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光粒子沉降研究:谱形式及其在极区大气中的传输 被引量:6
1
作者 宗秋刚 付绥燕 +2 位作者 濮祖荫 叶宗海 余彬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03-220,共18页
分析了近年来南极地区极光沉降粒子的卫星、火箭、地面观测和研究结果,分别给出了极光椭圆区、极盖区、南大西洋异常区和极尖/极隙区粒子沉降的形式来源和特点。并根据磁尾研究的新进展,提出极光粒子沉降谱存在另外两种形式谱:(1... 分析了近年来南极地区极光沉降粒子的卫星、火箭、地面观测和研究结果,分别给出了极光椭圆区、极盖区、南大西洋异常区和极尖/极隙区粒子沉降的形式来源和特点。并根据磁尾研究的新进展,提出极光粒子沉降谱存在另外两种形式谱:(1)κ分布谱;(2)κ分布加上一个或多个脉冲谱,这两种谱来源于磁尾中性片区(绝热区非绝热区)。南极不同的区域,极光粒子有不同的沉降特点。这些沉降对极区电离层产生极大的影响。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化大气中运动的FokkerPlank 方程,利用带电粒子在大气中传输的电离理论,导出极光粒子谱在极区大气中传播的解析表达式,对各种极光粒子谱在极区中的演化规律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光粒子 磁尾中性片 沉降质子 大气 能谱传输
下载PDF
磁层亚暴膨胀相的近地触发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濮祖荫 付绥燕 +2 位作者 李尧亭 陈祖幸 刘振兴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0-38,共9页
本文指出现有亚暴的中性线模型其源区在赤道面上离地球太远;以GEOS-2的观测资料为依据,提出了亚暴膨胀相的一个近地触发模型──气球模不稳定性模型.该模型认为,在增长相期间到达R≈(6-10)RE的近地等离子体片内边缘... 本文指出现有亚暴的中性线模型其源区在赤道面上离地球太远;以GEOS-2的观测资料为依据,提出了亚暴膨胀相的一个近地触发模型──气球模不稳定性模型.该模型认为,在增长相期间到达R≈(6-10)RE的近地等离子体片内边缘区,出现指向地球方向的离子压强梯度,越尾电流强度增大,磁力线向磁尾拉伸.当等离子体片变薄,电子沉降增强,极光带电离层电导率骤增时,气球模不稳定性在近地等离子体片内边缘区被激发,场向电流急剧增大,导致越尾电流崩塌和亚暴电流体系的形成,从而触发膨胀相.与GEOS-2观测资料的进一步比较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层亚暴 等离子体片 气球模
下载PDF
磁层亚暴膨胀相的协同性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濮祖荫 康孔斌 +2 位作者 付绥燕 陈祖幸 洪明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3-200,共8页
用一元磁流体力学广义行波展开法进一步研究了近磁尾内边界的位型不稳定性。将笔者以前关于近磁尾赤道面附近的漂移气球模不稳定性工作推广到非赤道区和存在非定常地向流的情形。论证了减切地向流将导致近磁尾内边界绝对不稳定,并使增... 用一元磁流体力学广义行波展开法进一步研究了近磁尾内边界的位型不稳定性。将笔者以前关于近磁尾赤道面附近的漂移气球模不稳定性工作推广到非赤道区和存在非定常地向流的情形。论证了减切地向流将导致近磁尾内边界绝对不稳定,并使增长率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在亚暴电流楔的形成过程中,中磁尾磁重联和近磁尾位型不稳定性可能协同地起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磁层亚暴膨胀相的中性线一电流中断协同模型。该模型能解释卫星和地面的许多亚暴观测结果。不同的亚暴可能有不同的触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层亚暴 亚暴膨胀相 磁重联 协同性模型
下载PDF
磁层亚暴的磁重联-电流中断-电离层、磁层耦合全球模型
4
作者 濮祖荫 洪明华 +4 位作者 王宪民 黄宗英 付绥燕 宗秋刚 刘振兴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4-36,共13页
磁层亚暴是地球空间动力学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对磁层亚暴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观测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减速地向流导致近磁尾处磁场位形绝对不稳定,并显著提高其增长率;中碰尾磁场重联、近磁尾电流中断以及电离层-磁层耦合可能协同作... 磁层亚暴是地球空间动力学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对磁层亚暴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观测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减速地向流导致近磁尾处磁场位形绝对不稳定,并显著提高其增长率;中碰尾磁场重联、近磁尾电流中断以及电离层-磁层耦合可能协同作用,触发亚暴.该亚暴模型与许多观测现象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层亚暴 位形不稳定性 磁场重联 亚暴膨胀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