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中心主义”机制的突破与敞开——论科幻小说《我这样的机器》《克拉拉与太阳》中的人机关系
1
作者 代佳斯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5-104,共10页
麦克尤恩的《我这样的机器》与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均是新近讨论人工智能议题最受欢迎的文学代表作品,两部小说共同向读者展示了机器人“敞开”进入人类世界的三种可能性:机器人可以凝视(所看),机器人具有自主的情感意识(所想),... 麦克尤恩的《我这样的机器》与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均是新近讨论人工智能议题最受欢迎的文学代表作品,两部小说共同向读者展示了机器人“敞开”进入人类世界的三种可能性:机器人可以凝视(所看),机器人具有自主的情感意识(所想),机器人还可以创作文学甚至替代人类(所为)。然而,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机制的能动作用下,机器人的相继毁灭无疑是现代语境下新型“奥斯维辛大门的敞开”。在设想的新型“人机关系”中,当机器人开始具备人类的特征与意识,人类应该共情这一新型他者,审视自身,破除人类中心主义视角的傲慢与偏见,构建人机共享新型的“人类机制”,这些正是小说持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小说 《我这样的机器》 《克拉拉与太阳》 人机关系 人工智能 敞开
下载PDF
论《萨巴斯剧院》中的老龄化问题
2
作者 代佳斯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萨巴斯剧院》是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后期关于老年叙事的重要作品。以西塞罗为代表的主流老年观认为进入黄昏期的老年人应是摈弃欲望而顺从超然的沉寂智慧型人格。但是在《萨巴斯剧院》中,罗斯笔下的老年人突破了既定刻板印象,其... 《萨巴斯剧院》是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后期关于老年叙事的重要作品。以西塞罗为代表的主流老年观认为进入黄昏期的老年人应是摈弃欲望而顺从超然的沉寂智慧型人格。但是在《萨巴斯剧院》中,罗斯笔下的老年人突破了既定刻板印象,其身上充满了反主流意识形态的否定性元素,他们以性充盈抵抗晚年生活中的孤独与衰老,藉疯狂性爱带来的尖锐的体验感暂时性遗忘世界,从而对抗死亡带来的焦虑。本文借鉴巴塔耶的欲望理论,旨在揭示小说中老年色情和越界欲望实然是一种去蔽的本真性暴力,并深入审视孤独焦虑的老年主体如何冒犯并对抗意识形态世界中的非本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萨巴斯剧院》 老年 色情 反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失落的共同体:麦克尤恩小说《蟑螂》的“脱欧”影射
3
作者 代佳斯 《外语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7,F0003,共9页
2019年9月,英国当代著名作家麦克尤恩发表的作品《蟑螂》是对英国“脱欧”事件的直接回应。借助“蟑螂变形为政客”这一诞妄想象,亲欧派的麦克尤恩认为正是因为民粹政客如蟑螂般狂热昏庸,才导致英国政局走向混乱、走向“脱欧”。英国主... 2019年9月,英国当代著名作家麦克尤恩发表的作品《蟑螂》是对英国“脱欧”事件的直接回应。借助“蟑螂变形为政客”这一诞妄想象,亲欧派的麦克尤恩认为正是因为民粹政客如蟑螂般狂热昏庸,才导致英国政局走向混乱、走向“脱欧”。英国主动脱离欧盟共同体在小说当中被漫画式地讽喻呈现,这不仅是现实意义上政治、地缘共同体的丧失,同时也是形而上的友爱精神共同体的丧失。此外,麦克尤恩还通过对“脱欧”事件的荒诞书写揭示了甚嚣尘上的民粹主义政治精神,也再次引导人们去思考现代社会中深度相通的内在性与亲密性如何成为可能,以及理想共同体又该如何持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蟑螂 脱欧 共同体
原文传递
“我宁愿不”:《抄写员巴特尔比》的“事件性”宣言 被引量:1
4
作者 代佳斯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8-158,共11页
巴特尔比出现在华尔街无疑是一个事件。作为一个独体,巴特尔比言行诸方面均展现出特异性。这一人物不仅在文学史上常写常新,从心理层面分析,我们同样可以借此窥测19世纪办公室男性之间的同性情愫。作为抄写员和流浪汉的巴特尔比,其双重... 巴特尔比出现在华尔街无疑是一个事件。作为一个独体,巴特尔比言行诸方面均展现出特异性。这一人物不仅在文学史上常写常新,从心理层面分析,我们同样可以借此窥测19世纪办公室男性之间的同性情愫。作为抄写员和流浪汉的巴特尔比,其双重身份的不合时宜性也隐晦暗示了梅尔维尔对当时美国司法制度和社会慈善制度的批判。具有事件性的巴特尔比在与周围环境的遭遇中,给各种自明性的道德观念和职场准则造成了巨大的震惊与撼动。与此同时,巴特尔比的人物设定在某种程度上也对传统主体论产生冲击与动摇。换言之,巴特尔比超出了当时美国雇佣、司法与金融等多重约定俗成的规则框架,动摇且解构了哲学主体论的言说范围及可能性,成为一个特异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体 自明性 事件 动摇
原文传递
凝视与反凝视:论《只爱陌生人》的身体物质性叙事
5
作者 代佳斯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凝视越来越成为意义建构、生成、隐喻的象征性主体实践活动。在《只爱陌生人》这部小说中,麦克尤恩通过凝视与反凝视的交互叙事建构并解构了凝视话语机制对身体的外部刻写与肉身戕害。同时,小说文本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哲学、美学传统... 凝视越来越成为意义建构、生成、隐喻的象征性主体实践活动。在《只爱陌生人》这部小说中,麦克尤恩通过凝视与反凝视的交互叙事建构并解构了凝视话语机制对身体的外部刻写与肉身戕害。同时,小说文本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哲学、美学传统中身体物质双重属性的回应:一方面,身体作为能指,是外部所指的物质载体;另一方面,身体作为符号,既是内部的再现,又是再现的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爱陌生人》 凝视 身体 物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