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绝经期抑郁症从肾脑而论 被引量:15
1
作者 孟安琪 侯小艳 +3 位作者 高超 李默 付沈康 任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3-504,共2页
围绝经期抑郁症(perimenopausal depressive disorder)常发生在绝经前后,临床以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紧张等为主要症状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笔者从肾脑平衡失调理论入手,阐述慢性应激导致海马神经元凋亡,进而影响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 围绝经期抑郁症(perimenopausal depressive disorder)常发生在绝经前后,临床以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紧张等为主要症状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笔者从肾脑平衡失调理论入手,阐述慢性应激导致海马神经元凋亡,进而影响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抑郁症 肾脑失济 慢性应激 海马神经元凋亡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病因病机从肾论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可 任路 +2 位作者 李丹 林卉 付沈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9-721,共3页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老年性痴呆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疾病。文章从"肾"而论其病因病机,肾藏五脏六腑之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肾虚则脑髓不足,神机失用。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肾精亏虚导致神经内分泌紊...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老年性痴呆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疾病。文章从"肾"而论其病因病机,肾藏五脏六腑之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肾虚则脑髓不足,神机失用。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肾精亏虚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形成渐进性病理改变。因此,肾的兴衰对老年性痴呆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病因病机 神经病理性病变
下载PDF
电针对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代谢组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可 任路 +2 位作者 李丹 林卉 付沈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110-114,共5页
目的:从情志致病角度,通过分析下丘脑γ-氨基丁酸及尿液代谢组学表达的影响,探究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方法:选用48只SPF级Wister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针刺组。建立夹尾法伴辅助刺激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 目的:从情志致病角度,通过分析下丘脑γ-氨基丁酸及尿液代谢组学表达的影响,探究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方法:选用48只SPF级Wister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针刺组。建立夹尾法伴辅助刺激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实验第15到第28天,电针组选取足三里穴、肝俞穴刺激;假针刺组在距尾尖1/3、2/3处电针刺激。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计算胃内残留物率和小肠推进率检测胃肠道动力功能;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下丘脑中γ-氨基丁酸的表达情况;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尿液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分析尿液样本中小分子物质波峰面积的改变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γ-氨基丁酸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尿液代谢组中柠檬酸、琥珀酸、苯丙氨酸、α-酮戊二酸、天门冬氨酸、肉豆蔻酸的峰面积有上升的趋势(P<0.05),假针刺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肝俞穴对治疗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胃肠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功能,对γ-氨基丁酸有正调节作用,并可以改善尿液样本中小分子物质的代谢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Γ-氨基丁酸 尿液代谢组学
下载PDF
试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肝郁相关性 被引量:9
4
作者 姜开妍 任路 +3 位作者 邓雪 孙剑端 付沈康 李静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91-93,共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临床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除了有胃肠相关症状外,还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异常表现。故就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肝郁的相关性,从中医和西医两方面进行阐述,为今后从肝郁入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临床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除了有胃肠相关症状外,还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异常表现。故就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肝郁的相关性,从中医和西医两方面进行阐述,为今后从肝郁入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 功能性消化不良 抑郁 相关性
下载PDF
针刺对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及其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晓苇 任路 +3 位作者 林卉 张可 姜开妍 付沈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52-1754,共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研究发现其与"肝郁"密切相关。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归纳古代医书中的记载,表明针刺对本病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尤其在临床治疗中效果突出。文章依据"肝郁证"特点针对该...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研究发现其与"肝郁"密切相关。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归纳古代医书中的记载,表明针刺对本病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尤其在临床治疗中效果突出。文章依据"肝郁证"特点针对该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总结针刺治疗的规律,有助于提升针灸临床水平;从现代医学研究角度,阐明肝郁型FD与代谢组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郁 针刺 代谢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