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微乳头浆液性交界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付秋风 秦赟娜 +3 位作者 钟传庆 罗兵 魏宝秀 彭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3-504,共2页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微乳头浆液性癌 腹膜种植 肿瘤复发
下载PDF
输卵管绒毛膜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付秋风 于晓红 邓颖辉 《江西医学检验》 2007年第5期502-502,523,共2页
绒毛膜癌是细胞滋养细胞、中间型滋养细胞及合体滋养细胞混合性增生的恶性肿瘤。绒毛膜癌50%继发于完全性水泡状胎块,25%发生于正常妊娠及25%发生于流产后。绒毛膜癌好发于子宫,罕见病例发生在异位部位,而原发性输卵管绒癌,则更少见,... 绒毛膜癌是细胞滋养细胞、中间型滋养细胞及合体滋养细胞混合性增生的恶性肿瘤。绒毛膜癌50%继发于完全性水泡状胎块,25%发生于正常妊娠及25%发生于流产后。绒毛膜癌好发于子宫,罕见病例发生在异位部位,而原发性输卵管绒癌,则更少见,约占女性牛殖道原发性恶性肿瘤的1%。本文报道4例原发性输卵管绒毛膜癌.对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绒毛膜癌 临床特点 病理分析 原发性恶性肿瘤 完全性水泡状胎块 中间型滋养细胞 细胞滋养细胞 合体滋养细胞
下载PDF
CD44v6和MMP9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研究
3
作者 付秋风 熊勇 +2 位作者 孙丽萍 秦贇娜 于晓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年第6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CD44v6、MMP9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Plus法对78例子宫内膜癌中CD44v6和MMP9表达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CD44v6和MMP9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CD4... 目的:探讨CD44v6、MMP9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Plus法对78例子宫内膜癌中CD44v6和MMP9表达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CD44v6和MMP9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CD44v6、MMP9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早期预测转移潜能,判断预后及指导术后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V6 MMP9 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2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秦贇娜 钟传庆 +3 位作者 于晓红 魏宝秀 付秋风 孙丽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比较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 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 UPSC ) 和子宫内膜样癌 ( uterine endometrioid carcinoma, UEC)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表达,以了解两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方法对24例UPSC和54例UEC进行... 目的比较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 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 UPSC ) 和子宫内膜样癌 ( uterine endometrioid carcinoma, UEC)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表达,以了解两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方法对24例UPSC和54例UEC进行组织学复查和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的p53蛋白、ER和PR的表达。结果24例UPSC占子宫内膜癌的3.77%,平均年龄UPSC组为60岁,UEC组为51.7岁(P〈0.01),晚期癌(FIGO Ⅲ-Ⅳ)UPSC组占62.5%,UEC组占35.1%(P〈0.025)。p53蛋白的表达UPSC组16例阳性(66.7%),UEC组10例阳性(18.5%),两组比较(P〈0.01)。ER阳性表达UPSC组(8.3%),UEC组(42.5%),PR阳性表达UPSC组(12.5%),UEC组(35.2%),两组比较:ER(P〈0.01),PR(P〈0.05),差异有显著性。UPSC组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及肌层浸润无明显关系,而UEC组Ⅲ-Ⅳ期肿瘤的p53蛋白的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0.005)。UPSC的5年生存率为25%,UEC组5年生存率为80.9%(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UPSC为p53高表达,而缺乏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为高度恶性的肿瘤。它的生物学行为不同于UEC,因而强调诊断时需和其他类型的子宫内膜癌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子宫内膜样癌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12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何德明 吴饶平 +2 位作者 秦赟娜 付秋风 于晓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患者年龄36-70岁,平均53.3岁。5例(41.7%)有... 目的:探讨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患者年龄36-70岁,平均53.3岁。5例(41.7%)有阴道出血症状,12例中8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余4例行子宫颈锥切术。镜下见12例均伴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癌细胞呈巢状、条索状向子宫颈间质浸润性生长,癌细胞体积小,形态较一致,细胞排列紧密,胞质稀少,胞核深染。12例癌巢中央均可见腺腔样分化,其中2例同时伴部分鳞状细胞分化及轻微间质水肿,癌巢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肿瘤浸润深度0.5-10 mm,平均4.12 mm。2例可见脉管癌栓。10例患者随访3-78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2例失访。结论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好发于绝经后妇女,常伴CIN,预后良好,因其具有腺样结构及浸润性生长方式,在诊断时需与腺样囊性癌等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腺样基底细胞癌 预后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与PTEN、p5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秦赟娜 于晓红 +4 位作者 路名芝 魏宝秀 付秋风 揭由坤 邓颖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与PTEN、p53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方法检测86例子宫内膜癌、3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survivin与PTEN、p53蛋白的表...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与PTEN、p53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方法检测86例子宫内膜癌、3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survivin与PTEN、p53蛋白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40.0%、13.3%,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PTEN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60.0%、100.0%,前两者均低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3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0%、20%、0.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survivin、PTEN的表达均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及肌层浸润无关。p53的表达与上述密切相关。survivin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而PTEN和p53的表达与其密切相关。survivin与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s=0.367,P<0.01);survivin与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s=-0.384,P<0.01)。结论survivin与PTEN、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协同而独立的作用,对其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SURVIVIN PTEN P5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钟传庆 魏宝秀 +3 位作者 张佳立 郭华伦 张南 付秋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 (ECCC)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表现 ,并与其它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比较 ,了解其生物学特点。方法 收集ECCC 10例 ,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癌 (UPSC) 12例 ,子宫内膜样癌 (UEC) 4 4例 ,比较组织学改变 ,并用S ...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 (ECCC)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表现 ,并与其它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比较 ,了解其生物学特点。方法 收集ECCC 10例 ,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癌 (UPSC) 12例 ,子宫内膜样癌 (UEC) 4 4例 ,比较组织学改变 ,并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 p5 3蛋白、ER、PR的表达。 结果  10例ECCC占子宫内膜癌的 3 14 %。各组平均年龄ECCC6 3 5岁 ,UEC 5 1 7岁 ,UPSC 6 0 0岁。ECCC与UEC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ECCC与UPSC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肿瘤组织学Ⅲ级 ,ECCC占 30 % ,UEC占 17 1% ,UPSC占 10 0 %。ECCC与UEC比较 ,P >0 0 5 ,ECCC与UPSC比较 ,P <0 0 1。 10例ECCC ,5例瘤细胞成分单纯 ,其中 1例含红染的透明小体 ;其余 5例中 2例含少数瘤巨细胞 ,3例伴有UEC成分。未见肿瘤伴同UPSC或EIC(endometrialintraepithelialcarcinoma)的组织象。 3例ECCC呈p5 3蛋白表达 ,全部EC CCER染色阴性 ,仅 1例呈PR阳性。 7例随访 5年以上 ,4例生存 ,3例死亡 ,5年生存率为 6 6 6 %。结论 ECCC的临床病理学和生物学既不同于UPSC也不同于UE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SC 子宫内膜癌 透明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PR 癌组织 ER 结论 生物学 显著性
下载PDF
原发性子宫内膜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揭由坤 叶璐 +1 位作者 屈晓辉 付秋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6-317,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子宫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原发性子宫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对其形态学、免疫表型进行观察。结果 7例患者平均年龄50岁,临床表现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为... 目的探讨原发性子宫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原发性子宫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对其形态学、免疫表型进行观察。结果 7例患者平均年龄50岁,临床表现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肿瘤呈菜花状或结节状,直径1.5~4.0 cm,切面灰黄、灰红色相间。光镜下肿瘤由大小较一致的小圆或卵圆形细胞构成,胞质少,核分裂象多见,排列呈片状、梁状、岛状或菊形团状,部分伴腺癌成分。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yn、CgA、CD56、CK(AE1/AE3)、EMA均阳性,NSE、CD45、p40、p63、CD10均阴性。术后随访患者1~5年,3例死亡,3例健在,1例失访。结论原发性子宫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少见,临床无特异性表现,主要症状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易误诊为其他低分化恶性肿瘤,需根据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综合判断,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小细胞癌 神经内分泌 临床病理
下载PDF
CD44V6、EGFR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于晓红 李隆玉 +4 位作者 魏宝秀 秦娜 付秋风 揭由坤 邓颖辉 《实用癌症杂志》 2005年第5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CD44V6、EGFR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4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128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的CD44V6、EGFR的表达。结果CD44V6和EGFR的蛋白... 目的探讨CD44V6、EGFR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4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128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的CD44V6、EGFR的表达。结果CD44V6和EGFR的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3%、35.42%和69.53%、56.25%。CD44V6和EGFR的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结论CD44V6、EGFR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相关基因,与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有关。联合检测CD44V6、EGFR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转移潜能和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肿瘤 细胞黏附分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66例卵巢黏液性及浆液性交界瘤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舒宽勇 于晓红 +3 位作者 朱其舟 魏宝秀 付秋风 秦斌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肿瘤种植 临床
下载PDF
P14^(ARF)、P16^(INK4a)基因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晓红 熊勇 +6 位作者 魏宝秀 李隆玉 舒宽勇 秦贇娜 付秋风 揭由坤 邓颖辉 《实用癌症杂志》 2009年第6期580-583,共4页
目的探讨P14ARF、P16INK4a的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PV DNA)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130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P16INK4a、P14ARF蛋白基因检测,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30例... 目的探讨P14ARF、P16INK4a的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PV DNA)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130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P16INK4a、P14ARF蛋白基因检测,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30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PV DNA。结果宫颈鳞癌组中P16INK4a、P14ARF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0.0%(130/130)和96.9%(126/130);在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中其表达率分别为85.0%(51/60)、81.7%(49/60);在20例正常宫颈组中其表达率分别为10.0%(2/20)、15.0%(3/20),宫颈鳞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宫颈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P16INK4a和P14ARF的表达呈显著差异(P<0.05)。HPV16/18在130例宫颈鳞癌中86例(66.2%)表达阳性;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39例(65.0%)表达阳性;P16INK4a、P14ARF阳性率HPV DNA阳性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与HPV DNA阴性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16INK4a、P14ARF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P14ARF 蛋白 P16INK4A蛋白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腹膜后多发性上皮样平滑肌肉瘤1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亮 于晓红 +3 位作者 秦赟娜 付秋风 何德明 叶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15-1316,共2页
患行女性,47岁,继发性渐进性痛经7年、经量增多2年余入院。查体:右侧附件可触及一包块直径约6.5cm肿物,边界清,活动久佳。右侧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上皮样平滑肌肉瘤 病例报道
下载PDF
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晓红 秦赟娜 +4 位作者 魏宝秀 付秋风 孙丽萍 张南 钟少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5例宫颈恶性黑色素瘤通过光镜、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并随访。结果5例平均43.4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排液,妇检示宫颈菜花状或黑色结节状肿物;镜检示... 目的探讨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5例宫颈恶性黑色素瘤通过光镜、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并随访。结果5例平均43.4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排液,妇检示宫颈菜花状或黑色结节状肿物;镜检示肿瘤细胞异型性大,细胞形态多样,表现为痣样细胞、上皮细胞、梭形细胞或混合细胞。免疫表型:HMB45、M elan-A(MART-1)、tyrosinase、S-100蛋白、vim entin均阳性表达。结论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HMB45、M elan-A(MART-1)、S-100蛋白对恶性黑色素瘤有着重要意义,需要注意与癌、癌肉瘤、淋巴瘤或绒癌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黑色素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宫颈恶性腺瘤的p53、c-erbB-2和PCNA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钟传庆 张佳立 +3 位作者 于晓红 魏宝秀 孙丽萍 付秋风 《实用癌症杂志》 2000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 研究p53 、cerb B2 、PCNA 在宫颈恶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 、cerbB2 和PCNA 在宫颈恶性腺瘤中的表达。结果 p53 、cerbB2 和PCN... 目的 研究p53 、cerb B2 、PCNA 在宫颈恶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 、cerbB2 和PCNA 在宫颈恶性腺瘤中的表达。结果 p53 、cerbB2 和PCNA 在21 例子宫颈恶性腺瘤中的表达分别为47 .6 % 、4 .7 % 和100 .0 % ,而35 例宫颈良性病变均呈阴性反应。宫颈恶性腺瘤和子宫颈腺癌的p53 、PCNA 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检测p53 、PCNA 有助于子宫颈恶性腺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恶性腺瘤 P53 C-ERBB-2 PCNA
下载PDF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晓红 揭由坤 +2 位作者 魏宝秀 付秋风 邓颖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6年第3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7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复阅病历档案,进行随访,同时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作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4-73岁,平均44....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7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复阅病历档案,进行随访,同时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作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4-73岁,平均44.5岁。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问质肉瘤(LES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光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问质细胞;呈舌状浸润肌层或弥漫浸润,肿瘤内有大量的似螺旋小动脉.3倒伴有不同程度的平滑肌分化,1例伴性索样分化。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问质肉瘤(LESS)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预后较好。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诊断上应与富细胞性平滑肌瘤,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腺肉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三例报告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晓红 魏宝秀 +1 位作者 秦赟娜 付秋风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85-87,共3页
目的 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 3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作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随访结果。 3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中 2例为囊肿型 ,1例为混合型。组织学上 2例以梁状结构为主 ,混合岛状结... 目的 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 3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作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随访结果。 3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中 2例为囊肿型 ,1例为混合型。组织学上 2例以梁状结构为主 ,混合岛状结构 ;1例为梁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3例Syn、CgA及NES均阳性 ;2例降钙素阳性 ,生长抑素阴性 ,TG滤泡区阳性 ,而类癌区为阴性。结论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一种伴有甲状腺滤泡分化的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甲状腺肿类癌 神经内分泌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D44V6、EGFR、MMP-9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7
作者 于晓红 熊勇 +3 位作者 魏宝秀 万磊 秦贇娜 付秋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6年第4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CD44V6、EGFR和MMP-9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168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的CD44V6、EGFR、MMP-9的水平。结果:CD4... 目的:探讨CD44V6、EGFR和MMP-9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168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的CD44V6、EGFR、MMP-9的水平。结果:CD44V6、EGFR和MMP-9蛋白在宫颈鳞癌组及CIN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45%、61.90%、70.83%和36.00%、44.00%、34.00%。CD44V6、EGFR和MMP-9的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无关(r分别为0.058、0.073、0.005,P均>0.05),但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8、0.269、0.217和0.439、0.338、0.301,P均<0.05)。结论:CD44V6、EGFR和MMP-9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相关基因,与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有关。联合检测CD44V6、EGFR和MMP-9的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转移潜能和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细胞黏附分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金属蛋白酶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交界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钟传庆 于晓红 +5 位作者 张佳立 魏宝秀 罗兵 孙丽萍 张南 付秋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 观察卵巢交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探索肿瘤不同组织学改变的意义。方法 对 4 5例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交界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肿瘤分期按国际妇产科联合会 (FIGO)标准 ,Ⅰ期 3 4例 ,Ⅱ期 4例 ,Ⅲ期 7例。结果  4 5例卵巢浆液性... 目的 观察卵巢交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探索肿瘤不同组织学改变的意义。方法 对 4 5例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交界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肿瘤分期按国际妇产科联合会 (FIGO)标准 ,Ⅰ期 3 4例 ,Ⅱ期 4例 ,Ⅲ期 7例。结果  4 5例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交界瘤占同期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2 5 .4 % ,浆液性同粘液性交界瘤的比为 1∶1.3 ,11例生长于卵巢表面的浆液性交界瘤中 ,9例出现腹膜种植 ,2例为浸润性种植 ,7例为非浸润性种植。 2例浆液性交界瘤和 1例粘液性交界瘤分别于术后5、4和 1年复发。 3 3例交界瘤经 2~ 9年随访 ,按Kaplan Meier法 5年生存率为 10 0 %。结论 卵巢浆液性交界瘤预后较好 ,卵巢表面生长的浆液性交界瘤常伴有腹膜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腹膜肿瘤 肿瘤种植 肿瘤复发 局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