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氧化物@微晶纤维素的辐射制备及其对三氯乙酸的吸附去除
1
作者 付娌丽 王智俊 +4 位作者 刘坤 唐冬旭 杨金玉 陈黄琴 李月生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3-51,共9页
作为饮用水消毒常见的非挥发性副产物,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对人体具有致癌的危害性。本研究通过预辐射接枝包埋法成功制备了4种纳米氧化物@微晶纤维素基吸附剂(P25@微晶纤维素、SiO_(2)@微晶纤维素(MCC-g-GMA@SiO_(2))、... 作为饮用水消毒常见的非挥发性副产物,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对人体具有致癌的危害性。本研究通过预辐射接枝包埋法成功制备了4种纳米氧化物@微晶纤维素基吸附剂(P25@微晶纤维素、SiO_(2)@微晶纤维素(MCC-g-GMA@SiO_(2))、Fe_(3)O_(4)@微晶纤维素和Fe_(2)O_(3)@微晶纤维素),探究其对饮用水中TCA的去除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微区形貌、表面结构及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并系统对比探讨了不同单体浓度、包埋物浓度、吸收剂量等对其增重率的影响。通过对4种包埋的纳米氧化物进行吸附实验对比,得到了完整的静态吸附平衡曲线。结果表明:SiO_(2)@微晶纤维素性能明显优于其他3种吸附剂,且单体浓度体积百分数在30%、包埋物质量百分数为4%、吸收剂量在60 kGy时,对饮用水中TCA的去除率达到83.27%。该系列吸附材料在饮用水净化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三氯乙酸 预辐射接枝 包埋 吸附
下载PDF
功能性水凝胶伤口敷料的辐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坤 唐冬旭 +3 位作者 付娌丽 王智俊 陈黄琴 李月生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水凝胶伤口敷料是一种新型的医用材料,具有止血抗菌、缩短伤口愈合进程、减轻患者伤口疼痛等作用。在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中,辐射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与其他制备水凝胶的方法相比,辐射法无需额外添加交联剂,操作简单,无污染... 水凝胶伤口敷料是一种新型的医用材料,具有止血抗菌、缩短伤口愈合进程、减轻患者伤口疼痛等作用。在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中,辐射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与其他制备水凝胶的方法相比,辐射法无需额外添加交联剂,操作简单,无污染。此外,通过控制辐射吸收剂量和条件,可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利用辐照技术制备水凝胶伤口敷料可以一步实现产品的制备和灭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本文主要总结了辐射技术制备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分类、特点及其研究进展。同时,总结了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应用,对未来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发展以及更好地运用于临床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水凝胶 伤口敷料 抗菌 止血
下载PDF
水热-辐射联用技术制备普鲁士蓝/MPC/蚕丝布复合材料及其ROS清除性能研究
3
作者 唐冬旭 刘坤 +3 位作者 付娌丽 周士忠 张洋林 李月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63,共6页
以蚕丝布作为基底原料,通过水热法使普鲁士蓝纳米颗粒(PBNPs)在蚕丝布的表面生长,再通过辐射接枝法将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MPC)接枝在蚕丝布上,制备了普鲁士蓝/MPC/蚕丝布复合材料(PMS),通过XRD、FTIR、TG、DTG、XPS等手段对PMS... 以蚕丝布作为基底原料,通过水热法使普鲁士蓝纳米颗粒(PBNPs)在蚕丝布的表面生长,再通过辐射接枝法将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MPC)接枝在蚕丝布上,制备了普鲁士蓝/MPC/蚕丝布复合材料(PMS),通过XRD、FTIR、TG、DTG、XPS等手段对PMS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PMS的活性氧自由基(ROS)清除能力。结果表明,PBNPs成功在蚕丝布上原位生长,MPC成功接枝在蚕丝布上;PMS的结构稳定,具有良好的ROS清除能力,可以有效保护细胞免受ROS攻击。PMS有望成为一种性能优异、有前景的糖尿病伤口护理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蓝 辐射接枝 ROS清除 糖尿病伤口
下载PDF
基于PBNPs-Ag纳米粒子的ROS清除和抗菌协同作用促进伤口愈合行为研究
4
作者 唐冬旭 刘坤 +3 位作者 付娌丽 周士忠 张洋林 李月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301-305,F0002,共6页
目的利用普鲁士蓝纳米颗粒(PBNPs)与纳米银粒子(Ag)制备一种兼具ROS清除与抗菌作用的PBNPs-Ag纳米粒子以用于促进伤口愈合。方法通过XRD、IR、Zeta电位、粒径测量对PBNPs-Ag进行表征。在细胞层面上,首先使用MTT法测试PBNPs-Ag的细胞毒性... 目的利用普鲁士蓝纳米颗粒(PBNPs)与纳米银粒子(Ag)制备一种兼具ROS清除与抗菌作用的PBNPs-Ag纳米粒子以用于促进伤口愈合。方法通过XRD、IR、Zeta电位、粒径测量对PBNPs-Ag进行表征。在细胞层面上,首先使用MTT法测试PBNPs-Ag的细胞毒性,接下来利用H_(2)O_(2)作为ROS引发剂,建立细胞ROS预防模型。利用DCFH-DA对细胞内ROS直接染色。最后,利用抑菌圈法测试PBNPs-Ag对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PBNPs-Ag纳米粒子粒径均匀,结晶度高,无明显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ROS清除能力与抗菌能力。结论PBNPs-Ag是一种效果良好,具有前景的治疗皮肤损伤的纳米颗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蓝 银纳米粒子 ROS清除 抗菌 皮肤损伤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与分子模拟研究氨苄西林钠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及构象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付娌丽 饶璐 +3 位作者 王智俊 刘东亮 陈黄琴 李月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研究氨苄西林钠(APS)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与构象变化。方法通过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模拟等方法,在近生理条件下,研究了APS与BSA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构象变化。结果随着APS浓度的增加,BSA的二级... 目的研究氨苄西林钠(APS)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与构象变化。方法通过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模拟等方法,在近生理条件下,研究了APS与BSA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构象变化。结果随着APS浓度的增加,BSA的二级结构各含量均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同时BSA荧光强度明显降低,BSA氨基酸残基的峰位发生了一定的位移,等高条纹线在疏密程度及形状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Stokes位移也随之增大。APS主要结合在BSA的SiteⅠ位点,且APS通过氢键与BSA的残基相结合。结论APS与BSA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氢键,结合位点为Site I位点,BSA的构象也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苄西林钠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构象变化 分子模拟
下载PDF
微量热法研究CdSe/ZnS(QDs)/TiO_(2)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行为
6
作者 付娌丽 王智俊 +3 位作者 刘东亮 饶璐 陈黄琴 李月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3-60,共8页
采用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CdSe/ZnS(QDs)/TiO_(2)复合物,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哈达玛荧光变换成像等手段进一步证明其组分和结构.运用微量热法研究了CdSe/ZnS(QDs)/TiO_(2)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 采用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CdSe/ZnS(QDs)/TiO_(2)复合物,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哈达玛荧光变换成像等手段进一步证明其组分和结构.运用微量热法研究了CdSe/ZnS(QDs)/TiO_(2)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的抑制行为,揭示其抑菌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热力学规律.检测了S.aureus代谢生长热谱图,根据热动力学函数得到S.aureus生长速率常数(k)、传代时间(t G)、最大产热功率(Pm)、抑制率(I)等热动力学参数.研究表明CdSe/ZnS(QDs)/TiO_(2)复合物对S.aureus抑制作用强于TiO_(2),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更加显著,说明CdSe/ZnS(QDs)/TiO_(2)复合物对S.aureus有良好的抑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热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 CdSe/ZnS(QDs)/TiO_(2) 生长代谢热谱图 生长速率常数
下载PDF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付娌丽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16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中医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上下肢肌力、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上下肢肌力评分与Barthel评分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CSS评分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肢体肌力与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生活自理能力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预辐射接枝包埋法制备NWF-g-DMC@Al_(2)O_(3)吸附剂及其对亚氯酸盐的去除 被引量:1
8
作者 饶璐 刘东亮 +3 位作者 付娌丽 王智俊 陈黄琴 李月生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7-26,共10页
亚氯酸盐等消毒副产物,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致癌物,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成为饮用水净化过程中的当务之急。本文以水为溶剂,通过预辐射接枝包埋反应,成功合成了系列无纺布-甲基丙烯酸乙酯基三甲基氯化铵-纳米三氧化二铝(NWF-g-DMC... 亚氯酸盐等消毒副产物,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致癌物,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成为饮用水净化过程中的当务之急。本文以水为溶剂,通过预辐射接枝包埋反应,成功合成了系列无纺布-甲基丙烯酸乙酯基三甲基氯化铵-纳米三氧化二铝(NWF-g-DMC@Al_(2)O_(3))吸附材料,并系统探讨了吸收剂量、单体浓度等多种因素对增重率的影响,进而探讨不同增重率、包埋率、溶液pH对吸附率的影响,获得了完整的静态吸附平衡曲线。利用红外光谱仪(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X射线衍射仪(XRD)、水质分析仪等表征手段对该制得的样品的结构与吸附性能等进行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单体浓度为40%时,增重率最大。吸收剂量为100 kGy、包埋量为4%、pH为2、初始浓度为10 mg/L时的吸附率最高,NWF-g-DMC@Al_(2)O_(3)吸附剂对消毒剂副产物亚氯酸盐的脱除率高达89%。该吸附剂有望在饮用水、工业用水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纺布 纳米Al_(2)O_(3) 预辐照接枝包埋 吸附 亚氯酸盐
下载PDF
壳聚糖基水凝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月生 饶璐 +4 位作者 刘东亮 王智俊 付娌丽 杨金玉 陈黄琴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50-156,共7页
壳聚糖是一种无味、无臭、带有活泼羟基与氨基的线型聚电解质,由天然聚多糖甲壳素去乙酰化制备而成,可分为天然和半合成水凝胶。调节其组分和浓度,可提高成胶性能。壳聚糖基水凝胶具有价格低廉、稳定性好、良好的吸附性、可生物降解性... 壳聚糖是一种无味、无臭、带有活泼羟基与氨基的线型聚电解质,由天然聚多糖甲壳素去乙酰化制备而成,可分为天然和半合成水凝胶。调节其组分和浓度,可提高成胶性能。壳聚糖基水凝胶具有价格低廉、稳定性好、良好的吸附性、可生物降解性、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环境治理、医疗卫生、农业及食品包装等领域。本综述重点介绍了壳聚糖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水凝胶 制备方法 应用
下载PDF
多光谱法对环境雌激素孕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智俊 刘东亮 +2 位作者 付娌丽 饶璐 李月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6期461-465,共5页
目的研究环境雌激素孕酮(EEP)与生物大分子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和结合模式。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EEP与BSA的相互作用机理;采用位点竞争实验研究EEP在BSA的结合位点和结合模式。结果EEP-BSA系统的St... 目的研究环境雌激素孕酮(EEP)与生物大分子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和结合模式。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EEP与BSA的相互作用机理;采用位点竞争实验研究EEP在BSA的结合位点和结合模式。结果EEP-BSA系统的Stern-Volmer曲线中F0/F与[Q]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猝灭常数KSV值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BSA色氨酸残基与EEP的结合距离为4.05 nm。EEP和BSA作用中焓变ΔH>0,且反应是自发的,因此,反应的自由能ΔG<0,表示熵变ΔS>0。EEP分子在疏水腔附近有效嵌合BSA(子域ⅡA中的位点Ⅰ)。结论EEP与BSA的相互作用机理和结合模式被提出。EEP和BSA是荧光激发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猝灭过程。结合距离符合能量转移理论,表明两者主要以疏水作用力形成了EEP-BSA稳定复合物,且EEP与BSA的位点Ⅰ(子域ⅡA内)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雌激素孕酮 牛血清白蛋白 光谱学 结合模式 猝灭机制
下载PDF
微量热法研究MB/TiO_(2)复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行为
11
作者 王智俊 刘东亮 +2 位作者 付娌丽 饶璐 李月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4-41,共8页
在近似生理条件下,采用微量热法研究亚甲基蓝(MB)/TiO_(2)复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行为.测定了白色念珠菌生长代谢热功率输出曲线,根据热动力学函数得到白色念珠菌生长速率常数(k)、传代时间(t_(G))、最大产热功率(P_(m))、抑制率(I)... 在近似生理条件下,采用微量热法研究亚甲基蓝(MB)/TiO_(2)复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行为.测定了白色念珠菌生长代谢热功率输出曲线,根据热动力学函数得到白色念珠菌生长速率常数(k)、传代时间(t_(G))、最大产热功率(P_(m))、抑制率(I)等热动力学参数.定量说明MB/TiO_(2)复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强于TiO_(2),且MB/TiO_(2)复合物的生长速率常数(k)和最大产热功率(P_(m))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而传代时间(t_(G))和抑制率(I)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此外MB/TiO_(2)复合物的生长速率常数(k)和抑制率(I)均与其浓度成一定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热法 MB/TiO_(2) 白色念珠菌 抗菌活性 热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