越差,GSTπ基因阳性表达率越低,P<0.05。结果提示:在原发性食管组织中GSTπ基因存在较高频率的阳性表达,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谷胱甘肽 S-转移酶 RT-PCR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6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江 张云汉 +2 位作者 付保进 高冬玲 付淑莉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30-33,共4页
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了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p16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11例(27.5%)癌组织中有p16基因突变,其中9例发生在第2外显子,突变率随癌分化程度减低及浆膜浸润和淋巴转移有增高趋... 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了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p16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11例(27.5%)癌组织中有p16基因突变,其中9例发生在第2外显子,突变率随癌分化程度减低及浆膜浸润和淋巴转移有增高趋势。癌旁粘膜中未发现p16基因突变。提示:食管鳞癌中存在p16基因突变,是食管癌发生中的晚期事件,并可能与食管癌的进展与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P16基因 突变 检测
下载PDF
梯度离心法分离食管Langerhans细胞方法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文小岗 张云汉 +1 位作者 晏梅 付保进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13-15,共3页
以甲基泛影酸钠和聚蔗糖配制不连续的密度梯度离心液,分离纯化食管粘膜Langerhans细胞(Langerhanscel,LC),并以CD1a抗原阳性表达作为LC判断标准。结果显示:此法可将正常食管粘膜LC的浓度平均... 以甲基泛影酸钠和聚蔗糖配制不连续的密度梯度离心液,分离纯化食管粘膜Langerhans细胞(Langerhanscel,LC),并以CD1a抗原阳性表达作为LC判断标准。结果显示:此法可将正常食管粘膜LC的浓度平均由分离前的1.2%提高至分离后的21%。提示:该法能从食管粘膜中分离出一定纯度的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ERHANS细胞 离心 食管肿瘤
下载PDF
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myc蛋白与GST-π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成裕 付保进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myc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及与GST-π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观察50例“正常”粘膜上皮、43例鳞状上皮单纯增生、59例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22例原位鳞状细胞癌及48例浸润... 目的:探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myc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及与GST-π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观察50例“正常”粘膜上皮、43例鳞状上皮单纯增生、59例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22例原位鳞状细胞癌及48例浸润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myc及GST-π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粘膜上皮、鳞状上皮单纯增生、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鳞状细胞癌和浸润鳞状细胞癌组织c-myc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2.0%、67.4%、83.1%、86.4%和60.0%;与“正常”粘膜上皮相比,其他病变均有显著性升高;与鳞状上皮单纯增生相比,仅鳞状细胞癌 I级和 Ⅱ级有显著变化(P<0.05);GST-π与c-myc在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蛋白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O.05)。结论:①c-myc蛋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鳞状上皮单纯增生阶段过度表达,c-myc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作为食管癌癌变的原因之一,而非癌变的结果;②c-myc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c-myc基因可能在食管癌组织的分化中具有一定作用;③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myc基因表达与GST-π基因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肿瘤 C-MYC GST-Π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表达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GST-л GENE IN HUMAN ESOPHAGEALCARCINOGENESIS
9
作者 付保进 张云汉 +5 位作者 王尧河 高冬玲 付淑莉 文小岗 张三申 王江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64-266,共3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role of GST-n in esophageal carcinogenesis. Methods: GST-nexpression at mRNA level was studied by in situhybridization (ISH) and at protein level by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GS...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role of GST-n in esophageal carcinogenesis. Methods: GST-nexpression at mRNA level was studied by in situhybridization (ISH) and at protein level by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GST-n expression innormal epithelial cells (NC) of the esophagus,hyperplastic cells (HC), dysplastic cells (DC) from gradeI to III, carcinoma in situ (CIS) and all the cells in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SCC) were examined in thesame csophageal cancer specimens (n=48) whichprovided a model reflecting the process of esophagealcarcinogenesi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IHCstaining was 87. 5% for NC, 95.3% for HC, 55.9% forDC (grade I: 73.9%, grade II: 47.4%, grade III:41.2%),36.4% for CIS and 45.8% for SCC. The positive rate ofGST-x mRNA expression was 81.2% for NC, 94.4% forHC, 61.9% for DC (grade I: 76.5%, grade II: 61.5%,grade III: 41.7%), 44.4% for CIS and 83.3% for grade ISCC, 30.0% for grade II SCC and 0% for grade IIISCC.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llificant difference inGST-x expression at the mRNA and the protein level.Conclusion: There is a decreasing tendency of GST-nexpression from dysplasia to CIS and SCC. Thedecrease in GST-n expression is an early event inesophageal carcinogenc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neoplasms Squamous cellcarcilloma Gene expression
下载PDF
5-Fu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丽英 许平 +1 位作者 付保进 张云汉 《长治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97-99,共3页
用倒置显微镜、光镜、电镜的形态学方法和DNA断片检测方法观察了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在5—Fu作用后的形态学变化和生化改变。结果,肿瘤细胞回缩变圆,体积缩小,有的细胞呈出芽状。核染色质凝聚、环状核形成、核碎裂及凋... 用倒置显微镜、光镜、电镜的形态学方法和DNA断片检测方法观察了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在5—Fu作用后的形态学变化和生化改变。结果,肿瘤细胞回缩变圆,体积缩小,有的细胞呈出芽状。核染色质凝聚、环状核形成、核碎裂及凋亡小体形成。在5—Fu浓度较低时(1—10μg/ml),凋亡的细胞较少见;当增加药物浓度达30μg/ml以上时,尤其在48h以后,细胞凋亡很明显。结果提示,5—Fu可以诱导Eca-109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5-氟尿嘧啶 癌细胞株 食管癌
下载PDF
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GST-π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付保进 张云汉 +5 位作者 王尧河 高冬玲 付淑莉 文小岗 张三申 王江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GSTπ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48例食管鳞癌标本建立食管癌发生发展多阶段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对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GSTπ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正常粘膜、单纯增生、不典型... 目的探讨GSTπ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48例食管鳞癌标本建立食管癌发生发展多阶段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对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GSTπ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正常粘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上皮总体及其Ⅰ、Ⅱ、Ⅲ级、原位癌和癌组织中GSTπ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5%、95.3%、55.9%、73.9%、47.4%、41.2%、36.4%和45.8%,正常粘膜和单纯增生阳性率较不典型增生总体、原位癌和癌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GSTπ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1.2%、94.4%、61.9%、76.5%、61.5%、41.7%和50.0%。GSTπ蛋白表达阳性率与mRNA表达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GSTπ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STπ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食管癌发生过程中早期酶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