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现与隐喻:《重屏会棋图》中的重屏画 被引量:1
1
作者 代德海 《艺苑》 2019年第1期46-48,共3页
《重屏会棋图》为周文矩所画内廷皇帝下棋场景,此画的特点为画中有双重屏风,且屏风中有画。"重屏画"模式为周文矩所创,此画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当下大多数学者聚焦于《重屏会棋图》的画面及艺术性的研究,也有少数... 《重屏会棋图》为周文矩所画内廷皇帝下棋场景,此画的特点为画中有双重屏风,且屏风中有画。"重屏画"模式为周文矩所创,此画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当下大多数学者聚焦于《重屏会棋图》的画面及艺术性的研究,也有少数学者研究其重屏模式,但鲜有学者研究屏风中画的含义。本文将焦点放在"重屏画"上,主要探究此画中偶眠诗与屏风内容的再现关系和双重屏风画中的政治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屏会棋图》 重屏画 再现 隐喻
下载PDF
15-16世纪中国人物画中的“苦修图式”探究
2
作者 代德海 《艺苑》 2019年第2期76-80,共5页
在15-16世纪的纸本宗教人物画中有一种特殊的图式发展成熟,此种图式可以称为"苦修图式",图式中的人物大多为观音、达摩等佛教人物在山中苦修的场景,基本上都会和山水画结合起来绘制。虽然此图式发展成熟的原因有许多,但笔者... 在15-16世纪的纸本宗教人物画中有一种特殊的图式发展成熟,此种图式可以称为"苦修图式",图式中的人物大多为观音、达摩等佛教人物在山中苦修的场景,基本上都会和山水画结合起来绘制。虽然此图式发展成熟的原因有许多,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当时流行三教合一的思想和画家尚奇的心理。画家、山水画和佛教人物三者的关系本身就是三教合一的隐喻体现,而奇特的图式体现出当时画家的尚"奇"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16世纪 中国人物画 “苦修图式”
下载PDF
《西游记》在新时代文化战略中的角色与意义
3
作者 董娇 代德海 《中国民族美术》 2017年第A01期6-11,5,共7页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则相较于其他三本受众面更广。“四大名著”的说法源于“四大奇书”,这一提法始于明代冯梦龙,其将产生于明代的四部名著《三国...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则相较于其他三本受众面更广。“四大名著”的说法源于“四大奇书”,这一提法始于明代冯梦龙,其将产生于明代的四部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推尊为“四大奇书”,继之清初李渔对此说加以肯定,此后“四大奇书”成为定称、习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 战略 三本 文化 名著 角色 西游记 奇书 时代
原文传递
以细节筑风骨——《梦斩泾河龙》连环画补绘中的器物考古与文本考据分析
4
作者 董娇 代德海 曾英楠 《中国民族美术》 2017年第A01期64-79,5,共17页
自成书以来,《西游记》故事中人物形象被广大地区的人民所喜爱,为多种艺术载体再创造,成为最受全球范围华语读者接受的民族艺术传统经典。从20世纪30年代起,连环画和绘本成为《西游记》故事的最主要传播方式之一。它不受演员、环境和道... 自成书以来,《西游记》故事中人物形象被广大地区的人民所喜爱,为多种艺术载体再创造,成为最受全球范围华语读者接受的民族艺术传统经典。从20世纪30年代起,连环画和绘本成为《西游记》故事的最主要传播方式之一。它不受演员、环境和道具的制约,艺术家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用看图说故事的方式向世界读者推介中华传统文化。20世纪5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各出版社开始对四大名著进行连环画的编绘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 出版社 河北 传统 西游记 读者
原文传递
“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大家谈
5
作者 吴瑶 徐梦莹 +2 位作者 曾英楠 代德海 樊克雅 《中国民族美术》 2018年第4期11-23,共13页
李魁正(中国美协线描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看了一下整体展览我认为很壮观。特别是这其中展示了少数民族的各个方面,我认为基本可以代表少数民族创作成果,并且它的主题性比较清楚,同时在表现样式上,写意工笔装饰兼备,风格... 李魁正(中国美协线描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看了一下整体展览我认为很壮观。特别是这其中展示了少数民族的各个方面,我认为基本可以代表少数民族创作成果,并且它的主题性比较清楚,同时在表现样式上,写意工笔装饰兼备,风格多样。反映现实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尤其突出。可以看到各界领导对此次展览十分重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美术 双年展 民族题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