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放化疗前后CT灌注参数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代光政 田翠丽 +1 位作者 刘澜涛 单静文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2081-208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放化疗前后CT灌注参数变化,探讨CT灌注参数在肺癌放化疗早期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所有96例肺癌患者于治疗前及放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CT灌注扫描,计算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造影剂到达峰值时间(... 目的研究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放化疗前后CT灌注参数变化,探讨CT灌注参数在肺癌放化疗早期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所有96例肺癌患者于治疗前及放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CT灌注扫描,计算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造影剂到达峰值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比较治疗前及放化疗2个周期后肿瘤最大径和CT灌注参数,并比较放化疗2个周期后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缓解和未缓解患者的上述参数。结果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放化疗后早期肿瘤最大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放化疗后2周BF、BV、PS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未缓解组BF、BV、TTP、PS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早期鳞癌、腺癌缓解组BF、BV、PS低于未缓解组(P<0.01),小细胞癌缓解组、未缓解组BF、BV、TTP、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能够在肿瘤形态学改变之前反映非小细胞癌放化疗疗效,为治疗方案的实施和及时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灌注成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和局灶性机化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5
2
作者 刘澜涛 代光政 +1 位作者 田翠丽 单静文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7期1438-1444,共7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PLC)和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cal organizing pneumonia,FOP)诊断中价值。方法:搜集PLC患者78例(PLC组)和FOP患者35例(FOP组)的CT检查资料和临床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PLC)和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cal organizing pneumonia,FOP)诊断中价值。方法:搜集PLC患者78例(PLC组)和FOP患者35例(FOP组)的CT检查资料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CT平扫和增强影像特点。结果:PLC组外带分布率低于FOP组(44.87%vs.80.00%),内带分布率高于FOP组(24.36%vs.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C组大病灶空洞(25.71%vs.73.68%)、紧贴胸膜(22.86%vs.84.21%)与FO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管集束征(大病灶80.00%vs.36.84%,小病灶72.09%vs.31.25%)、毛刺、支气管充气征(大病灶31.43%vs.78.95%,小病灶30.23%vs.75.00%)、结构疏松(大病灶5.71%vs.47.37%,小病灶4.65%vs.43.75%)、胸膜凹陷(大病灶0 vs.52.63%,小病灶20.93%vs.81.2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个征象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进行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PLC组动脉期净增CT值[大病灶(18.61±9.55)Hu v s.(2 9.6 0±1 2.3 5)Hu;小病灶(1 9.3 4±9.0 6)Hu v s.(2 8.7 2±1 1.0 9)Hu]和总增加CT值[大病灶(32.76±10.91)Hu vs.(44.53±12.29)Hu;小病灶(29.45±10.70)Hu vs.(41.10±11.89)Hu]均低于F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LC和FOP的CT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和差异性,MSCT可清晰显示出上述特征性和差异性,在两种病灶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SCT灌注成像在SPN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对恶性结节分化程度的评价 被引量:22
3
作者 田翠丽 刘澜涛 +1 位作者 代光政 单静文 《临床肺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SPN)鉴别诊断和评价恶性结节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对96例SPN患者进行MSCT灌注扫描,比较不同病变性质SPN的CT灌注参数和时间-密度曲线(TDC)特点,并比较恶性SPN不同分化程度病灶的CT灌注参数。结果恶...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SPN)鉴别诊断和评价恶性结节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对96例SPN患者进行MSCT灌注扫描,比较不同病变性质SPN的CT灌注参数和时间-密度曲线(TDC)特点,并比较恶性SPN不同分化程度病灶的CT灌注参数。结果恶性结节BV、PS均高于炎性结节(P<0.05),MTT低于炎性结节(P<0.05);恶性结节、炎性结节的BF、BV、PS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P<0.01),MTT低于低于良性结节(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BV≥5m L/100g且PS≥15m L/min·100g为阈值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均高于BV≥5m L/100g或PS≥15m L/min·100g。TDC曲线类型:恶性结节以速升速降型为主,炎性结节速生缓降型为主;良性结节以缓升缓降型为主。高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的恶性SPN的BF值呈降低趋势(P<0.05),BV、MTT、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恶性结节的CT灌注参数、BF值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387,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BV、PS值联合检测结合TDC曲线形态对SPN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F值测定可反应恶性SPN的分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灌注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在肺癌的预后及放化疗疗效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梦颖 代光政 李智勇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2年第4期781-786,共6页
动态增强MR成像是一种无创性、功能性的检查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参数来实时反映肿瘤组织内部的血流灌注变化等微观信息,借此可以早于肿瘤的形态学改变之前就能够体现治疗效果的变化情况,在对肺癌靶向治疗,放化疗后的组织学变化以及临床疗... 动态增强MR成像是一种无创性、功能性的检查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参数来实时反映肿瘤组织内部的血流灌注变化等微观信息,借此可以早于肿瘤的形态学改变之前就能够体现治疗效果的变化情况,在对肺癌靶向治疗,放化疗后的组织学变化以及临床疗效评价方面已经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回顾相关文献就此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功能磁共振 动态增强成像 疗效评价
下载PDF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风险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祖雪 代光政 林铁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8-812,共5页
目的:研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行玻璃体切割术(PPV)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10/2020-09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行23G PPV治疗且随访至少12mo资料完整的PDR患者。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 目的:研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行玻璃体切割术(PPV)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10/2020-09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行23G PPV治疗且随访至少12mo资料完整的PDR患者。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NVG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变量,分析评估NVG发生的累积风险比。结果:纳入PDR患者151例169眼,平均随访时间18.07±12.55(1~79)mo,其中30眼(17.8%)发生NVG,平均发生NVG时间为PPV术后6.27±4.01(1~17)mo, 50%(15眼)的NVG发生在术后5mo内,NVG在术后3、6、12mo的累积风险比分别为4.8%、12.6%、18.1%。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OR=3.077, 95%CI:1.203~7.869,P=0.019)、术前虹膜红变(OR=7.897, 95%CI:1.313~47.498,P=0.024)及术前对侧眼发生NVG(OR=22.108, 95%CI:1.562~312.861,P=0.022)是NVG发生的危险因素;术中视网膜激光数量(OR=0.772, 95%CI:0.666~0.893,P=0.001)是NVG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PPV治疗PDR后NVG发生率为17.8%,其中50%患者发生在术后5mo。术前基线视力差、虹膜红变及对侧眼患有NVG的PDR患者在PPV术后易发生NVG,术中充足的视网膜激光光凝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PV治疗PDR后需密切随访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风险因素
下载PDF
上呼吸道感染后伴嗅觉功能障碍者嗅觉相关脑皮层的MRI体积测量 被引量:3
6
作者 代光政 伍建林 +1 位作者 周世昱 沈晶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0-274,共5页
目的 利用MRI测量上呼吸道感染后伴嗅觉功能障碍患者嗅觉相关脑皮层体积,并对脑皮层体积差异进行分析.方法 搜集上呼吸道感染后伴嗅觉功能障碍患者(患者组)及性别、年龄相匹配健康成人(对照组)各15例进行全脑三维结构MR扫描,采用Dr.... 目的 利用MRI测量上呼吸道感染后伴嗅觉功能障碍患者嗅觉相关脑皮层体积,并对脑皮层体积差异进行分析.方法 搜集上呼吸道感染后伴嗅觉功能障碍患者(患者组)及性别、年龄相匹配健康成人(对照组)各15例进行全脑三维结构MR扫描,采用Dr.View软件测量双侧大脑半球嗅觉相关皮层结构并计算体积,包括内嗅皮层(EC)、嗅周皮层(PRC)及岛叶皮层(IC)体积.采用Sniffin' Sticks法按照侧别对患者组与对照组进行嗅觉功能评价,包括嗅觉阈值(THR)、气味辨别(DIS)和气味识别(ID),将3种测试结果之和作为嗅觉功能评分(TDI).患者组与对照组EC、PRC、IC体积的差异以年龄及全脑颅内容积作为协变量采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THR、DIS、ID、TDI嗅觉功能差异以年龄作为协变量采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 (1)患者组左、右侧EC体积分别为(1.5±0.3)、(1.6±0.1)cm3,对照组分别为(1.7±0.2)、(1.8 ±0.3)cm3;患者组左、右侧PRC体积分别为(1.9±0.4)、(1.9±0.3)cm3,对照组分别为(2.5±0.8)、(2.3±0.7)cm3;患者组左、右侧IC体积分别为(5.2±0.4)、(5.8 ±0.5)cm3,对照组分别为(5.8±0.8)、(6.7±0.2)cm3;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患者组EC、PRC、IC体积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913、4.793、7.832、5.574、9.842、7.221,P值均<0.05).(2)患者组与对照组嗅觉功能评分比较,患者组THR、DIS、ID及TDI功能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4.508、118.774、93.039、53.692、74.139、53.626、91.842、91.696,P值均<0.01).结论 MRI可对嗅觉相关脑皮层进行体积测定,上呼吸道感染后伴嗅觉功能障碍患者EC、PRC及IC体积较正常人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障碍 呼吸道感染 内嗅皮层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