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代志琰 徐启桓 +4 位作者 李刚 马会慧 汤正好 舒欣 姚集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变异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5例肝细胞癌患者及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X基因,然后将纯化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变异性及同源性分析.结果:肝细...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变异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5例肝细胞癌患者及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X基因,然后将纯化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变异性及同源性分析.结果:肝细胞癌患者中得到的HBV X基因序列与Genebank中多个已发表的HBV各血清亚型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核苷酸同源性在89—96%之间,血清亚型以adw为主.与非肝癌组的比较发现X基因序列的替换突变中存在4种形式.6个位点的变异仅出现于肝癌组,12个热点变异多见于肝癌组而少见于非肝癌组.结论:X基因序列的突变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X基因 基因变异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载脂蛋白β_(100)及α_1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代志琰 邓存良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43-543,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血清 载脂蛋白β100 载脂蛋白α1 检测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2与CD81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代志琰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包膜蛋白E2在HCV入侵宿主细胞中起重要作用,CD81可能是HCV的受体或共同受体,进一步研究CD81和HCV E2的相互作用,有助于HCV的治疗和预防。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包膜蛋白E2 CD81 研究进展 受体
下载PDF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判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代志琰 邓存良 颜艳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判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8例A(n=21)、B(n=21)、C(n=16)不同肝功能分级(按child-pugh分)的乙肝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TBA、TBIL及ALT。结果:乙肝患者TBA水平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判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8例A(n=21)、B(n=21)、C(n=16)不同肝功能分级(按child-pugh分)的乙肝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TBA、TBIL及ALT。结果:乙肝患者TB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增加(A→B→C级)而显著升高(P<0.01);血清TBA水平与TBIL、AL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4和r=0.59);TBA<71.3μmol/L可作为肝功能代偿良好的判定点。结论:血清TBA的检测对判定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实质细胞的损害及肝功能的代偿状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功能 血清 总胆汁酸 测定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NS5A分子及其干扰素敏感决定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代志琰 李刚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2年第4期75-80,共6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慢性肚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NSA是划HCV编码的一种非结构蛋白。位于HCV NS5A区的干扰素敏感决定区(ISDR),与肝细胞中RNA依赖性蛋白激酶(PKR)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决定着HCV对干扰素(IFN-α)的敏...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慢性肚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NSA是划HCV编码的一种非结构蛋白。位于HCV NS5A区的干扰素敏感决定区(ISDR),与肝细胞中RNA依赖性蛋白激酶(PKR)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决定着HCV对干扰素(IFN-α)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NS5A 干扰素敏感决定区 慢性肝炎 研究进展 单股正链RNA 基因组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2的原核表达及鉴定
6
作者 代志琰 李刚 +4 位作者 徐启桓 姚集鲁 韩晓燕 杨林 陈文思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5,89,共4页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蛋白E2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并获得E2蛋白的高效表达。方法通过RT-PCR法从HCVRNA阳性的血清标本中扩增出HCVE2区基因595bp,PCR产物分别经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连接到经同样酶切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2b...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蛋白E2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并获得E2蛋白的高效表达。方法通过RT-PCR法从HCVRNA阳性的血清标本中扩增出HCVE2区基因595bp,PCR产物分别经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连接到经同样酶切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菌株,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ETB,阳性质粒转化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成功地克隆了HCVE2区基因,构建了其原核表达质粒,并在BL21(DE3)菌中表达HCVE2重组蛋白,Westernblot显示表达蛋白具有抗原性。结论HCVE2重组蛋白的表达和鉴定为进一步了解HCV糖蛋白E2的功能及其与CD81二者的相互关系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包膜蛋白 原核表达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2与 CD81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代志琰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3年第2期27-33,共7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 RNA,包膜蛋白 E2在 HCV 入侵宿主细胞中起重要作用,CD81可能是HCV 的受体或共同受体,进一步研究 CD81和 HCV E2的相互作用,有助于HCV 的治疗和预防。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包膜蛋白E2 CD81 研究进展 受体 相互作用 致病机制
下载PDF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的变化
8
作者 代志琰 张永珍 邓存良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88-189,共2页
目的 :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检测 35例不同临床分型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及 2 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 ,并随访观察了2 1例乙脑患儿的预后情况。结果 ... 目的 :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检测 35例不同临床分型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及 2 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 ,并随访观察了2 1例乙脑患儿的预后情况。结果 :乙脑患儿各型血清AST含量随病情的加重 (轻→中→重 )而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及各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性均非常显著 (P <0 .0 1)。2 1例乙脑患儿随访 6个月 ,有后遗症组血清AST较无后遗症组高 (P <0 .0 1) ,死亡组血清AST增高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1)。结论 :血清AST含量的测定对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判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提示乙脑患儿可能存在多器官功能的免疫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血清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下载PDF
20例SARS患者特异性抗体变化规律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刚 陈雪娟 +7 位作者 陈文思 代志琰 张天托 杨林 崇雨田 刘淑芳 江元森 姚集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2-374,共3页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2 0例SARS患者系列血清中特异性IgM和IgG抗体 ,系列血清包括患者发病后 1周 ,2周 ,3周 ,4周 ,8周 ,12周所采集的样...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2 0例SARS患者系列血清中特异性IgM和IgG抗体 ,系列血清包括患者发病后 1周 ,2周 ,3周 ,4周 ,8周 ,12周所采集的样本。结果 :2 0例患者发病后第 1周IgM和IgG抗体均为阴性 ;第 2周时 16例IgM抗体阳性 ,17例IgG抗体阳性 ;第 3周后所有患者IgG抗体阳性并持续至第 12周 ,而IgM抗体阳性患者逐渐减少 ,至第 12周时所有患者均为阴性。结论 :SARS特异性IgM抗体消失较早 ,其存在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IgG抗体的持续存在可能是获得病后免疫力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特异性抗体 变化规律 非典型肺炎
下载PDF
HCV NS5A分子干扰素敏感决定区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代志琰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3年第2期83-85,共3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NS5A是HCV编码的一种非结构蛋白。位于HCV NS5A区的干扰素敏感决定区,存在氨基酸突变及其与肝细胞中RNA依赖性蛋白激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决定着HCV对干扰素的敏感...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NS5A是HCV编码的一种非结构蛋白。位于HCV NS5A区的干扰素敏感决定区,存在氨基酸突变及其与肝细胞中RNA依赖性蛋白激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决定着HCV对干扰素的敏感性。针对HCV NS5A分子及其干扰素敏感决定区的研究,将有利于提高干扰素的疗效,有效地预防和治疗HCV感染。本文就近年有关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NS5A 干扰素 敏感决定区 进展
下载PDF
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的滴度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刚 陈雪娟 +5 位作者 陈文思 代志琰 崇雨田 杨林 江元森 姚集鲁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特异性IgG抗体滴度的变化。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例SARS患者系列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系列血清包括患者发病后1,2,8,12w所采集的样本,通过血清稀释法测定抗体滴度。结果10例患...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特异性IgG抗体滴度的变化。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例SARS患者系列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系列血清包括患者发病后1,2,8,12w所采集的样本,通过血清稀释法测定抗体滴度。结果10例患者发病后第1周IgG抗体均为阴性;第2周时9例IgG抗体阳性,平均滴度为1∶40(临界值为1∶10);第8周时所有患者IgG抗体阳性,平均滴度为1∶256;第12周IgG抗体阳性平均滴度为1∶368。结论SARS特异性IgG抗体在急性后期产生,随病程滴度逐渐升高,其持续存在可能是获得病后免疫力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IGG抗体 ELISA
下载PDF
蛋白芯片、抗体检测及RT-PCR技术研究不同HCV感染人群的病原学差异 被引量:2
12
作者 舒欣 李刚 +2 位作者 代志琰 陈伟 姚集鲁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747-749,770,共4页
目的采用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探讨静脉吸毒人群与非静脉吸毒人群中丙型肝炎病原学的差异。方法89份静脉吸毒人员血清及40份非静脉吸毒HCV感染者血清分别应用分片段蛋白质芯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 目的采用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探讨静脉吸毒人群与非静脉吸毒人群中丙型肝炎病原学的差异。方法89份静脉吸毒人员血清及40份非静脉吸毒HCV感染者血清分别应用分片段蛋白质芯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及RNA,比较两种不同人群中HCV感染的病原学差异及三种检测方法在以上两种样本中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在静脉吸毒人群中HCV感染率为88.76%(79/89),感染者血清HCVRNA载量较非吸毒HCV感染者血清HCVRNA载量高,前者为1×103.10拷贝/毫升,后者为1×102.26拷贝/毫升(t=1.986,P=0.049)。应用HCV分片段蛋白芯片技术检测的敏感性为98.23%。结论静脉吸毒人群中HCV感染率较高,感染者中血清HCVRNA载量较非静脉吸毒者高。研究显示,蛋白芯片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检测技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静脉吸毒者 蛋白芯片
下载PDF
乙型病毒性肝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蒋玉凤 刘泽明 代志琰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13-314,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外周血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乙型病毒性肝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4
作者 蒋玉凤 刘泽明 代志琰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186-187,共2页
应用S-P一步法检测60例不同临床型别的乙型肝炎患者外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各型乙肝患者CD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PHP<0.05,其它各组P<0.01);CD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PH组例... 应用S-P一步法检测60例不同临床型别的乙型肝炎患者外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各型乙肝患者CD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PHP<0.05,其它各组P<0.01);CD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PH组例外).CD/CD值低于健康对照组(CPH组例外)。反应了机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并与各型肝炎的发生发展、转归和临床表现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外周血 T细胞亚群 S-P一步法
下载PDF
血清SIgA与肝胆疾病
15
作者 李成文 代志琰 蔡美英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肝胆疾病 血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登革基因疫苗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欢 代志琰 王强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80-186,共7页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虫媒病毒性传染病。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约11kb,共编码3种结构蛋白(C、prM、E)和7种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虫媒病毒性传染病。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约11kb,共编码3种结构蛋白(C、prM、E)和7种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登革病毒可分为4种血清型:DENV-1、DENV-2、DENV-3、DENV-4,主要通过伊蚊传播,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50000000~100000000人感染登革热,其中约有250000~500000人出现登革出血热(denguehe morrhagic fever,DHF)和(或)登革热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现阶段,对登革热及DHF/DSS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控制媒介(伊蚊)的方式来控制登革病毒的传播。并且登革病毒初次感染产生的抗体只对同型病毒感染有免疫保护作用,而对异型病毒的感染则通过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ntibody—dependent—enhance—ment,ADE)加剧病毒的感染,并产生严重的DHF/D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基因疫苗 虫媒病毒性传染病 登革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