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代诗懿 彭素华 +1 位作者 陈思源 吉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44-547,553,共5页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的、罕见的内皮源性、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脉管肿瘤,表现为弥漫性血管与淋巴管的侵袭性增殖。KHE合并血小板减少、低纤维蛋白血症和凝血因子消耗,称为卡...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的、罕见的内皮源性、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脉管肿瘤,表现为弥漫性血管与淋巴管的侵袭性增殖。KHE合并血小板减少、低纤维蛋白血症和凝血因子消耗,称为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可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目前,随着大家对KHE发病机制的认识,临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采用手术、动脉栓塞或长春新碱、西罗莫司等药物治疗可使得大多数患儿预后较好;但部分长期合并运动功能障碍与慢性疼痛的患儿,仍是治疗难点。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KHE的认识,本文拟对其临床特征、主要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治疗等进行深入阐述,为临床治疗KHE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 治疗
下载PDF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肝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开颖 彭素华 +4 位作者 邱桐 代诗懿 张学鹏 陈思源 吉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肝血管瘤(infantile hepatic hemangioma,IH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8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接受普萘洛尔治疗的15例肝血管瘤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 15例患儿中男童4例,女童11例。肝...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肝血管瘤(infantile hepatic hemangioma,IH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8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接受普萘洛尔治疗的15例肝血管瘤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 15例患儿中男童4例,女童11例。肝脏肿大(9例,占60%)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合并皮肤血管瘤12例(80.0%),甲状腺功能减退5例,心功能不全1例。15例患儿中,弥散性肝血管瘤2例;多发性肝血管瘤13例,其中包含2例"结合性"肝血管瘤。目前8例已经停止治疗,平均治疗时间23.8(18~30)个月;仍在治疗者6例,平均治疗时间20.5(6~41)个月;1例死于心脏衰竭和肝脏肿大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治疗起始时最大瘤体平均体积为15.12 cm^3,在治疗6个月后,最大瘤体平均体积为6.49 cm3,获得Ⅴ级及Ⅵ级疗效(体积消退≥50%)者8例(53.3%);治疗12个月后,最大瘤体平均体积为3.56 cm^3,获得Ⅴ级或Ⅵ级疗效者10例(83.3%)。与治疗起始时瘤体体积相比,治疗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时瘤体消退明显,疗效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29.5(2~48)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低血压、低血糖、气道高反应等普萘洛尔相关严重副作用,停药后无复发。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IHH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推荐普萘洛尔作为治疗IHH的有效选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奈洛尔 血管瘤/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1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代诗懿 杨开颖 +2 位作者 邱桐 陈思源 吉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2-549,共8页
目的总结分析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并分析2008年1月-2018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117例KH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并... 目的总结分析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并分析2008年1月-2018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117例KH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发症、治疗及预后等特点。结果共入组117例KHE患者,男64例、女53例,比例约为1.20∶1,患者年龄1 d^5岁,平均年龄2.74个月,年龄<1岁的患者105例(89.74%)。伴有KMP(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者8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皮下或骨关节肌肉的浸润性肿物、伴有运动受限、急性心衰、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凝血出血相关疾病等并发症。病灶直径范围2~26 cm,平均直径为9.04 cm。提示年龄、病灶大小与患者是否发生KMP有关(P均<0.05)。采用西罗莫司、泼尼松、长春新碱等药物治疗55例,手术治疗25例,联合治疗32例,未治疗行观察随访5例。转归:临床治疗有效103例(88.03%),9例(7.69%)因急性心衰、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死亡。结论绝大多数KHE患者在1岁以前发病,并且发生KMP风险更高。KHE临床表现主要与各种并发症有关,早期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 卡梅现象 血小板减少 凝血障碍
下载PDF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与丛状血管瘤临床对比研究
4
作者 代诗懿 张学鹏 +4 位作者 周江元 邱桐 杨开颖 陈思源 吉毅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3期284-290,共7页
目的比较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与丛状血管瘤(TA)的临床特征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KHE患者和T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疾病在性别及发病年龄、临床特征、并发症、组织病理学、影像学表... 目的比较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与丛状血管瘤(TA)的临床特征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KHE患者和T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疾病在性别及发病年龄、临床特征、并发症、组织病理学、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及预后等指标上的异同。两组定量资料因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定性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217例患者,其中KHE患者183例,TA患者34例。KHE与TA在男女比例(χ^(2)=0.44,P=0.510)、发病年龄(U=2757.00,Z=-1.09,P=0.278)及发病部位(χ^(2)=3.64,P=0.162)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HE以混合型最常见,达63.39%(116/183),TA以浅表型最常见,达88.24%(30/34)。KHE患者病灶直径为6.30(4.40,9.70)cm,大于TA患者的2.95(2.05,4.03)c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967.50,Z=-6.38,P<0.001)。KHE引起骨骼肌受累、血小板减少症与严重纤维蛋白原减少症可能性更大。KHE主要累及真皮、皮下组织甚至深部肌肉,表现为浸润性肿物,磁共振成像(MRI)在T2相上呈团块状弥漫性高信号,而TA往往为仅累及皮下脂肪层的浅表病灶,MRI显示高信号局限于皮下脂肪层。KHE总治疗有效率为85.79%,总药物治疗有效率为85.32%,均低于TA的91.18%和95.65%。结论与TA相比,KHE病变范围更大,侵袭性更高,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治疗难度更大,治疗方案更复杂,治愈有效率较TA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瘤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 丛状血管瘤
原文传递
婴儿血管瘤长链非编码RNA与mRNA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开颖 代诗懿 +3 位作者 邱桐 周江元 陈思源 吉毅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08-513,共6页
目的研究增殖期与消退期婴儿血管瘤(IH)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mRNA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2019年1-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收集行手术切除治疗的8例IH组织(增殖期与消退期各4例),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P<0.05,差异倍... 目的研究增殖期与消退期婴儿血管瘤(IH)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mRNA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2019年1-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收集行手术切除治疗的8例IH组织(增殖期与消退期各4例),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P<0.05,差异倍数≥1.5)lncRNA和mRNA,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并构建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预测差异lncRNA的顺式作用靶基因。结果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共筛选出405条差异lncRNA(108条下调,297条上调)与772条差异mRNA(107条下调,665条上调)。qRT-PCR验证4条lncRNA(n335248、ENST00000450864、n333319和n335185)与4条mRNA(EDNRA、IFI6、HK2与ITGA1)的表达,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GO与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mRNA主要参与血管凝固、轴突导向、血管生成和细胞黏附等生物过程,差异mRNA主要富集在代谢通路、细胞局部黏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控、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由度值≥15的23条mRNA和58条lncRNA共同构建组成。结论增殖期与消退期IH组织中存在大量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这些lncRNA可能通过调控相应的靶mRNA参与IH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婴儿 非翻译区 RNA 信使 计算生物学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长链非编码RNA
原文传递
西罗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伴Kasabach-Merritt现象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江元 杨开颖 +6 位作者 彭素华 邱桐 代诗懿 张学鹏 陈思源 夏春潮 吉毅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14-518,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西罗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伴Kasabach-Merritt现象(KM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接受西罗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的36例KHE伴KMP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 目的初步探讨西罗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伴Kasabach-Merritt现象(KM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接受西罗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的36例KHE伴KMP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6例KHE伴KMP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0.8;平均年龄15个月(4.0~60.0个月);平均发病年龄6.3个月(0.8~48.0个月);混合型KHE 32例(88.9%),深部型KHE 4例(11.1%);瘤体大小为2.5 cm×4.0 cm^20.0 cm×24.0 cm。在联合治疗中,泼尼松平均用药时间为6.4周(范围5.0~9.0周),西罗莫司平均用药时间为19.3个月(范围13.0~27.0个月)。联合治疗1~5周,36例KHE伴KMP患者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逐渐恢复正常。在短期使用泼尼松联合长期使用西罗莫司治疗6、12个月后,疾病严重性平均评分由治疗前4.0分分别下降到2.4分、1.6分。在治疗12个月后,32例患者瘤体达到大部分消退的标准,3例达到部分消退的标准,1例无变化。治疗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和口腔溃疡,无患儿因为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也未发生药物毒性相关性死亡。结论西罗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KHE伴KMP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莫司 泼尼松 血管内皮瘤 Kasabach-Merritt现象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
原文传递
卡波西样淋巴管瘤病八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邱桐 杨开颖 +3 位作者 彭素华 代诗懿 陈思源 吉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21-926,共6页
目的探讨卡波西样淋巴管瘤病(KLA)的临床症状、治疗干预措施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8例KLA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5例,女性3例,初诊年龄8个月至29岁,平均5.8岁.统计分析就... 目的探讨卡波西样淋巴管瘤病(KLA)的临床症状、治疗干预措施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8例KLA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5例,女性3例,初诊年龄8个月至29岁,平均5.8岁.统计分析就诊资料及临床特点.结果病变部位均呈弥漫性分布,8例患者的肺部、纵隔均有不同程度的累及,其中3例累及盆腹腔器官,3例累及骨,1例同时累及骨和盆腹腔器官,1例累及喉部、颈部.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实验室检查发现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计数减少(最低为3×10^9/L),4例患者发生严重纤维蛋白原减少症(最低为0.42 g/L),3例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最长达64.2 s),3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最长达18.6 s).8例患者采取对症手术治疗(包括剖胸探查、胸导管引流术、心包穿刺术、脾切除术)和经验性药物(长春新碱、西罗莫司、糖皮质激素)治疗,并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随访至2019年2月,8例患者中好转1例,死亡2例,病情稳定2例,病情持续进展3例.结论KLA是一种罕见的、可累及多部位的脉管系统疾病,临床上应与其他类型脉管疾病加以鉴别,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常采用经验性或个体化治疗;患者病情容易迅速进展和恶化,亟待临床医师重视和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瘤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伴慢性淋巴水肿的临床特征、风险评估与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邱桐 周江元 +4 位作者 杨开颖 代诗懿 张学鹏 陈思源 吉毅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患儿慢性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就诊的KHE患儿共159例,其中男88例,女71例,KHE发病... 目的探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患儿慢性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就诊的KHE患儿共159例,其中男88例,女71例,KHE发病时的平均年龄为10.5个月,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15.1个月。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并进行至少3年的随访。回顾临床特征以分析慢性淋巴水肿的可能原因、淋巴水肿的程度、危险因素和治疗策略。结果61.6%(98/159)的患儿发生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病变累及四肢占58.5%(93/159)。159例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4.6年,18例患儿在KHE发病1年后通过淋巴显像诊断为慢性淋巴水肿,且均为单侧肢体受累,并伴有同侧KHE。淋巴水肿在病变累及四肢、病灶较大(≥10 cm)和混合型病变的患儿中更为常见(P<0.01)。14例患儿在转诊后接受了西罗莫司治疗,其中10例转诊时发现肢体肿胀,其余4例在转诊后西罗莫司治疗期间出现肿胀。随访期间有12例患儿接受了加压治疗。末次随访时,患儿淋巴水肿均未完全消退。结论慢性淋巴水肿是KHE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其发生率为11.3%,病变累及四肢、病灶较大(≥10 cm)和混合型病变为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应当密切鉴别并检测慢性淋巴水肿的发生,予以患儿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肿瘤 卡波西血管内皮瘤 淋巴水肿 卡梅现象
原文传递
基于基因芯片的婴幼儿血管瘤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开颖 邱桐 +5 位作者 代诗懿 彭素华 周江元 张学鹏 陈思源 吉毅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81-885,共5页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增殖期与消退期婴幼儿血管瘤的基因表达谱进行研究,以进一步阐明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从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行手术切除治疗的8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的...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增殖期与消退期婴幼儿血管瘤的基因表达谱进行研究,以进一步阐明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从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行手术切除治疗的8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的手术标本,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增殖期与消退期血管瘤组织中的总RNA,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经GCBI平台分析得到差异基因,在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互作关系,并通过Cytoscape对蛋白互作网络进行可视化构建,最后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fluoresc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技术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增殖期血管瘤与消退期血管瘤相比存在372个差异基因,其中274个上调基因,98个下调基因。GO功能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参与"血管生成、细胞黏附、轴突导向、细胞对缺氧应激反应和细胞迁移正向调控"等生物过程。经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黏附、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控、白细胞跨内皮迁移、PI3K-Akt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25个核心基因,qPCR验证部分差异基因的表达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增殖期与消退期血管瘤的差异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婴幼儿 基因芯片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