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付有伟 刘丙根 +2 位作者 罗坚 罗明星 庞清江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2期1156-1163,共8页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较高质量的有关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治疗(HTO)与单髁置换治疗(UKA)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为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提供一种较好的外科选择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较高质量的有关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治疗(HTO)与单髁置换治疗(UKA)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为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提供一种较好的外科选择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7年6期)、PubMed、Ovid、ELSIVE、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检索1970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有关胫骨高位截骨治疗(HTO)与单髁置换治疗(UKA)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包括并发症、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翻修率及优良率等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3篇,总样本量1 043例。其中HTO治疗组462例,UKA治疗组581例。HTO治疗组与UKA治疗组进行比较,两组在对侧间室关节退变率[WMD=3.21,95%CI (1.13,9.10)],膝关节活动度(ROM)[WMD=6.55,95%CI(1.44,11.66)],膝关节Lysholm评分[WMD=-3.15,95%CI(-4.77,-1.53)],并发症[WMD=2.78,95%CI(1.52,5.11)],翻修率[WMD=1.81,95%,CI (1.17,2.80)],优良率[WMD=0.49,95%CI (0.30,0.80)],胫股角度改变(FTA)[WMD=-2.37,95%CI(-3.63,-1.11)]有明显差异(P<0.05);HTO治疗组与UKA治疗组在髌股关节退变率[WMD=1.59,95%CI(0.65,3.84)]及膝关节运动速度[WMD=-0.02,95%CI(-0.09,0.04)]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有限的资料,在中短期临床效果比较中,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方式,而长期临床效果可能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高位截骨 骨关节炎 META分析
下载PDF
肌腱移植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付有伟 张前法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6期432-435,共4页
关键词 肌腱损伤 移植材料 临床常见疾病 肢体功能障碍 解剖结构 临床工作 肌腱修复 移植修复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肌腱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付有伟 王玉聪 张前法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3期326-328,共3页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肌腱修复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付有伟 张前法 《现代实用医学》 2010年第7期833-835,共3页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目前开展最多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之一,而感染已成为人工关节置换成功与否的最大影响因素,一旦发生,将最终导致手术失败,有的被迫移除假体,甚至截肢,给患者精神上和经济上造成巨大的负担。因此,对于手术相关感染...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目前开展最多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之一,而感染已成为人工关节置换成功与否的最大影响因素,一旦发生,将最终导致手术失败,有的被迫移除假体,甚至截肢,给患者精神上和经济上造成巨大的负担。因此,对于手术相关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应成为THA的重点。现就TH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 假体周围感染 治疗 诊断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影响因素 手术失败
下载PDF
真皮下血管网层反取皮回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在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宗慧 余霄 +2 位作者 唐寅 付有伟 庞清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6期569-573,共5页
目的:总结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后急诊给予真皮下血管网层反取皮回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0例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10例;年龄16~67(48±13)岁。车祸伤19例... 目的:总结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后急诊给予真皮下血管网层反取皮回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0例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10例;年龄16~67(48±13)岁。车祸伤19例,碾轧伤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0(5±1) h。所有病例给予I期彻底清创,真皮下血管网层反取皮植皮后多切口引流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覆盖7~10 d。拆除VSD观察创面成活情况:如果坏死面积大,需清创切痂待创面肉芽生长满意后择期再次取皮植皮术;小面积坏死皮肤加强换药直至愈合。结果:30例均获随访,时间7~48(20±11)个月。无一例出现感染,30例经Ⅰ期成活面积均达到85%以上;5例皮肤坏死范围在12%左右,Ⅱ期经再次清创游离植皮后愈合,其余患者经过加强换药后均获愈合。真皮下血管网层回植的皮肤颜色、弹性、感觉、耐磨耐压性良好,各关节活动良好,未见明显皮肤粘连引起肢体活动受限。结论:真皮下血管网层回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可大大降低了创面感染率,促进了皮片与创面的贴敷,利于引流,提高了反取皮的成活率,改善了下肢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离组织瓣 引流术 下肢 创伤和损伤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7
6
作者 郭宁峰 庞清江 +1 位作者 邱惠斌 付有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8例高龄(≥75岁)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用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尽量复位大小转子并张力带钢丝固定。结果手术时间58~98 min,出血量200~380 ml。...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8例高龄(≥75岁)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用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尽量复位大小转子并张力带钢丝固定。结果手术时间58~98 min,出血量200~380 ml。无切口感染及肺栓塞发生,2例出现尿道感染。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6(4.5±0.5)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为76~94(84±3)分。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早期下地行走、关节功能恢复快、近期效果满意,是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但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操作要点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 粉碎性 老年人
下载PDF
微创切口结合带线锚钉改良Krackow缝合法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宗慧 杨长春 +3 位作者 付有伟 唐寅 周海尔 庞清江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结合带线锚钉改良Krackow缝合法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跟腱内侧切口结合Krackow缝合法...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结合带线锚钉改良Krackow缝合法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跟腱内侧切口结合Krackow缝合法进行跟腱修补,B组采用微创切口结合锚钉改良Krackow缝合法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均采用Arner-Lindholm评定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47.77±10.34)mL,切口长度为(4.21±1.18)cm,手术时间为(40.56±11.45)min,住院时间为(8.69±3.18)d,愈合时间(5.28±1.16)周,且总优良率为92.50%,均优于A组(P<0.05)。结论应用微创切口结合带线锚钉改良Krackow缝合法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跟腱断裂 带线锚钉 KRACKOW缝合法 改良术式
下载PDF
新型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的解剖学设计及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宗慧 余霄 +3 位作者 杨长春 付有伟 唐寅 陈良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4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的解剖学设计及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准确性分析。方法 (1)采用20例成人新鲜及防腐足部标本为研究对象,对载距突进行解剖测量,设计生产载距突螺钉导向器;(2)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 目的探讨新型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的解剖学设计及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准确性分析。方法 (1)采用20例成人新鲜及防腐足部标本为研究对象,对载距突进行解剖测量,设计生产载距突螺钉导向器;(2)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6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19~67岁,平均41岁,将其分为A、B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跟骨外侧"L"形切口,均采用载距突螺钉内固定;A组采用常规盲打;B组采用自制新型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下置入。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切口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术后采用Maryland足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42.77±10.57)m L,手术时间为(38.56±11.45)min,术中透视次数(3.67±1.45)次,愈合时间(12.28±1.16)周,且总优良率为93.33%,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新型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符合解剖学标准;采用新型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明显提高载距突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避免了因术中多次透视对骨科医生的放射性伤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载距突 骨折 螺钉导向器 关节内
下载PDF
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兔肌腱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玉聪 张前法 付有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兔肌腱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确定促进肌腱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方法在体外培养第2代兔肌腱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5、1、2、5、10、20、30、40、50μg/L)的bFGF,继续...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兔肌腱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确定促进肌腱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方法在体外培养第2代兔肌腱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5、1、2、5、10、20、30、40、50μg/L)的bFGF,继续培养48 h,噻唑蓝(MTT)法染色,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出不同浓度bFGF组光密度(OD)值。结果与对照组OD均值相比:5、10、20、30、40、50μg/L bF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OD均值随bFGF浓度的增加,先逐渐增大(5~20μg/L),达到峰值后又逐渐降低(20~50μg/L)。结论 bFGF有明显促肌腱细胞增殖的作用,且与浓度有一定相关性,即促肌腱细胞增殖的起始bFGF浓度为5μg/L,而20μg/L时可达到促肌腱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细胞 细胞增殖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玉聪 付有伟 张前法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5期579-581,共3页
髋关节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年轻、活动量大、预期寿命长、功能要求高的患者,由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截除了正常的股骨颈而改变了生物力学关系,加上假体磨损相关并发症、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年轻、活动量大、预期寿命长、功能要求高的患者,由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截除了正常的股骨颈而改变了生物力学关系,加上假体磨损相关并发症、股骨颈骨折等问题,使得THA术后可能需行多次翻修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髋关节成形术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肌腱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玉聪 付有伟 张前法 《现代实用医学》 2011年第11期1316-1318,共3页
肌腱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肌腱解剖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在肌腱损伤后若未予及时修复,常会导致肢体功能障碍;而修复后也需要长时间的外固定,既影响功能锻炼,损伤肌腱也易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影响手术效果[1]。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肌腱损伤 修复作用 肢体功能障碍 解剖结构 功能锻炼 组织发生 手术效果
下载PDF
保肢与截肢治疗后骨肉瘤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明星 刘丙根 +2 位作者 罗文礼 付有伟 庞清江 《中医正骨》 2017年第7期41-45,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保肢与截肢治疗后骨肉瘤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方法:以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12期)、Pub Med、Ovid、Spinger Link、Elsevier、CNKI、Wan Fang Data 197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所有有关比较保... 目的:系统评价保肢与截肢治疗后骨肉瘤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方法:以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12期)、Pub Med、Ovid、Spinger Link、Elsevier、CNKI、Wan Fang Data 197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所有有关比较保肢与截肢治疗后骨肉瘤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中、英文献,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选,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文献1301篇,经筛选后最终纳入10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总样本量614例,保肢治疗组350例、截肢治疗组2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的多伦多保肢评分系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23,95%CI(-0.82,0.36)];保肢组的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评分高于截肢组[WMD=-0.26,95%CI(-0.46,-0.06)]。结论:与截肢治疗相比,采用保肢治疗后骨肉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但肢体功能与前者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截肢术 保肢治疗 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空心拉力螺钉微创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被引量:8
13
作者 付有伟 王玉聪 张前法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2-383,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空心拉力螺钉微创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8~55岁,平均32岁。骨折按Tile分型:C1型9例,C2型5例,C3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 目的总结应用空心拉力螺钉微创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8~55岁,平均32岁。骨折按Tile分型:C1型9例,C2型5例,C3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2 d,平均6 d。术前行股骨髁上骨牵引闭合复位后,于X线透视下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耻骨上支及骨盆后环骨折脱位。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0个月。无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 d内影像学检查示螺钉位置、骨折复位均良好。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愈合。术后1年按Majeed疗效评价标准评定,获优10例,良6例。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微创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靠、螺钉取出容易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空心拉力螺钉 微创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骨盆后环骨折脱位不同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前法 付有伟 +2 位作者 赵卫东 陈良 余霄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66-1468,共3页
目的比较采用改良Galveston(improved Galveston,IG)、重建钢板(reconstruction plate,RP)、骶骨拉力钉(iliosacral screw,LS)3种内固定方式固定骨盆后环骨折脱位的生物力学差异,为临床选择恰当的内固定方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自愿捐... 目的比较采用改良Galveston(improved Galveston,IG)、重建钢板(reconstruction plate,RP)、骶骨拉力钉(iliosacral screw,LS)3种内固定方式固定骨盆后环骨折脱位的生物力学差异,为临床选择恰当的内固定方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自愿捐献成年男性新鲜尸体完整骨盆标本6个,平均年龄45岁。采用MTS855型Mini-Blonix生物力学测定仪分别进行正常骨盆垂直压力(压力800N)与左、右方向扭转(扭矩8N.m)的生物力学测试。之后骨盆标本模拟DenisⅠ型骨盆左侧后环骨折,分别行IG、RP、LS固定骨盆后环,对固定后的骨盆同法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施加垂直压力及左、右方向扭转力时,骨折两端位移从小到大均依次为正常骨盆、LS、IG及RP,LS与正常骨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固定骨盆后环骨折脱位较IG及RP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后环骨折 改良Galveston 重建钢板 骶骨拉力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三维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不稳定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前法 付有伟 +3 位作者 赵卫东 陈良 葛志斌 庞清江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 探讨骨盆后环骨折脱位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将6具成人新鲜尸体骨盆标本分别进行正常的生物力学测试,之后模拟Denis-Ⅰ型骨盆骶骨骨折,标本先后行改良Galveston系统固定与改良Galveston系统加骶骨棒固定骨盆后环,对... 目的 探讨骨盆后环骨折脱位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将6具成人新鲜尸体骨盆标本分别进行正常的生物力学测试,之后模拟Denis-Ⅰ型骨盆骶骨骨折,标本先后行改良Galveston系统固定与改良Galveston系统加骶骨棒固定骨盆后环,对固定后的骨盆进行垂直方向和扭转方向的骨盆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在垂直压缩时,改良Galveston系统加骶骨棒固定组右侧骶髂关节垂直和水平位移比改良Galveston系统固定组小,但是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扭转压缩时,改良Galveston系统加骶骨棒固定组右侧骶髂关节水平位移比改良Galveston系统固定组小,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Galveston系统固定与骶骨棒固定叠加会增加骨盆后环的抗扭转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切除阔筋膜张肌腱膜和髂胫束治疗大腿皮肤脱套伤的疗效 被引量:2
16
作者 付有伟 杨长春 +3 位作者 周海尔 郭宗慧 唐寅 庞清江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2-274,共3页
下肢皮肤脱套伤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软组织损伤,常急诊行反取皮植皮并负压封闭引流,但是经常会出现大腿外侧皮肤坏死,坏死区域往往是在阔筋膜张肌和髂胫束表面,需再次手术切除阔筋膜张肌和髂胫束并植皮。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 下肢皮肤脱套伤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软组织损伤,常急诊行反取皮植皮并负压封闭引流,但是经常会出现大腿外侧皮肤坏死,坏死区域往往是在阔筋膜张肌和髂胫束表面,需再次手术切除阔筋膜张肌和髂胫束并植皮。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月—2017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28例大腿皮肤脱套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在反取皮植皮术中切除阔筋膜张肌腱膜和髂胫束对Ⅰ期皮肤成活率和患者后期下肢功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皮肤移植 下肢
原文传递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小腿近端自由设计穿支皮瓣连续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宗慧 唐寅 +3 位作者 王骏杰 付有伟 杨长春 庞清江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10期1152-1157,共6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小腿近端自由设计穿支皮瓣连续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20年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小腿近端自由设计穿支皮瓣连续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20年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在小腿近端自由设计穿支皮瓣转移覆盖其供区。术后观察受区及供区早期皮瓣成活情况,并对后期形态、感觉、足踝部活动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对11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这种皮瓣连续转移的方式进行修复。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41±3)岁,创面面积3.0 cm×5.0 cm~7.0 cm×10.0 cm,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面积4.0 cm×10.0 cm~9.0 cm×17.0 cm,小腿近端穿支皮瓣面积4.5 cm×6.5 cm~5.5 cm×10.5 cm。术后所有皮瓣均一期成活,未发生感染、血管危象、皮瓣坏死等情况。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0.2个月,皮瓣形态和感觉恢复良好,未见瘢痕挛缩,足踝部皮瓣两点辨距觉为13~18 mm,踝关节背伸30°~45°、跖屈35°~45°,内、外翻角度均为30°~40°,未影响踝关节活动。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安全而有效地修复足踝部创面,小腿近端自由设计穿支皮瓣可以较好地修复供区,而且不牺牲主干血管。两种皮瓣连续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既可获得良好的外观,同时又减少了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