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付立策 田林强 《大医生》 2023年第9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AFHR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白蛋白(ALB)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和引流量大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下床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功能量表(Harris)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术后6、12个月Harris评分高于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高于术后6个月,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Hb、HCT及ALB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HR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缩短下床活动时间,更利于髋关节恢复,但出血量和引流量大于PFNA,而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近,因此应依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制订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复位结合克氏针对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付立策 杨瑞甫 许卫东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3期3843-3846,共4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克氏针联合用于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收治的13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观察组给予外...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克氏针联合用于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收治的13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观察组给予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术后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掌倾角[(4.61±1.32)°vs(4.57±1.40)°]、尺偏角[(15.22±2.81)°vs(15.28±2.8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掌倾角[(7.99±1.34)°vs(7.93±1.38)°]、尺偏角[(19.26±2.83)°vs(19.25±2.81)°]均显著增加,且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背消肿时间、疼痛环节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2±1.9)d、(3.1±0.5)d、(34.2±8.1)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7±2.2)d、(4.8±0.6)d、(45.4±8.3)d,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复位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腕关节功能恢复理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克氏针 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不同供血方式的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付立策 杨瑞甫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供血方式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126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研...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供血方式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126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研究组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观察术后供区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供区穿支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flow velocity,PSV)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68%、皮瓣成活率为96.8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27%、皮瓣成活率为10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皮瓣长度、皮瓣宽度、皮瓣长宽比、皮瓣面积、住院天数、手术次数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费用、皮肤温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d、7d、14d、30d、3个月PSV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供血方式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各有优缺点,要结合患者病情、年龄、皮瓣大小及功能需求等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血方式 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 足踝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带腓浅神经踝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22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付立策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7期69-69,共1页
目的探讨带腓浅神经踝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足并溃疡创面患者22例,均进行带腓浅神经踝上皮瓣修复修复糖尿病足创面,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后观察皮瓣血运良好,供、受区... 目的探讨带腓浅神经踝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足并溃疡创面患者22例,均进行带腓浅神经踝上皮瓣修复修复糖尿病足创面,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后观察皮瓣血运良好,供、受区伤口愈合良好,皮瓣全部成活;经随访12个月,皮瓣恢复良好、质地弹性良好,无明显臃肿,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移植区皮肤有感觉,轻度麻木,行走功能正常。结论带腓浅神经踝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既能够修复跟、踝部创面,保证修复具有良好血运,促进创面愈合,还能够部分恢复修复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腓浅神经踝上皮瓣 糖尿病足创面 分析
下载PDF
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付立策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6期49-50,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在足跟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小腿内侧皮瓣的应用。方法首先对伤口处进行处理,彻底把残留物及坏死组织清除掉,保证创面周围组织的鲜活,手术前治疗应用抗感染预防感染,同时对小腿胫前血管的血流情况进行检测,根据胫前... 目的分析研究在足跟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小腿内侧皮瓣的应用。方法首先对伤口处进行处理,彻底把残留物及坏死组织清除掉,保证创面周围组织的鲜活,手术前治疗应用抗感染预防感染,同时对小腿胫前血管的血流情况进行检测,根据胫前血管受损的具体情况,判断选择皮瓣的位置。结果 30例患者中,达到Ⅰ期痊愈的25例患者,Ⅱ期痊愈的3例患者,2例Ⅲ期愈合。对患者进行术后平均为期2年的随访,创面处愈合好,皮肤感觉基本正常,达到了临床愈合的标准,患肢功能恢复的都较好。结论使用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中治疗,使得愈合创面外观上好看、皮肤感觉接近正常、肢体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内侧皮瓣 软组织缺损 应用
下载PDF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臂及足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振峰 杨瑞甫 +3 位作者 江小萌 付立策 张凯 周明武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修复前臂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应用MSAP修复前臂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9~57岁,平均41岁;其中前臂6例,足部7例,足部创面均位于前...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修复前臂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应用MSAP修复前臂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9~57岁,平均41岁;其中前臂6例,足部7例,足部创面均位于前中足.皮瓣切取面积为3.0 cm×4.0 cm^7.0 cm×15.0 cm.修复足部创面时均选用同侧小腿,小腿供区创面均进行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复查及微信方式,对皮瓣外形、感觉及供区恢复情况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13例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及坏死,3例术后存在感染,给予换药及抗炎治疗后创面逐渐愈合.术后随访11例(2例外省患者失访),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12个月,未发现供区明显功能障碍,受区皮瓣外形良好;7例感觉恢复至S2~S3,TPD 6~9 mm.结论 游离MSAP不损伤主干血管,血管蒂长,穿支恒定,皮下脂肪相对较薄,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足部创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前臂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