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代建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19,共5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末诞生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主题是批判教科书体系,主要针对的是教科书的观点与结构;20世纪9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重点是强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末诞生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主题是批判教科书体系,主要针对的是教科书的观点与结构;20世纪9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重点是强化自身的理论基础,通过文本研究提升研究方法与视野;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视野与路径日趋完善,但面对的任务也更加具体而艰难。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在总结既往中推陈出新、在交流对话中继续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 传统教科书 经典 统一性
下载PDF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创作主旨与理论视域 被引量:1
2
作者 代建鹏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3,共4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主要是马克思自己弄清问题的一部作品。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主要是黑格尔主义基础上的理性批判主义,《莱茵报》时期末马克思借助费尔巴哈的黑格尔批判发现了自己思想的困境。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主要是马克思自己弄清问题的一部作品。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主要是黑格尔主义基础上的理性批判主义,《莱茵报》时期末马克思借助费尔巴哈的黑格尔批判发现了自己思想的困境。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主要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国家观批判了黑格尔的思辨理性,其中政治国家批判与思辨理性批判交叉进行,形成了一幅复杂的思想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黑格尔 费尔巴哈 思辨理性 市民社会
下载PDF
从陌生化到再陌生化: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路径的回顾与前瞻
3
作者 代建鹏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8,共8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本解读对于推进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以下简称马哲形成史)研究作用巨大,陌生化是我国马哲形成史文本解读兴起的实质路径,陌生化的关键在于拒绝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对于马哲形成史研究的整体制约。我国当前...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本解读对于推进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以下简称马哲形成史)研究作用巨大,陌生化是我国马哲形成史文本解读兴起的实质路径,陌生化的关键在于拒绝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对于马哲形成史研究的整体制约。我国当前的马哲形成史研究由于对文本解读的兴起背景、理论预设、内在要求及可能的局限等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探讨,从而形成了对文本解读一定的路径依赖。为避免这一路径依赖,再陌生化提供了一条继续推进我国马哲形成史研究的合理路径。其中,思想史研究应引起我国马哲形成史研究的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哲形成史研究 文本解读 陌生化 再陌生化 思想史研究
下载PDF
从演绎到重构——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研究方法的嬗变
4
作者 代建鹏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5,共3页
《莱茵报》时期是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研究在整个青年马克思思想研究中属于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视角对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研究史做一个初步的梳理,其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大... 《莱茵报》时期是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研究在整个青年马克思思想研究中属于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视角对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研究史做一个初步的梳理,其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大的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是研究的初始阶段,研究方法是朴素的;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研究的逐渐成型阶段,研究方法在日趋娴熟的运用中逐渐定型;以20世纪60年代阿尔都塞的《保卫马克思》为开端,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研究进入了突破与反思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莱茵报 演绎 重构 阿尔都塞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发生路径与基本图景
5
作者 代建鹏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42,共7页
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存在两条路向:其一是注重主体自由的路向,其二是注重感性现实的路向。青年马克思1835-1845年哲学思想的发展可以分成三大阶段,两条路向此消彼长相互影响形成了复杂的交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决了两条路向的... 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存在两条路向:其一是注重主体自由的路向,其二是注重感性现实的路向。青年马克思1835-1845年哲学思想的发展可以分成三大阶段,两条路向此消彼长相互影响形成了复杂的交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决了两条路向的内在冲突,实现了马克思哲学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概念实现了两条路向的综合,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基石,具有浓郁的本体论色彩,实践概念与社会、历史等概念一起构成了一幅较为清晰完整的马克思新世界观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革命 实践 哲学路向 本体论范畴
下载PDF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6
作者 代建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78,共5页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对我国相关研究影响较大。前苏联的研究既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也有较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从方法论层面进行深入的考察有助于推进我国马哲形成史研究。前苏联马哲形成史研究主要存在三大方法论问题:马克思...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对我国相关研究影响较大。前苏联的研究既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也有较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从方法论层面进行深入的考察有助于推进我国马哲形成史研究。前苏联马哲形成史研究主要存在三大方法论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问题上的内生/外生二重困境,立场遮蔽方法和研究整体上的封闭性。这些方法论问题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路径等多方面对前苏联马哲形成史研究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苏联 马哲形成史 方法论问题 理解方式
下载PDF
回到马克思三题——兼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方法论
7
作者 代建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24,共5页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由于未能明确确立研究对象,在方法论上陷入困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对前苏联研究的这一方法论不足有较为清晰的认知,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断努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通过文本...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由于未能明确确立研究对象,在方法论上陷入困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对前苏联研究的这一方法论不足有较为清晰的认知,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断努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通过文本解读成功实现了研究方法论的转换。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文本解读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有许多具体的理论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 方法论 《回到马克思》 文本解读
下载PDF
拒斥二元论: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深层基调
8
作者 代建鹏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共5页
拒斥二元论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大学时期到《莱茵报》时期是用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来统一应有之物与现有之物的对立;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神圣家族》是用人取代理性,以此将思辨哲... 拒斥二元论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大学时期到《莱茵报》时期是用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来统一应有之物与现有之物的对立;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神圣家族》是用人取代理性,以此将思辨哲学中对立的观念与存在统一起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用社会取代人,《德意志意识形态》进一步从生产出发说明历史,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 二元论 社会 生产
下载PDF
完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三条路径
9
作者 代建鹏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0,共5页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旨在贯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方法与观点。马克思主义有三大存在形式,即思想形成、学科体系与实践转化。完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需要三管齐下:深入考察马克思主义形成史,...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旨在贯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方法与观点。马克思主义有三大存在形式,即思想形成、学科体系与实践转化。完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需要三管齐下:深入考察马克思主义形成史,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与思想原型;详细梳理马克思主义学科史,体悟前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与认知结构;努力追踪马克思主义经验史,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样态与现实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形成史 学科史 经验史
下载PDF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的逻辑结构与理论困境
10
作者 代建鹏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3,共4页
研究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不应停留于他的表面论述,而需努力把握表面论述之后的哲学逻辑与理论实质。马克思此时的思想呈现为一种鲜明的理性批判主义,这种理性批判主义究其实质是唯心主义的,具有无主体的思辨、虚假的统一、随意... 研究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不应停留于他的表面论述,而需努力把握表面论述之后的哲学逻辑与理论实质。马克思此时的思想呈现为一种鲜明的理性批判主义,这种理性批判主义究其实质是唯心主义的,具有无主体的思辨、虚假的统一、随意的嫁接和自我分裂、静止与保守等理论特征。由于蕴含着方法与对象、出发点与目的地之间的深刻矛盾,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陷入了理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 逻辑结构 理论困境 理性批判主义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1
作者 代建鹏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1,共3页
思维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方面,思维方式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重视和加强思维方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解,有助于提升... 思维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方面,思维方式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重视和加强思维方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同时,这一研究对于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学习型政党建设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思维方式 思想路线 党的建设
下载PDF
论唯物史观的形成逻辑--以青年马克思对思辨哲学的批判为中心的文本解读
12
作者 代建鹏 雷盼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2-67,共6页
青年马克思对思辨哲学的批判是理解唯物史观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维度,以对思辨哲学的批判为中心对青年马克思的文本进行解读有助于深入理解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强调理性的批判作用,认为物质是没有内在动力的;《... 青年马克思对思辨哲学的批判是理解唯物史观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维度,以对思辨哲学的批判为中心对青年马克思的文本进行解读有助于深入理解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强调理性的批判作用,认为物质是没有内在动力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开始批判思辨哲学,经验视阈开始绽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深入反对思辨哲学的同时陷入人与自然的本质同一;《神圣家族》以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为基础实现了现实基点与批判意识的初步融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过实践概念奠定了唯物史观的基础;《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生产概念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青年马克思 批判思辨哲学 文本解读 生产
下载PDF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中的三个痼疾
13
作者 代建鹏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3年第1期51-55,共5页
随着文本解读的兴起,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三个老问题:脱离语境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诠释不足以及从当代现实出发评价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当代中国... 随着文本解读的兴起,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三个老问题:脱离语境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诠释不足以及从当代现实出发评价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主要目标不再是照着说而是接着说,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不断反思中国的马哲形成史研究以找到接着说的可靠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 历史语境 诠释框架 接着说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共同创作《神圣家族》
14
作者 代建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57-61,共5页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第一部著作,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问题的重要坐标。《神圣家族》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共同撰写《神圣家族》,即追问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在撰写《神圣家族》时思想为什...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第一部著作,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问题的重要坐标。《神圣家族》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共同撰写《神圣家族》,即追问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在撰写《神圣家族》时思想为什么能达成一致。深入考察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历程可以发现,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为二人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动力,而对人民的同情与尊重则始终是二人思想发展的根本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圣家族》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 黑格尔辩证法 费尔巴哈人本学
下载PDF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一篇轶文小考--对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踪迹的一个侧面考察
15
作者 代建鹏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z2期207-208,共2页
本文考察了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一篇轶文——《论基督教的艺术》的写作与思想,从一个侧面探讨了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踪迹。本文认为从《论基督教的艺术》这一视角来看马克思关于《论基督教的艺术》的主题的观点经历了三个阶段... 本文考察了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一篇轶文——《论基督教的艺术》的写作与思想,从一个侧面探讨了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踪迹。本文认为从《论基督教的艺术》这一视角来看马克思关于《论基督教的艺术》的主题的观点经历了三个阶段:批判宗教就是批判现实;批判宗教是批判现实的理论基础;批判现实才是真正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莱茵报》 《论基督教的艺术》 宗教
下载PDF
宗教、理性与国家: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的三个关键词
16
作者 代建鹏 杨兴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1-66,共6页
宗教、理性与国家是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的三个基本概念,宗教观、理性观与国家观构成了马克思这一时期思想的基本框架,其中,理性观是核心。在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结构中,宗教是超验的,理性是先验的,国家是经验的,三者的矛... 宗教、理性与国家是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的三个基本概念,宗教观、理性观与国家观构成了马克思这一时期思想的基本框架,其中,理性观是核心。在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结构中,宗教是超验的,理性是先验的,国家是经验的,三者的矛盾表明马克思的理性主要是一种总体性,具有思辨性、二元性和神秘性。这使得马克思的理性世界观与理性国家观陷入困境与危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莱茵报》 理性世界观 理性国家观 总体性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当代转向
17
作者 代建鹏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5期5-9,共5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转向,这一转向或许可以描述为从返本到开新的宗旨转向、从演绎到诠释的路径转向、从领域到视域的理解转向以及从命题到概念的切入点转向。中国的马哲形成史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提供...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转向,这一转向或许可以描述为从返本到开新的宗旨转向、从演绎到诠释的路径转向、从领域到视域的理解转向以及从命题到概念的切入点转向。中国的马哲形成史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提供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某种整体性理解。主要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深刻地中国化,中国马哲形成史研究的主要宗旨在于通过视域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 开新 诠释 视域 概念
下载PDF
索骥还是寻幽:马克思早期文本释读中的陷阱与开新
18
作者 代建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7年第1期214-223,共10页
不从马克思早期文本出发的马克思早期文本释读犹如按图索骥,在索骥式释读中,马克思早期文本成为马克思主义原理等“图”的附属,而马克思主义原理等路标则成为陷阱。文本解读通过强调文本的优先性走出了索骥式释读。当前的马克思早期... 不从马克思早期文本出发的马克思早期文本释读犹如按图索骥,在索骥式释读中,马克思早期文本成为马克思主义原理等“图”的附属,而马克思主义原理等路标则成为陷阱。文本解读通过强调文本的优先性走出了索骥式释读。当前的马克思早期文本解读主张马克思早期文本的总体性在于马克思的人格、个性,这一理解导致了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更加强调释读的“寻幽”性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指的是一个过程,释读者只有亲自深入马克思的早期文本这一隐晦未明的丛林才能进一步回到马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早期文本 索骥式释读 寻幽式释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的武器系统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代建鹏 魏震生 王春平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2007年第5期644-645,653,共3页
对武器装备性能的故障诊断,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多种检测仪器对武器装备进行性能检查,技术含量低,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为了提高部队的作战性能,研制了基于C/S模式的网络化远程测试系统,该系统主要利用基于USB接口和RS232接口的虚拟仪... 对武器装备性能的故障诊断,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多种检测仪器对武器装备进行性能检查,技术含量低,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为了提高部队的作战性能,研制了基于C/S模式的网络化远程测试系统,该系统主要利用基于USB接口和RS232接口的虚拟仪器和基于LAN接口的网络化仪器实现对信号的远程采集、处理和实时显示;同时系统引入了网络监控设备,专家端和现场端方便实时地进行视频和音频信息传递;该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降低了维修保障费用,具有较高的军事及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远程测试 武器系统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三条路径:解释、理解与重构
20
作者 代建鹏 《唯实》 2011年第1期44-47,共4页
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就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研究形成了解释、理解与重构三条路径。这三条路径在研究的主题与形式、目的与焦点、背景与坐标等方面既有相近之处,... 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就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研究形成了解释、理解与重构三条路径。这三条路径在研究的主题与形式、目的与焦点、背景与坐标等方面既有相近之处,也有较为鲜明的差异。深入探讨其间的联系与差异有助于进一步把握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研究的变迁和研究方法在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研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 解释 理解 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