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内膜切除前后颈动脉血管结构特征和血清sICAM-1、MCP-1水平变化及与患者复发风险的关系
1
作者 郭兴友 张拓 +3 位作者 范卫东 刘坤 李明 付勇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内膜切除前后颈动脉血管结构特征、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变化及与患者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颈动脉内膜切... 目的探究颈动脉内膜切除前后颈动脉血管结构特征、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变化及与患者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的80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颈内动脉再狭窄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8)和未复发组(n=72)。比较组间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结构特征变化,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血清sICAM-1、MCP-1水平。结果两组术前CCA远段管径、CB/CCA远段管径比值、CB/ICA近段管径比值及术后CB管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术前ICA近段管径、CB管径和术后CCA远段管径、ICA近段管径均低于未复发组,术后CB/CCA远段管径比值、CB/ICA近段管径比值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间的血清sICAM-1、MCP-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个月,复发组的sICAM-1、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可知,术后ICA近段管径、术后CB/CCA远段管径比值、术后2个月血清sICAM-1水平、术后3个月血清sICAM-1水平、术后2个月血清MCP-1水平为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应对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结构特征和血清sICAM-1、MCP-1水平变化予以关注,可提早预防患者术后复发,对患者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血管结构特征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复发风险
下载PDF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兴友 张拓 +2 位作者 范卫东 李明 付勇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0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功能、并发症的影响,为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0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分析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功能、并发症的影响,为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0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模式,研究组患者应用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模式。两组均透析治疗8周。对比两组患者透析后的通畅率、内瘘成熟平均时间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心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初级通畅率、初级辅助通畅率、次级通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内瘘成熟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均P<0.05),但术前和术后2周两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和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比较,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的透析通畅率有所降低,但是内瘘成熟平均时间缩短,同时两种术式均不会加重心脏负荷,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并发症 心功能
下载PDF
导管接触性溶栓与机械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对比
3
作者 张拓 刘坤 +4 位作者 郭兴友 范卫东 李明 刘治国 付勇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366-136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机械血栓清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DVT手术治疗(导管接触性溶栓A组、机械血栓清除B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评估下肢深...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机械血栓清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DVT手术治疗(导管接触性溶栓A组、机械血栓清除B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评估下肢深静脉及髂静脉血流通畅情况。结果A组和B组在大、小腿消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住院总费用及耗材费用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溶栓清除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支架通畅率、Villalt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血栓清除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DVT差异性小,但机械血栓清除可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但其可增加医疗资源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导管接触性溶栓 机械血栓清除 一站式经皮血栓机械清除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血管急性弹性回缩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坤 张亮 +5 位作者 郭兴友 张拓 范卫东 李明 付勇猛 张策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7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发生血管急性弹性回缩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医院...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发生血管急性弹性回缩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医院收治的76例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资料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行PTA。结果76例患者中,7例患者PTA术后发生血管急性弹性回缩而需进行二次手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术后残留狭窄率>30%、血栓、手术方式、血流速度均可能与动静脉内瘘患者PTA术后血管急性弹性回缩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术后残留狭窄率>30%、血流速度慢是动静脉内瘘患者PTA术后发生血管急性弹性回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首次术后残留狭窄率>30%、血流速度慢是动静脉内瘘患者PTA术后发生血管急性弹性回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弹性回缩 非计划二次手术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郭兴友 范卫东 +2 位作者 张拓 李明 付勇猛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6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1月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4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1月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4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置管溶栓治疗,研究组应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肢消肿率高于对照组,尿激酶总剂量、溶栓时间与住院时间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血栓清除效果,可有效加快溶栓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溶栓药物用量,用药的安全性更高,更有助患者后期康复,该方式的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 下肢深静脉血栓 置管溶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