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储层沥青成因及其对油藏调整改造的启示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美俊
张忠涛
+5 位作者
陈聪
杨程宇
卢晓林
付健
代金慧
唐友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3-141,共9页
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多个层系都发现了储层沥青。储层沥青丰度自上部的珠海组、珠江组至深部的恩平组、文昌组逐渐增加。储层沥青在物性较好的粗粒砂岩中多为零星状出现,而在细粒的粉砂岩和泥岩中主要呈脉状分布而且含量明显增加。几...
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多个层系都发现了储层沥青。储层沥青丰度自上部的珠海组、珠江组至深部的恩平组、文昌组逐渐增加。储层沥青在物性较好的粗粒砂岩中多为零星状出现,而在细粒的粉砂岩和泥岩中主要呈脉状分布而且含量明显增加。几乎所有的储层沥青均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各向异性,而且沥青反射率均小于2. 0%,表明高温热裂解不是储层沥青形成的主要原因。沥青抽提物的分子地球化学组成特征显示,白云凹陷储层沥青抽提物中缺乏25-降霍烷系列,色谱基线没有明显的"UCM"鼓包、单井地层埋藏史显示储层也未遭受大幅度的抬升剥蚀,因此储层沥青也非生物降解成因。结合地质背景和油气藏特征分析认为,白云凹陷储层沥青的成因为:恩平组-文昌组烃源岩早期生成的原油聚集成藏以后,深部主要遭受了后期天然气的气洗作用。不同层位烃源岩、储层热演化的时间差异是导致白云凹陷油气藏发生调整,并转变为轻质油、挥发油等特殊油藏类型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率
裂解
气洗
储层沥青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双杜松烷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
12
2
作者
卢晓林
石宁
+5 位作者
李美俊
张忠涛
付健
陈聪
赖洪飞
代金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0-568,共9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双杜松烷(W和T)含量丰富。基于35个原油样品系统的色谱—质谱(GC-MS)分析,对白云凹陷双杜松烷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研究。白云凹陷原油双杜松烷相对含量分布明显呈现“北高东低”的特点。双杜松烷相对...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双杜松烷(W和T)含量丰富。基于35个原油样品系统的色谱—质谱(GC-MS)分析,对白云凹陷双杜松烷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研究。白云凹陷原油双杜松烷相对含量分布明显呈现“北高东低”的特点。双杜松烷相对含量在成熟—高成熟原油中基本不随成熟度变化,也不受气洗作用的影响,而主要受油气来源的控制。双杜松烷相对含量与姥鲛烷/植烷(Pr/Ph)及三环萜烷(C19TT+C20TT)/C23TT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偏氧化及高陆源输入的环境有利于双杜松烷的富集。双杜松烷相对含量是指示生源、沉积环境及油源分析的良好指标。此外,双杜松烷T/W比值是有效的成熟度参数,适用于低—中等成熟度的原油和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杜松烷
沉积环境
有机质输入
成熟度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储层沥青成因及其对油藏调整改造的启示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美俊
张忠涛
陈聪
杨程宇
卢晓林
付健
代金慧
唐友军
机构
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3-14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158)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PRP/indep-2-1402)
文摘
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多个层系都发现了储层沥青。储层沥青丰度自上部的珠海组、珠江组至深部的恩平组、文昌组逐渐增加。储层沥青在物性较好的粗粒砂岩中多为零星状出现,而在细粒的粉砂岩和泥岩中主要呈脉状分布而且含量明显增加。几乎所有的储层沥青均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各向异性,而且沥青反射率均小于2. 0%,表明高温热裂解不是储层沥青形成的主要原因。沥青抽提物的分子地球化学组成特征显示,白云凹陷储层沥青抽提物中缺乏25-降霍烷系列,色谱基线没有明显的"UCM"鼓包、单井地层埋藏史显示储层也未遭受大幅度的抬升剥蚀,因此储层沥青也非生物降解成因。结合地质背景和油气藏特征分析认为,白云凹陷储层沥青的成因为:恩平组-文昌组烃源岩早期生成的原油聚集成藏以后,深部主要遭受了后期天然气的气洗作用。不同层位烃源岩、储层热演化的时间差异是导致白云凹陷油气藏发生调整,并转变为轻质油、挥发油等特殊油藏类型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反射率
裂解
气洗
储层沥青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Keywords
bitumen reflectance
cracking
gas washing
reservoir bitumen
Baiyun Sag
Peral River Mouth Basin
分类号
TE13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双杜松烷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
12
2
作者
卢晓林
石宁
李美俊
张忠涛
付健
陈聪
赖洪飞
代金慧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
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0-568,共9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26-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158)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PRP/open-1710)共同资助
文摘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双杜松烷(W和T)含量丰富。基于35个原油样品系统的色谱—质谱(GC-MS)分析,对白云凹陷双杜松烷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研究。白云凹陷原油双杜松烷相对含量分布明显呈现“北高东低”的特点。双杜松烷相对含量在成熟—高成熟原油中基本不随成熟度变化,也不受气洗作用的影响,而主要受油气来源的控制。双杜松烷相对含量与姥鲛烷/植烷(Pr/Ph)及三环萜烷(C19TT+C20TT)/C23TT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偏氧化及高陆源输入的环境有利于双杜松烷的富集。双杜松烷相对含量是指示生源、沉积环境及油源分析的良好指标。此外,双杜松烷T/W比值是有效的成熟度参数,适用于低—中等成熟度的原油和有机质。
关键词
双杜松烷
沉积环境
有机质输入
成熟度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Keywords
bicadinanes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rganic matter input
maturity
Baiyun Sag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分类号
TE122.1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储层沥青成因及其对油藏调整改造的启示
李美俊
张忠涛
陈聪
杨程宇
卢晓林
付健
代金慧
唐友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双杜松烷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
卢晓林
石宁
李美俊
张忠涛
付健
陈聪
赖洪飞
代金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