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苷防治雏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药理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薛洋 闫延华 +3 位作者 付敬敬 刘芳 张红英 王学兵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82-1092,共11页
为探讨黄芩苷对雏鸡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M41(IBV-M41)的防治效果,将150只12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均分为10组,分别为黄芩苷高、中、低剂量预防组,黄芩苷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双黄连对照组,麻杏石甘颗粒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除空白... 为探讨黄芩苷对雏鸡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M41(IBV-M41)的防治效果,将150只12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均分为10组,分别为黄芩苷高、中、低剂量预防组,黄芩苷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双黄连对照组,麻杏石甘颗粒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只鸡于15日龄接种IBV-M41 0.2 ml。记录雏鸡的采食量及体质量变化、发病情况,测定其生产性能指标、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浓度。结果表明攻毒后黄芩苷预防和治疗各组料质量比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黄芩苷预防高剂量组保护率较高,黄芩苷治疗组治愈率最高可达80%;黄芩苷预防和治疗组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有明显提升;黄芩苷可以显著提高感染雏鸡CD3+CD8+淋巴细胞比率,使IFN-α浓度长时间维持高水平,并且使CD4+/CD8+的比值及IL-4浓度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多项检测结果表明黄芩苷抗雏鸡感染IBV-M41兼具预防与治疗作用,其中预防以高剂量[42mg/(kg·d)]效果显著,治疗以中剂量[28 mg/(kg·d)]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培养条件 被引量:3
2
作者 付敬敬 王磊 +8 位作者 张凯 张康 张景艳 王旭荣 崔东安 王学兵 李建喜 薛洋 陈泽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65-1372,共8页
利用响应面法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细菌浓度、pH和培养时间为自变量,生物膜形成量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依据回归分析... 利用响应面法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细菌浓度、pH和培养时间为自变量,生物膜形成量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培养条件的最优值,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生物膜的最佳培养条件为:LB培养基pH 7.5,细菌接种量为1.2×10^7 cfu/mL,培养时间11.5 h。在该优化条件下,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量OD 600nm可达0.60左右;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此时形成大量的细菌聚集体,80%的视野已经被细菌覆盖,细菌活性很高,生物膜形成量达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生物膜 培养条件 响应面法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PGC-1α与能量代谢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付敬敬 李竹琴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9期168-171,共4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PGC-1)家族共有3个成员,包括PGC-1α、PGC-1β和PRC,其对多种核受体和非核受体活性的调节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在维持细胞正常能量代谢的过程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具有调节机体适应性产热...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PGC-1)家族共有3个成员,包括PGC-1α、PGC-1β和PRC,其对多种核受体和非核受体活性的调节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在维持细胞正常能量代谢的过程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具有调节机体适应性产热、线粒体生物合成、糖脂代谢及影响肌纤维类型转换等功能。其中,PGC-1α的上述功能表现得较为明显,而PGC-1β在调节脂类代谢过程中及脂肪细胞分化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PRC则仅在调节线粒体生物合成及细胞增殖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研究最多的仍是PGC-1α。本文就PGC-1α的概述、生物学功能及在疾病中的应用等方面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C-1Α 脂肪酸氧化 能量 线粒体生物合成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致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一例
4
作者 付敬敬 王钱 +2 位作者 蔡少平 张海燕 范振平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87-89,共3页
本文报道1例患有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单纯HBsAb阳性的96岁男性患者,长期规律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在随访过程中发现HBsAg血清学逆转、HBV-DNA转阳和肝功能异常。经医师全面排查,考虑为利妥昔单抗引起的HBV再激活,暂停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 本文报道1例患有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单纯HBsAb阳性的96岁男性患者,长期规律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在随访过程中发现HBsAg血清学逆转、HBV-DNA转阳和肝功能异常。经医师全面排查,考虑为利妥昔单抗引起的HBV再激活,暂停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五酯胶囊保肝降酶治疗后病情稳定,避免了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对本病例的分析,以期为利妥昔单抗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原文传递
左炔诺孕酮分散片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急性肝损伤
5
作者 王彬 付敬敬 范振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184-185,共2页
1例37岁慢性乙型肝炎女性患者因月经紊乱自行口服左炔诺孕酮分散片(1.5 mg/d,每个月连续口服21 d、停药7 d)治疗。3个月后相继出现恶心、呕吐、纳差和黄疸,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9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68 U/L,γ-谷氨酰转移酶100 U/L... 1例37岁慢性乙型肝炎女性患者因月经紊乱自行口服左炔诺孕酮分散片(1.5 mg/d,每个月连续口服21 d、停药7 d)治疗。3个月后相继出现恶心、呕吐、纳差和黄疸,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9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68 U/L,γ-谷氨酰转移酶100 U/L,总胆红素206.1μmol/L,直接胆红素138.9μmol/L。经实验室检查排除慢性乙型肝炎再活动和其他嗜肝病毒感染后,考虑肝损伤与左炔诺孕酮有关。停用左炔诺孕酮,给予保肝及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2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支持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乙型肝炎 避孕药 用药错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