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桡动脉或远端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介入操作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3
1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经桡动脉介入协作组 刘新峰 +8 位作者 刘锐 代成波 韩红星 李聪慧 王鹏 孙文 朱双根 王启章 李浩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72,F0003,共11页
神经介入作为一项微创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疗中的作用显著。近年来,经桡动脉或远端桡动脉入路行神经介入已能够满足大多数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需求,备受临床关注。经桡动脉入路所用的导管规格、技术路径与经股动脉入路均有不同,各中心经... 神经介入作为一项微创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疗中的作用显著。近年来,经桡动脉或远端桡动脉入路行神经介入已能够满足大多数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需求,备受临床关注。经桡动脉入路所用的导管规格、技术路径与经股动脉入路均有不同,各中心经验尚存差异。为更安全有效地开展经桡动脉或远端桡动脉入路的神经介入技术,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经桡动脉介入协作组组织国内有经验的专家共同撰写共识,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脑血管疾病 经桡动脉入路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
下载PDF
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代成波 王硕 +5 位作者 刘新通 马桂贤 杨哲贤 马腾云 张雄 王丽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359-364,共6页
目的探讨机械再通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并接受支架辅助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患者资料。对8例患者使用Apollo或Wingspan支架,4例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按照脑梗死溶栓... 目的探讨机械再通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并接受支架辅助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患者资料。对8例患者使用Apollo或Wingspan支架,4例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按照脑梗死溶栓等级系统(TICI)分级评定血管再通情况。评估3个月后的临床结局。结果①基底动脉远段闭塞3例,近段闭塞4例,椎动脉颅内段延伸至基底动脉近段闭塞3例,基底动脉全程闭塞2例。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中位数为20(15~24)分。②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10例达到充分再通标准。2例患者术中发生血管痉挛,无临床症状。1例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③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中位数为10(4~22)分,同最初NIHSS评分相比,7例患者NIHSS评分改善≥5分。④4例术后3个月的功能转归良好,死亡3例。结论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具有较高的再通率,可改善3个月时的临床结局。针对基底动脉闭塞不同病因需要个性化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急性病 机械开通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2005年卒中炎症和免疫反应在血管性疾病中的利与弊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3
作者 代成波 刘丽萍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4期303-304,共2页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强烈支持炎症反应及先天性免疫异常在血管性疾病多个环节中的作用,同时提出了适当的免疫机制在其中的作用.本文对炎症和免疫系统以及卒中生物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AAA)形成、血栓形成、缺血耐受、...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强烈支持炎症反应及先天性免疫异常在血管性疾病多个环节中的作用,同时提出了适当的免疫机制在其中的作用.本文对炎症和免疫系统以及卒中生物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AAA)形成、血栓形成、缺血耐受、脑损伤进展以及卒中前后感染等过程的一些作用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免疫反应 血管性疾病
下载PDF
脑微出血对非腔隙性梗死抗栓治疗后期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代成波 王硕 +3 位作者 段振鹏 曹裕民 张雄 王丽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9期712-717,共6页
目的评估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对采用抗栓治疗的非腔隙性梗死患者早期脑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入选2011年6月~2012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发病后24 h内住院的心源性脑栓塞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 目的评估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对采用抗栓治疗的非腔隙性梗死患者早期脑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入选2011年6月~2012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发病后24 h内住院的心源性脑栓塞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患者。根据临床情况对所有患者予以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采用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测CMB数目及分布情况,用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判断发病后1周内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情况。根据有无HT将患者分为有HT组和无HT组,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病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CMB是否存在,并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67例患者中18例发生HT(11%),57例检出CMB(34%),CMB检出率在是否合并HT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22%和36%,P〉0.05)。抗血小板治疗患者是否存在CMB,早期HT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12%和9%,P〉0.05);抗凝治疗患者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17%和1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NIHSS(≥8)和心源性脑栓塞与HT有关,其比值比(odds ratio,OR)值分别为3.6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47~8.26]和5.82(95%CI 1.89~15.38);高血压、大动脉粥样硬化以及CMB并不增加HT风险,其OR和95%CI值分别为1.05(0.97~1.12),2.31(0.91~3.45)以及0.35(0.09~1.41)。结论 CMB对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抗栓治疗后早期HT缺乏预测价值,疾病严重程度以及病因类型有助于估计HT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脑梗死 抗栓治疗 出血转化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前静脉溶栓的益处不大
5
作者 代成波 杨哲贤 《循证医学》 2019年第6期329-331,共3页
1文献来源Coutinho JM,Liebeskind DS,Slater LA,et al.Combined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and thrombectomy vs thrombectomy alone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A pooled analysis of the SWIFT and STAR studies[J].JAMA Neurol,2017... 1文献来源Coutinho JM,Liebeskind DS,Slater LA,et al.Combined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and thrombectomy vs thrombectomy alone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A pooled analysis of the SWIFT and STAR studies[J].JAMA Neurol,2017,74(3):268-274.2证据水平2b。3背景机械取栓(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可以改善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结局。MT患者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是否具有附加的获益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血栓清除术 静脉溶栓
下载PDF
性别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曹裕民 张雄 +5 位作者 万鑫 王硕 代成波 马桂贤 张玉虎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 探讨性别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危险因素的研究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708例,未见明显颅内外动脉狭窄1476例... 目的 探讨性别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危险因素的研究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708例,未见明显颅内外动脉狭窄1476例,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2232例,分析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与性别及年龄的关系.结果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和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48.3% vs 25.2% vs 26.5%),且男性比例明显大于女性(68.8% vs 31.2%,P〈0.01).与≤40岁比较,41~64岁、65~79岁、≥80岁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比例明显降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比例明显升高(P〈0.01);与41~64岁比较,65~79岁、≥80岁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比例明显降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比例明显升高(P〈0.01).结论 中国人性别差异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有关,男性发生率可能高于女性.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具有年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梗死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体征和症状 性别因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多态性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曹裕民 张雄 +8 位作者 龙隆 万鑫 王硕 代成波 马桂贤 杨哲贤 马腾云 张玉虎 王丽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8-142,共5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cetylhydrolase,PAF-AH)基因Arg92His(4,275;G→A)、Ile198Thr(7,593;T→C)、Val279Phe(9,994;G→T)突变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erebral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eno...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cetylhydrolase,PAF-AH)基因Arg92His(4,275;G→A)、Ile198Thr(7,593;T→C)、Val279Phe(9,994;G→T)突变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erebral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CAAS)及狭窄颅内外分布的关系。方法 642例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cerebr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患者,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脑动脉狭窄(CAAS)组477例和对照组156例,CAAS组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extracranial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ECAS)组,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intracranial-extracranial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ECAS)组。比较Arg92His、Ile198Thr、Val279Phe突变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的分布。结果 Arg92His突变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ICA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42.6%vs.30.3%;23.3%vs.16.4%)(P<0.05),而ECAS组、IECAS组突变基因型频率(28.7%,26.1%)及突变等位基因频率(17.0%,15.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e198Thr、Val279Phe突变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ICAS组、ECAS组、IECA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AS组与对照组比较,Arg92His、Ile198Thr、Val279Phe突变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g92His位点突变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 基因多态性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脑梗死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大动脉狭窄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月富 代成波 +3 位作者 王硕 马桂贤 张雄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2-51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7例,根据DSA显示动脉狭窄是否≥50%为依据,分为两组:狭窄组(174例)患者颅内、外脑大动脉至...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7例,根据DSA显示动脉狭窄是否≥50%为依据,分为两组:狭窄组(174例)患者颅内、外脑大动脉至少1支血管狭窄≥50%;对照组(143例)患者无狭窄或血管狭窄〈50%。检测两组血浆Fib及血脂水平等.按Fib值分4个水平(Fib〈2.96g/L,Fib2.96~3.47g/L,Fib3.48~4.06g/L,Fib〉4.06g/L)观察血管狭窄≥50%的发生率。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狭窄组血浆Fib水平和Fib水平异常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Fib值的升高,血管狭窄≥50%患者的比例显著增加(X^2=23.10,P=0.000)。血浆Fib水平升高是脑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独立的、且作用最强的危险因素(OR=1.558,95%CI:1.164~2.087,P=0.003)。结论Fib升高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其作用可能强于其他传统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动脉硬化 脑血管意外 纤维蛋白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段振鹏 代成波 +9 位作者 张玉虎 张雄 王硕 马桂贤 刘新通 黄飚 唐红梅 曹裕民 龙隆 王丽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患者脑白质疏松(L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经改良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的LAA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患者脑白质疏松(L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经改良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的LAA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狭窄或闭塞脑动脉数等),采用年龄相关性白质改变(ARWMC)量表评估 LA,依据 MRI T2加权像或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将患者分为无LA组72例及有LA组240例,同时依据 ARWMC评分将有 LA组患者分为轻度LA组140例、中度LA组42例及重度LA组58例,并对患者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12例LAA患者中男227例(72.8%),平均年龄(64±11)岁,其中240例(76.9%)存在 LA。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2.911,95%CI:1.647~5.146,P<0.01)、高血压(OR=2.583,95%CI:1.373~4.857,P<0.01)、糖尿病(OR=1.882,95%CI:1.058~3.348,P <0.05)、狭窄或闭塞动脉支数(OR =1.851,95%CI:1.018~3.367,P<0.05)、腔隙性脑梗死(LI)(OR=1.493,95%CI:1.202~1.853,P<0.01)是LA的危险因素。(2)不同严重程度LA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显示,3组间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狭窄或闭塞动脉支数及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狭窄或闭塞动脉数及LI是LAA患者LA的危险因素,且与LA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白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 大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新通 何池忠 +8 位作者 王丽娟 卢海克 李昌茂 张雄 王硕 代成波 马桂贤 杨哲贤 马腾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治疗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1例接受PTAS治疗的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治疗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1例接受PTAS治疗的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1例患者共放置支架132枚。评估患者围手术期的病死率及神经系统或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预后主要评估患者术后1周、6个月及1年的NIHSS评分,以及术后1、12个月内脑血管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血管原因死亡]。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经过治疗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总体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15.3%,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为3.6%,病死率为0.9%。67例患者进行了随访,3例(4.5%)患者在1个月内发生脑血管事件:TIA 1例,同侧轻度卒中和对侧轻度卒中各1例,无严重卒中及死亡发生。随访12个月内共发生脑血管事件7例(10.4%):同侧TIA 2例(3.0%),同侧轻度卒中和非同侧轻度卒中各2例(3.0%),严重卒中1例(1.5%),术后1年复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13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2例(15.4%)。随访中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PTAS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明显改善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1年的预后,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治疗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雄 代成波 +6 位作者 吴宜娟 王硕 张玉虎 马桂贤 刘新通 何池忠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43-946,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大鼠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80只,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rPAF AH组和银杏叶组,每组20只。后3组大鼠采用慢性动脉粥样硬化结合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大鼠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80只,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rPAF AH组和银杏叶组,每组20只。后3组大鼠采用慢性动脉粥样硬化结合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观测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脑梗死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及5、15、30和60 min各时间点局部脑血流量(rCBF)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外银杏叶组血小板聚集率,rPAF-AH组和银杏叶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均明显降低(P<0.05),rPAF-AH组较银杏叶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明显(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rCBF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rCBF-AH组大鼠给药后各时间点,银杏叶组30和60 min时,rCBF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rPAF-AH对大鼠脑梗死具有明显的疗效,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治疗脑梗死的生物医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烷基-2-乙酰甘油磷酸胆碱酯酶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黏附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万鑫 代成波 +5 位作者 曹裕民 张雄 张玉虎 王硕 马桂贤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rs2297518、rs8081248位点多态性与脑动脉粥样硬化(CAA)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的关系。方法收集患者324例,根据脑血管狭窄部位与程度将其分为CAA组243例和对照组81例,CCA组又分ICA患者137例为IC...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rs2297518、rs8081248位点多态性与脑动脉粥样硬化(CAA)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的关系。方法收集患者324例,根据脑血管狭窄部位与程度将其分为CAA组243例和对照组81例,CCA组又分ICA患者137例为ICA亚组。分析各组患者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并比较rs2297518、rs808124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的分布。结果 CAA组及ICA亚组的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明显高于对照组。CAA组中rs2297518位点的基因型GG及等位基因G频率分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CA亚组中rs2297518位点的等位基因G频率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NOS基因rs2297518位点的多态性与CAA及ICA有关,基因型GG可能是CAA的易感因素,等位基因G可能是CAA及ICA的易感因素;iNOS基因rs8081248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CAA或ICA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硬化 脑血管造影术 基因频率 等位基因
下载PDF
帕金森病早期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4
13
作者 代成波 周秀珍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6年第5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早期治疗 帕金森病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慢性进行性疾病 控制症状 左旋多巴 神经元死亡 单胺氧化酶
下载PDF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和小动脉闭塞的临床差异 被引量:4
14
作者 段振鹏 代成波 +7 位作者 张玉虎 张雄 王硕 马桂贤 刘新通 龙隆 李昌茂 王丽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和小动脉闭塞(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性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差异,并探讨两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短期预后的情况。方法连续收集210例皮质下小卒中(small s... 目的比较分析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和小动脉闭塞(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性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差异,并探讨两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短期预后的情况。方法连续收集210例皮质下小卒中(small subcortical stroke,S3)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同型半胱氨酸、脑白质疏松和静息性腔隙性梗死等),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NIHSS)标准对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发病5 d、10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根据头部DWI的梗死灶的位置、形态等将其分为SAO组(n=83)和BAD组(n=127),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影像学特点的差异及治疗期间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SAO组和BAD组相比,脑白质疏松比例、脑白质疏松分数、静息性腔隙性梗死比例、静息性腔隙性梗死数目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D组比SAO组患者入院当天NIHSS评分更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BAD组患者END发生率高于SAO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0);发病10 d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SAO组患者脑白质疏松和静息性腔隙性梗死比例更高且程度更严重,BAD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且END发生率更高,但两者短期神经功能恢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小卒中 小动脉闭塞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脑白质疏松 静息性腔隙性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短期预后
下载PDF
吸烟与男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腾云 张雄 +5 位作者 曹裕民 龙隆 王硕 代成波 马桂贤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01-1303,共3页
目的探讨吸烟与男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收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并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男性患者257例,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140例和非吸烟组117例,对比2组患者大脑... 目的探讨吸烟与男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收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并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男性患者257例,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140例和非吸烟组117例,对比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率及发病年龄。结果吸烟组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49.3%vs 24.8%),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年龄明显小于非吸烟组[(60.13±10.52)岁vs(65.26±11.77)岁,P<0.01]。吸烟组年龄≤60岁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吸烟组(50.7%vs 27.4%,P<0.01)。结论吸烟可能是男性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且吸烟可能使男性患者更早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卒中 梗死 大脑中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万鑫 代成波 +5 位作者 曹裕民 张雄 张玉虎 马桂贤 王硕 王丽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6期437-44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入组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因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并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509例,依据血管造影脑动脉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50%)分为四组:颅内动脉狭窄组(198例)、颅外动脉狭窄组(107例)...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入组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因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并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509例,依据血管造影脑动脉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50%)分为四组:颅内动脉狭窄组(198例)、颅外动脉狭窄组(107例)、脑动脉狭窄组(55例)及无脑动脉狭窄的对照组(149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血尿酸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颅内动脉狭窄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尿酸异常患者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388,P=0.007);将所有患者按血尿酸水平4分位分组,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增加(χ2=9.230,P=0.0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升高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比值比(odds ratio,OR)1.005,P=0.001]。同样方法分析颅外动脉狭窄组与尿酸的关系未得到显著性结果。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与颅内动脉狭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尿酸 脑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猕猴逆转录病毒多重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晓燕 代成波 +1 位作者 李春花 代解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4-537,共4页
分别针对编码STLV-1和SRV/D-1两种逆转录病毒膜蛋白的env基因进行引物设计,通过优化、调整PCR条件,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猕猴STLV-1和SRV/D-1两种逆转录病毒的多重PCR方法,用于猕猴种群逆转录病毒的常规监测。结果显示多重套式PCR产物片... 分别针对编码STLV-1和SRV/D-1两种逆转录病毒膜蛋白的env基因进行引物设计,通过优化、调整PCR条件,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猕猴STLV-1和SRV/D-1两种逆转录病毒的多重PCR方法,用于猕猴种群逆转录病毒的常规监测。结果显示多重套式PCR产物片段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进一步测序证实为目的产物,说明建立的多重套式PCR方法能同时检测出猕猴体内可能存在的STLV-1和SRV/D-1两种逆转录病毒。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省时、试剂用量少和检测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新方法用于猕猴种群逆转录病毒的定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 套式PCR 多重PCR 猕猴
下载PDF
老年人近期感染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雷惠新 程琼 +2 位作者 张旭 陈名峰 代成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857-858,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近期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随机调查 1997~ 2 0 0 0年期间 60岁以上脑梗死与脑出血住院患者各 2 3 8例 ,就发病前 1周内有无发生感染的情况 ,结合临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 1)脑梗死组于发病前 1周内有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近期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随机调查 1997~ 2 0 0 0年期间 60岁以上脑梗死与脑出血住院患者各 2 3 8例 ,就发病前 1周内有无发生感染的情况 ,结合临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 1)脑梗死组于发病前 1周内有感染者 4 8例占 2 0 17% ,而脑出血组为 2 1例占 8 82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发病前 2~ 4周的感染例数两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 2 )脑梗死组病前多以上呼吸道、肺部、胃肠道感染为主 ,脑出血组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而感染源两组无明显差异。 ( 3 )两组病前危险因素比较 ,既往有脑血管意外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史以及病前有房颤、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存在感染时易发生脑梗死 (P <0 0 1)。结论 近期感染是发生或诱发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近期感染 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金纳多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赋 张雄 +2 位作者 代成波 秦兵 张玉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31-32,共2页
将60例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金纳多静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尿激酶20万U静滴(1 h内滴完)。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Bathel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the... 将60例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金纳多静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尿激酶20万U静滴(1 h内滴完)。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Bathel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2例和1例发生脑出血转化,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证实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金纳多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金纳多 脑卒中 急性 进展性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保护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宜娟 王丽娟 +3 位作者 张雄 代成波 王硕 马桂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68-870,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尾静脉注射rPAF-AH预处理后观测模型小鼠神经行为学和脑梗死灶大小的改变,采用Westernblot研究MMP-2...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尾静脉注射rPAF-AH预处理后观测模型小鼠神经行为学和脑梗死灶大小的改变,采用Westernblot研究MMP-2的表达及活性,同时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金纳多注射液及假手术对照组比较。结果 rPAF-AH预处理明显降低脑梗死小鼠行为障碍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灶的大小(P<0.01)。Westernblot分析结果证明,rPAF-AH预处理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诱导的MMP-2蛋白的表达及其活性水平(P<0.01)。结论 rPAF-AH预处理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得益于其抑制了MMP-2蛋白的高表达及活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 脑缺血再灌注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