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瓜断根嫁接苗稳定生产技术研究
1
作者 付永彩 阿部隆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0-21,共2页
本试验研究了黄瓜嫁接苗的稳定生产技术。采用断根嫁接苗;嫁接断根苗在高温(25 ℃~30 ℃) 、高湿(95 % ~100 % ) 和一定的光照(2000 ~3500Lx) 条件下,培养4d ;在10d 左右苗龄时进行嫁接;紧靠发... 本试验研究了黄瓜嫁接苗的稳定生产技术。采用断根嫁接苗;嫁接断根苗在高温(25 ℃~30 ℃) 、高湿(95 % ~100 % ) 和一定的光照(2000 ~3500Lx) 条件下,培养4d ;在10d 左右苗龄时进行嫁接;紧靠发根部位进行断根,30 ×50cm 的育苗盘栽植25 ~36 株嫁接苗;在高温的培养条件下使用矮化剂处理;嫁接苗在嫁接后8 ~12d 定植等能获得较好的秧苗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嫁接 断根 生产技术
下载PDF
用SSR标记比较亚洲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66
2
作者 朱作峰 孙传清 +2 位作者 付永彩 张培江 王象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37-1441,共5页
用 30对SSR引物比较了 5 2份不同生态型的栽培稻和 34份不同省 (区 )的普通野生稻 (简称CWR)的遗传多样性 ,发现在 2 84条多态性带中 ,有栽培稻特异带 15条 (5 .2 % ) ,普通野生稻特异带 117条 (41.2 % ) ,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的差异主... 用 30对SSR引物比较了 5 2份不同生态型的栽培稻和 34份不同省 (区 )的普通野生稻 (简称CWR)的遗传多样性 ,发现在 2 84条多态性带中 ,有栽培稻特异带 15条 (5 .2 % ) ,普通野生稻特异带 117条 (41.2 % ) ,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的差异主要来自野生稻。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的平均基因多样性分别为 0 .6 7和 0 .9,每一位点在栽培稻中的等位基因平均为 5 .3,而在野生稻中平均为 9.6 ,栽培稻中的等位基因数仅为野生稻的 6 2 % ;野生稻材料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80 11,远大于栽培稻品种之间的 0 .6 6 0 3,说明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大于栽培稻。此外 ,籼稻品种与粳稻品种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也明显大于籼、粳亚种内品种间的遗传距离 ,表明籼粳分化是亚洲栽培稻遗传分化的主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SSR标记既能较好地将栽培稻与野生稻分开 ,又能较好地进行籼粳稻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 比较 亚洲栽培稻 普通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水稻抗衰老IPT基因与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聚合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何光明 孙传清 +6 位作者 付永彩 付强 赵开军 王春连 章琦 凌忠专 王象坤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36-841,共6页
以转抑制衰老有关的异戊烯基转移酶 (IPT)基因株系GC 1、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 3的“CBB2 3”和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合系 15号”为供体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 ,将IPT基因与Xa2 3及抗稻瘟病基因进行聚合。在 3... 以转抑制衰老有关的异戊烯基转移酶 (IPT)基因株系GC 1、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 3的“CBB2 3”和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合系 15号”为供体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 ,将IPT基因与Xa2 3及抗稻瘟病基因进行聚合。在 3个复交组合中获得了 17株聚合IPT基因与Xa2 3基因的植株 ,用这些植株与两系杂交稻亲本 9311、E32、培矮 6 4S及W9834S进行杂交和回交 ,经PCR分子检测和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鉴定和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测定 ,最终在 4个BC1回交组合“(9311/ / /合系 15 /CBB2 3∥GC 1)× 9311”、“(E32 / / /合系15 /CBB2 3∥GC 1)×E32”、“(培矮 6 4S/ / /合系 15 /CBB2 3∥GC 1)×培矮 6 4S”和“(GC 1/CBB2 3/ /W 9834S/合系 15 )×W 98 34S”中获得了 17株携带IPT基因与Xa2 3基因的BC1F1植株 ,这些植株对来自北方稻区 2 1个稻瘟病菌系全部表现为抗。携带IPT基因的抗病植株再与杂交稻亲本进行回交 ,在 2个BC2 回交组合“[(9311///合系 15 /CBB2 3∥GC 1)× 9311]× 9311”和“[(E32 ///合系15 /CBB2 3∥GC 1)×E32 ]×E32”中获得了 7株携带IPT基因与Xa2 3基因的植株 ,这些植株再经过 1~ 2代回交和自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衰老 抗白叶枯病 抗稻瘟病 基因聚合
下载PDF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穗颈维管束和穗部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荆彦辉 孙传清 +5 位作者 谭禄宾 付永彩 张培江 徐正进 陈温福 王象坤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8-182,共5页
以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 ,籼稻品种特青为轮回亲本构建高代回交群体 ,用SSR标记构建连锁图谱 ,在第 1、2、3、4、7和 1 0染色体上定位到 7个控制穗颈大维管束数的QTL ,在第 1、2、3、4和 8染色体上定位到5个控制穗颈小维管束数... 以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 ,籼稻品种特青为轮回亲本构建高代回交群体 ,用SSR标记构建连锁图谱 ,在第 1、2、3、4、7和 1 0染色体上定位到 7个控制穗颈大维管束数的QTL ,在第 1、2、3、4和 8染色体上定位到5个控制穗颈小维管束数的QTL ,在第 1 1和 1 2以外的 1 0条染色体上 ,共定位到 1 5个控制穗一、二次枝梗数和穗颖花数QTL。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大多表现负效 ,能显著减少群体的穗颈维管束数、枝梗数和颖花数 ,说明从野生稻演化成栽培稻的过程中 ,可能淘汰了一些对产量不利的QTL ,保留了有利的QTL。相当一部分控制穗颈维管束数、枝梗数及颖花数的QTL在染色体上成簇分布或紧密连锁 ,且加性效应的方向一致 ,从理论上解释了这些性状表型显著相关的遗传基础 ,同时也说明在人工选择或自然选择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维管束 穗枝梗数 颖花数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下载PDF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株高和抽穗期QTL定位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谭禄宾 张培江 +3 位作者 付永彩 刘凤霞 王象坤 孙传清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23-1128,共6页
以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 ,在特青的遗传背景下构建了一套BC3 高代回交群体。利用 117个SSR标记分析 383个BC3 F2 株系的基因型 ,采用单标记分析法对控制元江普野株高和抽穗期的QTL进行分析。在北京和合肥两个地点试验结果表明 ... 以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 ,在特青的遗传背景下构建了一套BC3 高代回交群体。利用 117个SSR标记分析 383个BC3 F2 株系的基因型 ,采用单标记分析法对控制元江普野株高和抽穗期的QTL进行分析。在北京和合肥两个地点试验结果表明 ,控制株高的QTL分布在第 1染色体上 ,在RM 10 4附近有一个QTL ,与sd 1位置相当 ,其对表现型变异的贡献率在两个地点分别为 2 7%和 2 8% ,其加性效应值分别为 2 6 2 4cm和 2 6 2 8cm,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显著提高回交群体的株高 ;在第 1、3、7、8、11染色体共检测到 6个控制抽穗期QTL ,其中第 8染色体RM 2 5附近控制抽穗期的QTL在两个地点的贡献率分别为 13%和 15 % ,加性效应值为 4 6 0d和 3 6 5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亚洲栽培稻 株高 抽穗期 QTL 高代回交群体
下载PDF
水稻穗颈维管束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荆彦辉 付永彩 +4 位作者 孙传清 张培江 徐正进 陈温福 王象坤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6-21,共6页
采用 2个偏粳品种“光三”/C4 1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构建SSR标记的连锁图谱 ,并以此对水稻穗颈维管束数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QTL(QuantitativeTraitLoci)分析。在第 1,5 ,8和 11染色体上检测到 4个控制穗颈大维管束数的QTL ,在第 5 ,9和... 采用 2个偏粳品种“光三”/C4 1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构建SSR标记的连锁图谱 ,并以此对水稻穗颈维管束数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QTL(QuantitativeTraitLoci)分析。在第 1,5 ,8和 11染色体上检测到 4个控制穗颈大维管束数的QTL ,在第 5 ,9和 10染色体上检测到 3个控制穗颈小维管束数的QTL ;共检测到产量及 8个与产量相关性状的 30个QTL。通过分析穗颈维管束数与穗一、二次枝梗数 ,穗一、二次枝梗粒数 ,穗粒数 ,结实率 ,单株产量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及连锁关系 ,表明穗颈维管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解剖结构 ;通过增加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可望增加水稻“库”的容量 ,保证“流”的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颈维管束 产量性状 SSR标记 数量性状位点(QTL)
下载PDF
转mtlD基因旱稻的耐盐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自超 张新春 +4 位作者 张丽 庄炳昌 张承亮 王国英 付永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43,共6页
利用基因枪转化技术将来源于大肠杆菌的mtlD(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 )基因导入旱稻。研究结果表明 :旱稻愈伤组织的继代时间对抗性愈伤的筛选频率无明显影响 ;基因枪轰击后愈伤组织的恢复时间 (≤ 7d)较长时 ,潮霉素B质量浓度应适当提高。... 利用基因枪转化技术将来源于大肠杆菌的mtlD(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 )基因导入旱稻。研究结果表明 :旱稻愈伤组织的继代时间对抗性愈伤的筛选频率无明显影响 ;基因枪轰击后愈伤组织的恢复时间 (≤ 7d)较长时 ,潮霉素B质量浓度应适当提高。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的PCR ,dotblotting ,southernblotting和northernblotting检测表明 ,mtlD基因已整合到旱稻基因组中 ,并且稳定表达。在含 1 0 % (质量分数 ,下同 )NaCl的MS培养基上 ,转基因植株生长速率明显大于阴性对照 ;在含 0 75 %NaCl的盆中 ,转基因植株能够生长。盐分对转基因植株质膜的伤害减轻 ,Na+ 向地上部运输受抑 ,转基因植株的Na+ 与K+ 比率低于阴性对照。T1代转基因旱稻耐盐和盐敏感以及抗潮霉素B和潮霉素B敏感的分离比例均大于 3∶1,说明基因枪轰击为多拷贝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mtlD基因 耐盐性 基因枪转化
下载PDF
野生、半野生及栽培大豆的几个主要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付永彩 张贤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5-258,共4页
本试验研究了三种进化类型的大豆主要生育时期的光合速率、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EC,4·1·1·39)活性、叶绿素含量、叶质重、气孔阻力等几个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野生大豆营养生长期光合速率高于栽培大豆,生殖生长期则... 本试验研究了三种进化类型的大豆主要生育时期的光合速率、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EC,4·1·1·39)活性、叶绿素含量、叶质重、气孔阻力等几个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野生大豆营养生长期光合速率高于栽培大豆,生殖生长期则小于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介于两者之间,接近于栽培大豆。各生育时期,与光合速率关系密切的性状也表现出类似的超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野生种 栽培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水稻遗传转化甘露糖安全筛选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彩芬 付永彩 +3 位作者 朱作峰 徐杰 葛占宇 孙传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45,共5页
根据genebank中公布的pmi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出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将该基因替换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的潮霉素抗性基因hpt,构建了以pmi为选择标记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PMI。对水稻进行了基因枪转... 根据genebank中公布的pmi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出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将该基因替换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的潮霉素抗性基因hpt,构建了以pmi为选择标记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PMI。对水稻进行了基因枪转化和农杆菌转化,研究了筛选培养基中甘露糖浓度对抗性愈伤组织频率的影响。部分抗性愈伤组织已获得再生植株,PCR检测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转入植物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mi) 甘露糖 安全筛选标记 水稻 遗传转化
下载PDF
水稻中一个新的MYC基因的克隆及其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作峰 孙传清 +3 位作者 付永彩 钱晓茵 杨金水 王象坤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3-398,共6页
在水稻基因组序列中发现类似MYC序列的同源序列,并设计引物成功克隆了一个水稻OsMYC基因(GenBank登录号:AY398581 ),并对其进行了分子结构分析。OsMYC基因具有典型的DNA结合结构域: 碱性区域 /螺旋 环 螺旋(bHLH)基序,与其他MYC类似基... 在水稻基因组序列中发现类似MYC序列的同源序列,并设计引物成功克隆了一个水稻OsMYC基因(GenBank登录号:AY398581 ),并对其进行了分子结构分析。OsMYC基因具有典型的DNA结合结构域: 碱性区域 /螺旋 环 螺旋(bHLH)基序,与其他MYC类似基因的蛋白序列比对结果表明,OsMYC基因与AtMYC2、MYC7E和PG1等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是 78%、48%、46%,而在bHLH区的一致性分别为 95%、84%、77%,N端保守区的一致性分别为 81%、54%、52%;位于bHLH区域内的核定位信号区则完全一致;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与AtMYC2、MYC7E和PG1等位于同一亚类。此外,该基因主要在营养器官中表达,茎秆中表达最强,根和叶片中较弱,并且能被外源ABA或Fe3 +所诱导,这与AtMYC2、MYC7E基因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该基因是水稻MYC转录因子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MYC转录因子 克隆
下载PDF
甘露糖阳性选择系统在水稻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彩芬 付永彩 《中国稻米》 2008年第4期22-24,共3页
甘露糖阳性选择系统是近几年应用较多的一种植物转基因安全筛选体系,该体系是以大肠杆菌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mi为筛选标记基因,D-甘露糖为筛选剂进行筛选。本文简要综述了甘露糖阳性选择系统在水稻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 筛选标记基因 水稻遗传转化
下载PDF
宁夏水稻农杆菌转化组培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彩芬 付永彩 +3 位作者 安永平 韩国敏 张文银 马静 《宁夏农林科技》 2008年第3期9-11,共3页
高效的组培再生体系是水稻农杆菌遗传转化的基础,以宁夏4个主栽水稻品种为受体材料,对农杆菌转化水稻过程中影响转化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药和幼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成熟胚,而且愈伤状态好,有利于转化;在共培养... 高效的组培再生体系是水稻农杆菌遗传转化的基础,以宁夏4个主栽水稻品种为受体材料,对农杆菌转化水稻过程中影响转化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药和幼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成熟胚,而且愈伤状态好,有利于转化;在共培养基上铺上1张灭菌滤纸共培养时,农杆菌在培养基及受体材料表面上不会过度生长,共培养条件以26℃,共培养2天的抗性愈伤频率最高;共培养后不经洗菌处理直接进行筛选的抗性愈伤频率高于洗菌处理;经过预分化培养可提高分化率;干燥处理不仅可以有效杀死农杆菌,而且可以改善愈伤组织状态,提高转化率。初步建立了宁夏几个主栽品种的农杆菌转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转化体系 水稻
下载PDF
转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水稻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王彩芬 付永彩 +3 位作者 安永平 韩国敏 张文银 马静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87,共4页
采用冻融法将含有大豆铁结合基因的质粒pGTV-35S-fer转入农杆菌菌株LBA4404中,以宁夏4个水稻主栽品种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愈伤组织,经2轮次除草剂筛选获得了再生植株。经过对转化植株的PCR扩增检测,证明外源大豆铁... 采用冻融法将含有大豆铁结合基因的质粒pGTV-35S-fer转入农杆菌菌株LBA4404中,以宁夏4个水稻主栽品种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愈伤组织,经2轮次除草剂筛选获得了再生植株。经过对转化植株的PCR扩增检测,证明外源大豆铁结合基因已经转入宁夏水稻植株中。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在水稻种子中特异表达,转基因植株种子中的铁含量是未转化植株的1.7-2.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铁结合基因 农杆菌转化 水稻
下载PDF
甘露糖阳性选择系统在水稻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彩芬 付永彩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03-,共1页
甘露糖阳性选择系统是近几年应用较多的一种植物转基因安全筛选体系,该体系是以大肠杆菌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mi为筛选标记基因,D-甘露糖为筛选剂进行筛选.简要综述了甘露糖阳性选择系统在水稻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阳性选择 甘露糖 己糖 转基因 基因转移
下载PDF
江西东乡野生稻苗期抗旱基因定位(英文)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少霞 田丰 +3 位作者 朱作峰 付永彩 王象坤 孙传清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1-558,共8页
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的祖先种,其遗传多样性远远大于栽培稻,蕴涵着栽培品种中难以找到的重要性状。以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以桂朝2号为遗传背景的野生稻基因渗入系(BC4F5、BC4F6)为材料,利用30%的PEG人工模拟干旱环境,对渗入系二... 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的祖先种,其遗传多样性远远大于栽培稻,蕴涵着栽培品种中难以找到的重要性状。以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以桂朝2号为遗传背景的野生稻基因渗入系(BC4F5、BC4F6)为材料,利用30%的PEG人工模拟干旱环境,对渗入系二叶一心苗期进行抗旱鉴定,共定位了12个与抗旱有关的QTL,其中在第2、6和12染色体上发现了4个QTL的加性效应值为正,来自东乡野生稻的等位基因能使渗入系的抗旱性增强,特别是位于第12染色体RM17附近的qSDT12-2在多次重复中均被检测到,在PEG处理后1-8d能稳定表达。通过对抗旱性QTL的动态分析,发现不同QTL表达时间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渗入系 苗期 PEG 抗旱性 QTL
下载PDF
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在旱稻中的表达及铁含量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阔 徐杰 +4 位作者 朱作峰 刘燕 王象坤 付永彩 孙传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62-2367,共6页
【目的】尝试利用转基因方法提高旱稻铁含量。【方法】采用基因枪和农杆菌转化法,将水稻胚乳特异表达的谷蛋白基因启动子GluB-1驱动下的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转入2个优良旱稻品种“旱稻297”和“旱稻277”。利用PCR、Southern杂交分析方... 【目的】尝试利用转基因方法提高旱稻铁含量。【方法】采用基因枪和农杆菌转化法,将水稻胚乳特异表达的谷蛋白基因启动子GluB-1驱动下的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转入2个优良旱稻品种“旱稻297”和“旱稻277”。利用PCR、Southern杂交分析方法验证转化结果。【结果】转基因植株T1代RT-PCR证明,外源基因在种子中特异表达。T1~T3代的PCR检测证明铁结合蛋白基因已经稳定遗传。多数转基因植株T0~T3代种子中铁含量高于未转化植株,最高达到未转化对照的2倍以上。【结论】利用基因枪和农杆菌转化法可将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导入旱稻基因组中,并使转基因稻米铁含量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基因枪法 农杆菌法 铁结合蛋白基因 铁含量
下载PDF
新的育苗生产方式
17
作者 刘业才 付永彩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7-39,共3页
新的育苗生产方式刘业才译(大庆市石油管理局)框穴成型苗和高效嫁接法的引进作为适应农民高龄化和劳力不足的轻作业、省力化的一个环节,正在推广普及之中。由于各种设备、种子前处理技术以及培养土等的开发,使框穴成型苗生产体系的... 新的育苗生产方式刘业才译(大庆市石油管理局)框穴成型苗和高效嫁接法的引进作为适应农民高龄化和劳力不足的轻作业、省力化的一个环节,正在推广普及之中。由于各种设备、种子前处理技术以及培养土等的开发,使框穴成型苗生产体系的引入成为可能。但在生产体系的引入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育苗 框穴育苗盘 嫁接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育种原理”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初探
18
作者 李保云 赵悦 +3 位作者 刘杰 尤明山 付永彩 张海林 《高等农业教育》 2023年第3期74-79,共6页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农业大学在植物育种原理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与植物学、遗传学、统计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和耕作栽培学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注重与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基因组编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农业大学在植物育种原理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与植物学、遗传学、统计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和耕作栽培学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注重与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基因组编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选择、人工智能等新学科和新技术的交叉融合,注重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的交叉融合,按“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金课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学生过课堂学习,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学会了普遍联系、辩证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养成了创新性高阶思维习惯,获得了解决育种实践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及专业水平与思想水平等交叉融合提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植物育种原理 多学科知识 交叉融合
原文传递
抑制衰老的嵌合基因在水稻中的转化 被引量:26
19
作者 付永彩 丁月云 +7 位作者 刘新仿 孙传清 曹守云 王东江 何锶洁 王象坤 李良材 田文忠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8期1963-1967,共5页
利用基因枪法把带有特异衰老基因SAG12 启动子的IPT基因导入水稻 ,经PCR、点杂交以及Southern杂交分析 ,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通过GUS活性、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分析以及T1代转基因植株成熟期的形态观察 ,证明此抑制衰老的... 利用基因枪法把带有特异衰老基因SAG12 启动子的IPT基因导入水稻 ,经PCR、点杂交以及Southern杂交分析 ,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通过GUS活性、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分析以及T1代转基因植株成熟期的形态观察 ,证明此抑制衰老的自我调节系统在部分转基因水稻中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枪转化 衰老基因 叶片 嵌合基因
原文传递
江西东乡野生稻孕穗开花期耐冷基因定位 被引量:37
20
作者 刘凤霞 孙传清 +3 位作者 谭禄宾 李德军 付永彩 王象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864-1867,共4页
利用桂朝2号和江西东乡野生稻构建的高代回交群体,对东乡野生稻孕穗开花期耐冷性QTL进行了分析.在第1,6和11染色体上定位了3个影响孕穗开花期耐冷性QTL,其中2个QTL位点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能提高回交群体孕穗开花期的耐冷性.在第5染色... 利用桂朝2号和江西东乡野生稻构建的高代回交群体,对东乡野生稻孕穗开花期耐冷性QTL进行了分析.在第1,6和11染色体上定位了3个影响孕穗开花期耐冷性QTL,其中2个QTL位点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能提高回交群体孕穗开花期的耐冷性.在第5染色体上定位了1个育性主效QTL,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使回交群体的结实率降低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野生稻 孕穗开花期 耐冷基因 基因定位 染色体 冷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