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廓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付美萍 吴耀贤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3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廓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胸廓创伤者进行MPR、VR、3D-MIP等后处理技术重建。结果84例胸廓损伤,其中肋骨骨折84例,肩胛骨骨折20例,锁骨骨折16例,胸椎骨折32例及胸骨骨折7例,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显...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廓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胸廓创伤者进行MPR、VR、3D-MIP等后处理技术重建。结果84例胸廓损伤,其中肋骨骨折84例,肩胛骨骨折20例,锁骨骨折16例,胸椎骨折32例及胸骨骨折7例,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显示效果,诊断准确。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廓创伤诊断中,快捷、方便、准确,尤其是骨折立体影像显示方面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体层摄影术 临床应用 螺旋CT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3.0T磁共振MR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付美萍 吴耀贤 +2 位作者 郭本树 郑晓娜 赵晓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3.0T磁共振对31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而筛查出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脑动脉瘤患者均行常规T1WI、T2WI及3D TOF MRA检查,对检查的信息进行MIP、MPR...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3.0T磁共振对31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而筛查出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脑动脉瘤患者均行常规T1WI、T2WI及3D TOF MRA检查,对检查的信息进行MIP、MPR及VR后处理并结合原始薄层图像进行分析诊断。所有病例均由DSA最后确诊后治疗。结果小动脉瘤(<5 mm)11个,中动脉瘤(>5 mm)13个,大动脉瘤(>10 mm)9个。动脉瘤的分布:大脑中动脉瘤8个,大脑前动脉瘤7个,大脑后动脉瘤3个,前交通动脉瘤5个,后交通动脉瘤6个,基底动脉瘤1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2个,椎动脉瘤1个。结论 3.0T磁共振MRA可成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筛查的有效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血管网状细胞瘤的CT及MRI诊断 被引量:2
3
作者 付美萍 吴耀贤 +2 位作者 詹华刚 郑晓娜 赵晓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7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其影像检查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CT及MRI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网状细胞瘤病例。结果位于小脑半球11例,小脑蚓部2例。11例表现为囊实性,大囊小结节,瘤壁结节大小在0.5~2 cm,1...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其影像检查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CT及MRI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网状细胞瘤病例。结果位于小脑半球11例,小脑蚓部2例。11例表现为囊实性,大囊小结节,瘤壁结节大小在0.5~2 cm,1例为囊性,1例为实性。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会明显强化。结论血管网状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综合影像分析有助于对该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网状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MRI)
下载PDF
碘海醇与碘普罗胺用于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付美萍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17期95-97,共3页
目的:比较碘海醇与碘普罗胺用于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ASO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组以碘普罗胺为造影... 目的:比较碘海醇与碘普罗胺用于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ASO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组以碘普罗胺为造影剂,观察组以碘海醇为造影剂,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ASO的诊断效能,造影后两组患者下肢动脉CT值、有效剂量(ED)、剂量长度乘积(DLP)及不良反应。结果:碘海醇用于CT血管造影对ASO的诊断效能高于碘普罗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肢动脉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D、DLP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碘海醇对ASO患者行CT血管造影,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均优于碘普罗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碘海醇 碘普罗胺 血管造影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气管异物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付美萍 黄依莲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检查中的方法,评价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进行检查。首先进行常规成像,然后进行二维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三维重建技术:最小密度投...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检查中的方法,评价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进行检查。首先进行常规成像,然后进行二维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三维重建技术: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VR)及三维显示技术:CT仿真内窥镜(CTVE)等技术方法成像。结果 6例未发现异常,26例误吸异物存在于气管、支气管中。其中位于主气管4例,左主支气管8例,右侧主支气管13例;左、右主气管内均有异物的1例,均获得满意的后重建图像。后重建图像实现单独或联合显示气管、支气管树等结构,并任意切割、旋转及三维解剖测量,较常规图像清楚、直观,显示解剖、异物位置全面、准确。以上病例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临床证实。结论 16层螺旋CT扫描及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运用是气管、支气管异物准确诊断的方法,无创伤、定位准、简便易行。后重建图像处理技术能很好显示气管、支气管树结构及异物的位置关系,为影像诊断及临床制定科学的方案提供可靠的解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支气管异物 成像 后处理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双低剂量技术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CTA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付美萍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9期1375-1377,共3页
目的研究双低剂量技术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行CTA血管成像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各56例。试验组... 目的研究双低剂量技术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行CTA血管成像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各56例。试验组患者采取80kV电压和300mgI/mL碘海醇的CTA扫描方法,对照组采取120kV电压和370mgI/mL碘海醇的CTA扫描方法。从主、客观两方面对2组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并比较2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碘摄入量。结果试验组图像主观评分为(3.59±0.21)分,低于对照组的(3.63±0.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图像客观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为(6.90±1.87)mSv,对比剂碘摄入量为(298.39±20.45)mgI/k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4±3.25)mSv、(379.29±38.45)mgI/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行CTA血管成像检查时,采取双低剂量技术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双低剂量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下载PDF
3.0T MRI多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检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耀贤 付美萍 +2 位作者 郑晓娜 郭时伟 王友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3.0T MRI多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3.0T MRI对50例垂体微腺瘤患者进行平扫、多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结果垂体微腺瘤平扫多只能看到垂体形态的轻微改变,T2WI有时可见到稍长T2信号,多数病灶信号... 目的探讨3.0T MRI多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3.0T MRI对50例垂体微腺瘤患者进行平扫、多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结果垂体微腺瘤平扫多只能看到垂体形态的轻微改变,T2WI有时可见到稍长T2信号,多数病灶信号改变不明显。多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早期,肿瘤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垂体实质,肿瘤呈稍低信号,境界清楚;中晚期及延时期,肿瘤信号逐渐缓慢增高,部分病灶延时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结论 3.0T MRI多动态增强扫描垂体微腺瘤检出信号具有特征性,可作为临床垂体微腺瘤排查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腺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增强
下载PDF
肾脏CT增强扫描中碘海醇浓度及注射速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付美萍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20期88-89,93,共3页
目的:观察肾脏CT增强扫描中碘海醇浓度及注射速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于本院行肾脏增强CT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以腹主动脉、左/右肾脏动脉、左/右肾脏静脉、左/右肾实质及左/右... 目的:观察肾脏CT增强扫描中碘海醇浓度及注射速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于本院行肾脏增强CT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以腹主动脉、左/右肾脏动脉、左/右肾脏静脉、左/右肾实质及左/右肾皮质为感兴趣区,比较不同浓度及注射速度碘海醇下的肾脏增强扫描CT值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左/右肾实质与左/右肾皮质CT值高于A组,C组腹主动脉、左/右肾脏动脉、左/右肾脏静脉、左/右肾实质及左/右肾皮质CT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适当采用高浓度和高注射速度碘海醇可提高肾脏增强CT扫描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参数 肾脏CT 增强对比剂 图像质量
下载PDF
3.0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在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吴耀贤 付美萍 +1 位作者 郑晓娜 赵晓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21期31-32,共2页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有颅脑出血的56例患者进行检查.其中男32例,女24例.受检者年龄14~72岁,平均45.9岁.设备:飞利浦Achieva3.0T X-...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有颅脑出血的56例患者进行检查.其中男32例,女24例.受检者年龄14~72岁,平均45.9岁.设备:飞利浦Achieva3.0T X-series 磁共振扫描仪.全部采用常规T1WI、T2WI、FLAIR、DWI及SWI扫描,有8例患者追加MRA检查.对各扫描序列显示的异常信号,尤其是出血灶的显示及出血灶大小、多少及病灶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对脑静脉分支显示进行后处理,以提高脑静脉的显示质量.结果 56例患者脑静脉分支均显示清楚.SWI显示22例有出血灶(22/56),T1WI显示8例有出血灶(8/56),T2WI显示11例有出血灶(11/56),FLAIR显示10例有出血灶(10/56),DWI显示7例有出血灶(7/56).13例脑梗死患者,4例提示治疗后梗死区有低信号出血灶.3例脑血管瘤合并出血者,SWI显示出血灶明显大于和多于常规T1WI及T2WI序列显示.1例CT扫描阴性,SWI显示大脑前动脉畸形并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3.0T磁共振扫描仪磁敏感序列(SWI)对脑出血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常规序列,是一种显示少量脑出血及提高出血灶检出率的有效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疑有脑出血性病变的患者检查中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出血
下载PDF
晚期胃癌螺旋CT检查征象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耀贤 付美萍 +2 位作者 赵晓东 董玉 李敏捷 《医药论坛杂志》 2005年第23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螺旋CT检查表现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2例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行水充盈后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果胃壁不规则增厚,呈肿块样突向胃腔,增强动脉期肿瘤即明显非均匀强化,胃壁分层不清;门脉期肿瘤持续强化,且比...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螺旋CT检查表现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2例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行水充盈后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果胃壁不规则增厚,呈肿块样突向胃腔,增强动脉期肿瘤即明显非均匀强化,胃壁分层不清;门脉期肿瘤持续强化,且比动脉期强化均匀,范围广泛;邻近侵犯表现为胃周脂肪线模糊消失,远处转移为在胰腺、肝脏、腹膜后、肺及纵隔骨骼等处发现转移病灶。结论晚期胃癌实施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是必要的,CT表现特征对临床合理拟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CT动脉期扫描对典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及减少患者辐射量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耀贤 胡国勋 +1 位作者 付美萍 王志英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典型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期诊断及减少患者辐射损伤的价值。方法应用多层CT平扫加三期动态扫描,对108例临床证实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平扫共发现123个实性占位。其中84例患者,111个病灶... 目的探讨肝脏典型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期诊断及减少患者辐射损伤的价值。方法应用多层CT平扫加三期动态扫描,对108例临床证实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平扫共发现123个实性占位。其中84例患者,111个病灶在增强扫描中,动脉期表现典型的边缘结节状、小点状及花簇状高密度强化。门脉期及延时期造影剂进一步向病灶中心扩散。另24例患者平扫后,肝脏病灶动脉期未表现典型的边缘强化特征,后经常规三期扫描,病灶被缓慢充填强化并略高于同层肝脏实质密度或与同层肝实质等密度。平扫加动脉早期扫描,患者接受辐射剂量为645.5 mGy;平扫加动态三期扫描患者共接受辐射剂量为1 291.00 mGy。结论典型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可于动脉早期明确诊断而无需进一步门脉期及延时期扫描,动脉期强化不典型者可按常规三期扫描,既节省检查时间同时也减少一半的辐射剂量对患者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动态扫描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付美萍 吴耀贤 凌盈盈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14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4例腹部创伤者进行急诊横断位平扫,部分病例行增强检查及MPR、VR、3D-M IP等后处理技术重建。结果 74例腹部损伤,其中肝脏挫伤及破裂伤18例;脾脏破裂32例;肾脏挫伤,破裂及...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4例腹部创伤者进行急诊横断位平扫,部分病例行增强检查及MPR、VR、3D-M IP等后处理技术重建。结果 74例腹部损伤,其中肝脏挫伤及破裂伤18例;脾脏破裂32例;肾脏挫伤,破裂及被摸下出血20例;胰腺损伤4例。均获得满意影像显示,诊断准确。结论 16层螺旋CT在腹部实质脏器创伤诊断中,快捷、方便、准确,尤其是对隐匿损伤多体位影像显示方面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气管异物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美萍 黄依莲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4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检查中的技术方法,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进行检查。首先进行常规成像,然后进行二维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三维重建技术:最小...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检查中的技术方法,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进行检查。首先进行常规成像,然后进行二维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三维重建技术:最小密度投影(M inIp)、容积再现(VR)及三维显示技术:CT仿真内窥镜(CTVE)等技术方法成像。结果 6例未发现异常,26例误吸异物存在于气管、支气管中。其中位于主气管的有4例;位于左主支气管的有8例;位于右侧主支气管的有13例;左、右主气管内均有异物的1例,均获得满意的后重建图像。后重建图像实现单独或联合显示气管、支气管树等结构,并任意切割、旋转及三维解剖测量,较常规图像清楚、直观,显示解剖、异物位置全面、准确。以上病例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临床证实。结论 16层螺旋CT扫描及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运用是气管、支气管异物准确诊断的技术方法,它无创伤,定位准,简便易行。后重建图像处理技术能很好显示气管、支气管树结构及异物的位置关系,为影像诊断及临床制定科学的方案提供可靠的解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支气管异物 成像 后处理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脑内神经纤维束3.0T磁共振评价
14
作者 王春红 宋光义 +4 位作者 李建红 高兴军 付美萍 郭时伟 郑晓娜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2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3.0TMRI评价脑内神经纤维束的价值。方法使用3.0TMRI对正常人群20例志愿者进行纤维束成像,观察常见纤维束及与周围结构关系。结果脑内常见纤维束及周围结构关系均可很好显示。结论3.0TMRI可以很好的评价脑内神经纤维束及其... 目的探讨3.0TMRI评价脑内神经纤维束的价值。方法使用3.0TMRI对正常人群20例志愿者进行纤维束成像,观察常见纤维束及与周围结构关系。结果脑内常见纤维束及周围结构关系均可很好显示。结论3.0TMRI可以很好的评价脑内神经纤维束及其周围结构关系,有助于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张量成像 纤维束
原文传递
肾上腺血肿的比较影像学诊断
15
作者 吴耀贤 郭本树 +1 位作者 付美萍 王志英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血肿在CT、MRI、B超及核素等影像学检查的表现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6例经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血肿比较影像学表现征象。结果急性期肾上腺血肿CT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均匀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无强化。追踪复查,病灶密... 目的探讨肾上腺血肿在CT、MRI、B超及核素等影像学检查的表现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6例经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血肿比较影像学表现征象。结果急性期肾上腺血肿CT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均匀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无强化。追踪复查,病灶密度减低,体积缩小。MRI扫描T1WI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DWI表现为弥散受限。B超为低回声结节,无血流信号。结论肾上腺血肿的CT和MRI等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非创伤性血肿多种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比较影像学是·临床确诊肾上腺血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血肿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