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在不同型人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玉 张琪 +7 位作者 李天舒 付贵源 徐琳 易龙 王佳莹 古再丽阿依 何媛 高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4341-4348,共8页
背景:错畸形者牙列牙弓的不协调直接影响着下颌运动的发挥,甚至会造成颞下颌关节的超负荷,最终发生病变。目的:测量各类型人群的下颌运动特点。方法:(1)选取符合实验标准的自愿者33人,平均年龄21.71岁,男性1人,女性32人。分为4组,... 背景:错畸形者牙列牙弓的不协调直接影响着下颌运动的发挥,甚至会造成颞下颌关节的超负荷,最终发生病变。目的:测量各类型人群的下颌运动特点。方法:(1)选取符合实验标准的自愿者33人,平均年龄21.71岁,男性1人,女性32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人,安氏Ⅰ类错组10人,安氏Ⅱ类错组8人,安氏Ⅲ类错组5人;(2)用描记仪测量各组下颌各运动的轨迹,以及下颌姿势位到牙尖交错位的运动轨迹;(3)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各组人群下颌运动轨迹特点和差异。结果与结论:(1)开闭口、左侧、右侧、前伸运动时,安氏Ⅱ类错畸形组人群右下颌第1磨牙运动轨迹的最大距离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做快速开闭口运动时,正常对照组下颌中切牙切点运动的垂直距离与安氏Ⅰ类错畸形组、安氏Ⅲ类错畸形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正常对照组最大距离与安氏Ⅰ类错畸形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安氏Ⅱ类错畸形组右下颌第1磨牙运动的垂直距离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最快开口速度与安氏Ⅱ类错畸形组、安氏Ⅲ类错畸形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各组人群息止间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不同型人群下颌中切牙运动轨迹、下颌第1磨牙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不同,因而推断错畸形可以影响下颌运动的方向、范围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关系记录 错/HE/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下颌运动轨迹描迹仪 错[牙合]边缘运动 咬合 开闭口 前伸运动 侧方运动
下载PDF
不同型人群咀嚼肌肌电活动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媛 张琪 +6 位作者 李天舒 付贵源 徐琳 易龙 王佳莹 古再丽阿依 高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43-1147,共5页
目的:利用肌电图仪测量不同型人群咀嚼肌肌电活动,分析比较各组人群的咀嚼肌肌电特点和差异。方法:1)选取符合实验标准的自愿者33人,平均年龄21.71岁。分组,正常对照组10人,安氏Ⅰ类错组10人,安氏Ⅱ类错组8人,安氏Ⅲ类错组5人;2... 目的:利用肌电图仪测量不同型人群咀嚼肌肌电活动,分析比较各组人群的咀嚼肌肌电特点和差异。方法:1)选取符合实验标准的自愿者33人,平均年龄21.71岁。分组,正常对照组10人,安氏Ⅰ类错组10人,安氏Ⅱ类错组8人,安氏Ⅲ类错组5人;2)用肌电图仪测量各组人群的测量不同型的咀嚼肌肌电活动;3)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各组人群的咀嚼肌肌电特点和差异。结果:1)静息状态下,显著性>0.05,各组人群咀嚼肌的电位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2)咀嚼过程中,安氏Ⅲ类错畸形组,与正常对照组、安氏Ⅰ类错畸形组、安氏Ⅱ类错畸形组相比,咬肌的电位值显著性<0.05,存在显著性差异;3)吞咽时,1安氏Ⅱ类错畸形组人群,与正常对照组间咬肌的电位比较,显著性<0.05,存在显著性差异;2安氏Ⅲ类错畸形组人群,与正常对照组、安氏Ⅰ类错畸形组咬肌的电位相比较,显著性<0.05,存在显著性差异;3安氏Ⅲ类错畸形组与其余3组二腹肌电位相比较,显著性<0.05,存在显著性差异。4)不同状态时各组人群两侧咀嚼肌肌电变化不同,存在相关性与差异性。结论:不同型人群在咀嚼和吞咽过程中,咀嚼肌肌电活动有所不同,推断错畸形可影响咀嚼肌的正常功能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肌电图仪 咀嚼肌 下颌运动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精神培育探索——以成都大学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施开波 付贵源 唐琳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6期19-20,共2页
在新工科的专业背景下,高校非常注重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大力推进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如何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目前各大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培养出思想觉悟高的新型工科学子,文章以成都大学为例... 在新工科的专业背景下,高校非常注重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大力推进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如何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目前各大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培养出思想觉悟高的新型工科学子,文章以成都大学为例,对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对高校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进行深入探索,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新工科建设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创新创业 新工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