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犬脂肪基质干细胞体外复合珊瑚支架材料的生长特性和成骨活性 被引量:1
1
作者 付全花 沈海刚 +2 位作者 李钢 李晔 刘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686-1688,共3页
目的:研究犬脂肪基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珊瑚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和成骨活性。方法:分离犬ADSCs,成骨诱导后复合珊瑚继续培养,以未诱导ADSCs复合物为对照,进行生长曲线、DIO染色后的激光共聚... 目的:研究犬脂肪基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珊瑚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和成骨活性。方法:分离犬ADSCs,成骨诱导后复合珊瑚继续培养,以未诱导ADSCs复合物为对照,进行生长曲线、DIO染色后的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碱性磷酸酶(AKP)和骨钙蛋白(OCN)生物化学定量检测。结果:生长曲线示7天后ADSCs在材料上生长进入平台期,共聚焦显微镜示诱导ADSCs复合珊瑚7天后生长良好;AKP检测显示成骨诱导ADSCs-材料组在各个检测点均显著高于未诱导ADSCs-材料组(P<0.05);OCN从第7天开始表达,成骨诱导ADSCs-材料组显著高于未诱导ADSCs-材料组(P<0.05)。结论:天然珊瑚是ADSCs生长和成骨转化的良好生物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基质干细胞 珊瑚 碱性磷酸酶 骨钙蛋白
下载PDF
大鼠白色脂肪组织来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细胞向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1
2
作者 付全花 王豪夫 +1 位作者 崔磊 曹谊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21-23,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白色脂肪组织作为内皮祖细胞来源的可能性。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4在上海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取3周龄Wistar大鼠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消化法得到的细胞接种在培养皿内,用含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 目的:观察大鼠白色脂肪组织作为内皮祖细胞来源的可能性。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4在上海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取3周龄Wistar大鼠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消化法得到的细胞接种在培养皿内,用含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传至第2代,应用免疫磁珠分选仪分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细胞。获得的细胞分诱导组(DMEM,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μg/L)和非诱导组(DMEM,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进行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前后细胞纯度;噻唑蓝比色法检测诱导组与非诱导组细胞的生长曲线;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荧光检测细胞vonWillebrand因子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摄取DiI-ac-LDL的功能;诱导组细胞接种于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进行三维培养,观察形成血管样结构的能力。结果:①细胞纯度: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未分选的第2代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率为(8.65±1.47)%,刚分选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阳性率(94.06±6.86)%,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分选前后的第2代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阳性率分别为(1.26±0.21)%和(0.57±0.06)%,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细胞生长曲线测定:诱导组细胞在诱导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第3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6天到平台期。非诱导组细胞生长较慢,第5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8天到平台期。第5天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显著(P<0.05)。③细胞形态观察:培养12d后,非诱导组细胞为梭形,而诱导组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④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诱导培养12d后诱导组细胞vonWillebrand因子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为阳性,非诱导组细胞皆为阴性。⑤内皮细胞功能检测:诱导后12d后的低密度脂蛋白摄取实验,诱导组细胞内出现红色荧光,非诱导组为阴性。⑥三维培养:诱导组细胞接种在甲基纤维素的半固体培养基内3d后形成“树枝样”分叉结构,未诱导组细胞未形成此类结构。结论:大鼠脂肪组织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细胞能够诱导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组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大鼠
下载PDF
PDGF-BB和TGF-β_1诱导人脂肪基质干细胞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1
3
作者 付全花 沈海刚 +2 位作者 李钢 王凯诚 李晔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59-663,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脂肪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酶消化法从人脂肪组织获得单个核细胞,基础培养液培养,经传代后,第一代细胞用于诱导分化实验。未诱导组培养液为基础培养液,诱导组培养液在基础培养液内添加诱导... 目的:探讨人脂肪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酶消化法从人脂肪组织获得单个核细胞,基础培养液培养,经传代后,第一代细胞用于诱导分化实验。未诱导组培养液为基础培养液,诱导组培养液在基础培养液内添加诱导因子PDGF-BB(50ng/mL)、TGF-β1(5ng/mL),诱导14d后,光镜下观察诱导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检测平滑肌细胞特异标记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阳性率。结果:脂肪基质干细胞在特定细胞因子诱导作用下,细胞生长呈现与平滑肌细胞类似的"峰-谷"生长模式,并表达α-SM-Actin、SM-MHC、Calponin、SM-22α等平滑肌特异性标记;诱导组阳性率与未诱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GF-BB、TGF-β1可诱导人脂肪基质干细胞向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基质干细胞 诱导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人脂肪组织来源CD_(34)+/CD_(31)-细胞向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付全花 李晔 +3 位作者 沈海刚 王凯诚 李钢 崔磊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将人脂肪组织来源CD34+/CD31-细胞诱导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脂肪组织来自5例接受脂肪抽吸术的患者,酶消化法获取原代细胞,细胞扩增培养至第二代,应用免疫磁珠仪分选CD34+/CD31-细胞。将此群细胞用VEGF及bFGF进行诱导。流式... 目的探讨将人脂肪组织来源CD34+/CD31-细胞诱导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脂肪组织来自5例接受脂肪抽吸术的患者,酶消化法获取原代细胞,细胞扩增培养至第二代,应用免疫磁珠仪分选CD34+/CD31-细胞。将此群细胞用VEGF及bFGF进行诱导。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前后细胞纯度;免疫细胞荧光检测细胞vWF和CD31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摄取低密度脂蛋白的功能;三维培养观察细胞形成血管样结构的能力。结果分选前后CD34+/CD31-细胞比例分别为(12.57±1.83)%和(96.05±6.73)%;细胞诱导10d后呈现内皮细胞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vWF、CD31表达阳性,细胞具有摄取低密度脂蛋白的功能,三维培养条件下形成"树枝样"分叉结构。结论人脂肪组织来源的CD34+/CD31-细胞能够诱导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胁组织 内皮细胞 诱导 分化
下载PDF
脂肪组织来源的内皮祖细胞研究进展
5
作者 付全花 王豪夫 +1 位作者 崔磊 曹谊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5年第6期348-349,352,共3页
1997年Asahara等发现人出生后循环外周血中存在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根据其与胚胎发育中血管母细胞的延续关系,将其命名为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EPC是一类能循环、增殖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但... 1997年Asahara等发现人出生后循环外周血中存在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根据其与胚胎发育中血管母细胞的延续关系,将其命名为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EPC是一类能循环、增殖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但尚未呈现成熟血管内皮细胞表型也未形成血管的前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脂肪组织 研究进展 组织来源 组织工程 种子细胞 培养方法 造血干细胞 细胞分化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炎症在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豪夫 王曰伟 付全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细胞外基质 金属蛋白酶类 炎症
下载PDF
颈总动脉内铁铸块存留并向远端游移一例
7
作者 王豪夫 付全花 《临床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90-190,共1页
关键词 颈总动脉 内铁 活动性出血 远端 急诊入院 视物模糊 上肢麻木 右颈部 光反应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造影与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王曰伟 王豪夫 +1 位作者 付全花 崔玉忠 《齐鲁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造影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996年11月~2006年2月间收治颈动脉体瘤9例,其中SHAMBLIN分型Ⅰ型4例,Ⅱ型1例,Ⅲ型4例,术前均行DSA。单纯瘤体切除4例,瘤体切除并颈外动脉结扎1例,瘤体切除并颈内静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造影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996年11月~2006年2月间收治颈动脉体瘤9例,其中SHAMBLIN分型Ⅰ型4例,Ⅱ型1例,Ⅲ型4例,术前均行DSA。单纯瘤体切除4例,瘤体切除并颈外动脉结扎1例,瘤体切除并颈内静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迷走神经切除1例,瘤体、颈外动脉切除并颈内、颈总动脉端端吻合2例,瘤体、颈外动脉切除并颈总-颈内动脉自体静脉移植1例。结果1例手术后1年复发,再次手术后3d死亡;2例舌下神经损伤,其中暂时性舌瘫1例,永久性舌瘫1例。结论DSA在颈动脉体瘤诊治中起重要作用,根据造影和分型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预后好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与非破裂择期手术对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豪夫 卢云 +2 位作者 付全花 王日伟 邱法波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94-596,共3页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破裂(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急诊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RAAA急诊救治过程,并与同期完成的48例择期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切除术在输血量、ICU住院天数...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破裂(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急诊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RAAA急诊救治过程,并与同期完成的48例择期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切除术在输血量、ICU住院天数、瘤体最大直径和死亡率等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RAAA急诊手术与择期AAA切除术患者比较,围手术期输血量(2980±2712)ml和(580±314)ml;ICU住院天数(6.8±5.7)d和(2.5±1.5)d;手术死亡率32%(8/25)和2.1%(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瘤体直径(5.9±1.4)cm和(5.3±1.4)cm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有:脑卒中、肾功能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消化道出血。结论AAA一经发现,应选择尽早择期手术,合理的抢救措施有助于降低RAAA手术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血管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人脂肪组织来源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刘波 崔磊 +7 位作者 付全花 杨平 许志成 尹烁 王豪夫 刘广鹏 刘伟 曹谊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方法脂肪抽吸术获取人体脂肪组织,消化法得到的细胞接种在Fibronectin包被的培养皿内,用含2%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传至第2代,分诱导组(EGM-2,2%FBS,VEGF,bFGF等... 目的探讨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方法脂肪抽吸术获取人体脂肪组织,消化法得到的细胞接种在Fibronectin包被的培养皿内,用含2%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传至第2代,分诱导组(EGM-2,2%FBS,VEGF,bFGF等)和非诱导组(DMEM,2%FBs)两组进行培养。免疫细胞荧光分别检测两组的CD34、vWF和PECAM-1表达;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两组的CD34、CIM5、CD133和PECAM-1表达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摄取Dil-ac-LDL的功能;诱导组细胞接种于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进行三维培养,观察血管样结构形成情况。结果诱导组细胞12d后呈现内皮细胞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未诱导组细胞未观察到这种变化;免疫细胞荧光显示诱导组vWF、PECAM-1表达阳性,未诱导组细胞CD34表达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诱导组PECAM-1阳性率为(67.41±13.35)%,明显高于非诱导组的(6.73±2.21)%(P〈0.01),非诱导组CD34阳性率为(72.39±13.45)%,明显高于诱导组的(16.06±3.86)%(P〈0.01);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诱导组细胞具有摄取Dil—ac—LDL的功能;诱导组细胞三维培养形成“树枝样”分叉结构。结论建立了一种从人脂肪组织分离、培养EPCs的方法,并对其表型进行鉴定,有望为血管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肪组织 内皮祖细胞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颈动脉体瘤分型与手术治疗九例回顾性分析
11
作者 王曰伟 王豪夫 付全花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分型、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1996年11月-2006年2月收治的颈动脉体瘤9例,其中ShamblinⅠ型4例,Ⅱ型1例,Ⅲ型4例,术前均行DSA。单纯瘤体切除4例,瘤体切除并颈外动脉结扎1例,瘤体切除并颈内静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分型、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1996年11月-2006年2月收治的颈动脉体瘤9例,其中ShamblinⅠ型4例,Ⅱ型1例,Ⅲ型4例,术前均行DSA。单纯瘤体切除4例,瘤体切除并颈外动脉结扎1例,瘤体切除并颈内静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迷走神经切除1例,瘤体、颈外动脉切除并颈内、颈总动脉端端吻合2例,瘤体、颈外动脉切除并颈总-颈内动脉自体静脉移植术1例。结果1例手术后1年复发,再次手术后3d死亡;2例舌下神经损伤,其中暂时性舌瘫1例,永久性舌瘫1例。结论DSA在颈动脉体瘤诊断和指导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根据分型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疗效佳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