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空包装结合低温贮藏对鲜切芋头的保鲜效果
1
作者 袁晓 易景怡 +2 位作者 付龙威 王光 王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0-288,共9页
鲜切芋头即使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切面也会出现变黄变褐的症状,导致商品性降低。为明确真空包装结合低温贮藏对鲜切芋头的保鲜效果,研究了低温贮藏条件下真空包装处理对鲜切芋头褐变和微生物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贮藏条件下真空包... 鲜切芋头即使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切面也会出现变黄变褐的症状,导致商品性降低。为明确真空包装结合低温贮藏对鲜切芋头的保鲜效果,研究了低温贮藏条件下真空包装处理对鲜切芋头褐变和微生物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贮藏条件下真空包装(VP)处理抑制了切面L的下降,抑制a、b、色差(△E)和褐变指数(BI)的增加,表明VP处理能显著抑制鲜切芋头褐变。VP处理有效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在12 d时细菌总数降低了94.31%,酵母总数降低了65.02%,表明VP结合低温贮藏对鲜切芋头具有很好的保鲜效果。VP处理降低了鲜切芋头PAL和PPO活性,降低了总酚、总黄酮和总可溶性醌含量,表明VP通过减少酚类物质的合成和氧化抑制鲜切芋头褐变。VP处理抑制CAT活性的下降,提高贮藏前期的POD活性,降低LOX活性、H2O2和MDA含量,表明VP处理通过保持鲜切芋头的抗氧化活性,延缓低温贮藏期间的品质劣变。本研究证实真空包装结合低温贮藏是一种保鲜效果好、简单易用的物理保鲜技术,为真空包装在鲜切芋头保鲜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芋头 真空包装 低温贮藏 褐变 病原微生物
下载PDF
施用微生物菌肥对无花果鲜食品质和贮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曹秋艳 李海渤 +3 位作者 冯慧敏 付龙威 刘堂茂 王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7-813,共7页
为探究施用微生物菌肥对无花果食用品质和贮藏特性的影响,以丰产黄无花果为供试材料,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微生物菌肥。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增施微生物菌肥处理可使果实总可溶性固形物和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在贮藏0 d... 为探究施用微生物菌肥对无花果食用品质和贮藏特性的影响,以丰产黄无花果为供试材料,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微生物菌肥。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增施微生物菌肥处理可使果实总可溶性固形物和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在贮藏0 d时显著降低51.22%,提高了α-蒎烯、β-石竹烯、β-杜松烯和δ-布藜烯等特征芳香物质的相对含量,促进果皮均匀着色,表明增施微生物菌肥显著提高了无花果果实品质。在采后贮藏期间,微生物菌肥处理组的L^(*)值比对照高17.03%~28.29%,硬度比对照高3.26%~29.69%,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高4.82%~15.48%,腐烂指数比对照低84.00%,表明处理组果实的耐贮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增施微生物菌肥能显著提高鲜食无花果的食用品质和贮藏品质,本研究结果为无花果的优质栽培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采前施肥 微生物菌肥 冷藏 采后品质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福建莆田地区枇杷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付龙威 汤晓娟 +3 位作者 林授锴 王春花 张艳珍 刘云国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2期261-267,共7页
福建莆田地区是我国枇杷的主产地之一。为探讨复合肥对莆田地区枇杷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研究4个采样点的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12份枇杷根际土壤样品中共得到3537... 福建莆田地区是我国枇杷的主产地之一。为探讨复合肥对莆田地区枇杷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研究4个采样点的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12份枇杷根际土壤样品中共得到35371个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TU),属于31个门,617个属;共有12个优势门(丰度>1%),其中丰度>6%的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25个优势属(丰度>1%)。在不同处理的根际土壤中各优势菌门、属所占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主要理化性质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pH值和全氮、有效磷、总磷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丰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复合肥 高通量测序 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枇杷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付龙威 汤晓娟 +2 位作者 林祥娜 张艳珍 刘云国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47,54,共7页
为研究枇杷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对其发酵过程中pH值、可滴定酸、乳酸、乙酸、总酚和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发酵时间的枇杷酵素。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H值呈现持续下降后趋... 为研究枇杷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对其发酵过程中pH值、可滴定酸、乳酸、乙酸、总酚和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发酵时间的枇杷酵素。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H值呈现持续下降后趋于平缓趋势,可滴定酸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乳酸及乙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总酚含量同样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于发酵30 d达到最大值为(2.08±0.06)mg/mL;在发酵过程中,枇杷酵素的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评价指标(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es,CEI)分析表明,发酵40 d时CEI值达到最大,且40 d以后CEI值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时间成本及CEI值,基本确定枇杷酵素的发酵终点为40 d。自然发酵可以有效地提高枇杷液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酵素 自然发酵 有机酸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不同干燥工艺对燕窝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付龙威 连建梅 +1 位作者 叶淑贤 范群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36-43,共8页
本实验以新鲜燕窝为原料,研究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超临界CO_(2)干燥方式对燕窝品质的影响,以感官品质、干燥速率、涨发倍数、色泽、全质构、微观结构和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干燥的燕窝涨发... 本实验以新鲜燕窝为原料,研究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超临界CO_(2)干燥方式对燕窝品质的影响,以感官品质、干燥速率、涨发倍数、色泽、全质构、微观结构和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干燥的燕窝涨发率(42.71±0.09)和色度(79.16±0.35)显著(P<0.05)高于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和热风干燥的燕窝;在全质构方面,超临界CO_(2)干燥的燕窝胶粘性(0.0127±0.0024)和内聚性(0.4330±0.0580)显著(P<0.05)高于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的样品,但这四种干燥工艺的样品弹性差异不大(P>0.0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超临界CO_(2)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的样品空洞大且多,微波干燥和热风干燥空洞较小,结构紧密;通过营养成分测定发现超临界CO_(2)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的总糖含量显著(P<0.05)高于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超临界CO_(2)干燥的样品中赖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甲硫氨酸显著(P<0.05)高于其他三种干燥工艺的样品。不同干燥工艺处理的燕窝品质有较大差异,超临界CO_(2)干燥为燕窝的最佳干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窝 干燥处理 超临界CO_(2)干燥 营养成分 质构特性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评价患病草鱼体表及肝脏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坤 王晓磊 +5 位作者 张洁 付龙威 刘学美 张艳珍 隋智海 刘云国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209,共8页
草鱼是一种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但因经常暴发细菌性疾病,造成相关养殖产业重大经济损失。利用16S rRNA基因V4区高通量测序,实现快速评价2个不同养殖池内患病草鱼溃烂皮肤组织和肝脏中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试验结果显示,1号池草鱼皮... 草鱼是一种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但因经常暴发细菌性疾病,造成相关养殖产业重大经济损失。利用16S rRNA基因V4区高通量测序,实现快速评价2个不同养殖池内患病草鱼溃烂皮肤组织和肝脏中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试验结果显示,1号池草鱼皮肤和肝脏的运算分类单元数(611个和875个)较2号池(376个和644个)多;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号池草鱼肝脏中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最高;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号池草鱼的皮肤、2号池草鱼的皮肤与2号池草鱼的肝脏群落结构相似,但1号池草鱼的肝脏与这3个样品存在差异,分析推测1号池草鱼感染情况较2号池复杂。患病草鱼皮肤和肝脏细菌群落结构以拟杆菌门和变形杆菌门为优势菌门,以黄杆菌属和希瓦氏菌属为优势菌属,推测其是引发本次草鱼病害的优势病原细菌。试验结果可为前期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后期细菌分离鉴定提供优势菌群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16S rRNA 高通量测序 菌群多样性
下载PDF
茴鱼属鱼类分类地位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现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艳珍 付龙威 +2 位作者 李梦瑶 李瑶瑶 刘云国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23,共5页
茴鱼属Thymallus鱼类主要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及亚洲北部,是渔业价值较高的珍稀名贵冷水性鱼类。本文通过综述茴鱼属鱼类分类学地位、分类及命名的混乱、分子系统发育学等的研究现状以及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分析当前茴鱼遗传学研究存在... 茴鱼属Thymallus鱼类主要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及亚洲北部,是渔业价值较高的珍稀名贵冷水性鱼类。本文通过综述茴鱼属鱼类分类学地位、分类及命名的混乱、分子系统发育学等的研究现状以及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分析当前茴鱼遗传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途径,为该属鱼类的深入研究和自然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鱼 遗传变异 分类地位 分子系统进化
下载PDF
一株河鲈源致病性虫草菌Cordyceps confragosa CHL02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分析
8
作者 张艳珍 付龙威 +2 位作者 隋智海 王咏星 刘云国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4-144,共11页
致病性虫草菌Cordyceps confragosa CHL02菌株是从患病河鲈(Perca fluviavilis)鱼体分离鉴定的一株昆虫致病菌,其无性阶段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广泛用于农业中昆虫防治。本研究基于Illumina PE150测序平台进行CHL02菌株的... 致病性虫草菌Cordyceps confragosa CHL02菌株是从患病河鲈(Perca fluviavilis)鱼体分离鉴定的一株昆虫致病菌,其无性阶段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广泛用于农业中昆虫防治。本研究基于Illumina PE150测序平台进行CHL02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组装和组分分析,进行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预测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并进行病原宿主互作以及比较基因组分析。测序结果显示,CHL02基因组大小为36.17 Mb,GC含量为53.09%;预测包含8093个编码基因、1618个转座因子(TEs)、4572个串联重复序列及114个t RNA;共注释7724个基因,其中,1985个基因获得KOG注释,GO聚类分析中,2687个基因参与代谢过程,预测到22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1162个基因参与病原宿主互作机制中。基因聚类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均显示,CHL02菌株与参考菌株昆虫源粗糙虫草菌(C.confragosa)RCEF 1005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河鲈源致病性虫草菌C.confragosa CHL02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基本特征,与参考菌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为后续深入开展该病菌侵染河鲈的作用机制等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菌Cordyceps confragosa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注释 比较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一株鲫鱼致病性镰刀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艳珍 付龙威 +1 位作者 王咏星 刘云国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21年第1期76-82,共7页
探究一株分离自新疆地区患病鲫鱼(Carassius auratus)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从患病鲫鱼体表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丝状真菌JC01,经人工感染鲫鱼卵试验验证JC01具有高致病性,研究其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并进行ITS rDNA序列测定以及系统发育分析.... 探究一株分离自新疆地区患病鲫鱼(Carassius auratus)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从患病鲫鱼体表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丝状真菌JC01,经人工感染鲫鱼卵试验验证JC01具有高致病性,研究其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并进行ITS rDNA序列测定以及系统发育分析.菌株JC01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生长良好,菌落大且边缘整齐,结构干燥疏松,正面雪白背面呈黄色,菌丝为分支有隔菌丝,呈透明管状,具有镰刀形分生孢子和球状厚垣孢子,其最适生长温度、pH、盐度分别为28℃、7、3%.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JC01与镰刀属菌株自然聚类,同源性高达99%,其中与Fusarium langsethiae(GenBank登录号MG274309.1)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特征,将JC01鉴定为Fusarium langsethiae.本文新发现的一株丝状真菌为鲫鱼致病性镰刀菌,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的初步研究结果,可为鲫鱼镰刀菌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Carassius auratus) 分子鉴定 ITS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