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桉叶片桉叶素生物合成机理研究
1
作者 付朴艳 李华 +3 位作者 许玉兰 曹子林 杜官本 王晓丽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6-784,共9页
为探明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叶片桉叶素合成过程中关键酶活性与桉叶素含量的关系,以不同发育阶段的蓝桉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桉叶素相对含量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 为探明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叶片桉叶素合成过程中关键酶活性与桉叶素含量的关系,以不同发育阶段的蓝桉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桉叶素相对含量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IPPI)、香叶基焦磷酸合酶(GPPS)、桉叶素合酶(CinS)活性,并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蓝桉叶片成熟度增加,桉叶素相对含量逐渐增加,HMGR、DXS、GPPS、IPPI的酶活性逐渐下降.在一个完整的年生长周期内,桉叶素相对含量在7月份显著高于其余月份,HMGR、DXS、GPPS、CinS活性在5、6月份显著高于其余月份.桉叶素相对含量与DXS、CinS活性显著正相关,与HMGR、IPPI、GPPS酶活性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5、6月份增强蓝桉幼嫩叶片的DXS和CinS活性,可以有效提高桉叶素积累,进而提高蓝桉桉叶油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桉 桉叶素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 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 香叶基焦磷酸合酶 桉叶素合酶
下载PDF
基于材用云南松表型性状构建核心种质策略研究
2
作者 李华 付朴艳 +2 位作者 闫熙 曹子林 王晓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9,共12页
【目的】研究旨在构建可靠的材用云南松核心种质,加强其种质资源选育、开发利用,解决其种质资源分布广、保存成本高、保存难度大等问题,促进云南松种质资源有效利用。【方法】以云南松26个天然居群的780株样株为原种质,以18个表型性状... 【目的】研究旨在构建可靠的材用云南松核心种质,加强其种质资源选育、开发利用,解决其种质资源分布广、保存成本高、保存难度大等问题,促进云南松种质资源有效利用。【方法】以云南松26个天然居群的780株样株为原种质,以18个表型性状为原数据,利用2种不同构建策略(利用地理角度与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探讨不同构建策略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对原种质的代表性。【结果】(1)地理角度构建出的包含219株样株的种质子集,其遗传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的4个种质子集,略高于原种质;该种质子集与原种质的MD值为3.921%,VD值为83.333%,CR值为82.207%,VR值为99.482%;通过对原种质与该种质子集18个性状做主成分分析,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376%和82.163%,其种质子集样株分布相对集中。(2)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的4个抽样比例分别为10%、20%、30%和40%的种质子集中,其中20%抽样比例的种质子集效果最好,该种质子集的多样性指数极显著大于原种质;20%抽样比例种质子集与原种质的MD值为6.363%,VD值为83.333%,CR值为91.099%,VR值为124.448%;对20%抽样比例的种质子集进行主成分分析,累计贡献率为83.539%,且高于原种质,该种质子集样株分布范围覆盖了整个取样范围。【结论】不同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均获得原种质不同程度遗传多样性,这2种构建结果均可代表材用云南松种质资源核心种质;而地理角度构建的种质子集在种质资源采集、保存和更新方面更具有优势,可为材用云南松种质资源保存和优良种质选育提供科学方法,同时为其他种质资源的构建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核心种质 地理角度 ARCGIS 表型性状
下载PDF
不同坡向对尾巨桉人工林林木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曹现富 王晓丽 +6 位作者 邹广权 李艳 付朴艳 李华 李妹 唐君培 曹子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11-2517,共7页
【目的】探讨坡向对尾巨桉人工林林木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忙安林场8年生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坡向(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每个坡向3个样地,采用样地调查对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 【目的】探讨坡向对尾巨桉人工林林木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忙安林场8年生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坡向(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每个坡向3个样地,采用样地调查对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树高、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和单株立木材积及植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进行研究。【结果】坡向对尾巨桉人工林的林分平均胸径(P=0.000)、林分平均树高(P=0.000)、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P=0.001)和单株立木材积(P=0.005)均具有极显著影响,且阳坡的各生长指标均极显著大于阴坡,半阳坡和半阴坡为过渡组。4个坡向尾巨桉人工林林下灌木植物共有40种,隶属于23科36属;同时草本植物共有30种,隶属于16科28属;4个坡向中,半阴坡的林下物种数最多。尾巨桉人工林林下灌木层植物的Margalef指数(P=0.013)、Simpson指数(P=0.047)和Pielou指数(P=0.029)在坡向间均有显著差异,但Shannon⁃wiener指数(P=0.127)在坡向间无显著差异;阳坡灌木层植物的Margalef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大于阴坡,阴坡灌木层植物的Pielou指数显著大于阳坡。尾巨桉人工林林下草本层植物的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最大值均出现在阴坡,最小值均在阳坡;草本层植物的Margalef指数(P=0.013)、Simpson指数(P=0.036)和Shannon⁃wiener指数(P=0.035)在坡向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阴坡均显著大于阳坡;草本层植物的Pielou指数在坡向间无显著差异(P=0.114)。【结论】4个坡向中,半阴坡的林下物种数最多,阳坡更利于林木生长和灌木层植物的生存,阴坡更利于草本层植物的生存,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和林下植物多样性,阳坡为尾巨桉的适宜造林坡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向 尾巨桉 林木生长 林下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表现型值构建旱冬瓜核心种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广权 王晓丽 +6 位作者 李艳 曹现富 李华 付朴艳 唐君培 李妹 曹子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44-1652,共9页
【目的】以旱冬瓜种质资源库中定植的150棵旱冬瓜优树子代样株的11个表型性状测定值为原始数据来源,探讨旱冬瓜优质核心种质构建的适宜策略,并获得包含一定数量样株的旱冬瓜核心种质库,为旱冬瓜优质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和利用提供科技... 【目的】以旱冬瓜种质资源库中定植的150棵旱冬瓜优树子代样株的11个表型性状测定值为原始数据来源,探讨旱冬瓜优质核心种质构建的适宜策略,并获得包含一定数量样株的旱冬瓜核心种质库,为旱冬瓜优质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和利用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采用3种遗传距离、6种系统聚类方法、4种抽样方法和6个抽样比例构建旱冬瓜种质子集,利用方差差异百分率、表型保留比例、极差符合率、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变化率和均值差异百分率评价不同的种质子集,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所构建的旱冬瓜优质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在3种不同遗传距离构建的种质子集中,切比雪夫距离优于欧式距离和明科夫斯基距离;6种系统聚类方法构建的种质子集中,重心法优于其他5种方法;4种抽样方法构建的种质子集中,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优于多次聚类优先取样法、多次聚类偏离度取样法、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法;6种抽样比例构建的核心种质中,25%抽样比例下构建的核心种质更能充分代表原种质集。【结论】综合考虑核心种质的有效性、实用性、费用和工作量等因素,认为基于切比雪夫距离,利用重心法进行系统聚类,采用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在25%抽样比例下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充分代表原种质集,是构建旱冬瓜优质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冬瓜 优树 表现型值 核心种质 资源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