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综合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
1
作者 代兰海 宋娟 +1 位作者 刘焕波 宋永永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2期217-222,共6页
生态屏障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评价对于总结生态屏障建设成效与问题及落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生态耦合视角,在构建生态屏障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础... 生态屏障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评价对于总结生态屏障建设成效与问题及落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生态耦合视角,在构建生态屏障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15—2020年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状况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并据此提出提升策略。结果表明:(1)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综合指数呈小幅上升态势,生态屏障建设处于发展提升阶段,流域生态安全多处于一般和较差状态;(2)流域生态屏障建设成效空间上整体呈现出自西往东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张掖市生态屏障建设成效明显,生态屏障建设综合指数稳步提升。基于上述研究,建议从社会—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将生态屏障建设融入流域建设全过程,在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等方面进行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统筹推进流域生态屏障建设转型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屏障建设 生态安全 社会—生态耦合视角 河西内陆河流域
下载PDF
张掖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2
作者 宋娟 代兰海 《北方经贸》 2024年第8期151-154,共4页
非遗资源旅游开发利用是实现旅游业、非遗保护传承事业双赢格局的重要选择路径。张掖市非遗资源丰富,在梳理研究张掖市非遗资源旅游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张掖市非遗文化旅游深化融合发展提供有益... 非遗资源旅游开发利用是实现旅游业、非遗保护传承事业双赢格局的重要选择路径。张掖市非遗资源丰富,在梳理研究张掖市非遗资源旅游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张掖市非遗文化旅游深化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利用 旅游品牌 互动融合 张掖市
下载PDF
西安城市化演进过程的多层面分析与趋势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薛东前 代兰海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9-102,共4页
西安城市化演进过程与生产力布局阶段性,具有一致性的规律。文章从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时间序列、城市化水平提高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其演化特征,特别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其规律性,指出西安市城市化的效率在各时期不断... 西安城市化演进过程与生产力布局阶段性,具有一致性的规律。文章从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时间序列、城市化水平提高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其演化特征,特别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其规律性,指出西安市城市化的效率在各时期不断提升(结构弹性减小),集约化程度提高,城市化、非农化逐步走向合理。城市化水平整体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过程又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城市化变化与人均增长满足指数规律,城镇密度与关系的模型满足直线关系。最后文章从人口迁移、人口密度变化、城市化圈层分布和卫星城镇的发展及分工等方面对人口城市化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时间序列 相关性 趋势 西安市
下载PDF
张掖绿洲农业生态安全评价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国军 康艳丽 +2 位作者 刘焕波 代兰海 李海军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2期8-12,共5页
文章以P-R-S(压力-状态-响应)为评价模型,从农业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3方面构建了一个3层次绿洲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综合评价法对张掖绿洲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2年来农业生态安全水... 文章以P-R-S(压力-状态-响应)为评价模型,从农业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3方面构建了一个3层次绿洲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综合评价法对张掖绿洲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2年来农业生态安全水平较低,但安全指数呈上升趋势。最后,提出绿洲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P-R-S模型 绿洲农业 张掖
下载PDF
本科教学评估下的实践性教学的定位与探索——以高校地理课程为例
5
作者 代兰海 南永慧 刘焕波 《河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00-104,共5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环境问题的挑战,地理基础教育理念已经发生悄然变更,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设置课程目标,以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未来公民。与之相呼应,高校地理教育亦应进行大胆创新和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环境问题的挑战,地理基础教育理念已经发生悄然变更,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设置课程目标,以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未来公民。与之相呼应,高校地理教育亦应进行大胆创新和改革。在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的契机下,我们认为对高校地理实践教学的重新定位是把握以上三个维度的重要问题,为此应建立地理教育的"通过-关于-为了"三维结构模式。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地理实践教学予以探索,包括:减少理论讲解内容,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淡化学科内部实习界限,实行团队合作;消除教学实践地点选取盲从,加强本土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性教学 定位 探索
下载PDF
甘州区1949-2007年粮食生产机制多因素分析
6
作者 孙国军 刘焕波 代兰海 《河西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1-45,共5页
利用1949-2007年的甘州区粮食生产长时间序列统计数据,分析了近60年来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并从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业生产条件、复种指数等方面对粮食总产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耕... 利用1949-2007年的甘州区粮食生产长时间序列统计数据,分析了近60年来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并从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业生产条件、复种指数等方面对粮食总产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耕地增幅较小、人口增幅大的背景之下,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均增大。主要原因在于:1粮食单产持续的增加;2玉米大面积种植且高产;3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等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4复种指数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生产机制 人均粮食产量 甘州区
下载PDF
生态脆弱能源区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演化机制——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 被引量:21
7
作者 宋永永 薛东前 代兰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8-1337,共10页
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运用综合指数法、协调发展度模型和PCA模型方法,构建协调发展变化模型,借助GIS和SPSS技术,研究2000-2015年生态脆弱能源区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时空特征,揭示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时空协调演进机制。结果表明:2000... 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运用综合指数法、协调发展度模型和PCA模型方法,构建协调发展变化模型,借助GIS和SPSS技术,研究2000-2015年生态脆弱能源区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时空特征,揭示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时空协调演进机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晋陕蒙接壤区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长期处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县域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由"北高南低"演化为"中部高周边低"的空间分异特征;榆阳区、府谷县、横山县、神木县、东胜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的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显著提升,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兴县、达拉特旗和托克托县的协调发展度出现下降态势;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时空协调演进是居住环境因子、产业结构因子、基础设施因子、公共服务设施因子和政府宏观政策调控因子等多重动力因子综合驱动的结果。据此提出推进区域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向优质协调发展类型演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经济发展 时空分异 协调发展机制 晋陕蒙接壤区
下载PDF
边疆生态旅游地游客空间感知与地方想象研究——以内蒙古额济纳绿洲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代兰海 薛东前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02-1312,共11页
旅游地感知是旅游地理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游客空间感知与地方想象研究对推动边疆生态旅游地品牌化建设,促进边疆“去边缘化”和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额济纳绿洲为例,综合集成内容分析法、社... 旅游地感知是旅游地理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游客空间感知与地方想象研究对推动边疆生态旅游地品牌化建设,促进边疆“去边缘化”和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额济纳绿洲为例,综合集成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文本分析法与社会访谈法,探讨了边疆生态旅游地游客空间感知意象特征与地方想象建构过程。结果表明:(1)绿洲景观生态与自然风貌是生态旅游地空间感知中最主要的部分,其中,胡杨林在游客空间感知意象网络中居于核心位置,胡杨符号成为游客审美和消费偏好。(2)K-核分析发现,胡杨要素贯穿所有凝聚子群层次变化过程,胡杨景观及其延伸的社会文化意义是游客重点关注的内容。随着K-核级数增加,游客由着重关注绿洲胡杨森林景观向绿洲森林、地貌、水体等综合自然景观过渡,绿洲人文景观除黑城遗址和策克口岸外,其他较少受到游客青睐。(3)基于边疆独特的景观符号、典型的地域符号和层累的文化符号,借助真实空间的具身体验和想象空间的文化建构,游客对额济纳绿洲展开丰富的生命想象、边塞想象与秘境想象,塑造出绿洲鲜明的地方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生态旅游地 空间感知 地方想象 地方性 额济纳绿洲
下载PDF
纵向嵌入治理与绿洲生态空间生产:额济纳绿洲生态治理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代兰海 薛东前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59-1470,共12页
绿洲是干旱内陆区的精华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地区,加强绿洲生态治理研究对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长期以来,绿洲生态治理研究强调通过技术手段、经济措施促进绿洲生态系统恢复,对行动主体在生态治理中... 绿洲是干旱内陆区的精华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地区,加强绿洲生态治理研究对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长期以来,绿洲生态治理研究强调通过技术手段、经济措施促进绿洲生态系统恢复,对行动主体在生态治理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影响了绿洲生态治理成效和可持续性。以额济纳绿洲为案例,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援引空间生产理论和区域治理理论,通过政策工具组合分析,探究纵向嵌入治理下绿洲生态空间生产过程。结果表明:(1)中央政府的机构嵌入打破了传统“以粮为纲”的水资源配置导向,流域用水制度从“粮食生产偏好”向“生态保护偏好”转变,绿洲被建构为国家生态保育空间,成为中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中央政府的行政嵌入重塑了流域用水关系和水权秩序,促成了黑河干流水量调度,实现了绿洲来水增多化,干涸多年的东居延海出现稳定水面被开辟为生态旅游景区,由戈壁沙漠湖泊湿地转变为生态观光旅游胜地,重构了黑河尾闾生态空间。(3)中央政府的规则嵌入解决了绿洲工程建设中资金短缺问题,通过对绿洲灌溉的人工化控制和绿洲生态保护区化治理,实现了绿洲河网渠系化与绿洲空间功能化,绿洲由边境牧业生产生活空间转变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嵌入治理 生态空间生产 生态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 额济纳绿洲
下载PDF
不同户籍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及其决定因素--以西安市典型社区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代兰海 薛东前 +2 位作者 黄晶 宋永永 马蓓蓓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4,共8页
以西安市典型社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运用语义差别法、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不同户籍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状况进行分析,并比较其决定因素。结果显示:异地户籍新城市贫困群体在所有生活环境感知指标上均... 以西安市典型社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运用语义差别法、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不同户籍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状况进行分析,并比较其决定因素。结果显示:异地户籍新城市贫困群体在所有生活环境感知指标上均低于本地户籍新城市贫困群体,其中有9项指标显著低于本地户籍新城市贫困群体。不同户籍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的决定因素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社区居住环境、住房条件、自然环境对本地户籍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有显著影响,社会环境、通勤条件影响不明显;与其相比,除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外,社会环境、通勤条件对异地户籍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也有显著影响,住房条件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类型 新城市贫困群体 生活环境感知 西安
下载PDF
“一带一路”建设与西部边疆生态治理重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代兰海 薛东前 《社科纵横》 2021年第2期40-47,共8页
中国西部边疆是中国具有特殊战略地位的地区,加强西部边疆生态治理研究,对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治理理论,通过构建生态治理框架,探讨“一带一路”建设下西部边疆生态治理重构总体思路,结果发现:1.... 中国西部边疆是中国具有特殊战略地位的地区,加强西部边疆生态治理研究,对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治理理论,通过构建生态治理框架,探讨“一带一路”建设下西部边疆生态治理重构总体思路,结果发现:1.“一带一路”建设打破了民族国家边界,将西部边疆置于跨区域互动的长链条之中,西部边疆成为面向国内外的中心,在重塑其空间形态的同时,也重构了区域生态区位;2.传统以经济优先发展、条块分治管理、社会有限参与、“国家主义”惯性为特征的生态治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西部边疆生态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和跨境性需求,亟需转型提升;3.西部边疆生态治理重构是一个涉及“价值—制度—行动”的系统工程,理念革新、体制完善、结构优化与能力提升是区域生态治理重构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建设 生态区位 生态治理 生态安全 西部边疆
下载PDF
陕北能源开发区县域社会剥夺的空间差异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宋永永 薛东前 +2 位作者 代兰海 仲俊涛 夏四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7,共9页
运用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社会剥夺指数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系统研究陕北能源开发区县域社会剥夺地域特征、空间模式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陕北能源开发区县域社会剥夺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县域社会剥夺指... 运用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社会剥夺指数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系统研究陕北能源开发区县域社会剥夺地域特征、空间模式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陕北能源开发区县域社会剥夺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县域社会剥夺指数平均值由0.351降至0.254。2)陕北能源开发区县域社会剥夺地域差异显著。榆林市县域社会剥夺水平差距最大,高于研究区县域平均水平,延安市县域社会剥夺水平差距相对较小,榆林南六县和延安南五县社会发展处于相对均衡状态。3)陕北能源开发区县域社会剥夺空间模式由"双核对称式"演变为"双核组团式",县域社会剥夺热点区由区域中部转移至北部地区,总体呈现能源经济县域社会剥夺强度加大而农业经济县域社会剥夺强度减弱的变化模式。4)县域社会剥夺空间格局是经济发展、政策设计、区域开发和路径依赖等因素长期交互耦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统筹推进区域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新时期实现能源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剥夺 地域分异 空间模式 作用机制 陕北能源开发区
下载PDF
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及影响因子分析——以西安市典型社区为例
13
作者 代兰海 薛东前 +2 位作者 黄晶 宋永永 马蓓蓓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6期788-793,831,共7页
基于西安市典型社区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语义差别法、假设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存在局限性,绝大多数生活环境感知指标都偏向中等水平。在居住面积、设施... 基于西安市典型社区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语义差别法、假设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存在局限性,绝大多数生活环境感知指标都偏向中等水平。在居住面积、设施状况等指标上,主观感知与客观事实的偏差较大;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存在群体差异,户籍对生活环境感知影响显著,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仅有部分影响,性别基本无影响;影响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的社区环境指标可归纳为居住环境因子、住房条件因子、社会环境因子和居住区位因子。其中,居住环境因子影响强度最大,其他各因子依次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市贫困群体 生活环境感知 群体差异 社区环境
下载PDF
黄土高原县域城镇化的地域分异与动因机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宋永永 马蓓蓓 +2 位作者 李武斌 董朝阳 代兰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21,共13页
以黄土高原341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区,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分区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从区域和分区两个层面分析1990—2015年黄土高原县域城镇化的地域分异特征,揭示黄土高原县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成的动因机制。结果表明:(1)1990... 以黄土高原341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区,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分区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从区域和分区两个层面分析1990—2015年黄土高原县域城镇化的地域分异特征,揭示黄土高原县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成的动因机制。结果表明:(1)1990—2015年,黄土高原县域城镇化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城镇化率由23.83%上升至54.33%,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东中部高而西部低的宏观格局。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等高城镇化县区的中心性明显,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中心的高城镇化区形成并逐渐加强。(2)1990年以来,黄土高原县域人口空间集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呈现减小趋势,县域城镇化均衡发展态势明显。在地理分区上,除高原风沙区县域经济发展地域差异显著扩大外,其余各分区县域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趋于缩小。(3)县域经济发展阶段、非农产业产值比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粮食产量、人口密度、到中心城市的最短行车时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是区域城镇化地域分异格局形成与演化的基本驱动因素。(4)未来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化应依据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地域差异性科学定位、分类推进,通过地域功能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口迁移集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生态补偿政策等的实施,协调好城镇化建设、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新时代黄土高原县域城镇化率的稳步提升和城乡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地域差异 动因机制 地理探测器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陕北能源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特征及其经济效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永永 薛东前 +2 位作者 代兰海 仲俊涛 夏四友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以陕北能源开发区榆林市为研究区,采用1990—2015年的统计调查数据,综合集成产业结构超前系数、More值测定法、Lilien指数和Shift-Share模型,对榆林市产业转型发展态势、产业转型升级方向、速度及其经济效应进行测度分析。结果发现,199... 以陕北能源开发区榆林市为研究区,采用1990—2015年的统计调查数据,综合集成产业结构超前系数、More值测定法、Lilien指数和Shift-Share模型,对榆林市产业转型发展态势、产业转型升级方向、速度及其经济效应进行测度分析。结果发现,1990年以来,榆林市产业结构演进呈现"双拐点"特征,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变化不协调;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普遍滞后,以能源重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处于超前发展状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较快;国家政策是榆林市产业结构演进的重要动力;产业内部增长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变迁效应是未来榆林市经济增长的"结构红利"所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空间大。本研究可为促进能源开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 经济效应 陕北能源开发区 榆林市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收缩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棋 薛东前 +2 位作者 马蓓蓓 代兰海 宋永永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8-267,共10页
基于2005年和2015年人口数据,运用收缩指数、地统计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不同地理尺度下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收缩现象与地域分异格局,揭示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收缩驱动力差异及机理。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地区县级与地级行政单元下人... 基于2005年和2015年人口数据,运用收缩指数、地统计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不同地理尺度下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收缩现象与地域分异格局,揭示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收缩驱动力差异及机理。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地区县级与地级行政单元下人口收缩比例均较高,单一地理尺度识别人口收缩存在偏差。(2)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收缩现象在区域-省-地级市尺度均符合“核心-外围”模式,核心区域(城市)人口集聚,边缘地区(县)人口流失。(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成为黄土高原地区人口集聚与流失的主要诱因。地级市收缩型主要受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驱动,为城市综合发展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人口收缩;地级市局部收缩型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内部要素分配不均导致内部局部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收缩 人口密度 空间格局 地理探测器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薛东前 居尔艾提·吾布力 +1 位作者 刘精慧 代兰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7-124,共8页
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种植多样化指数、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等研究方法,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和农户未来生计策略选择趋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陵县农户生计策略类型中典型... 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种植多样化指数、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等研究方法,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和农户未来生计策略选择趋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陵县农户生计策略类型中典型纯农户很少,兼业户和非农户是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农户生计策略结构;不同生计策略农户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差异性,同类生计策略农户在经济收入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农户种植多样化程度呈下降趋势,种植类型逐渐单一化;土地流转对于农户选择生计策略影响较大,土地流转后农户选择非农户生计策略的可能性最高。黄陵县各镇农户从事兼业生计类型是近期农户主要选择的生计策略,增加经济收入是调整生计策略的关键,外出就业是目前黄陵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转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土地利用变化 生计策略选择 黄陵县
下载PDF
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及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居尔艾提·吾布力 宋永永 +1 位作者 薛东前 代兰海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5,22,共8页
从城镇发展度、城镇宜居度、城乡协调度和城镇发展效率4个维度综合评估了2005—2019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镇化质量。结果表明:①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镇化质量呈快速上升趋势,但整体质量依然处于较低水平。②城镇发展系统和城镇宜居系统是关... 从城镇发展度、城镇宜居度、城乡协调度和城镇发展效率4个维度综合评估了2005—2019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镇化质量。结果表明:①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镇化质量呈快速上升趋势,但整体质量依然处于较低水平。②城镇发展系统和城镇宜居系统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要维度,城镇发展效率和城乡协调度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短板,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质量快速发展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要动力,城乡协调度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关键维度。③研究后期关中平原城市群各城市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缩小,城市之间的关联性增强,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质量 时空格局 关中平原城市群 质量提升
下载PDF
近30余年国内旅游厕所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宋娟 代兰海 《旅游研究》 2018年第1期74-82,共9页
旅游厕所是旅游服务和游客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1世纪以来,旅游厕所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从1984年至今30余年国内旅游厕所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主要包括旅游厕所问题与对策、旅游厕所... 旅游厕所是旅游服务和游客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1世纪以来,旅游厕所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从1984年至今30余年国内旅游厕所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主要包括旅游厕所问题与对策、旅游厕所分类研究、生态旅游厕所、游客对旅游厕所的感知评价、国外旅游厕所经验借鉴。未来应深化区域性旅游厕所问题对策型研究,加强旅游厕所分类细化研究,强化对旅游厕所使用主体旅游者的研究,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运用市场供需、消费者行为等多种理论开展研究,加强对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创新性实践模式的研究,以期指导国内旅游厕所理论研究进一步发展,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厕所 研究内容 研究特点 未来研究方向
下载PDF
基于修正IPA法的张掖景区厕所游客满意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娟 代兰海 《旅游研究》 2021年第6期83-95,共13页
文章采用修正IPA法调查分析张掖景区厕所游客体验满意度,从游客感知角度了解张掖旅游厕所革命在景区的效果,为进一步提升景区厕所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表明:厕所“找得到、用得上、有特色、家庭卫生间、干净卫生”是游客... 文章采用修正IPA法调查分析张掖景区厕所游客体验满意度,从游客感知角度了解张掖旅游厕所革命在景区的效果,为进一步提升景区厕所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表明:厕所“找得到、用得上、有特色、家庭卫生间、干净卫生”是游客最重视的特征,但体验满意度一般;其次为厕所的蹲式便器、非手动冲洗设计、导览图厕所标识、消耗品供应,且满意度很高。游客对厕所建在哪个位置、内部空间布局、儿童洗手池和寄存柜等人性化设施不在意,实际体验也不太满意;对厕所相关隐私保护设计、洗手干手设施、文明如厕宣传、厕所指引标识符号、挪作他用不太关注,但体验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厕所 游客满意度 修正IPA法 张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