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结合CTA观察腹股沟疝患者死冠血管 被引量:3
1
作者 付召军 魏健 +3 位作者 杨玉辉 李敏龙 田晓军 胡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679-1683,共5页
目的腹腔镜手术结合CTA观察腹股沟疝患者死冠血管,研究死冠血管的解剖学特点及在不同类型疝患者中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61.0±15.5)岁,均临... 目的腹腔镜手术结合CTA观察腹股沟疝患者死冠血管,研究死冠血管的解剖学特点及在不同类型疝患者中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61.0±15.5)岁,均临床诊断为腹股沟疝(直疝或斜疝),住院期间进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前行CT检查,对死冠血管存在情况及数据进行采集,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48例腹股沟疝患者共56侧腹股沟疝(直疝21侧,斜疝35侧),死冠血管出现率58.9%(33/56),距离耻骨联合中点水平距离为(54.4±6.9)mm,动脉直径为(2.2±0.8)mm,明显小于静脉直径[(2.8±1.1)mm,P<0.05]。在腹股沟直疝中死冠血管总出现率明显低于斜疝(P<0.05),其中死冠动脉出现率也明显低于斜疝(P<0.05)。男性患者死冠动静脉出现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同时男性患者发病年龄更高,血管直径更大,直疝患者的发病年龄大于斜疝患者(P<0.05)。结论死冠血管在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出现率较高,男性出现率高于女性;该血管参与构成腹股沟区血供,能减缓该区域腹壁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冠血管 腹腔镜 CTA 腹股沟疝 出现率
下载PDF
不同侧孔引流管结合引流辅助装置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付召军 杨玉辉 +2 位作者 魏健 胡楠 田晓军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中使用不同侧孔引流管结合引流辅助装置的引流效果。方法选取180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患者,均安置一根盆腔引流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0例。A组术中使用具有2个侧孔引流管,B组使用6个侧孔引流管,C组使...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中使用不同侧孔引流管结合引流辅助装置的引流效果。方法选取180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患者,均安置一根盆腔引流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0例。A组术中使用具有2个侧孔引流管,B组使用6个侧孔引流管,C组使用12个侧孔引流管,均结合引流辅助装置使用。术后相应时间对进行引流管调整,比较三组每次引流管调整操作时间,疼痛评分,引流管堵塞,引流管脱落,拔出困难,引流管断裂,置管时间,残余感染,肠梗阻,电解质紊乱,二次手术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行引流管调整时疼痛数字评分、引流管操作调整时间、次数、难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生引流管断裂及需二次手术者。三组间术后发生引流管脱落,拔管困难,炎性肠梗阻,电解质紊乱并发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盆腔积液量、置管时间及引流管堵塞率、感染率比较,C组显著优于A组及B组(P<0.05)。结论应用引流辅助装置在术后进行引流管调整操作简单、方便,保证了引流管的通畅;结合多孔引流管在腹部外科手术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引流效果更好,且引流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管 引流辅助装置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阑尾炎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肢体缺血再灌注无复流现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付召军 向敏华 +1 位作者 魏健 张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2期6800-6804,共5页
背景:肢体血管损伤修复后缺血再灌注无复流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高压氧对于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效果确切,但对于治疗肢体缺血再灌注的疗效鲜有报道。目的:检测患肢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探讨高压氧对肢... 背景:肢体血管损伤修复后缺血再灌注无复流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高压氧对于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效果确切,但对于治疗肢体缺血再灌注的疗效鲜有报道。目的:检测患肢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探讨高压氧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预后的影响。方法:临床筛选肢体主干动脉损伤病例,行血管修复,恢复肢体血供。术后随机分为2组(外科治疗并高压氧组、外科治疗组),每组16例。外科治疗并高压氧组以高压氧仓结合临床抗凝、趋聚等治疗,外科治疗术后仅使用临床抗凝、趋聚等治疗方案。另外选取正常成年人体检志愿者16例单纯使用高压氧治疗为高压氧组。3组均于术后8 h、72 h、7 d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再灌注肢体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外科治疗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术后呈现高表达,各时间显著高于高压氧组(P<0.01);在72 h外科治疗并高压氧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显著高于外科治疗组(P<0.01)。外科治疗两组患者相对于高压氧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同样呈现高表达(P<0.01),在8 h、72 h时间段外科治疗并高压氧组表达水平低于外科治疗组(P<0.05)。结果提示高压氧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高表达,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对于促进毛细血管的生长、内皮细胞生成、减轻缺血再灌注无复流现象对组织的损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高压氧 缺血再灌注 无复流现象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兔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及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 被引量:1
4
作者 付召军 任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13-2017,共5页
背景: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在个体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活性的增高对于血栓溶解管腔再通有促进作用。目的:分析兔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不同时段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及白细胞介素8质量浓度对于反映... 背景: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在个体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活性的增高对于血栓溶解管腔再通有促进作用。目的:分析兔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不同时段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及白细胞介素8质量浓度对于反映血栓病情有无特异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78只,随机分为血栓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栓组造模后14d根据血栓再通情况分为再通组及未通组。分别于血栓后8h,3d,7d,14d抽取耳缘静脉血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白细胞介素8质量浓度测定和血常规检测。结果与结论:血栓后第7天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质量浓度再通组较未通组有显著升高(P<0.01),白细胞介素8质量浓度再通组较未通组降低(P<0.05)。其变化与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血栓形成后血浆高质量浓度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的病例血栓再通情况较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的质量浓度通过反映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再通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 白细胞介素8 相关性
下载PDF
兔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不同开始治疗时间疗效比较
5
作者 付召军 魏健 +1 位作者 张陈 向敏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7期13-16,共4页
目的研究兔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不同抗凝溶栓治疗开始时间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84只,行下腔静脉血栓造模,随机分为肝素组(A组)、尿激酶组(B组)、对照组(C组)。A、B两组组再随机分8h组、3d组、7d组三小组,每组12只,分别于... 目的研究兔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不同抗凝溶栓治疗开始时间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84只,行下腔静脉血栓造模,随机分为肝素组(A组)、尿激酶组(B组)、对照组(C组)。A、B两组组再随机分8h组、3d组、7d组三小组,每组12只,分别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8 h、3 d、7 d行相应治疗,疗程均1周。造模后14d比较各组血栓再通情况。结果 A、B两组组在造模后第8小时、3 d开始治疗效果均较第7天开始治疗效果好(P<0.01),但前两者比较治疗效果未体现出差异性(P>0.05)。同等条件下,B组较A组再通情况好。结论血栓形成后3 d内不同时间开始抗凝溶栓治疗再通情况差异性较小,在此前提下,通过适当调整治疗开始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对于节约医疗资源、减轻病人负担有重要的意义。在安全范围内,使用尿激酶较使用肝素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动物模型 差异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冯会和 付召军 +2 位作者 白凤琴 魏健 张陈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860-865,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0例结直肠癌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0例结直肠癌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于术前、术后第1及第7天时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ɑ)、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G(IgG)、IgM及IgA水平,检测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CD4^+/CD8^+比值;随访5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死亡等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1及第7天时,两组患者TNF-ɑ、CRP、PCT及IL-6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IgG、IgM、IgA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1及第7天时,研究组TNF-ɑ、CRP、PCT及IL-6水平显著低于同时点对照组,IgG、IgM、IgA水平显著高与同时点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较术前显著降低,CD8+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CD3+、CD4^+、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对照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感染、术后出血、排尿功能障碍及排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5年病死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具有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手术对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结直肠癌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预后
下载PDF
中高位直肠癌经自然腔道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陈 王邓超 +3 位作者 杜超 魏健 付召军 雷跃华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自然腔道中高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普外一科接受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本(NOSES)的中高位直肠癌患者31例(试验组),同期接受LCR的中... 目的探讨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自然腔道中高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普外一科接受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本(NOSES)的中高位直肠癌患者31例(试验组),同期接受LCR的中高位直肠癌患者46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对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术中、术后情况、病理特点、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数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VAS)、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高位直肠癌NOSES术式安全、可行,且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更轻,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位直肠癌 腹腔镜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陈 付召军 +2 位作者 冯会和 魏健 杨玉辉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2-33,共2页
消化性溃疡穿孔为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的特点,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后果严重。急诊手术以传统开腹修补术为主,但相对腹腔镜下修补而言有创伤大、病情恢复慢等不足之处。1990年已有首例腹腔镜下消化性溃疡穿孔... 消化性溃疡穿孔为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的特点,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后果严重。急诊手术以传统开腹修补术为主,但相对腹腔镜下修补而言有创伤大、病情恢复慢等不足之处。1990年已有首例腹腔镜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报告[1],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得到较多临床医师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穿孔 腹腔镜 开腹手术 修补
下载PDF
D-二聚体升高的结直肠肿瘤术前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向敏华 付召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5期99-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对D-二聚体升高的结直肠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收治结直肠肿瘤患者36例,分为3组。干预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正常组不给予抗凝相关处理。比较3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白细胞... 目的:探讨术前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对D-二聚体升高的结直肠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收治结直肠肿瘤患者36例,分为3组。干预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正常组不给予抗凝相关处理。比较3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结果:干预组术后第7天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第4天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结直肠肿瘤 低分子肝素 深静脉血栓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一种水生生物样品在线自动采集及保存装置结构设计
10
作者 付召军 《机电信息》 2020年第2期116-117,共2页
针对传统水生生物样品采集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水生生物样品在线自动采集及保存装置,可实现对不同水层的定时、定深、定量采样及保存,对于今后浮游生物多样性调查样品取样工作的采样和保存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自动采集 生物样品 进样单元 收集单元 保存装置
下载PDF
一种水体环境DNA智能采集装置的系统设计
11
作者 付召军 《科技风》 2020年第9期41-41,共1页
本文主要设计了一种环境DNA检测技术领域的水体环境DNA智能采集功能的装置结构.结构包括:供电单元、控制单元、样品采集单元、残液排空及管路堵塞泄压保护单元.其特点为集智能控制、结构紧凑、易于制造,既能进行水体生物样品的采集,又... 本文主要设计了一种环境DNA检测技术领域的水体环境DNA智能采集功能的装置结构.结构包括:供电单元、控制单元、样品采集单元、残液排空及管路堵塞泄压保护单元.其特点为集智能控制、结构紧凑、易于制造,既能进行水体生物样品的采集,又能进行水样采集.经实验论证,该装置能有效提高生物样品采样过程效率、滤水量计算准确,且保证了样品的时效性,使得检测水样的环境更接近自然环境,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水体环境DNA 水样 采集装置
下载PDF
基于发光细菌法的在线水质综合毒性分析仪的研究
12
作者 樊小燕 洪陵成 +2 位作者 张红艳 卢茂超 付召军 《现代科学仪器》 2015年第5期52-55,共4页
针对环境安全预警的需求,研制了一种基于细菌连续培养技术的水质综合毒性分析仪。该分析仪通过监测发光茵与水样作用前后的发光强度的变化来监测水体水质的突发变化。以七水合硫酸锌和氯化汞为标准毒性物质对仪器性能进行测试的结果证... 针对环境安全预警的需求,研制了一种基于细菌连续培养技术的水质综合毒性分析仪。该分析仪通过监测发光茵与水样作用前后的发光强度的变化来监测水体水质的突发变化。以七水合硫酸锌和氯化汞为标准毒性物质对仪器性能进行测试的结果证明,该分析仪和现有同类仪器相比,有同等或更好的EC50值,七水合硫酸锌与氯化汞的EC50可分别小于和4mg/L和0.10mg/L。值得注意的是该分析仪具有发光细菌可连续培养一个月的特点以及对电路与流路的新设计,可使测定更稳定,并极大延长维护周期,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细菌连续培养 综合毒性 在线监测
下载PDF
保留大隐静脉膝上主干行静脉曲张手术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付召军 魏健 +1 位作者 杨玉辉 张陈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6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保留膝上主干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试验组临床不同分期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保留膝上主干的剥脱术,对照组行... 目的探讨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保留膝上主干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试验组临床不同分期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保留膝上主干的剥脱术,对照组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方式。随访观察两组试验对象的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在疼痛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血肿例数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t=3.268、4.325、5.670、5.931、χ~2=3.547,P<0.01),而深静脉血栓、静脉炎、复发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留后的大隐静脉主干除腔内血流速度较术前减慢外(t=10.87,P<0.01),其管径、通畅度、隐股瓣膜功能、并发血栓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保留大隐静脉膝上主干手术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由于其保留了大隐静脉主干,为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方式的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为保留自身血管材料防治血管疾病,行血管库储备可行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结扎术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炎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引流辅助装置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付召军 杨玉辉 +2 位作者 魏健 张陈 陈文兴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5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引流辅助装置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524例进行腹部手术后安置腹盆腔引流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装置固定组应用引流管辅助装置行腹腔引流...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引流辅助装置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524例进行腹部手术后安置腹盆腔引流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装置固定组应用引流管辅助装置行腹腔引流管固定(264例),缝合固定组采用传统皮肤缝线固定引流管方式(260例)。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引流管操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疼痛分级、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装置固定组引流管调整时间为(30±10.8)s,明显短于缝合固定组的调整时间(571±410.2)s(P<0.05);装置固定组疼痛评分(3.3±3.91)分,而缝合固定组(4.7±4.02)分,装置固定组优于缝合固定组(P<0.05);同时引流管堵塞率、调整困难,感染,置管时间,肠梗阻,电解质紊乱等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1),装置固定组无引流管断裂、拔出困难、二次手术等并发症情况。结论引流管辅助装置在术后操作相对简单、方便,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痛苦。同时因引流管安置造成的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术 剖腹术 疼痛测定 手术中并发症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死冠血管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健 付召军 +2 位作者 杨玉辉 张陈 冯会和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对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手术中死冠血管进行解剖,分析其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搜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 45例腹股沟疝患者总共52侧腹股沟... 目的对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手术中死冠血管进行解剖,分析其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搜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 45例腹股沟疝患者总共52侧腹股沟疝(直疝15侧,斜疝37侧)中,死冠血管出现率为61.5%(32/52),其中死冠动脉出现率明显高于静脉出现率〔46.2%(24/52)比34.6%(18/52),P<0.05〕。耻骨吻合支上缘部位水平距离耻骨联合中点的距离在死冠动脉和死冠静脉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5.2)mm比(54±5.7)mm,t=0.076,P>0.05〕。死冠动脉直径明显小于死冠静脉直径〔(3.2±0.3)mm比(3.4±0.4)mm,t=2.231,P<0.05〕。2男性患者的死冠动脉、静脉出现率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与女性患者比较,男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更大(P<0.05),腹壁厚度更小(P<0.05),死冠血管直径更大(P<0.05)。3腹股沟直疝中死冠血管总出现率明显低于斜疝(P<0.05),其中动脉出现率也明显低于其在斜疝中的出现率(P<0.05)。直疝患者的发病年龄大于斜疝患者(P<0.05)。结论死冠血管在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出现率较高,其在男性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出现率高于女性,男性患者的腹股沟疝发病年龄大于女性患者,推断该血管可能对于影响腹壁退化有一定关系,对于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手术中对死冠血管的定位及规避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冠血管 腹腔镜 全腹膜外疝修补手术 出现率
原文传递
单孔腹腔镜下注射针头协助弧形弯钩的小儿腹股沟疝结扎术18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陈 魏健 +2 位作者 付召军 王邓超 田晓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612-614,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注射针头协助弧形弯钩带线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一科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180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顺...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注射针头协助弧形弯钩带线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一科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180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注射针头协助弧形弯钩带线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疝62例,给予一并处理。手术时间(不包括麻醉时间和建立气腹置入Trocar时间)单侧5~10 min、(5.7±0.5)min,双侧8~15 min、(11.0±0.5)min。术后未见皮下积血、无阴囊积气和积液、无戳孔疝、无线结异物反应等并发症出现。术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有2例经对症治疗后6 h进食和下床活动。术后24~72 h、(24±0.7)h出院,全组病例均按临床路径流程进行。术后2周术区皮肤瘢痕不明显。术后最少随访6个月以上,复发1例,经再次手术术中发现7号丝线断裂线头松开导致;其余患者未见复发也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下注射针头协助弧形弯钩带线治疗是一种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瘢痕小,病情恢复快,并发症少,减轻了患儿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腹股沟疝
原文传递
应用传统器械行改良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52例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陈 付召军 +2 位作者 冯会和 魏健 杨玉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传统器械经脐行改良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52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 目的探讨应用传统器械经脐行改良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52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9.2 min(18~70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 d(3~12 d)。其中,45例患者成功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2例行两孔LA术,3例行三孔LA术。术后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9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12个月,无出血、切口疝、腹腔残余感染、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端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传统器械经脐行改良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简单、安全、可行、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较好,但操作难度相对更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必要时及时增加戳孔或中转开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单孔腹腔镜手术 改良法 阑尾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