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急性脑梗死梗死灶体积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许鹏飞 徐永腾 +3 位作者 付茹莹 李子晨 林佛财 唐亚梅 《新医学》 2015年第4期240-245,共6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急性脑梗死梗死灶体积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7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区分患者发病90 d 临床转归好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拟合出预...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急性脑梗死梗死灶体积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7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区分患者发病90 d 临床转归好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拟合出预测90 d 临床转归的梗死灶体积最佳切点水平,并以最佳切点水平分组,分析梗死灶体积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梗死灶体积≤30.92 ml可预测较好的90 d 临床转归,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95.7%,ROC 曲线下面积为0.996。梗死灶体积≤30.92 ml 组与体积>30.92 ml 组的年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外周血白细胞数、血清白蛋白、超敏 CRP、超氧化物歧化酶、GHbA1c 及脑白质疏松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脑白质疏松程度(OR =8.036,95%CI:1.951-44.467,P =0.005)及 GHbA1c (OR =1.359,95%CI:1.032-4.790,P =0.029)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急性脑梗死梗死灶体积>30.92 ml 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OR =0.742,95%CI:0.610-0.902,P =0.003)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急性脑梗死梗死灶体积>30.92 ml 的保护因素。van Swieten 量表评分3-4级及 GHbA1c≥6.07%的患者梗死灶体积较大(P <0.001、P =0.001),而白蛋白≥35 g/L 的患者梗死灶体积较小(P =0.017)。结论脑白质疏松程度、GHbA1c、血清白蛋白水平可影响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急性脑梗死梗死灶体积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影响因素 梗死灶体积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方法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子晨 许鹏飞 +3 位作者 容小明 石小蕾 付茹莹 唐亚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出血的临床预防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诊治的鼻咽癌放疗后出现大出血患者30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出血的临床预防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诊治的鼻咽癌放疗后出现大出血患者30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25例患者行膨胀海绵填塞止血,3例患者在鼻内镜下行射频烧灼止血,5例患者行动脉插管血管造影选择性动脉栓塞术(DSA)止血。22例抢救成功,死亡8例(死亡率26.6%)。单程放疗发生大出血的潜伏期为3~12年,出血量为200~1200 mL;再程放疗潜伏期为6个月至3年,出血量为300~8000 mL。结论:后鼻腔填塞止血、鼻内镜下烧灼止血及选择性动脉栓塞是目前可行有效的止血措施,发生大出血的潜伏期及出血量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和是否为再程放疗有关;其中高龄、肿瘤分期晚和再程放疗的患者出血潜伏期短,出血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鼻出血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氨基末端-B型利纳肽前体水平与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小燕 付茹莹 +2 位作者 邹志康 余亮 郭建军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B 型利钠肽(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 90 天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6 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B 型利钠肽(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 90 天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6 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血清 NT-proBNP 水平与溶栓后 90 天预后情况的相关性,同时引入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共入组患者 106 例,其中男性 79 例,女性 27 例,血清 NT-proBNP 水平与入院时 NIHSS 基线评分(rs=0.352,P=0.003)、年龄(rs=0.377,P=0.002)呈正相关;血清 NT-pro-BNP 水平升高在心源性脑卒中患者最为常见,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Z=40.387,P<0.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NT- proBNP 水平[OR95%CI=(1.021,35.717)]、空腹血糖升高[OR 95%CI=(1.127,1.926)]和入院时 NIHSS 评分高[OR 95%CI=(1.018,1.231)]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 90 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 NT-proBNP 水平升高可能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发病 90 天内死亡率增高、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NT-PROBNP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预后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后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石小蕾 马珊珊 +5 位作者 罗东华 容小明 李子晨 付茹莹 沈庆煜 唐亚梅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视神经病变(RON)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自199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2例鼻咽癌放疗后RON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眼科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视神经病变(RON)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自199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2例鼻咽癌放疗后RON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眼科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是RON最常见的表现;18例于首程放疗后出现,2例于首程放疗过程中出现,2例于再程放疗中出现,共8眼失明.27眼视力下降。14例患者眼科检查发现眼底视神经萎缩改变。影像学检查发现视神经增粗30眼,视神经萎缩5眼。照射剂量≥70Gy时患者RON的发生率高于照射剂量〈70Gy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可引起视神经损伤,并常伴视力、视野、视觉诱发电位异常及影像学表现。RON的发生与放射野、放射剂量有关。常规进行眼科及影像学检查进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视神经病变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33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石小蕾 李子晨 +3 位作者 付茹莹 许鹏飞 潘锐 唐亚梅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9-349,共1页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HTM)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慢性起病,表现肌肉无力及肌萎缩或肥大等症状,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较轻而易被误诊。作者整理分析2001—2012年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HT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为HTM诊断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免疫 结果评价
原文传递
贝伐珠单抗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子晨 容小明 +3 位作者 李艺 付茹莹 许鹏飞 唐亚梅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 评估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3例确诊放射性脑损伤并接受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为静脉滴注(每次5 mg/kg,每两周1次,共4次).分别在给药前及疗程结束后2周行头... 目的 评估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3例确诊放射性脑损伤并接受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为静脉滴注(每次5 mg/kg,每两周1次,共4次).分别在给药前及疗程结束后2周行头颅MRI检查、LENT-SOMA量表和MoCA量表评分,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结果 2例患者在第1个疗程时出现鼻衄,随即终止治疗.其余21例患者在完成相应疗程的贝伐珠单抗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基线水平相比,治疗后MRI T2相水肿体积明显缩小[平均缩小(53.9 ±22.13)%,Z=-5.645,P<0.05].治疗后MOCA评分较治疗前增高(t=3.166,P<0.05),其中1例患者虽然在完成两个疗程后MRI上表现为病灶范围轻度增加,但是在4次治疗结束后病情明显改善.在所有完成4次治疗的患者中,l例患者出现皮疹,2例患者出现高血压,另有l例有轻度颅内出血,无3到5级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放射性脑损伤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贝伐珠单抗 磁共振成像 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CYP2C19基因检测对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小燕 郭建军 +2 位作者 付茹莹 陈婷 秦琴保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检测在老年心脑血管病抗血小板治疗的意义。方法分析我院有心脑血管病、且服用氯吡格雷或与拜阿司匹林合用12个月的老年患者,检测CYP2C19基因分型,分析不同CYP2C19基因分型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复发情况。结果共入...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检测在老年心脑血管病抗血小板治疗的意义。方法分析我院有心脑血管病、且服用氯吡格雷或与拜阿司匹林合用12个月的老年患者,检测CYP2C19基因分型,分析不同CYP2C19基因分型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复发情况。结果共入组患者250例,其中男性179例,女性71例,平均年龄(85.2±7.9)岁。属于CYP2C19快代谢型(EM)97例(38.8%),中间代谢型(IM)110例(44.0%),慢代谢型(PM)43例(17.2%)。在应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治疗过程中,PM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34.9%)高于EM(19.6%)及IM(15.5%)患者(X^2=7.251,P=0.027),在植入支架患者人群中心血管事件复发率也是如此(X^2=6.393,P=0.041),但以上人群中脑血管病的复发率在各个代谢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80,P=0.237)。结论CYP2C19基因分型可以用来指导老年患者心脑血管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慢代谢型者应用氯吡格雷可能效果差于快代谢型或中间代谢型者,尤其是对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血小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