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贯通多孔聚丙烯酸十八酯降凝剂对合成蜡油流变性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飞 代抒彤 +3 位作者 夏雪 段泽 陈新雅 姚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4-153,共10页
以丙烯酸十八酯为单体,通过高内相乳液模板法合成具有贯通孔结构的聚丙烯酸十八酯。通过流变试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显微观察和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考察采用不同浓度交联剂二乙烯基苯和致孔剂甲苯制备的贯通多孔聚丙烯酸十八酯在不... 以丙烯酸十八酯为单体,通过高内相乳液模板法合成具有贯通孔结构的聚丙烯酸十八酯。通过流变试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显微观察和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考察采用不同浓度交联剂二乙烯基苯和致孔剂甲苯制备的贯通多孔聚丙烯酸十八酯在不同加剂浓度下对合成蜡油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贯通多孔聚丙烯酸十八酯对合成蜡油具有明显的降凝效果,且通过调控合成过程其降凝效果可大幅度优于采用传统的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制备的聚丙烯酸十八酯;二乙烯基苯和甲苯用量分别为单体质量分数1%和75%的贯通多孔聚丙烯酸十八酯对合成蜡油流变性的改善效果最佳;在其加剂量分别为500和1000 mg/kg时,降凝效果可达16和21℃;相较于聚丙烯酸十八酯,贯通多孔聚丙烯酸十八酯的进一步降凝幅度最高达8℃,降黏率最高达5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聚合物 降凝剂 合成蜡油 流变性
下载PDF
聚合物/微纳米复合含蜡原油降凝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夏雪 杨飞 +4 位作者 李传宪 窦泽康 代抒彤 孙广宇 姚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6-448,共13页
含蜡原油中蜡分子的结晶析出会使原油的低温流变性显著恶化,降低原油管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添加少量的聚合物型降凝剂能够改变蜡分子的结晶习性,改善原油的宏观流动性。加降凝剂原油的凝点越低、低温黏度越小,意味着输送的能耗越低、... 含蜡原油中蜡分子的结晶析出会使原油的低温流变性显著恶化,降低原油管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添加少量的聚合物型降凝剂能够改变蜡分子的结晶习性,改善原油的宏观流动性。加降凝剂原油的凝点越低、低温黏度越小,意味着输送的能耗越低、安全性越高,因此人们对原油降凝剂的降凝降黏效果追求是无止境的。利用不同的微纳米颗粒,研制高效的聚合物/微纳米复合原油降凝剂已成为近年来石油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复合降凝剂的开发仍存在盲目性。基于降凝剂的发展历程、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对以不同微纳米基材制得的聚合物/微纳米复合降凝剂的结构、效果与机理进行了综述。分析表明,微纳米颗粒的引入使传统聚合物降凝的作用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聚合物/微纳米复合原油降凝剂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凝剂 含蜡原油 聚合物 微纳米颗粒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含芳香基团的梳状聚合物型降凝剂与沥青质协同改善合成蜡油的流变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飞 张晓平 +4 位作者 李传宪 姚博 代抒彤 夏雪 孙广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606-2614,共9页
采用流变学实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显微观察及沥青质沉淀实验研究了聚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POM)、聚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苯胺(POMA)及聚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萘胺(POMN)梳状聚合物对合成蜡油的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 采用流变学实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显微观察及沥青质沉淀实验研究了聚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POM)、聚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苯胺(POMA)及聚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萘胺(POMN)梳状聚合物对合成蜡油的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这3种梳状聚合物降凝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不含沥青质合成蜡油(MO-1)的低温流变性,其中POM对MO-1蜡油的流变性改善效果最佳.添加500 mg/kg POM后,MO-1的凝点从29℃降至23℃,屈服值从627. 20 Pa降至83. 35 Pa.而POM,POMA和POMN可以显著改善含0. 3%(质量分数)沥青质的合成蜡油(MO-2)的低温流变性,且添加500 mg/kg POMA后MO-2蜡油的流变改善效果最佳:凝点降至3℃,屈服值降至1. 27 Pa.可见,本文制备的梳状聚合物降凝剂均能与沥青质协同改善MO-2蜡油的流变性,并且向POM中引入芳香基团能进一步促进沥青质与降凝剂分子的相互作用,进而增强梳状聚合物降凝剂与沥青质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梳状聚合物 沥青质 合成蜡油 协同效应
下载PDF
聚氨丙基/甲基硅倍半氧烷微球改善合成蜡油流变性研究
4
作者 杨飞 张晓平 +3 位作者 代抒彤 李传宪 姚博 穆中华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年第10期14-24,共11页
为了明确聚氨丙基/甲基硅倍半氧烷(PAMSQ)微球能否与沥青质协同改善合成蜡油的低温流变性,合成了不同极性的PAMSQ微球,再通过流变实验、DSC分析、显微观察和沥青质沉淀实验探究不同极性PAMSQ微球对添加/不添加沥青质的合成蜡油的低温流... 为了明确聚氨丙基/甲基硅倍半氧烷(PAMSQ)微球能否与沥青质协同改善合成蜡油的低温流变性,合成了不同极性的PAMSQ微球,再通过流变实验、DSC分析、显微观察和沥青质沉淀实验探究不同极性PAMSQ微球对添加/不添加沥青质的合成蜡油的低温流变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AMSQ-1~PAMSQ-4微球的极性随氨丙基含量的增加(1%~25%,摩尔分数)而逐渐增强。PAMSQ微球能轻微改善不添加沥青质的合成蜡油(MO-1)的流变性,并且MO-1在添加质量浓度为200mg/kg的PAMSQ-1微球后低温流变性能最好;然而,PAMSQ微球可以显著改善含质量分数为0.75%沥青质的合成蜡油(MO-2)的低温流变性,且MO-2在添加浓度为200mg/kg的PAMSQ-3微球后表现出最优的流变性能。因此,PAMSQ微球能与沥青质协同改善合成蜡油的低温流变性,而且PAMSQ微球的极性强弱会显著影响PAMSQ微球与沥青质的协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蜡油 PAMSQ微球 沥青质 异相成核 流变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