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平洋战争时期援华物资西北路线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付辛酉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5期127-132,共6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开辟接受外界援助的陆地通道,中国提出了假道苏联的援助路线。虽然苏联曾一度原则上同意开放边境,但因为种种原因西北路线的交涉并没有成功。最终盟国还是选择了反攻缅甸以打通中印公路的援华路线。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援华物资 西北路线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美之间陆空战略之争再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付辛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169,共8页
太平洋战争期间,中美之间存在的"陆空战略"之争,实质上是中美间关于对华军事援助重心的争论。由于后勤条件的限制,如何使用有限的军事援助,成为中国战区必须解决的战略问题。这场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优先改善中国战区的后勤,还... 太平洋战争期间,中美之间存在的"陆空战略"之争,实质上是中美间关于对华军事援助重心的争论。由于后勤条件的限制,如何使用有限的军事援助,成为中国战区必须解决的战略问题。这场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优先改善中国战区的后勤,还是尽快以中国为基地发动对日本本土的空袭。受到这一争论的影响,美国对华军事援助的重心发生了多次转移。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中美军事同盟关系,开罗会议后中美关系一度极为紧张,美国的空中战略是极为重要的原因。1945年中美军事合作进入最佳时期,美国放弃空中战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美军事同盟 陆空战略 史迪威 正面战场
下载PDF
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院外援华集团初探
3
作者 付辛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9,共7页
珍珠港事件之后中美两国结盟,固然是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所致,但美国院外援华集团在其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在美有意推动院外游说以争取美国援助。国民政府的"院外游说"与美国社会内部同情中... 珍珠港事件之后中美两国结盟,固然是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所致,但美国院外援华集团在其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在美有意推动院外游说以争取美国援助。国民政府的"院外游说"与美国社会内部同情中国、反对日本侵略的社会运动结合,形成了最初的美国"院外援华集团"。院外援华集团的活动,推动了美国对华援助由言论到行动,从经济援助发展到军事援助。但院外援华集团在美国对华援助决策上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其作用是辅助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美国 院外援华集团
下载PDF
渡江战役决策中的后勤因素
4
作者 付辛酉 《大连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32-36,50,共6页
渡江战役中,渡江时间的决策是基于政治和军事考虑而做出的。其中,军事中的后勤因素对于渡江时间的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解放军渡江部队经过充分的准备,在长江以北各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为渡江作战筹集了大量的物资与粮食,确保前... 渡江战役中,渡江时间的决策是基于政治和军事考虑而做出的。其中,军事中的后勤因素对于渡江时间的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解放军渡江部队经过充分的准备,在长江以北各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为渡江作战筹集了大量的物资与粮食,确保前方作战需求,渡江后群众工作的展开,保证了渡江战役的胜利进行。中共中央重视前线部队的后勤准备,在渡江时间的确定过程中尊重和采纳总前委关于后勤状况的报告与建议,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江战役 渡江时间决策 后勤因素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时期陈诚在盟国军事合作问题上的态度与实践
5
作者 付辛酉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97-102,共6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陈诚在中国与盟国的军事合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战争初期,陈诚对与盟国合作持谨慎的态度,分析利弊后提出以内部整顿为主的战略意见。然而,蒋介石不顾陈诚的反对,坚持由其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直接负责与盟国的合作...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陈诚在中国与盟国的军事合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战争初期,陈诚对与盟国合作持谨慎的态度,分析利弊后提出以内部整顿为主的战略意见。然而,蒋介石不顾陈诚的反对,坚持由其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直接负责与盟国的合作。由于胃病严重,陈诚于1943年年底请假休养。陈诚复出后,接任军政部长职务,成为与盟国合作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国民政府军事改革的主要执行人。陈诚在这一阶段的盟国军事合作中,积极配合相关计划,并利用与美国的合作提高国民政府的军事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陈诚 军事合作
下载PDF
再论华莱士访华与1944年的中美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付辛酉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2-130,190,共9页
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出访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和原因,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美之间的财政谈判也陷入僵局,而且中国正面战场出现了盟国主要战场上唯一的大溃败,因此美国总统罗斯福需要一名特使考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同时劝说... 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出访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和原因,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美之间的财政谈判也陷入僵局,而且中国正面战场出现了盟国主要战场上唯一的大溃败,因此美国总统罗斯福需要一名特使考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同时劝说蒋介石改善与苏联的关系,并进行必要的政治和军事改革。然而华莱士此次访问并不负责讨论具体问题,而且其访问的结果不仅没有达到蒋介石的期望,对之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也没有重大的影响。华莱士访问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被夸大,主要是由于蒋介石对美国援华政策的猜忌,也与蒋介石对华莱士的印象有着极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士 访华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第二次史迪威危机与1943年中美军事同盟关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付辛酉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92,共12页
第二次史迪威危机既是中美间对反攻缅甸计划存在较大分歧所致,也是蒋介石为推动关援,接受宋子文的建议却介入美国陆军内部人事冲突的结果。蒋介石提出推迟反攻,支持陈纳德的空中攻势计划,此举加深了史迪威的怀疑。史迪威认为蒋介石... 第二次史迪威危机既是中美间对反攻缅甸计划存在较大分歧所致,也是蒋介石为推动关援,接受宋子文的建议却介入美国陆军内部人事冲突的结果。蒋介石提出推迟反攻,支持陈纳德的空中攻势计划,此举加深了史迪威的怀疑。史迪威认为蒋介石有以陈取代自己的计划。这一怀疑对蒋史合作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史迪威在华盛顿会议期间公开批评蒋介石,之后阻挠蒋介石任用陈纳德对中国空军进行改革。这些举动促使蒋介石决心在与罗斯福的会谈中提出史迪威问题。同时,由于陈纳德的影响,宋子文在华盛顿游说美国政府调整中国战区指挥体系并召回史迪威。但蒋介石决定再次与史迪威和解,不仅放弃了宋子文的外交成果,还导致蒋宋冲突,并影响了之后一段时期内的中国对美外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迪威 蒋介石 宋子文 陈纳德
原文传递
从“青年学生志愿从军”到“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被引量:2
8
作者 付辛酉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8,共8页
抗战后期以动员青年人为主的从军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青年学生志愿从军"运动主要是配合国民政府的兵役制度改革和国民革命军的现代化改革。进入1944年后,由于经济压力和豫湘桂大溃败等原因,国民政府的危机局... 抗战后期以动员青年人为主的从军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青年学生志愿从军"运动主要是配合国民政府的兵役制度改革和国民革命军的现代化改革。进入1944年后,由于经济压力和豫湘桂大溃败等原因,国民政府的危机局面日益严重,国内对国民党不满的政治力量日益活跃。美国要求蒋介石进行政治和军事改革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蒋介石试图通过扩大从军运动的规模,动员民间社会,以此推动国民党在军政事务和党务等方面的改革,同时彰显自己的领袖地位,减轻美国的外交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生 志愿从军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原文传递
第一次史迪威危机与中美战略分歧 被引量:1
9
作者 付辛酉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8,共9页
太平洋战争初期,以第一次史迪威危机为标志,中美之间军事战略上的分歧开始表面化。中国希望美国实行"先日后德"的战略和尽可能的增加对华援助,可是美国确定了"先德后日"战略以及尽量利用中国自身资源的援华政策。... 太平洋战争初期,以第一次史迪威危机为标志,中美之间军事战略上的分歧开始表面化。中国希望美国实行"先日后德"的战略和尽可能的增加对华援助,可是美国确定了"先德后日"战略以及尽量利用中国自身资源的援华政策。虽然导致第一次史迪威危机的焦点问题是美国援华的租借物资的管理权,而主要原因是史迪威的身份问题和第一次缅甸战役失利的责任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中美之间军事战略的分歧。危及爆发时恰逢美国总统特使居里第二次访华,居里与蒋介石讨论了中美之间的分歧,努力调解蒋介石与史迪威的关系。虽然蒋介石暂时缓和了与史迪威的关系,但美国并没有修改自己的军事战略,导致史迪威危机的根本原因并没有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初期 史迪威中美 军事分歧
原文传递
中美战时军事合作的个案分析——以浙赣战役期间蒋介石军事决策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辛酉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84,共9页
蒋介石的日记表明,在浙赣战役中,蒋介石对盟国合作的重视和期望影响了其军事决策。这一点体现在浙赣战役中,蒋介石多次变更战略部署,并因为怀疑中国军队为盟国所做牺牲的价值而最终取消了衢州决战计划。蒋介石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十分... 蒋介石的日记表明,在浙赣战役中,蒋介石对盟国合作的重视和期望影响了其军事决策。这一点体现在浙赣战役中,蒋介石多次变更战略部署,并因为怀疑中国军队为盟国所做牺牲的价值而最终取消了衢州决战计划。蒋介石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十分期待日苏间爆发战争,因此对日苏关系走向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也是导致他取消决战的原因。蒋介石并未意识到其决策影响了之后的中美军事合作。美国政府事后对浙赣战役过程的调查,让美国陆军坚信中国政府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决心保卫美国所需要的军事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合作 个案分析 军事决策
原文传递
对太平洋战争期间宋美龄赴美游说的再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辛酉 《抗战史料研究》 2012年第2期25-32,共8页
在1942年,出于争取美国援助、促使美国实行对中国有利战略的目的,在美国特使威尔基的推动下,宋美龄以"治病"的名义赴美进行游说。宋美龄在美国面向公众的宣传活动对改善中国形象和中美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其针对美国政府... 在1942年,出于争取美国援助、促使美国实行对中国有利战略的目的,在美国特使威尔基的推动下,宋美龄以"治病"的名义赴美进行游说。宋美龄在美国面向公众的宣传活动对改善中国形象和中美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其针对美国政府的直接游说却收效甚微,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在美游说期间宋美龄产生了与蒋介石和宋子文不同的对美外交观念,因此回国后宋美龄积极推动蒋介石缓和与史迪威之间的关系,此举间接造成了蒋介石和宋子文之间的冲突,因而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在美国的院外游说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宋美龄 赴美游说
原文传递
1942年居里访华之再探讨
12
作者 付辛酉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5-120,共6页
1942年美国总统特别行政助理居里对中国的访问,体现了中美复杂的战时关系。宋子文在华盛顿提议邀请美国政要如霍普金斯访华是其为中国争取美援的外交措施,蒋介石同意邀请居里访华也是出于同样考虑。然而美国政府派居里访华是为了解释当... 1942年美国总统特别行政助理居里对中国的访问,体现了中美复杂的战时关系。宋子文在华盛顿提议邀请美国政要如霍普金斯访华是其为中国争取美援的外交措施,蒋介石同意邀请居里访华也是出于同样考虑。然而美国政府派居里访华是为了解释当时美援不足的原因,修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中美两国关系出现的的裂痕。因此居里此次访问并不承担调解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冲突的任务。居里的访问虽然缓解了中美两国之间一度激化的矛盾,但对于推动美国援华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2年 居里 访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