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家马丁·布伯《聊斋志异》德译本中的中国文化阐释研究
1
作者 付天海 高源杉 《蒲松龄研究》 2023年第2期62-74,共13页
1911年,德国法兰克福吕腾与勒宁出版社出版了马丁·布伯所译的《聊斋志异》德译本——《中国鬼怪爱情故事》,该译本对《聊斋志异》在德语世界的早期传播产生了较大影响,影响了当时的多位德语文坛巨匠。本文简述《聊斋志异》在德国... 1911年,德国法兰克福吕腾与勒宁出版社出版了马丁·布伯所译的《聊斋志异》德译本——《中国鬼怪爱情故事》,该译本对《聊斋志异》在德语世界的早期传播产生了较大影响,影响了当时的多位德语文坛巨匠。本文简述《聊斋志异》在德国的译介历程,从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的译本切入,概述其在德语世界引发的反响,梳理布伯与中国文化的联结,分析其对于中国文化的解读以及译本中所展现的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布伯 《聊斋志异》 中国文化 阐释学
下载PDF
口译中的文化特征与思维建构 被引量:5
2
作者 付天海 刘颖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57,共3页
文章阐释了文化在口译中的表现途径和表现方式,以及不同口译类别中的文化特征;通过引入哲学领域的思维建构说,从理论层面上说明了口译思维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本质,从而揭示出口译过程中文化、语言和思维三者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文化 文化特征 口译类别 思维建构
下载PDF
论思维建构在外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付天海 刘颖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92-94,共3页
口译不同于一般性的口语表达,它是在大脑思维的引领下进行的即时性语言转换过程。口译的高强度和高智能性都是其它外语技能操练所无法比拟的。借助于哲学领域的思维建构学说,可以从理论层面上揭示出口译思维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本质,从而... 口译不同于一般性的口语表达,它是在大脑思维的引领下进行的即时性语言转换过程。口译的高强度和高智能性都是其它外语技能操练所无法比拟的。借助于哲学领域的思维建构学说,可以从理论层面上揭示出口译思维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本质,从而加强对外语口译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思维 口译语体 口译技能 口译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技能训练 教学质量 高校 英语教学
下载PDF
论文学翻译创造性的译介学表现范式——以Wilhelm和章鹏高《聊斋志异》德译版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付天海 霍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54-758,共5页
译介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翻译学,它是比较文学框架下的翻译研究。译者对他者形象的塑造和对异域文化因素的创造性吸收,成为译介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以Wilhelm和章鹏高《聊斋志异》德译版为例,分析在译介学视域下文学翻译创造性的三... 译介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翻译学,它是比较文学框架下的翻译研究。译者对他者形象的塑造和对异域文化因素的创造性吸收,成为译介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以Wilhelm和章鹏高《聊斋志异》德译版为例,分析在译介学视域下文学翻译创造性的三种主要表现,即为求同和存异的创造性翻译本质、译者的创造性语言想象力,以及作者、译者和读者的创造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介学 比较文学翻译 创造性 语言想象力 《聊斋志异》 Wilhelm 章鹏高
下载PDF
外语自主学习、内部动机和教师指导的辩证关系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付天海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外语教学一方面应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应注意激发学习者内部动机对于他们自主学习的巨大促进作用,同时也不应忽视教师在多元化角色背景下对学习者的指导作用。只有使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 外语教学一方面应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应注意激发学习者内部动机对于他们自主学习的巨大促进作用,同时也不应忽视教师在多元化角色背景下对学习者的指导作用。只有使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外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内部动机 教师指导
下载PDF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6
6
作者 付天海 刘颖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11-112,共2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今最为盛行的现代学习理论之一。以“学”为中心,强调学习者是信息加工主体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具备了许多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具备的优势,为外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新审视外语教学的全新的教育心理学视角。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外语教学 启示
下载PDF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评德国高等专科学院的办学特色 被引量:2
7
作者 付天海 《继续教育研究》 2008年第9期128-129,共2页
德国的高等专科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富有成效的高校类型,与大学相比,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教学过程始终贯穿着应用性和实践性。面向职业的专业设置、重视实践性教学、设置"双元制"专业,这一切都赋予了高等专科学院发展的活... 德国的高等专科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富有成效的高校类型,与大学相比,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教学过程始终贯穿着应用性和实践性。面向职业的专业设置、重视实践性教学、设置"双元制"专业,这一切都赋予了高等专科学院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并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专科学院 职业性 实践性
下载PDF
历史与记忆——评奥地利作家巴赫曼的长篇小说《马利纳》 被引量:2
8
作者 付天海 刘颖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77-79,共3页
巴赫曼的长篇小说《马利纳》反映了作家对历史和战争问题的审视和反思。小说通过描述女主人公的战争创伤在战后社会始终无法克服的痛苦体验,反映了个人历史记忆与集体历史记忆的对立,从而揭示了战后奥地利社会主流意识排斥和遗忘二战历... 巴赫曼的长篇小说《马利纳》反映了作家对历史和战争问题的审视和反思。小说通过描述女主人公的战争创伤在战后社会始终无法克服的痛苦体验,反映了个人历史记忆与集体历史记忆的对立,从而揭示了战后奥地利社会主流意识排斥和遗忘二战历史的集体性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创伤 回忆 遗忘
下载PDF
论奥地利作家耶利内克反乡土文学的文化批判观
9
作者 付天海 傅琪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2期195-199,共5页
反乡土文学创造出奥地利文坛特有的文学叛逆和繁荣景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作家耶利内克的反乡土文学创作是建立在文化批判的坐标体系内,她以批判性立场和主动性姿态对社会现象进行了多元化剖析。从小说《逐爱的女人》到戏剧... 反乡土文学创造出奥地利文坛特有的文学叛逆和繁荣景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作家耶利内克的反乡土文学创作是建立在文化批判的坐标体系内,她以批判性立场和主动性姿态对社会现象进行了多元化剖析。从小说《逐爱的女人》到戏剧《魂断阿尔卑斯山》,耶利内克运用现代性文本策略,从权力结构、经济利益、性别秩序和国家历史等方面还原了家乡与自然的社会性本质。她的反乡土写作旨在揭穿和谐的日常谎言,否定和批判社会现实。耶利内克独特的乡土情结和乡土叙事参与架构了德语反乡土文学的基本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利内克 反乡土文学 文化批判 家乡 自然 乡土情结
下载PDF
评析影片《惊马奔逃》中的逃避模式
10
作者 付天海 刘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45,共2页
影片《惊马奔逃》由德国当代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两对中年夫妇于度假中从偶然相遇到结伴出游、再到黯然分手的故事。片中两位男主人公分别从对往昔的追忆能力、对情欲的反应程度和与大自然的情结关... 影片《惊马奔逃》由德国当代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两对中年夫妇于度假中从偶然相遇到结伴出游、再到黯然分手的故事。片中两位男主人公分别从对往昔的追忆能力、对情欲的反应程度和与大自然的情结关系三个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逃避现实的不同模式,以此与片名《惊马奔逃》相得益彰,使主题不断升华。影片通过大量的人物对白和心理描写,深刻折射出德国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现状和民众的普遍遁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马奔逃》 回忆能力 情欲差别 自然情结
下载PDF
文学翻译创造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天海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09-113,共5页
文学文本的特质决定了文学翻译的创造性本质。在文学翻译的描写性研究取代了传统翻译观后,文学翻译进入了文化的多维语境中。文学翻译不仅要传递原语意义,还要进行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是文学翻译的内在要素,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生成条件。... 文学文本的特质决定了文学翻译的创造性本质。在文学翻译的描写性研究取代了传统翻译观后,文学翻译进入了文化的多维语境中。文学翻译不仅要传递原语意义,还要进行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是文学翻译的内在要素,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生成条件。文学翻译创造性是以原语文本和以目的语文本为导向的交集,是"直译"和"意译"的统合,在文学翻译活动中要将两者统筹兼顾,并协调统一翻译过程中的隐性创造与显性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创造性 直译 异译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主体意识觉醒下的阐释游戏
12
作者 付天海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年第11期108-110,共3页
本文将解构主义翻译观与阐释学译论纳入同一维度加以考察,指出文学翻译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的视域融合过程,它唤醒了译者的主体意识,使之由"隐身"走向"显身"。文学翻译过程中主体对客体的不同认知、阐释和建构,使得文... 本文将解构主义翻译观与阐释学译论纳入同一维度加以考察,指出文学翻译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的视域融合过程,它唤醒了译者的主体意识,使之由"隐身"走向"显身"。文学翻译过程中主体对客体的不同认知、阐释和建构,使得文学翻译是一种带有鲜明主体烙印、永无止境的阐释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隐身” “显身” 阐释游戏
下载PDF
比较哲学视域下的典籍重译——以汉学家顾彬《庄子》德译为例
13
作者 付天海 《外语教育研究》 2021年第3期42-47,共6页
德国汉学家顾彬强调翻译即是译者在不同时代语境下对原作的意义解释,这是他在翻译中国古代典籍时的主导思想。顾彬采用了翻译加评论的模式批判性地重释道家著作《庄子》。顾彬将文本翻译和哲学讲解结合起来,在比较哲学的框架下解读庄子... 德国汉学家顾彬强调翻译即是译者在不同时代语境下对原作的意义解释,这是他在翻译中国古代典籍时的主导思想。顾彬采用了翻译加评论的模式批判性地重释道家著作《庄子》。顾彬将文本翻译和哲学讲解结合起来,在比较哲学的框架下解读庄子其人、其作及其思想,目的是构建中国哲学和德国哲学之间的互文关系,从而赋予中国古代思想以跨文化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翻译 庄子 比较哲学
下载PDF
评克莱斯特小说《O侯爵夫人》中的不可靠叙述
14
作者 付天海 刘颖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7期103-104,共2页
从人性、父权和宗教三个方面分析了克莱斯特的小说《O侯爵夫人》中的不可靠叙述,揭示了作者在通过不可靠叙述与读者建立的对话中的真实意图。
关键词 克莱斯特 不可靠叙述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补偿法研究
15
作者 付天海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30-32,共3页
翻译始于文本分析,终于文本再造。文学翻译中被大量采用的补偿策略,既注重原语和译语形式上的对等,使之达到审美上的等值和修辞上的对应,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原语和译语在语义上的细微差别。文学翻译中的补偿法对非文学文本的翻译也有一定... 翻译始于文本分析,终于文本再造。文学翻译中被大量采用的补偿策略,既注重原语和译语形式上的对等,使之达到审美上的等值和修辞上的对应,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原语和译语在语义上的细微差别。文学翻译中的补偿法对非文学文本的翻译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补偿法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的口译过程和策略研究
16
作者 付天海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362-363,378,共3页
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要求口译者在对原语信息的分析和整合过程中,充分考虑跨文化交际所涵盖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采取适当的口译策略和手段,尽可能完整地传递原语信息可能隐含的多重意义,以争取译语和原语最大限度的等值。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口译 语际翻译
下载PDF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颖 付天海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9-72,83,共5页
随着新时期德国高校的角色转变,双元制高等教育理念在德国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其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和注重实践的课程类型成功地使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衔接。文章分析了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最新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提出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 随着新时期德国高校的角色转变,双元制高等教育理念在德国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其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和注重实践的课程类型成功地使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衔接。文章分析了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最新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提出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可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提供借鉴,并对我国高校转型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制高等教育 应用型人才 地方高校转型
下载PDF
否定的美学——耶利内克文学创作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颖 付天海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7-121,共5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耶利内克的小说与戏剧不是对既有现实的现实主义描摹,也不是对词与物相统一的传统语言的承袭。她从负面的角度描写丑陋和荒谬,旨在通过模仿事物的对立面来表现事物的本性,是以否定的形式摧毁经验现实来警醒和疗救这...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耶利内克的小说与戏剧不是对既有现实的现实主义描摹,也不是对词与物相统一的传统语言的承袭。她从负面的角度描写丑陋和荒谬,旨在通过模仿事物的对立面来表现事物的本性,是以否定的形式摧毁经验现实来警醒和疗救这个社会。耶利内克作品中对性与婚姻的大胆切入、对政治和家乡的辛辣讽刺、对语言和表现形式的突破革新,都是其创作中否定美学的表现,这样的表现手法可看作新的认识途径,最终实现文学的社会批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面写作 否定的美学 社会批判
下载PDF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颖 付天海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5-16,20,共3页
解构主义翻译观赋予译者全新的地位,认为翻译是消解原有结构,建构新的关系的过程。本文从解构原本和创造译本两个方面分析了解构主义关照下的翻译思想,同时提出兼顾原本和译本的理性创造是文学翻译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解构主义 解构原本 创造译本 文学翻译
下载PDF
布莱希特的“叙事剧”及其“陌生化效果”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颖 付天海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38-139,共2页
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创立了“叙事剧”及其“陌生化效果”的戏剧理论。强调演员、角色、观众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观众要与舞台演出保持情感和理智上的距离,并对戏剧所反映的现实进行思考和判断。
关键词 叙事剧 陌生化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