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梁切除术中无暴露线结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余晓临 杨国华 +2 位作者 代维芳 陈静琪 董仰增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对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无暴露线结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与传统的小梁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疗效进行分析。方法71例(80眼)首次行小梁切除术患者分为2组,可拆除缝线组35例(40眼),术中应用双臂一体无暴露线结的巩膜瓣可拆... 目的对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无暴露线结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与传统的小梁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疗效进行分析。方法71例(80眼)首次行小梁切除术患者分为2组,可拆除缝线组35例(40眼),术中应用双臂一体无暴露线结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对照组36例(40眼)行传统的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可拆除缝线组7.5%(3眼),对照组27.5%(11眼)(P<0.05)。随访至术后6个月,2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7.5%和85%(P>0.05),但可拆除缝线组术后眼压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该技术能在小梁切除术后早期灵活地控制滤过量,明显减少了术后因滤过强所致的浅前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可拆除缝线
下载PDF
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改良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代维芳 王海鹤 +2 位作者 吴新成 祝传华 张红石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改良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设试验组30例、对照组12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对照组248例,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试验组治愈率83.33%;对照组1治愈率55%;对照组...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改良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设试验组30例、对照组12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对照组248例,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试验组治愈率83.33%;对照组1治愈率55%;对照组2治愈率52.08%。试验组与对照组1疗效比较有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2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改良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治愈率高、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窥镜 泪囊炎 造孔术
下载PDF
后路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建国 代维芳 +4 位作者 郭淑玉 吴新成 袁床彩 余戎 杨尊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9-40,共2页
传统的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多以角膜缘为切口。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由于对眼前段结构的损伤,术后往往发生前房迟缓形成,虹膜粘连、瞳孔移位,角膜曲率性散光等合并症。以睫状体平坦部为切口,施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简称后路法)则有简便易... 传统的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多以角膜缘为切口。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由于对眼前段结构的损伤,术后往往发生前房迟缓形成,虹膜粘连、瞳孔移位,角膜曲率性散光等合并症。以睫状体平坦部为切口,施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简称后路法)则有简便易行,对眼前段结构于挠较小,术后瞳孔居中正圆等优点。1978年7月至1992年4月,作者采用后路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治疗白内障青光眼52例(55眼),获得满意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2例(55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并发症 眼外科手术
下载PDF
后路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
4
作者 刘建国 代维芳 +2 位作者 郭淑玉 吴新成 袁庆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5-17,共3页
传统的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多以角膜缘为切口,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由于对眼前段结构的损伤,术后往往发生前房迟缓形成、虹膜粘连、瞳孔移位、角膜曲率性散光等合并症。以睫状体平坦部为切口,施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简称后路法)则有简便... 传统的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多以角膜缘为切口,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由于对眼前段结构的损伤,术后往往发生前房迟缓形成、虹膜粘连、瞳孔移位、角膜曲率性散光等合并症。以睫状体平坦部为切口,施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简称后路法)则有简便易行、对眼前段结构干扰较小,术后瞳孔居中正圆等优点。1978年7月至1992年4月,作者采用后路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治疗白内障青光眼52例(55眼),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青光眼 眼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