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手术中修复三角韧带与不修复对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代加楠 杨志奎 +2 位作者 曹熙 李鹏 李永刚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手术中修复三角韧带与不修复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在手术中行三角韧...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手术中修复三角韧带与不修复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在手术中行三角韧带修复,对照组在手术中不修复三角韧带。之后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功能及疼痛评价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8%,对照组为83.3%,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分别为(1.04±0.34)分和(2.78±0.45)分,都明显低于术前(6.22±0.67)分和(6.19±0.44分),(p〈0.05),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切口出血、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肿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手术中修复三角韧带能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能缓解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 并发症 疼痛
下载PDF
腓骨支撑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大骨节病性距骨坏死 被引量:8
2
作者 代加楠 刘娜 +1 位作者 杨志奎 李鹏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总结经外踝截骨腓骨支撑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大骨节病性距骨坏死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18例大骨节病性距骨坏死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51~62岁,平均55岁。病程10~15年,平均13年。主要临床症状为终末期... 目的总结经外踝截骨腓骨支撑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大骨节病性距骨坏死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18例大骨节病性距骨坏死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51~62岁,平均55岁。病程10~15年,平均13年。主要临床症状为终末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表现: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关节强直。采用腓骨外侧入路经外踝截骨腓骨支撑踝关节融合术。结果术后出现脂肪液化1例,切口边缘发黑坏死1例,经对症治疗后愈合。1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2.8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踝关节均于术后12~16周达骨性融合,平均14.4周。患者末次随访时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无畸形愈合及骨性融合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腓骨外侧入路经外踝截骨腓骨支撑行踝关节融合,具有显露充分、利于操作、固定强度高、费用低、融合率高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距骨坏死 关节融合术 腓骨支撑
下载PDF
跟骨解剖型钛板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 被引量:6
3
作者 代加楠 杨志奎 +1 位作者 李鹏 刘娜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2期239-240,共2页
目的评价跟骨解剖型钛板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42足)采用跟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18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30足,良8足,可4足,优良率90... 目的评价跟骨解剖型钛板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42足)采用跟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18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30足,良8足,可4足,优良率90.4%。结论跟骨解剖型钛板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内固定坚强,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解剖型钛板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唐光伟 王坤正 +3 位作者 张二洋 代加楠 康彦文 李永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503-1504,共2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38例(43足)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1例(23足)例行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试验组17例(20足)行经跗骨窦切口...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38例(43足)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1例(23足)例行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试验组17例(20足)行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记录术后并发症并得出手术优良率,术后关节功能按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进行评分。结果: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术后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均有明显改善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组术后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7.4%,试验组组无皮肤相关并发症,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末次随访关节功能AOFAS评分及手术优良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SandersⅡ型和部分Ⅲ型跟骨骨折,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切口小,术后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跗骨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志奎 代加楠 +3 位作者 曹熙 李永刚 郑梅 刘丽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4期403-404,共2页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第2天开始行CPM机被动活动髋关节及膝关节的功能锻炼和直腿抬高及屈伸踝关节的主动锻炼。结果 39例...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第2天开始行CPM机被动活动髋关节及膝关节的功能锻炼和直腿抬高及屈伸踝关节的主动锻炼。结果 39例均获随访,时间8~18个月,其中1例在随访5个月时因其它疾病死亡。38例骨折均骨性愈合,疗效评定按创伤髋评定标准(Sander标准):优19例,良17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1%。未发生断钉、脱钉、钢板松动、断板及髋内翻、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内固定坚强、允许早期活动、预防关节僵直、有利于骨折愈合等优点,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锁定钢板 骨折固定术 老年人
下载PDF
血尿酸对膝骨关节炎患者WOMAC指数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志奎 代加楠 +4 位作者 曹熙 李永刚 李鹏 高鑫 刘冲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血尿酸水平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WOMAC骨关节炎指数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入组患者312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因素对WOMAC的影响。结果患者WOMAC评分与尿酸呈负相关,其Pearson相关系数(r)为-0.824 8(P<0.000 1)。性别、BMI... 目的分析血尿酸水平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WOMAC骨关节炎指数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入组患者312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因素对WOMAC的影响。结果患者WOMAC评分与尿酸呈负相关,其Pearson相关系数(r)为-0.824 8(P<0.000 1)。性别、BMI和尿酸水平对于WOMAC具有影响,其多元回归方程为WOMAC=-7.811+0.363×(BMI)+0.002×(尿酸)+0.166×(性别)。结论性别、BMI和尿酸是膝关节骨关节炎WOMAC评分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膝关节骨关节炎 WOMAC骨关节炎指数
下载PDF
改良后椎旁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5
7
作者 唐光伟 刘刚 +4 位作者 余晓杰 康彦文 代加楠 曹熙 李永刚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612-614,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良后椎旁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edicle screw fixation,PSF)治疗胸腰椎骨折(thoracic and lumbar fracture,TALF)的疗效。方法 笔者抽选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8例TALF患者,均予以PSF治疗,根据... 目的 探讨改良后椎旁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edicle screw fixation,PSF)治疗胸腰椎骨折(thoracic and lumbar fracture,TALF)的疗效。方法 笔者抽选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8例TALF患者,均予以PSF治疗,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9,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和观察组(n=49,采用改良后椎旁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矫正度的差异。观察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矫正度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2周、1个月VAS评分,术后1、3d CK-M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后椎旁入路手术时间短、功能恢复快,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损伤少、患者术后腰背疼痛缓解明显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 入路
下载PDF
伤椎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志奎 代加楠 +5 位作者 曹熙 李永刚 李鹏 高鑫 刘冲 郑梅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8期581-585,共5页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联合术后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手术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12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联合术后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手术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12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行短节段固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56),单节段伤椎置钉作为观察组(n=65),术后给予1年的抗骨质疏松治疗。评估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1、3、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及骨密度值。结果术后各组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6、12个月,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ODI评分在术后3 d及3个月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后至随访结束均未表现出差异。而伤椎置钉的使用在术后3 d至12个月均显著改善了伤椎的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均显著提高了骨密度(P<0.05)。结论伤椎置钉有利于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的疼痛减轻,促进功能和正常解剖结构的恢复。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置钉 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手术 功能恢复
下载PDF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对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志奎 代加楠 +4 位作者 曹熙 李永刚 李鹏 高鑫 刘冲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834-837,共4页
目的分析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对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明确尿酸水平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本院膝关节置换患者294例,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随访结束后剩余187例,按术前高尿酸血症... 目的分析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对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明确尿酸水平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本院膝关节置换患者294例,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随访结束后剩余187例,按术前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分为对照组108例和高尿酸组79例。比较2组患者在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WOMAC骨关节炎评分的差异。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因素对WOMAC评分变化值的影响。结果术后2周2组患者的WOMAC评分均显著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术后3个月,对照组WOMAC评分高于高尿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血尿酸水平是影响WOMAC评分的因素。膝关节置换术前尿酸水平偏高对术后功能改善具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膝关节置换术 骨关节炎 WOMAC评分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志奎 康彦文 +2 位作者 代加楠 曹熙 刘丽 《航空航天医药》 2009年第12期36-37,共2页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老年粗隆间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男10例,女21例,年龄72-93岁,平均78.5岁。骨折分类按Evans分型,手术过...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老年粗隆间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男10例,女21例,年龄72-93岁,平均78.5岁。骨折分类按Evans分型,手术过程中保留股骨距,大粗隆行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后,行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结果:手术时间最短52 min,最长72 min,平均68 min;术中输血150-600 mL,平均300 mL;术后6个月手术疗效评价按Harris评分,治疗满意率为87.5%。术后随访6-21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松动及髋臼磨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允许术后早期完全负重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合理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及选择正确的假体和手术操作是其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骨水泥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AF钉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11
作者 陈建华 代加楠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7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目的评价AF钉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4例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经AF钉内固定,配合横突间植骨技术的应用。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4个月,全部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伤椎恢复达68%~92%,平均85%;按frankl... 目的评价AF钉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4例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经AF钉内固定,配合横突间植骨技术的应用。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4个月,全部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伤椎恢复达68%~92%,平均85%;按frankle分级瘫痪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应用AF钉加横突间植骨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骨折内固定 AF钉 横突间植骨
下载PDF
老龄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分析
12
作者 陈建华 代加楠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9期30-30,共1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老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以及骨折的具体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治疗老龄股骨颈骨折126例,早期即开始功能锻炼,延迟负重。结果:随访102例,按目前综合评定标准,优89例(87.3%),良10例(9.8...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老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以及骨折的具体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治疗老龄股骨颈骨折126例,早期即开始功能锻炼,延迟负重。结果:随访102例,按目前综合评定标准,优89例(87.3%),良10例(9.8%),可3例(2.9%),差0例。结论:根据老龄患者情况和骨折的具体类型选择不同的固定方法,合理锻炼,可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降低伤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腰椎骨折患者伤椎置钉与不置钉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13
作者 代加楠 刘娜 +2 位作者 李鹏 曹熙 刘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3期4491-4494,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骨折伤椎置钉和不置钉对疗效的影响,以期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80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伤椎不置钉治疗,观察组41例,伤椎置钉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和相关指标变化。结... 目的:探讨腰椎骨折伤椎置钉和不置钉对疗效的影响,以期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80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伤椎不置钉治疗,观察组41例,伤椎置钉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和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两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上比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在后凸Cobb角、椎管侵占率上较术前明显下降,椎体高度恢复较术前明显升高,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手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拆除内固定时后凸Cobb角、椎管侵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高度恢复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而手术后1周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腰椎骨折患者伤椎置钉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置钉 疗效
原文传递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33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光伟 刘刚 +4 位作者 康彦文 余晓杰 代加楠 李永刚 曹熙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3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对33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33例经9-46个月随访,根据Harris评分,平均86.3分,优良28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对33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33例经9-46个月随访,根据Harris评分,平均86.3分,优良28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恢复快,下床早,能减少卧床并发症,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稳定性骨折
原文传递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唐光伟 刘刚 +4 位作者 余晓杰 康彦文 代加楠 曹熙 李永刚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究前、后入路内固定术对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出现的情况。方法 :分析2011年1月~2015年6月79例在我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和椎管占位程度将患者分... 目的 :探究前、后入路内固定术对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出现的情况。方法 :分析2011年1月~2015年6月79例在我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和椎管占位程度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前入路组)42例和对照组(后入路组)37例。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1年后随访时ASIA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改善明显,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年时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度和椎管容积明显高于术前,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年的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研究对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植骨融合时间高于观察组患者;观察组随访1年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前入路固定术可以较快恢复伤椎高度、降低Cobb角度,后入路固定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并发症较少。两种手术术式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临床手术中应根据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适应症,选择合理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入路 胸腰椎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