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管显像仪的右上肢肘窝区浅静脉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兴利 杜自宏 +4 位作者 张湘敏 尹俊琨 付杜娟 李治 吕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9-275,共7页
目的无创性评估右上肢肘窝区浅静脉的形态并根据其影像图进行解剖分型和分类。方法前瞻性收集本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1000例受试者右上肢肘窝区浅静脉血管显像仪图像,进行形态分型和优势分类。结果按肘正中静脉的形态分为5型10个亚型... 目的无创性评估右上肢肘窝区浅静脉的形态并根据其影像图进行解剖分型和分类。方法前瞻性收集本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1000例受试者右上肢肘窝区浅静脉血管显像仪图像,进行形态分型和优势分类。结果按肘正中静脉的形态分为5型10个亚型,分别为I(I0、I1、I2)、Ⅱ、Ⅲ(Ⅲ0、Ⅲ1)、Ⅳ(Ⅳ0、Ⅳ1、Ⅳ2)及V型,其中I型70.2%,II型2.9%,Ⅲ型2.5%,Ⅳ型23.2%,V型1.2%。按肘窝区主要浅静脉的直径、角度及属支数进行优势分类,分为3类:贵要优势类(B类)19.3%,头臂优势类(C类)9.7%,正中优势类(M类)71.0%。性别(P<0.001)、体重(P<0.001)和年龄(P=0.003)因素在优势分类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形态分型中仅有性别(P=0.006)和体重(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受试者贵要静脉和贵要正中静脉直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贵要静脉直径在不同年龄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而头臂静脉直径仅在31~50岁和>70岁这两个年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形态分型可以提供国人右上肢肘窝区浅静脉解剖信息,优势分类旨在临床相关操作(如CT增强检查时静脉注射造影剂)中更好地指导上肢静脉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上肢 肘窝区 浅静脉 血管显像仪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