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与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 被引量:9
1
作者 叶裕民 田光明 仝德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9,共8页
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作出的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工作部署。如何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理念,扬弃传统“排斥性”城中村改造模式,建构包容性城中村... 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作出的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工作部署。如何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理念,扬弃传统“排斥性”城中村改造模式,建构包容性城中村改造机制,积极稳步推动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同步发展,增加区位合适、职住平衡的高品质有效住房供应,联动促进城中村区域空间品质提升、新市民住有所居、产业结构升级等多领域系统优化,是新时期城中村高质量更新改造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协会、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3秋季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与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跨界研讨会”,目的在于为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画像”,探索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中村改造实践模式,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中村改造理论。本期特此开设以“中国式现代化与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为主题的沙龙栏目,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旨在促进对该议题的广泛交流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人民大学 特大城市 城中村改造 稳步推进 更新改造 住有所居 排斥性
下载PDF
乡村人居空间转型与重构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勇 李和平 +7 位作者 仝德 段德罡 王成 史宜 赵亮 彭震伟 刘洋 冯长春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6,70,共7页
探索乡村人居转型重构规律,推动新型城乡关系建设黄勇(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本学术对话主持人):“三农”问题历来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发展阶段,乡村振兴... 探索乡村人居转型重构规律,推动新型城乡关系建设黄勇(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本学术对话主持人):“三农”问题历来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更加成为国家应对国际国内一系列发展挑战和机遇的关键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学术对话 学会理事 新型城乡关系 主持人 国家应对 历史发展阶段 大变局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城中村改造
3
作者 叶裕民 仝德 +8 位作者 李锦生 田莉 汪明峰 陈宏胜 冯长春 田光明 王世福 赵炜 李志刚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52,共6页
新时期城中村改造的目标与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在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出城市建设的三大工程,即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紧密关联。城中村改造在超大特大城市涉及数千万流动人口,实... 新时期城中村改造的目标与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在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出城市建设的三大工程,即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紧密关联。城中村改造在超大特大城市涉及数千万流动人口,实质上是涉及数亿人生活质量、创新能力和社会经济联动改造的一场城市革新,这是未来影响中国长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特大城市 中央政治局会议 中国式现代化 三大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性住房建设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国内外城中村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55
4
作者 仝德 冯长春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35,共7页
从国内和国外两条线回顾城中村相关研究进展。在国内研究综述方面,分别从对城中村现象的认识、城中村形成机制、城中村改造及发展建议三个方面概括各阶段学术界对城中村问题的研究成果;而在国外研究综述方面,按照自助型居住区研究、城... 从国内和国外两条线回顾城中村相关研究进展。在国内研究综述方面,分别从对城中村现象的认识、城中村形成机制、城中村改造及发展建议三个方面概括各阶段学术界对城中村问题的研究成果;而在国外研究综述方面,按照自助型居住区研究、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研究、及城中村土地利用研究三个主题进行文献综述。通过回顾现有研究成果,指出基于城市地理学理论的城中村研究,在理论支撑方面需建立明确和多样的理论体系,在研究内容方面应选择更深层次的议题,在研究方法方面应加强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理论体系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农村产业空间发展评价——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仝德 刘婧 +1 位作者 李文钢 李贵才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3-138,共6页
快速城市化地区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活跃,传统的以第一产业为主研究评价农村产业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用,构建一套适合农村三次产业综合发展的评价体系极其有必要。以广州为例,在建立农村产业用地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从产业集聚程度、景观格... 快速城市化地区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活跃,传统的以第一产业为主研究评价农村产业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用,构建一套适合农村三次产业综合发展的评价体系极其有必要。以广州为例,在建立农村产业用地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从产业集聚程度、景观格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三方面构建农村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计算综合得分。研究结果表明:非农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快速城市化地区农村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农村产业已经趋于非农化、多元化;在非农产业的作用下,农村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由区域核心向边缘递减的圈层结构,区位作用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 三次产业 综合评价 广州市
下载PDF
城中村对深圳市职住空间融合的影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仝德 高静 龚咏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1-1101,共11页
以深圳为例,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居民通勤距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空间滞后模型,以交通分析小区(TAZ)为分析单元,从中观层面分析城中村对居民通勤距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城中村的存在有利于促进大城市职住空间融合,这与城中村规模... 以深圳为例,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居民通勤距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空间滞后模型,以交通分析小区(TAZ)为分析单元,从中观层面分析城中村对居民通勤距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城中村的存在有利于促进大城市职住空间融合,这与城中村规模大、分布散和租期灵活等因素有关;土地利用混合度高、建成环境多样和可达性高等建成环境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小区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居住地社会经济环境好会提升居民平均通勤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融合 城中村 建成环境 手机信令数据 深圳
下载PDF
城中村综合整治对租客居住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以深圳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仝德 顾春霞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0-47,58,共9页
城中村综合整治是舍弃大拆大建,融合辅助性设施加建、功能改变、局部拆建等手段的有机更新方式,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类型。本文基于深圳四个城中村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有序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综合整治以及不同整治模式对城中村租客居... 城中村综合整治是舍弃大拆大建,融合辅助性设施加建、功能改变、局部拆建等手段的有机更新方式,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类型。本文基于深圳四个城中村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有序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综合整治以及不同整治模式对城中村租客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1)综合整治对整治物业内的租客居住满意度提升作用显著,对整治村内未整治物业的租客居住满意度提升作用有限,对周边未整治城中村没有影响;(2)政府主导综合整治比市场主导带来更大的居住满意度提升;(3)楼宇集中式整治比分散式整治带来更大的居住满意度提升。建议政府加大对整治社区公共配套投入,由点及面地积极拓展综合整治项目,扩大项目正面影响力;同时,综合整治项目规划时应注重整合成片物业,在楼宇物质更新的同时,重视社区品质营造,发挥综合整治的规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综合整治 居住满意度 深圳
下载PDF
旅游住宅的概念特点及市场定位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仝德 冯长春 王建华 《中国房地产》 2006年第3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旅游地 定位分析 住宅 市场 特点 房地产项目 地理区位 景观资源 居住功能 投资回报
下载PDF
基准房价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仝德 陈怡 《中国房地产》 2008年第5期29-31,共3页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试图通过建立各类房地产价格披露体系,以规范房地产市场价格,如建立各种房价指数、政府定期公布房地产市场指导价等。然而,现有各种房地产价格披露体系普遍存在更新周期过长、覆盖性不全、统计单元过大等缺陷,...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试图通过建立各类房地产价格披露体系,以规范房地产市场价格,如建立各种房价指数、政府定期公布房地产市场指导价等。然而,现有各种房地产价格披露体系普遍存在更新周期过长、覆盖性不全、统计单元过大等缺陷,政府指导价与市场实际交易价格差异较大;同时,现有披露体系基本将不同楼型、各级市场房价混杂一体,其价格对消费者的参考性和市场的指导性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 房地产价格 市场价格 基准 应用 房地产市场 更新周期 统计单元
下载PDF
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评价——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仝德 刘青 《中国房地产》 2008年第6期61-63,共3页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我国启动了以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为三大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其中,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住房成为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的主要内容。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我国启动了以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为三大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其中,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住房成为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的主要内容。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果,评估我国现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政策的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适用住房 中低收入家庭 保障 北京 评价 住房政策 供应体系 商品房
下载PDF
韧性规划·区间控制·动态组织——深圳市弹性规划经验总结与方法提炼 被引量:28
11
作者 刘堃 仝德 +1 位作者 金珊 李贵才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41,共6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瞬息万变,探索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弹性规划方法,增强城市规划实效,是当今城市规划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深圳市在弹性规划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规划法规与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瞬息万变,探索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弹性规划方法,增强城市规划实效,是当今城市规划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深圳市在弹性规划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规划法规与项目组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从中可提炼出韧性规划、区间控制与动态组织三种弹性规划方法。综合应用三种弹性规划方法,建构多维的弹性规划控制体系,是保证城市规划弹性效能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规划方法 韧性规划 区间控制 动态组织 多维弹性 深圳
下载PDF
国家森林公园规划中的游客调查研究——以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18
12
作者 何钢 武弘麟 +4 位作者 王文博 仝德 孙心亮 李业锦 曹丽格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73,共4页
游客调查是旅游规划的基础和依据,国家森林公园因其生态旅游的开发属性,了解游客需求对于其规划和开发尤为关键。从游客行为分析、景点景区评价、旅游安排及消费、游客意见和建议、游客基本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全... 游客调查是旅游规划的基础和依据,国家森林公园因其生态旅游的开发属性,了解游客需求对于其规划和开发尤为关键。从游客行为分析、景点景区评价、旅游安排及消费、游客意见和建议、游客基本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全面的游客调查,在深入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游客关注的游客容量、游线设计、服务设施、解说系统等问题和公园的竞争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森林公园 规划 游客调查 太白山
下载PDF
人力资本、社会支持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34
13
作者 刘涛 韦长传 仝德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2,共12页
作为"首善之区",北京一直是很多流动人口向往和驻足的地方,也因此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流动人口市民化压力最大的城市之一。基于2017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的整体特征、空间差异和影... 作为"首善之区",北京一直是很多流动人口向往和驻足的地方,也因此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流动人口市民化压力最大的城市之一。基于2017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的整体特征、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空间异质性。人力资本积累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跨城市流动经历有利于经济和行为融入的积累,而心理和文化维度的融入则依靠本地居留时间的增加。家庭、朋友、社区等层面的社会支持显著提升流动人口总体的社会融入水平。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人力资本和社会支持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重要路径,但对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和社会支持及不同维度社会融入的中介效应强度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社会支持 社区环境 社会融入 北京市
下载PDF
基于城市功能网络视角的城市联系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24
14
作者 刘涛 仝德 李贵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6-313,共8页
以城市功能的演进历程为城市联系研究的新视角,构建了城市联系的城市功能网络分析框架。其中,城市功能网络由功能要素、联系通道和作用载体三部分组成,是城市功能在多元、差异和互补的基础上通过有形或无形的联系通道,以实体或虚拟的空... 以城市功能的演进历程为城市联系研究的新视角,构建了城市联系的城市功能网络分析框架。其中,城市功能网络由功能要素、联系通道和作用载体三部分组成,是城市功能在多元、差异和互补的基础上通过有形或无形的联系通道,以实体或虚拟的空间"流"为作用载体形成的城市功能空间网络化结构。基于城市功能网络的概念内涵,以珠江三角洲城市功能网络的演化历程为实例,演示了该地区城市联系的演化历程和空间特征,探索了城市联系的城市功能网络分析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 城市联系 城市功能网络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城中村外来人口的购房意愿研究——以深圳为例 被引量:25
15
作者 邓金杰 仝德 李贵才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38,93,共6页
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地区深圳作为研究区域,以居住在城中村的外来人口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居住现状以及购房意愿,并分析其购房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通过影响住房改善需求、未来发展规划、购房能力等,户主年龄、户主学历、住深... 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地区深圳作为研究区域,以居住在城中村的外来人口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居住现状以及购房意愿,并分析其购房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通过影响住房改善需求、未来发展规划、购房能力等,户主年龄、户主学历、住深时间、家庭收入、现住房的租金以及满意度、户主户口以及留深发展意愿对城中村外来人口家庭购房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外来人口 购房意愿
下载PDF
土地用途管制调整与权益主体行为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罗罡辉 李贵才 仝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4,共7页
研究目的:基于财产权的视角,研究土地用途管制决策与土地权益主体行为的互动关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法和博弈论。研究结果:土地用途管制的调整影响财产权结构的变化,政府和相关土地权益主体可通过协商互动达成权益平衡。研究结... 研究目的:基于财产权的视角,研究土地用途管制决策与土地权益主体行为的互动关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法和博弈论。研究结果:土地用途管制的调整影响财产权结构的变化,政府和相关土地权益主体可通过协商互动达成权益平衡。研究结论:土地用途管制决策应开放更多权益主体参与论证,协调发展过程中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 财产权 博弈
下载PDF
城乡融合视角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优化 被引量:18
17
作者 龚华 仝德 +1 位作者 张楚婧 潘向向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44,52,共8页
基于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政策发展脉络和各地实践案例的解析,归纳出两种模式:一是以农用地整理和生态修复为主的建设用地调整与腾挪为主的建利益平衡机制,推动建设用地提质增效。结合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和建设用地增存并举的趋势,提出... 基于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政策发展脉络和各地实践案例的解析,归纳出两种模式:一是以农用地整理和生态修复为主的建设用地调整与腾挪为主的建利益平衡机制,推动建设用地提质增效。结合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和建设用地增存并举的趋势,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3模式,即“空间优化+产权调整+利益统筹”的新模式,将空间规划方案、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利益测算与平衡方案同步纳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统筹安排各类整治用地,统一开展土地征收、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等土地制度集成创新,多途径达成各利益主体诉求,形成有助于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土地利用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模式优化 利益统筹
下载PDF
促进绿色建筑投资,助力中国建筑业的低碳转型
18
作者 张磊 仝德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1年第12期25-28,共4页
在气候问题频发的今天,探索绿色建筑也必然成为建筑行业的转型方向。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初始于对居住环境的优化。早在20世纪30年代,诸如洛克菲勒中心等建筑就曾尝试通过空中花园的方式,在建筑中融入自然景观,提升... 在气候问题频发的今天,探索绿色建筑也必然成为建筑行业的转型方向。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初始于对居住环境的优化。早在20世纪30年代,诸如洛克菲勒中心等建筑就曾尝试通过空中花园的方式,在建筑中融入自然景观,提升建筑的整体舒适度。在这个阶段,绿色二字更多指代的是自然的装饰性功能,强调人的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转型方向 空中花园 居住环境 洛克菲勒中心 低碳转型 建筑业 融入自然
下载PDF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发展的空间交互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储君 刘一鸣 +1 位作者 林雄斌 仝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1-298,共8页
通过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基于2011和2016年241个城市样本数据,研究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双向互馈及其空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考虑内生性后,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滞后项系数显著为正,地方政府在投资行为上模仿彼此;(2)基础... 通过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基于2011和2016年241个城市样本数据,研究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双向互馈及其空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考虑内生性后,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滞后项系数显著为正,地方政府在投资行为上模仿彼此;(2)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双向互促作用。建议加强对基础设施投资的预算管理,改革晋升绩效考核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性 溢出 资源流动 重复建设 空间联立方程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广东省乡村聚落发展格局与类型划分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龙嘉骞 仝德 冯长春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3-138,共6页
科学认识乡村发展水平、合理划分乡村聚落发展类型有利于揭示乡村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文章以广东省为例,以乡村聚落斑块为基本单元,基于多源数据分析乡村聚落发展的水平空间格局,从乡村聚落发展水平、产业... 科学认识乡村发展水平、合理划分乡村聚落发展类型有利于揭示乡村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文章以广东省为例,以乡村聚落斑块为基本单元,基于多源数据分析乡村聚落发展的水平空间格局,从乡村聚落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乡区位3个维度构建了乡村聚落发展类型划分指标体系,并利用SOFM神经网络进行乡村聚落发展类型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的乡村聚落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差异性格局,高水平乡村聚落集中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粤西、粤北地区的乡村聚落发展水平较低;广东省乡村聚落可划分为偏远低水平农业主导型、远郊较低水平农业主导型、近郊中等水平农工业主导型、城市周边高水平工商业主导型4类。针对不同发展类型的乡村聚落,文章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类型划分 规划策略 广东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