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小分子催化不对称Henry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付记亚 徐小英 +2 位作者 王文 黄青春 王立新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综述了各类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如金鸡纳碱衍生物、手性(硫)脲、手性二级胺、金鸡纳碱-硫脲衍生物、胍-硫脲衍生物等)在不对称Henry反应中的研究进展。参考文献18篇。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催化剂 不对称HENRY反应 综述
下载PDF
浅谈化学专业中药物化学教学方法
2
作者 付记亚 +1 位作者 王彦波 朱俊彦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13期225-226,共2页
药物化学是以多种学科为基础的应用性交叉学科,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策略、手段及考核等方面阐述了药物化学在化学院系讲授的方法改革与探讨,针对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因材施教,希望通过探讨在化学院讲授药物化学课... 药物化学是以多种学科为基础的应用性交叉学科,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策略、手段及考核等方面阐述了药物化学在化学院系讲授的方法改革与探讨,针对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因材施教,希望通过探讨在化学院讲授药物化学课程与有机化学的知识相关性和交叉性,激发学生化学专业学生学习药物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有机化学 新药开发
下载PDF
自由基聚合速率方程解析
3
作者 常海波 付记亚 《中国西部科技》 2013年第12期89-89,共1页
自由基聚合速率方程是高分子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聚合速率的推导出发,阐述了聚合速率方程的三个假设和四个适用条件,深化了对聚合速率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聚合速率方程。
关键词 关键词 自由聚合 聚合速率方程 适用条件
下载PDF
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艳春 明俊男 +4 位作者 王斐英 付记亚 王琪琳 徐小英 王立新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5-573,共9页
根据手性催化剂的类型并结合其反应机理,介绍了近几年来偶氮二羧酸酯参与的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参考文献50篇。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 催化 不对称胺化反应 偶氮二羧酸酯 综述
下载PDF
自由基催化炔酸酯环化制备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露露 陈沛 +3 位作者 王彦波 陈丹云 付记亚 朱俊彦 《化学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645-652,共8页
香豆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氧杂环化合物,在香料、食品、医药、农药、光电材料及超分子识别等诸多领域应用广泛,因此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基于近几年报道的自由基促进炔酸酯环化合成香豆素类化合物... 香豆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氧杂环化合物,在香料、食品、医药、农药、光电材料及超分子识别等诸多领域应用广泛,因此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基于近几年报道的自由基促进炔酸酯环化合成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自由基 炔酸酯 环化反应
下载PDF
浅谈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彦波 陈沛 +2 位作者 陈露露 付记亚 朱俊彦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12期136-137,共2页
金属有机化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本文从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及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等诸多方面探讨了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希望通过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索来提高学生... 金属有机化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本文从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及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等诸多方面探讨了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希望通过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对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兴趣,从而实现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化学 教学探索 教学效果
下载PDF
浅谈化学化工软件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7
作者 王彦波 陈露露 +2 位作者 杨弯弯 付记亚 朱俊彦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23期167-168,共2页
化学化工软件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国内关于该课程教学模式往往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仍有待提高。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主要从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探索新... 化学化工软件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国内关于该课程教学模式往往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仍有待提高。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主要从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等几方面探讨了化学化工软件课程教学改革,期望通过该课程教学探索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化学化工软件 教学探索 教学效果
下载PDF
Fe3O4/C磁性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品红的吸附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卓奇 李冉 +1 位作者 付记亚 袁金芳 《化学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493-497,共5页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法(RAFT)合成了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co-马来酸酐)-b-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SMA-b-PMAPEG),并以该嵌段共聚物为软模版,以盐酸多巴胺(DA)作为碳源,将其包覆在Fe 3O 4纳米颗粒上,再经高温灼烧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法(RAFT)合成了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co-马来酸酐)-b-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SMA-b-PMAPEG),并以该嵌段共聚物为软模版,以盐酸多巴胺(DA)作为碳源,将其包覆在Fe 3O 4纳米颗粒上,再经高温灼烧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Fe 3O 4/C磁性复合微球.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振动磁强计(VSM)、N 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该多孔材料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Fe 3O 4/C磁性多孔材料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该多孔材料对品红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多巴胺 磁性多孔碳材料 吸附
下载PDF
Fe3O4/mSiO2/P(IBA-co-AA)磁性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负载阿霉素体外药效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营 +1 位作者 袁金芳 付记亚 《化学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609-613,共5页
通过多步反应制备了一种p H响应性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粒子Fe_3O_4/m Si O_2/聚(丙烯酸异丁酯-co-丙烯酸)(Fe_3O_4/m Si O_2/P(IBA-co-AA)).纳米复合粒子由包覆介孔二氧化硅的Fe_3O_4核和聚(丙烯酸异丁酯-co-丙烯酸)的p H响应性外... 通过多步反应制备了一种p H响应性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粒子Fe_3O_4/m Si O_2/聚(丙烯酸异丁酯-co-丙烯酸)(Fe_3O_4/m Si O_2/P(IBA-co-AA)).纳米复合粒子由包覆介孔二氧化硅的Fe_3O_4核和聚(丙烯酸异丁酯-co-丙烯酸)的p H响应性外壳组成.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其结构、物相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以抗癌药物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研究了Fe_3O_4/m Si O_2/P(IBA-co-AA)磁性纳米复合粒子在模拟人体环境中的控释行为.选择SMCC7211肝癌细胞为模型细胞,用MTT法研究载药粒子的细胞毒性,并评价载药纳米粒子在细胞中的抗癌效果.结果表明:Fe_3O_4/m Si O_2/P(IBA-co-AA)可作为包载阿霉素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载药颗粒具有良好的p H响应性,可以有效释放DOX药物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复合粒子 Fe304 介孔二氧化桂 PH敏感性 阿霉素
下载PDF
pH敏感新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叶酸的运载与释放
10
作者 冯娟 +1 位作者 袁金芳 付记亚 《化学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757-763,768,共8页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法,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荧光性能的新型p H敏感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酰氧喹啉-co-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b-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MAQ-co-DMAEMA)-b-PMAPEG),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法,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荧光性能的新型p H敏感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酰氧喹啉-co-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b-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MAQ-co-DMAEMA)-b-PMAPEG),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此共聚物在水溶液中可自组装形成胶束,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光散射(DLS)、紫外光谱(UV)和荧光光谱(FL)对聚合物胶束溶液表征可知胶束为尺寸约80 nm的球形颗粒,且胶束溶液具有良好的荧光性.以叶酸(FA)为模型药物,研究载药胶束在模拟人体环境中的控释行为.结果表明:P(MAQ-co-DMAEMA)-b-PMAPEG可作为包载药物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呈明显p H依赖性,且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该聚合物有望成为具有荧光性的理想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嵌段聚合物 胶束 PH敏感 荧光性 控制释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