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幸福的家庭是这样的——记兵团和谐家庭获得者邓东举和张巧丽
1
作者 李乾红 仙丽 《兵团工运》 2008年第12期28-28,共1页
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地处在中哈边境一线的农十师一八六团四连职工邓东举和妻子张巧丽的家庭是幸福的,最近他们被兵团妇联授予"兵团和谐家庭"荣誉称号。丈夫邓东举今年31岁,特别吃苦耐劳,有... 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地处在中哈边境一线的农十师一八六团四连职工邓东举和妻子张巧丽的家庭是幸福的,最近他们被兵团妇联授予"兵团和谐家庭"荣誉称号。丈夫邓东举今年31岁,特别吃苦耐劳,有头脑,有想法,有胆识;妻子张巧丽比丈夫大一岁,能歌善舞,能持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和谐 兵团 幸福 中哈边境 老人 获得者 妻子 丈夫 妇联
下载PDF
春“吻”边境
2
作者 仙丽 柴恩慧 《兵团工运》 2012年第4期53-53,共1页
走过寒冬,沐浴在春的温暖中,边境线上的柳树、松树、沙枣树、杨树一夜之间焕发了姿色,脱去冬装,肆意地舒展着饥渴了一冬的枝头。一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
关键词 杨树 柳树 沙枣 松树 春风 沐浴 梨花 流向 边境 景象
下载PDF
爱心纽带促和谐
3
作者 仙丽 《兵团工运》 2008年第3期43-43,共1页
农十师一八六团妇联在全团开展"编织爱心"关注贫困孤残儿童活动以来,有20多名爱心妈妈编织完成了"爱心"牌毛衣。团妇联要求爱心妈妈们拿到毛线后,首先要到结对子的儿童家中去看看他们的生活。
关键词 孤残儿童 编织 妇联 贫困儿童 毛衣 毛线 和谐 开展 纽带 生活
下载PDF
农牧团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之思考
4
作者 仙丽 《兵团工运》 2008年第6期22-22,共1页
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本人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构建和谐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农牧团场应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把构建"... 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本人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构建和谐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农牧团场应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把构建"和谐企业"作为团场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把劳动关系作为和谐企业创建的基础,抓紧抓实,抓出实效。(一)党政领导加强学习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和谐氛围 农牧团场 企业发展 社会主义 企业实际 重要论述 以人为本 战略目标 民主管理
下载PDF
红烛之光——记农十师一八六团岗位标兵王素霞
5
作者 仙丽 《兵团工运》 2008年第1期41-41,共1页
王素霞系农十师一八六团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她热爱教育事业,用自己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多次获得优秀教育先进工作者和岗位标兵称号,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交口称赞。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尊重学生 二年级 新课程标准 先进工作者 语文教学 积极参与 红烛 教师 教育事业
下载PDF
温馨的港湾——记“兵团五好家庭”冯光军、秦慧夫妇
6
作者 赵玖晨 仙丽 《兵团工运》 2008年第10期34-34,共1页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责任和重任构筑,是事业成功的翅膀,是社会大家庭的子集。在地处边陲的国境线上,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只有一河之隔的农十师一八六团,有这样一个家庭。
关键词 社会大家庭 夫妇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事业成功 港湾 党支部书记 兄弟姐妹 老人 国境线 责任
下载PDF
边境线上的一缕晨辉
7
作者 赵贺 仙丽 《兵团工运》 2007年第7期28-28,共1页
黄新辉,2003年被农十师一八六团党委任命为该团疾控中心副主任,近两年来,通过她的努力,地处边境一线的一八六团疾控工作出现了喜人转变,连续两年被一八六团评为岗位标兵。
关键词 工作人员 副主任 教育活动 疾病预防 职工群众 性健康教育 中心 工作积极性 党委 岗位
下载PDF
这样的培训受欢迎
8
作者 罗中华 仙丽 《兵团工运》 2006年第2期35-35,共1页
前不久结束的农十师一八六团职工综合培训班上,本人亲身感受到了一种求知若渴、务实高效的新学风、新会风。连续8天紧凑的培训,课堂上学员们听得聚精会神。可容纳80人的偌大教室每次听课都是“济济一堂”,不但没有迟到、早退的,而且就... 前不久结束的农十师一八六团职工综合培训班上,本人亲身感受到了一种求知若渴、务实高效的新学风、新会风。连续8天紧凑的培训,课堂上学员们听得聚精会神。可容纳80人的偌大教室每次听课都是“济济一堂”,不但没有迟到、早退的,而且就连大会、小会上屡禁难止的恼人手机声在这里也绝少听到。自由提问时间,学员们更是争先恐后。一个问题紧接着一个问题连珠炮似地向老师求教,唯恐提问不上。即使是课间休息,学员们也将老师团团围在中间,有的在饭桌上仍在不时地探讨、交流。说老实话,这样的镜头在团场近几年曾参加过的历次培训中真的是不多见。不少学员发自内心、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培训不仅学习到了作物种植的新技术,了解了作物结构调整对土壤结构的知识,而且还从已经进行结构调整的单位中吸取了不少经验教训,很有长进,很受启发。以前,听到不少搞培训、搞教育的工作人员抱怨说,有时候我们辛辛苦苦地举办培训,可是响应者寥寥,学习效果不尽人意。为何同样是搞培训却效果迥异呢?我想。其中的道理就在于,培训是不是有针对性,是不是贴近团场实际,是不是职工所需要的,只有培训紧密围绕发展生产这个主旋律,培训才会有市场,就会受到学员们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训班 学员 职工 工作人员 结构调整 新学风 课间休息 土壤结构 作物种植 老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