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外语专业学生多元文化认知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被引量:45
1
作者 代礼胜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6-120,共5页
传统的跨文化教育观念将跨文化交际视为某一文化对另一文化的适从,这种跨文化交际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单向的、静态的"顺从"观点,难以适应全球化进程和多元文化交流的形势。本文在研究跨文化认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互关系基... 传统的跨文化教育观念将跨文化交际视为某一文化对另一文化的适从,这种跨文化交际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单向的、静态的"顺从"观点,难以适应全球化进程和多元文化交流的形势。本文在研究跨文化认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互关系基础上认为: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师应当培养交际者的多元文化意识和语境认知能力,构建一种动态的、相互适应的跨文化交际模式,这样才能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跨文化认知 跨文化交际 能力 主动适应
下载PDF
论语言思维与语言输出能力发展 被引量:6
2
作者 代礼胜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4-157,共4页
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而思维又制约着语言。本族语言能自由输出的原因就在于其在输出之前在大脑里已经拥有相应的思维了,而思维的形成又在于自然的输入环境。在我国,外语学习缺少自然输入环境,但我们可以抓住思维规... 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而思维又制约着语言。本族语言能自由输出的原因就在于其在输出之前在大脑里已经拥有相应的思维了,而思维的形成又在于自然的输入环境。在我国,外语学习缺少自然输入环境,但我们可以抓住思维规约语言的内核,把握句法的异同,进行外语思维训练,从而有效推动学生输出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输出 句法结构 概念系统 母语思维 外语思维
下载PDF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教育实习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代礼胜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7-169,共3页
文章就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普遍存在的听课和上课时间倒挂、教师指导及集中与分散实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强化试讲试教和教育见习、加强在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和教育实习管理的可行性。在基础教育师资需... 文章就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普遍存在的听课和上课时间倒挂、教师指导及集中与分散实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强化试讲试教和教育见习、加强在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和教育实习管理的可行性。在基础教育师资需求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型的时期,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型教学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将成为办学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院校 英语专业 教育实习
下载PDF
国外教育实习模式对我国地方高师院校英语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5
4
作者 代礼胜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5-116,共2页
本文基于英法美三国教育实习模式的对比研究,以基础英语新课程改革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为目标,对地方高师院校英语师范教育进行探讨,提出了实习生顶岗支教、在职教师置换培训的职前、职后教师培训一体化思路,旨在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基于英法美三国教育实习模式的对比研究,以基础英语新课程改革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为目标,对地方高师院校英语师范教育进行探讨,提出了实习生顶岗支教、在职教师置换培训的职前、职后教师培训一体化思路,旨在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促进中小学在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师院 英语教育 顶岗支教 置换培训
下载PDF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师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被引量:4
5
作者 代礼胜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47,共2页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一是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改革评价方式和改进教学手段;二是提倡师范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是在重视等级考试的同时,丰富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一是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改革评价方式和改进教学手段;二是提倡师范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是在重视等级考试的同时,丰富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缩短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适应期,为成为专家型教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高师英语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转型时期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改革的途径 被引量:2
6
作者 代礼胜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81,共3页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化与转型对英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办学面临严峻的挑战。文章立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探讨了新形势下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师范英语专业改...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化与转型对英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办学面临严峻的挑战。文章立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探讨了新形势下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师范英语专业改革的内涵,并对专业改革的途径提出了建议,即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稳步推动教学方式变革,积极开发师范英语课程资源,大力推动师资力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时期 地方师范院校 英语专业 改革途径
下载PDF
论新形势下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与专业能力发展——以英语专业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代礼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8期123-126,共4页
随着《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和以素质能力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受到极大挑战。文章以高师英语专业为例,分析了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高师英语专业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探讨了高... 随着《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和以素质能力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受到极大挑战。文章以高师英语专业为例,分析了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高师英语专业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探讨了高师院校应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改革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地方高师英语专业学生 综合素质 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 促进英语师范生专业化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代礼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96-99,共4页
高师院校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对培养基础英语师资的高师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基础教育需要大量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有经验的高素质教... 高师院校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对培养基础英语师资的高师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基础教育需要大量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有经验的高素质教师群体。本文从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相关性研究提出,只有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才能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尽快成为合格的英语教师,为今后成为教学名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院校 英语师范生 实践教学 教师专业化
下载PDF
后殖民思想与历史差异
9
作者 代礼胜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7-80,共4页
美刊《理论与社会》第31期(2002年)发表了艾丽斯·布拉德(Alice Bullard)的书评文章,对查克拉巴蒂的《边缘化欧洲》一书进行了分析,认为《边缘化欧洲》对历史研究中的欧洲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和分析,试图把后殖民国家的历史从欧洲历... 美刊《理论与社会》第31期(2002年)发表了艾丽斯·布拉德(Alice Bullard)的书评文章,对查克拉巴蒂的《边缘化欧洲》一书进行了分析,认为《边缘化欧洲》对历史研究中的欧洲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和分析,试图把后殖民国家的历史从欧洲历史的话语中解放出来。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 文章主要内容 欧洲中心主义 查克 艾丽斯 布拉德 欧洲历史 印度历史 巴蒂 历史研究
下载PDF
美帝国依旧
10
作者 代礼胜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73,共6页
关键词 帝国 伊拉克问题 政治研究 世界政治 迈克尔 美国 文章
下载PDF
文化生态学取向的中学外语教师国培计划实效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江世勇 代礼胜 《现代中小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5,共4页
国培计划是国家财政支持中小学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各地中学外语教师国培计划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培训的实效也是国培计划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价值取向对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内... 国培计划是国家财政支持中小学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各地中学外语教师国培计划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培训的实效也是国培计划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价值取向对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专业培训框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实施国培计划、保障培训的实效提出了建议:培训课程理念的提升——实现顶层设计的文化生态转向;"一条龙"合作机制的形成——构建教师培训的外生态;教研文化氛围的形成——生成教师培训的中生态;教师职业意识的发展——形成教师培训的内生态;定制式的模块课程学习——在和谐的文化生态中实现培训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培计划 中学 外语教师 实效 文化生态学
下载PDF
从认知语义视角谈转喻翻译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宇 代礼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27-30,共4页
认知语义学认为概念转喻是思维、认知推理的方式,在语言使用中具有普遍性。体验性是转喻具有跨语言可译性的认知基础,"语言-认知-世界"的多重互动和谐原则是概念转喻翻译的总体认知原则。研究提出三条转喻翻译的认知语义策略:... 认知语义学认为概念转喻是思维、认知推理的方式,在语言使用中具有普遍性。体验性是转喻具有跨语言可译性的认知基础,"语言-认知-世界"的多重互动和谐原则是概念转喻翻译的总体认知原则。研究提出三条转喻翻译的认知语义策略:(1)在源语和目标语之间建立转喻认知图式,实现创造性的翻译;(2)把转喻翻译看作是一个双重认知过程,传达准确的文化意义;(3)转喻翻译要在目标语中找到概念和形式的统一,实现源语和目标语认知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翻译 认知语义学 体验哲学
下载PDF
国外灾后教育重建经验:综述与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江世勇 代礼胜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45-47,共3页
震后教育重建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持续、深入地推进重建工作是灾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援建方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国外如美、日以及印尼的灾后教育重建已形成了比较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经验,对我国的教育重建具有重要启示。... 震后教育重建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持续、深入地推进重建工作是灾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援建方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国外如美、日以及印尼的灾后教育重建已形成了比较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经验,对我国的教育重建具有重要启示。结合我国的实际,借鉴国外的灾后教育重建经验,有利于形成灾后教育重建的正确思路和科学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教育重建 国外经验 述评 启示
下载PDF
大学英语青年教师职业压力与动力的平衡问题——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分析
14
作者 江世勇 代礼胜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第1期42-45,57,共5页
青年教师是大学教学的主力军,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职业压力日愈凸显。关注教师的职业问题,形成青年教师职业压力与动力平衡的机制,推动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是当前高校外语师资建设的重要工作。文章从文化生态学视角探讨形成和谐的文... 青年教师是大学教学的主力军,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职业压力日愈凸显。关注教师的职业问题,形成青年教师职业压力与动力平衡的机制,推动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是当前高校外语师资建设的重要工作。文章从文化生态学视角探讨形成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实现教师职业压力与动力的平衡、促进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青年教师 职业压力 职业动力 文化生态学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读写能力培养 被引量:2
15
作者 HE Xiao-jun +3 位作者 何晓军 代礼胜 DAI Li-sheng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60-261,277,共2页
论文提供了一种使用真实语言材料培养成绩优良的大学生用英语撰写论文的方法。从理论上讲 ,该方法是源于整体语言学习 ,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与真实语言材料不可分。在实践上 ,它是一门读写课 。
关键词 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课堂教学
下载PDF
浅析当前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
16
作者 代礼胜 《好日子》 2019年第28期131-131,共1页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程度和认知水平还处在相对低级的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情境教学的模式也深受一线老师们的欢迎并付诸实践。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教师没有抓住情境创设的实质,...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程度和认知水平还处在相对低级的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情境教学的模式也深受一线老师们的欢迎并付诸实践。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教师没有抓住情境创设的实质,更多的流于形式,笔者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情境的创设存在诸多的误区。具体表现为创设的情境远离学生实际生活;情境创设中知识性的缺失、主体性的缺失以及不考虑学段和教学内容片面追求情境化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情境 误区
下载PDF
秋生
17
作者 代礼胜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逻辑转喻与一般会话含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代礼胜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23,共7页
本文探讨一类特殊的转喻现象——逻辑转喻。研究认为逻辑转喻本质上是一种语义增生现象,即词语进入某种句法环境时衍生出附加的语义结构。作为一种系统存在的语言现象,逻辑转喻存在的理据是意义的整合性,其根本特征为部分规约性和局部... 本文探讨一类特殊的转喻现象——逻辑转喻。研究认为逻辑转喻本质上是一种语义增生现象,即词语进入某种句法环境时衍生出附加的语义结构。作为一种系统存在的语言现象,逻辑转喻存在的理据是意义的整合性,其根本特征为部分规约性和局部可取消性。从语用学的含义视角透视这一特殊句法现象,切合我们关于一般会话含义本质的认识。作为一种话语类型,逻辑转喻获得了会话含义的地位,体现了语用学对语义识解过程的干涉。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澄清哲学和语言学中由来已久的语义/语用之争,对我们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认识也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转喻 一般会话含义 语用推理 语义/语用之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