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闭负压引流结合皮瓣及植皮修复糖尿病患者足部创面 被引量:8
1
作者 付记乐 高峻青 +2 位作者 陈浩宇 何斌 王朝辉 《创伤外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56-156,共1页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邻近皮瓣转移或植皮修复糖尿病患者足部创面23例。早期扩创后应用VSD覆盖,持续引流7~10d,待创面清洁后手术修复创面。应用VSD引流后,感染控制理想,肉芽生长良好,创面缩小,创面均完全愈合,疗效...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邻近皮瓣转移或植皮修复糖尿病患者足部创面23例。早期扩创后应用VSD覆盖,持续引流7~10d,待创面清洁后手术修复创面。应用VSD引流后,感染控制理想,肉芽生长良好,创面缩小,创面均完全愈合,疗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 皮瓣 植皮
下载PDF
钙化性腱膜纤维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毛荣军 +2 位作者 王娟 付记乐 韩福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3,47,共5页
目的探讨钙化性腱膜纤维瘤(calcifying aponeurotic fibroma,CA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CAF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AF好发于青少年的手掌与足底,常为缓慢生长的孤立性无痛结节。镜下可... 目的探讨钙化性腱膜纤维瘤(calcifying aponeurotic fibroma,CA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CAF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AF好发于青少年的手掌与足底,常为缓慢生长的孤立性无痛结节。镜下可见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散在分布的钙化小灶及软骨小岛。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vimentin、HHF-35、Calponin、S-100和CD68等。结论 CAF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软组织肿瘤,结合临床特点、特征性组织学形态可确诊。反复微小创伤及间充质细胞分化可能与CAF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钙化性腱膜纤维瘤 临床病理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糖尿病足负压封闭术后皮瓣修复患者临床路径健康宣教的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应琼 付记乐 +3 位作者 叶惠萍 谢丽娟 梁晓青 王纪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负压封闭术后皮瓣修复患者临床路径健康宣教的效果,提高糖尿病足皮瓣移植患者健康教育掌握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骨二科糖尿病足负压封闭术后需皮瓣移植修复皮缺损的患者共60例,其中2012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负压封闭术后皮瓣修复患者临床路径健康宣教的效果,提高糖尿病足皮瓣移植患者健康教育掌握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骨二科糖尿病足负压封闭术后需皮瓣移植修复皮缺损的患者共60例,其中2012年1-8月采用常规健康宣教纳入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9月-2013年4月采用临床路径健康宣教纳入的3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皮瓣移植成活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80分者46.7%)、护理满意度(86.7%)均好于对照组(〉80分者23.3%、66.7%),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8.8±7.1)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0.5±6.6)分]低于对照组[(46.9±8.5)、(49.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饮食[(4.25±0.77)分]、睡眠[(4.80±0.75)分]、疲乏[(4.26±0.71)分]、对疾病的认识[(3.78±0.62)分]及对治疗的态度[(3.89±0.73)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73±0.61)、(4.07±0.52)、(3.56±0.60)、(2.98±0.55)、(3.35±0.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皮瓣移植成活率(100.0%)高于对照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负压封闭术后皮瓣修复患者采用临床路径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皮瓣移植的成功率,取得较好的护理满意度,患者生活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负压封闭术 皮瓣修复 临床路径 健康宣教
下载PDF
瘢痕疙瘩TNF受体Ⅱ基因1573位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刚 付记乐 +2 位作者 罗少军 汤少明 梁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1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患者TNF受体Ⅱ(TNF receptorⅡ,TNFR-Ⅱ)基因1573位点突变的情况。方法收集22例自愿捐献的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瘢痕疙瘩标本,其中男6例,女16例;年龄18~53岁。设患者自身外周静脉血标本为正常对照。提取基因组DNA,PCR扩...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患者TNF受体Ⅱ(TNF receptorⅡ,TNFR-Ⅱ)基因1573位点突变的情况。方法收集22例自愿捐献的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瘢痕疙瘩标本,其中男6例,女16例;年龄18~53岁。设患者自身外周静脉血标本为正常对照。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TNFR-Ⅱ基因1573位点片段,DNA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eBank比较。结果实验提取DNA浓度均>0.5μg/μL,纯度(A260/A280)均>1.5,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与所设计DNA片段大小相近,符合实验要求。13例瘢痕疙瘩标本检测示不同程度突变,突变率为59.1%;9例1663编码子发生点突变,占总数的40.9%。与外周静脉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变类型主要为点突变、插入、缺失,为多位点、多类型,呈多态性。结论TNFR-Ⅱ基因1573位点突变与瘢痕疙瘩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DNA测序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超薄皮瓣促血管生长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杜学亮 左中男 +4 位作者 李庆生 杜永军 罗少军 梁杰 付记乐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改善超薄皮瓣存活效果的关键。方法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纤维蛋白胶结合后缓慢释放,加快皮瓣与移植受区之间血管生成。结果实验组皮瓣生长良好,对照组远端部分出现坏死,瘢痕形成。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改善... 目的探讨改善超薄皮瓣存活效果的关键。方法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纤维蛋白胶结合后缓慢释放,加快皮瓣与移植受区之间血管生成。结果实验组皮瓣生长良好,对照组远端部分出现坏死,瘢痕形成。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使移植组织更好地与受床结合生长,修复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皮瓣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
下载PDF
自研手多功能支具在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朝辉 高峻青 +4 位作者 张家盛 付记乐 杨松 罗桦杰 詹晓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自研手多功能支具应用于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7月-2017年7月,对佛山市中医院骨二科急诊116例术后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成支具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研手多功能支具,应用... 目的:探讨自研手多功能支具应用于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7月-2017年7月,对佛山市中医院骨二科急诊116例术后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成支具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研手多功能支具,应用于患者手术和术后康复过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性清创、消毒、清洗、肌腱修复和植皮缝合,最后使用VSD技术并使用敷料覆盖),每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患指的虎口角及虎口距离增加情况、手指活动度、TAM评级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8周、第12周支具治疗组虎口角及虎口距离增加情况、主动活动范围、最大伸展角度、最大屈曲角度和TAM评级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不同时点比较,两组患者随着时间迁移,虎口角和虎口距离增加情况、主动活动范围、最大伸展角度及最大屈曲角度均有明显上升,TAM评级优良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具治疗组术后关节僵硬、肌腱粘连、虎口挛缩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部支具应用于手部皮肤逆行撕脱的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瘢痕挛缩、肌腱粘连等病情,进而促进患者手指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支具 手部皮肤 逆行撕脱伤 瘢痕挛缩 手部功能
下载PDF
佛山市职业性手外伤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梁粤珩 陈子星 +3 位作者 高峻青 付记乐 李庆锡 陈浩宇 《现代医院》 2010年第12期148-150,共3页
目的了解佛山市职业性手外伤的构成、发病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2009年7月~2010年8月500例在我院住院的手外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及卡方检验。结果 受伤患者多为男性青壮年,学历普遍较低,多... 目的了解佛山市职业性手外伤的构成、发病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2009年7月~2010年8月500例在我院住院的手外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及卡方检验。结果 受伤患者多为男性青壮年,学历普遍较低,多来源于乡镇私营企业,从事接触机械劳动,约69.0%的患者未参加岗前培训,致伤原因以主观因素为主。受伤性质为81.8%的切割伤和挤压伤。结论佛山市职业性手外伤有其特定的内在发生规律,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职业性手外伤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预防 职业性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手部动力支具在Ⅱ区屈肌腱粘连松解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罗桦杰 詹晓欢 +2 位作者 高峻青 黄昭华 付记乐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842-845,共4页
目的观察手部动力支具在Ⅱ区屈肌腱粘连松解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Ⅱ区屈肌腱粘连患者行肌腱松解术,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支具组和对照组。支具组40例,术后采用手部动力支具牵引结合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40例,术后采... 目的观察手部动力支具在Ⅱ区屈肌腱粘连松解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Ⅱ区屈肌腱粘连患者行肌腱松解术,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支具组和对照组。支具组40例,术后采用手部动力支具牵引结合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40例,术后采用功能锻炼治疗。术前及治疗后进行患指手部肌腱总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测量、明尼苏达手灵巧度测验(Minnesota manual dexterity test, MMDT)与普渡钉板测验(Purdue peg board test, PPBT)及患指运动功能优良率评定。结果治疗后,支具组患者TAM、PPBT评分及患指运动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支具组患者MMD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部动力支具牵引结合功能锻炼可促进Ⅱ区屈肌腱粘连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动力支具 Ⅱ区 屈肌腱粘连 功能锻炼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伤科黄水在股(腘)动脉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何斌 高俊青 +2 位作者 陈浩宇 付记乐 梁礼汉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12期2226-2229,共4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伤科黄水在股(腘)动脉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25例股(腘)动脉损伤患者,均由绿色通道送入手术室,先行骨折或脱位复位内固定并支架外固定,腘(股)动脉探查吻合或人工血管移植术,所有患者行小腿减张,负压海绵封闭...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伤科黄水在股(腘)动脉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25例股(腘)动脉损伤患者,均由绿色通道送入手术室,先行骨折或脱位复位内固定并支架外固定,腘(股)动脉探查吻合或人工血管移植术,所有患者行小腿减张,负压海绵封闭引流、结合黄水纱外敷,二期植皮或直接缝合伤口。结果术后小腿无肌肉坏死者22例,不同程度肌肉坏死3例,其中2例保肢成功,1例截肢。按Binig肢体缺血疗效标准,痊愈19例,良好3例,一般1例,差1例,截肢1例,无死亡病例。一次负压吸引后闭合伤口16例,二次负压吸引闭合伤口5例,行小面积(小于14 cm2)植皮患者4例。遗留踝关节挛缩或足下垂患者6例,3例行矫形支具矫形、3例行了跟腱挛缩松解术。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伤科黄水治疗股(腘)动脉损伤具有一期封闭创面消肿快、预防肌肉坏死和感染、减少护士工作量和患者痛苦,减少植皮量,降低患者费用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腘)动脉损伤 负压封闭引流 伤科黄水
下载PDF
微型支架联合手部多功能支具在防治虎口挛缩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叶惠萍 王应琼 +2 位作者 高峻青 张家盛 付记乐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269-271,294,共4页
目的探索微型支架联合手部多功能支具防治虎口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急诊手部虎口损伤患者42例,按治疗方式随机分成4组:支架+支具治疗组、支架治疗组、支具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各组治疗后随访16周,观察并记录... 目的探索微型支架联合手部多功能支具防治虎口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急诊手部虎口损伤患者42例,按治疗方式随机分成4组:支架+支具治疗组、支架治疗组、支具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各组治疗后随访16周,观察并记录患者虎口宽度及虎口角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各方案的优越性。结果①支架+支具治疗组、支架治疗组、支具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术后16周虎口宽度分别增大(24.1±5.8)mm、(9.6±4.6)mm、(15.8±1.9)mm、(4.0±5.4)mm,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支架+支具治疗组、支架治疗组、支具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术后16周虎口角分别增大(23.5±6.1)°、(9.6±4.6)°、(15.7±1.9)°、(3.9±5.4)°,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除1例支架针孔感染,经换药后治愈,其他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型支架联合手部多功能支具应用于防治虎口挛缩治疗,能有效增大虎口宽度及虎口角,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口挛缩 微型支架 手部支具
下载PDF
291例腕管综合征发病因素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粤珩 付记乐 高峻青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33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291例腕管综合征(CTS)的发病相关因素及分析诊治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291例CTS住院患者,男61例,女230例;年龄22~77岁,平均54.5岁。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职业、性别、手部专科情况及愈后等相... 目的:探讨291例腕管综合征(CTS)的发病相关因素及分析诊治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291例CTS住院患者,男61例,女230例;年龄22~77岁,平均54.5岁。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职业、性别、手部专科情况及愈后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总结CTS的相关发病因素及愈后。结果:分析显示女性CTS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3.77︰1),家庭主妇占48.5%(141例),40~59岁为CTS高发年龄段占62.9%(183例),病程3年以内占73.2%(213例),其中合并颈椎病患者占27.5%(80例)。有夜间手部麻醒病史占79.4%(231例),Tinel征阳性66.3%(193例)和Phalen试验阳性62.5%(182例),肌电图检查神经重度损伤57.4%(167例),统计显示不同职业、手别、年龄、合并病史患者的CTS发病率无显著差异。推断性统计分析结果提示CTS病程与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有关,病程越长,病情会相应严重。而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之间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例手术治疗,术后痊愈或症状缓解,无复发。而保守治疗的125例患者,仅3例痊愈,122例患者可缓解症状,后多数反复发作。结论:CTS具有明显的易患因素,其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病程迁延,病情会相应加重,手术是治疗CTS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相关因素 治疗 效果
下载PDF
多功能支具在手部掌侧皮肤撕脱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朝辉 高峻青 +3 位作者 付记乐 陈浩宇 何斌 李卓伟 《新医学》 2010年第9期614-616,共3页
目的:探讨辅助应用组合式可调节手部多功能支具在手部掌侧皮肤撕脱伤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手部掌侧皮肤撕脱伤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采用多功能支具辅助牵引治疗3个月,使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对患者手... 目的:探讨辅助应用组合式可调节手部多功能支具在手部掌侧皮肤撕脱伤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手部掌侧皮肤撕脱伤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采用多功能支具辅助牵引治疗3个月,使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对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36例共180指,评定功能属优98指,良64指,可16指,差2指,优良者162指,优良率为90%,通过系统的支具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手部功能。拇指蹼距离正常、轻度挛缩患者33例,中重度挛缩患者3例。所有患者随访8个月~2年,术后6~7个月出现瘢痕挛缩、肌腱黏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者6例,需行二次手术改善功能患者4例。其余患者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多功能支具在手部掌侧皮肤撕脱伤治疗中有助于患手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掌 撕脱伤 支具
下载PDF
改良式限制背伸多功能支具治疗近指间关节屈曲型僵硬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朝辉 张家盛 +5 位作者 高峻青 付记乐 王兮 李卓伟 杨松 罗桦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3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式限制背伸多功能支具治疗近指间(proximal interphalangeal,PIP)关节屈曲型僵硬的效果。方法对33例(95指)近指间关节屈曲型僵硬背伸功能受限患者予改良式限制背伸多功能支具治疗。随访其中、远期功能恢复情况,记录关节活... 目的观察改良式限制背伸多功能支具治疗近指间(proximal interphalangeal,PIP)关节屈曲型僵硬的效果。方法对33例(95指)近指间关节屈曲型僵硬背伸功能受限患者予改良式限制背伸多功能支具治疗。随访其中、远期功能恢复情况,记录关节活动度。采用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评分对近指间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VAS评分对主观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1例(2指)失访;32例(93指)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按照TAM系统评定:中期优18例,良9例,可5例。VAS主观满意度平均9.5分。远期优26例,良5例,可1例。VAS主观满意度平均9.9分。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改良式限制背伸多功能支具治疗近指间关节屈曲型僵硬背伸功能受限,可获得满意疗效,方法简单,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背伸 多功能支具 指间关节僵硬
下载PDF
瓦合式皮瓣修复多指皮肤脱套伤
14
作者 陈浩宇 高峻青 +3 位作者 李卓伟 付记乐 涂宇东 罗桦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909-1911,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瓦合式皮瓣修复多指皮肤脱套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瓦合式皮瓣移植术修复多个手指皮肤脱套伤7例23指。伤肢急诊行腹部瓦合式皮瓣转移,术后4周行腹部瓦合式皮瓣断蒂术。伤手断蒂后,必要时分别用克氏针自指端打入,... 目的探讨采用瓦合式皮瓣修复多指皮肤脱套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瓦合式皮瓣移植术修复多个手指皮肤脱套伤7例23指。伤肢急诊行腹部瓦合式皮瓣转移,术后4周行腹部瓦合式皮瓣断蒂术。伤手断蒂后,必要时分别用克氏针自指端打入,以钢丝固定克氏针末端,维持各伤指间处于分指状态,防止皮瓣挛缩导致皮量不足。必要时可使用可调式手部微型支架,逐渐撑开指间皮瓣,为二期分指准备足够的皮量。断蒂后2~3个月以上行分指手术。结果 7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13个月,瓦合式皮瓣修复的伤指外观及功能均较为理想。结论采用瓦合式皮瓣修复多指皮肤脱套伤,手术操作简便、安全。皮瓣外形好,耐磨损。能较好地保留伤指的数量、长度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合式皮瓣 手指 脱套伤 手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太渊穴针刺安全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昭华 詹晓欢 +3 位作者 高峻青 付记乐 王兮 张家盛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7期80-82,共3页
目的:基于尸体解剖实验来探讨太渊穴针刺安全。方法:选取16只正常成人尸体手,穴位定位后进行染色,逐层解剖,测量染色点至桡动脉等解剖结构的距离,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点至桡动脉、拇长展肌腱、桡侧腕屈肌腱的距离分别为(1... 目的:基于尸体解剖实验来探讨太渊穴针刺安全。方法:选取16只正常成人尸体手,穴位定位后进行染色,逐层解剖,测量染色点至桡动脉等解剖结构的距离,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点至桡动脉、拇长展肌腱、桡侧腕屈肌腱的距离分别为(11.18±1.11)mm、(4.97±1.17)mm、(6.42±0.7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太渊穴针刺点与周围重要组织的距离较近,进针时应注意解剖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渊穴 针刺安全 解剖研究 桡动脉 拇长展肌腱 桡侧腕屈肌腱
下载PDF
支具在手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詹晓欢 高峻青 付记乐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86-89,共4页
临床中,超过80%严重烧伤患者,常伴有手部烧伤。虽然单手烧伤面积不足全身表面积的3%,但手的解剖结构精细复杂,软组织较少,手烧伤被归为严重损伤事故,需要至专门的烧伤中心或手外科进行治疗。
关键词 手部 支具 深度烧伤 瘢痕
下载PDF
手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诊治
17
作者 张家盛 高峻青 +2 位作者 詹晓欢 付记乐 杨克非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77-79,93,共4页
目的总结手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2007年4月-2017年4月治疗的3例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为手部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分析其临床症状及体征、X线和MRI的影像学特点、术中瘤状表现、手术处理方式、复发处理特点及术后功能... 目的总结手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2007年4月-2017年4月治疗的3例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为手部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分析其临床症状及体征、X线和MRI的影像学特点、术中瘤状表现、手术处理方式、复发处理特点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3例患者术后通过门诊及后期电话随访6~10年,1例术后一年半复发,复发后再行手术治疗,随访9年未见复发。3例患者末次随访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邻近关节的活动度,优2例,良1例。结论手部动脉瘤样骨囊肿临床症状以局部膨胀性改变及疼痛为主,根据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并通过术中病理检查确诊。术中保留骨支架及克氏针内固定可改善患者手部功能,应用高速磨钻打磨骨腔,可降低其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 动脉瘤样骨囊肿 临床诊治
下载PDF
携带腓肠肌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腔隙性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1
18
作者 付记乐 高峻青 +3 位作者 何斌 王朝辉 张宏宁 王兮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8-410,共3页
目的 探讨携带腓肠肌的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踝部腔隙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1 1年1月-2014年9月,采用携带腓肠肌的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踝部腔隙性软组织缺损患... 目的 探讨携带腓肠肌的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踝部腔隙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1 1年1月-2014年9月,采用携带腓肠肌的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踝部腔隙性软组织缺损患者13例,均合并有皮肤和下肢骨质缺损.彻底清创后行VSD治疗5-7d,1-3次,每次更换海绵,待感染控制、创面清洁后行皮瓣手术修复创面,皮瓣面积7.5 cm×6.0 cm-23.0 cm× 11.0 cm,腓肠肌肌瓣面积为4.5 cm×4.0 cm-11.0 cm×5 cm.皮瓣供区植皮后覆盖VSD治疗.结果 术后13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8.4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相近,无局限性臃肿,局部未见窦道形成,足部功能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对随访患者进行感觉功能评定,13例皮瓣均恢复S2级及以上感觉.皮瓣供区植皮后完全成活.结论 携带腓肠肌的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复合组织瓣无需吻合血管,成活率高,不仅可有效修复足踝部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而且能有效填塞死腔,增强局部抗感染能力,方便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隐神经 腓肠肌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
原文传递
同期应用小腿内侧和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复杂创面 被引量:7
19
作者 付记乐 高峻青 +3 位作者 张家盛 陈浩宇 涂宇东 张宏宁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同期应用小腿内、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复杂创面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同期应用小腿腓动脉穿支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双皮瓣修复下肢创面9例,共计18组皮瓣。均合并深部骨质及肌腱外露。其中... 目的探讨同期应用小腿内、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复杂创面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同期应用小腿腓动脉穿支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双皮瓣修复下肢创面9例,共计18组皮瓣。均合并深部骨质及肌腱外露。其中8例为修复下肢两处不同创面,1例为修复下肢同一部位狭长创面.7组皮瓣携带腓肠肌填塞空腔。皮瓣面积7.0cm×5.5em~9.0cm×10.0cm。皮瓣供区植皮后予VSD治疗。结果术后18组皮瓣完全成活。所有病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2个月,4例6个月后为电话随访。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近似。术后6个月对随访患者进行感觉功能评定,18组皮瓣均恢复S:级及以上感觉。皮瓣供区植皮完全成活。结论同期应用小腿内外侧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两处创面或者一处特殊创面时无需吻合血管,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必要时可携带肌肉填塞空腔,抗感染力强,是修复足踝部较复杂创面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皮瓣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克氏针不通过关节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畸形13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付记乐 张家盛 +4 位作者 王兮 黄昭华 王朝辉 罗桦杰 高峻青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7-599,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不通过关节直接固定骨折块的方法治疗骨性锤状指,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新鲜骨性锤状指患者13例14指,其中男9例10指,女4例4指。受伤至手术时间4~17 d,平均9.6d。按Wehbe--Sch...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不通过关节直接固定骨折块的方法治疗骨性锤状指,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新鲜骨性锤状指患者13例14指,其中男9例10指,女4例4指。受伤至手术时间4~17 d,平均9.6d。按Wehbe--Schneider标准分型I B型12指,IIB型1指,IIB型1指。术中骨折复位后直接以2枚0.6mm的克氏针固定骨折端,不固定远侧指骨间关节,术后维持石膏固定,并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8~30个月,平均17.6个月。参照Crawford评分标准,优8指,良6指。术后未见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直接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可有效避免固定指骨间关节导致关节傴硬和阻挡钉压迫导致的针道感染,术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锤状指 骨性 切开复位 固定 远侧指骨间关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