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腺癌和鳞癌中VEGF-C和新生淋巴管表达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代学利 王文利 +1 位作者 申屠阳 张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774-779,共6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 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是VEGF家族的成员之一,且已被证明是相对特异的血管内皮生成因子,其与受体VEGFR-3结合后可激活淋巴管的生成,为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创造有利的条件。本研究旨...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 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是VEGF家族的成员之一,且已被证明是相对特异的血管内皮生成因子,其与受体VEGFR-3结合后可激活淋巴管的生成,为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创造有利的条件。本研究旨在探讨VEGF-C和新生淋巴管在肺腺癌和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以跨粘膜样受体蛋白(podoplanin)标记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8例IIIa(N2)期肺腺癌和鳞癌中VEGF-C和新生淋巴管的表达。结果 VEGF-C的表达率与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之间存在正相关(r=0.783,P<0.01)。VEGF-C高表达组的LMVD大于低表达组(P<0.01)。肺腺癌VEGF-C和新生淋巴管表达率明显高于肺鳞癌(P<0.01)。VEGF-C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VEGF-C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IIIa(N2)期肺腺癌新生淋巴管的表达较鳞癌明显。VEGF-C是影响IIIa(N2)期肺腺癌和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新生淋巴管 预后
下载PDF
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代学利 申屠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研究影响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预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术后辅助化疗的选择指征。方法收集2002年1~12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完全性肺叶切除并术后病理证实为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2例,女70... 目的研究影响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预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术后辅助化疗的选择指征。方法收集2002年1~12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完全性肺叶切除并术后病理证实为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2例,女70例;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63.0岁。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淋巴管或血管内癌栓、分化程度、胸膜侵犯、辅助化疗等进行比较分析,依据Cox回归模型对上述因素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152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1.1%,中位生存时间为44.2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χ2=4.020,P=0.042),有淋巴管或血管内癌栓(χ2=14.670,P=0.001),低分化肿瘤(χ2=8.395,P=0.004)、肿瘤位于中下叶(χ2=3.980,P=0.045)者预后较差;患者的年龄(χ2=0.478,P=0.740),性别(χ2=0.571,P=0.450),病理类型(χ2=0.406,P=0.816),肿瘤侵犯胸膜(χ2=0.022,P=0.882),术后辅助化疗(χ2=1.067,P=0.302)与术后生存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管或血管内癌栓(P=0.006,95%CI:1.491,10.524)和肿瘤低分化(P=0.001,95%CI:0.116,0.578)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结论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管或血管内癌栓是影响手术预后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低分化肿瘤和淋巴管或血管内癌栓可作为术后辅助化疗的指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手术 脉管癌栓 预后
下载PDF
磨玻璃密度对肺结节患者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荣 代学利 +1 位作者 吴亚平 邱铁峰 《浙江创伤外科》 2022年第3期592-593,共2页
目的分析磨玻璃密度对肺结节患者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CT检查查出肺部磨玻璃样结节并行肺部穿刺活检经或肺叶切除并存在病理资料的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将其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观察并分析... 目的分析磨玻璃密度对肺结节患者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CT检查查出肺部磨玻璃样结节并行肺部穿刺活检经或肺叶切除并存在病理资料的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将其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观察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和形态学特征。结果经过病理学诊断最终证实有37例良性病变(28例炎症、9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83例恶性病变(21例原位癌、27例微浸润性腺癌和35例浸润性腺癌)患者;CT诊断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72%(61/83)和81.08%(30/37)。恶性组的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和空泡征均多余良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结节最大径大于良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T观察磨玻璃密度的肺结节患者的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和形态学特征可以起到一定的鉴别作用,但是高危人群仍需穿刺活检以排除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磨玻璃样结节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43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江 潘海龙 +3 位作者 陈洪 苗惠文 代学利 高威 《浙江创伤外科》 2011年第3期320-321,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方法,为治疗提供经验与建议。方法总结和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对43例小儿先心病行心内直视手术矫治的围术期资料,对各类型病种先心病的不同治疗进行归纳。结果本组无1例死亡,残余分流2次手... 目的探讨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方法,为治疗提供经验与建议。方法总结和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对43例小儿先心病行心内直视手术矫治的围术期资料,对各类型病种先心病的不同治疗进行归纳。结果本组无1例死亡,残余分流2次手术纠正2例,胸管嵌顿2次手术2例,肺部感染1例,均经治疗而愈。结论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心病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明确诊断,仔细术中探查,彻底矫治心内畸形,加强术后治疗,才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心病 外科治疗 心内直视手术
下载PDF
基层医院开展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江 潘海龙 +3 位作者 陈洪 代学利 高威 陶科颖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6期454-456,共3页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是外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综合实力。2008年8月-2011年8月我院连续开展各类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107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外科治疗 心脏直视手术
下载PDF
肺癌病理亚型VEGF-C和新生淋巴管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6
作者 申屠阳 代学利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64-464,共1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新生淋巴管在不同病理亚型非小细胞肺癌病灶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 方法以跨黏膜样受体蛋白(podoplanin)标记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8例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病灶VEGF-... 背景与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新生淋巴管在不同病理亚型非小细胞肺癌病灶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 方法以跨黏膜样受体蛋白(podoplanin)标记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8例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病灶VEGF-C和新生淋巴管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VEGF—C 新生淋巴管 预后
下载PDF
背景音乐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建凤 胡鹏 +5 位作者 朱江 陈洪 潘海龙 高威 代学利 潘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5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背景音乐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萧山第一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2015年1月-2016年3月行血管介入患者60例,由同一位介入医师进行手术,随机分为音乐组、对照组。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中血压和心率、术中... 目的:探讨背景音乐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萧山第一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2015年1月-2016年3月行血管介入患者60例,由同一位介入医师进行手术,随机分为音乐组、对照组。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中血压和心率、术中患者疼痛评分、患者焦虑评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和音乐组术前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组患者术中心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组术中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12)。音乐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高于音乐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介入术中播放背景音乐,操作简单,可行性高,成本低,不增加患者医疗负担,可以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是一种切实可行、值得推广的血管介入手术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音乐 音乐干预 血管介入 动脉硬化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磷酸肌酸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江 潘海龙 +5 位作者 陈洪 代学利 高威 许啸波 叶兴宏 王云超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4期576-578,共3页
目的通过在心脏手术停搏液中加入外源性磷酸肌酸(CP),评价CP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 目的通过在心脏手术停搏液中加入外源性磷酸肌酸(CP),评价CP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40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改良St.Thomas’Ⅱ号心脏停搏液,观察组在停搏液中另加入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记录2组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等电生理指标;记录2组术后24 h正性肌力药物的用量;分别测定主动脉插管前(T0)、开放循环后30 min(T1)、术后6 h(T2)、12 h(T3)、24 h(T4)的CK-MB,c Tn I、BNP。结果观察组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高于对照组[(96.71±8.03)%vs.(71.29±7.18)%,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多巴胺用量[(2.21±1.21)μg/(kg·min),(1.32±0.79)μg/(kg·min)]明显低于对照组[(4.18±1.42)μg/(kg·min),(3.21±0.96)μg/(kg·min),P<0.05]。观察组T1、T2、T3、T4时CK-MB、c Tn I、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T1时CK-MB、c Tn I明显较T0时升高(P<0.01),后开始回落。结论手术停搏液中使用外源性CP,可提高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并降低患儿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磷酸肌酸 心肌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