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添加氯离子对Ni/CeO_2催化剂CO选择甲烷化反应催化性能的促进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志明 代倩子 马宏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9-434,440,共7页
采用浸渍方法制备NiO(Clx)/CeO_2系列样品,经还原后得到Ni(Clx)/CeO_2催化剂,用于富氢气体中CO的选择甲烷化反应,考察Cl/Ce原子比(x)对CO选择甲烷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氯离子能够显著抑制CO_2甲烷化反应,因而可使富氢气体中C... 采用浸渍方法制备NiO(Clx)/CeO_2系列样品,经还原后得到Ni(Clx)/CeO_2催化剂,用于富氢气体中CO的选择甲烷化反应,考察Cl/Ce原子比(x)对CO选择甲烷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氯离子能够显著抑制CO_2甲烷化反应,因而可使富氢气体中CO浓度降至10-5以下并且CO甲烷化反应选择性不低于50%,满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对燃料的要求.通过CO和CO_2吸附实验、程序升温还原(TPR)测定以及物相组成和晶粒尺寸分析,揭示添加氯离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镍 二氧化铈 氯离子 CO选择甲烷化 氢气精制
下载PDF
UPLC-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新烟碱类杀虫剂 被引量:3
2
作者 虞霖 徐枫 +3 位作者 袁卫冕 代倩子 胡心慕 范妙立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2期42-45,共4页
水样经离心后,采用直接进样-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中9种新烟碱类杀虫剂。试验表明,该方法在20.0 ng/L~2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2.9 ng/L~8.4 ng/L,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81.2%~109%,测定6次结果... 水样经离心后,采用直接进样-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中9种新烟碱类杀虫剂。试验表明,该方法在20.0 ng/L~2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2.9 ng/L~8.4 ng/L,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81.2%~109%,测定6次结果的RSD为4.1%~13.9%,基质效应不明显。将该方法用于测定太湖22条主要入湖河道,结果呋虫胺、噻虫胺、吡虫啉、氯噻啉、噻虫嗪等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均有不同程度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 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法 水质
下载PDF
2007年以来太湖总磷污染负荷质量平衡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毛新伟 代倩子 +2 位作者 吴浩云 徐枫 李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94-1603,共10页
磷是太湖富营养化的关键性指标,为了解太湖总磷内、外源变化趋势及特征,从总磷污染负荷动态平衡角度分析太湖总磷主要来源与总磷浓度高位波动的原因,本研究基于2007年以来长时序水量水质监测资料和调查数据,开展了太湖进出各途径的总磷... 磷是太湖富营养化的关键性指标,为了解太湖总磷内、外源变化趋势及特征,从总磷污染负荷动态平衡角度分析太湖总磷主要来源与总磷浓度高位波动的原因,本研究基于2007年以来长时序水量水质监测资料和调查数据,开展了太湖进出各途径的总磷负荷质量平衡估算及分析。结果表明,2007—2020年入湖河道输入总磷负荷为1835~2799 t,占太湖总磷负荷的55%~73%,是外源输入最主要的途径;大气干湿沉降输入353~1380 t,占太湖总磷负荷量的12%~38%,是太湖总磷外源输入的第二大途径;太湖水体中总磷负荷量约占8%~15%。出湖河道输出总磷负荷量为516~906 t,占太湖总磷负荷量的13%~30%;水生动植物捕捞总磷负荷量为115~312 t,占太湖总磷负荷量的4%~12%,水厂输出占2%~3%左右;约41%~74%的总磷负荷量滞留于太湖湖体中,成为影响太湖总磷浓度的重要内源。同时,太湖地区气温升高、太湖水体流动速度加快一定程度上又加速了内源污染释放,使其成为总磷改善的限制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总磷 污染负荷 质量平衡 影响分析
下载PDF
2014-2018年太湖梅梁湖和东太湖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代倩子 张坤 徐彬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84,共3页
2014年1月-2018年12月,每月对梅梁湖和东太湖的8个站点开展水质监测,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等4项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2014年相比,2018年梅梁湖总磷浓度基本保持不变,而东太湖总磷浓度明显升高。201... 2014年1月-2018年12月,每月对梅梁湖和东太湖的8个站点开展水质监测,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等4项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2014年相比,2018年梅梁湖总磷浓度基本保持不变,而东太湖总磷浓度明显升高。2015年以后,东太湖等水域的沉水植物分布面积骤减。东太湖总磷浓度与水体透明度极显著负相关,沉水植物分布面积减少导致底泥再悬浮强度上升,这可能是导致2014-2018年东太湖总磷浓度呈上升趋势的一个主要原因。现阶段加强太湖沉水植物保护,尽快恢复太湖沉水植物分布面积至2014年水平,是改善东太湖水质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变化 沉水植物 梅梁湖 东太湖
下载PDF
太湖区域1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污染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代倩子 徐枫 +1 位作者 虞霖 毛新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共6页
为了解太湖区域磺酰脲类除草剂污染水平、空间分布,作者于2019年10月对太湖及主要入湖河道开展了1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监测分析,采用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对采集的55个地表水样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磺酰... 为了解太湖区域磺酰脲类除草剂污染水平、空间分布,作者于2019年10月对太湖及主要入湖河道开展了1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监测分析,采用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对采集的55个地表水样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太湖和22条入湖河道中站点检出率分别为100%、90.9%,检出种类为7种、8种,浓度总值为1.69~38.1 ng/L、ND~70.7 ng/L;若以农产品中最大残留量的1%作为地表水中磺酰脲类除草剂限值(500 ng/L~1μg/L)参考,污染水平总体不高;甲磺隆(浓度范围ND~50.64 ng/L,检出率94.5%)和苄嘧磺隆(浓度范围ND~12.8 ng/L,检出率92.7%)残留最高、分布最广,氯嘧磺隆和烟嘧磺隆其次,浓度合计占总值85%以上。受区域农业种植面积及种类、河道流向和水量影响,宜兴市入湖河道污染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并社渎港最高;太湖西北部竺山湖、西部沿岸区污染相对较重,并呈向东南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类除草剂 太湖 主要入太湖河道 污染特征
下载PDF
在线SPE-UPLC-QTRAP MS测定水中1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 被引量:1
6
作者 虞霖 徐枫 +2 位作者 代倩子 范妙立 沈一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0-254,共5页
采用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技术建立了水中甲磺隆、噻吩磺隆、烟嘧磺隆、氯磺隆、胺苯磺隆、苄嘧磺隆、氯嘧磺隆、吡嘧磺隆、环氧嘧磺隆、醚苯磺隆、甲嘧磺隆、氟磺隆及氟嘧磺隆1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 采用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技术建立了水中甲磺隆、噻吩磺隆、烟嘧磺隆、氯磺隆、胺苯磺隆、苄嘧磺隆、氯嘧磺隆、吡嘧磺隆、环氧嘧磺隆、醚苯磺隆、甲嘧磺隆、氟磺隆及氟嘧磺隆1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检测方法。水样经滤膜过滤后经Oasis HLB在线柱富集净化,以Kinetex C_(18)色谱柱分离,用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多反应监测(MRM)信息依赖采集(IDA)增强子离子(EPI)扫描方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EPI谱库确证辅助定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2.0~5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加标回收率为71.4%~111.2%,相对标准偏差在2.7%~10.3%(n=6),方法检出限为0.4~0.6 ng/L,基质效应为-17.9%~13.8%。利用该方法对太湖水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除醚苯磺隆和氟嘧磺隆外,其余11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均有不同程度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固相萃取 线性离子阱 磺酰脲类除草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太湖
下载PDF
Ceria supported nickel catalysts for CO removal from H_2-rich gas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志明 代倩子 +1 位作者 马宏伟 李展平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213-1220,共8页
CO in H2-rich gas must be removed to meet various requirements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Four methods, i.e., the precipitation method using aqueous ammonia, the complexing method using urea, the complexing method us... CO in H2-rich gas must be removed to meet various requirements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Four methods, i.e., the precipitation method using aqueous ammonia, the complexing method using urea, the complexing method using citric acid and the precipitation method using ammonium carbonate, were adopted to prepare samples NiO/CeO2 as catalyst precursors for removal of CO from H2-rich gas via selective methanation reaction. The sample NiO/CeO2 prepared by the precipitation method using aqueous ammonia as precipitant exhibited the highest catalytic activity both for CO methanation and for CO2 methanation after reduction prior to the catalytic reaction. Chlorine ion was then doped to suppress CO2 conversion. Effect of chlorine doping was investigated. Over the optimal catalyst 40%Ni(Cl(0.2))/CeO2, CO in the H2-rich gas was removed to below 10 ppm with selectivity of 60% or higher at reaction temperatures 230–250 ℃ in the test period of 7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selective methanation NICKEL CERIA chlorine doping adsorption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