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苓益肝颗粒对肝硬化再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仪文静 梁瑞敏 刘改萍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9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芪苓益肝颗粒对肝硬化大鼠再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联合1.2%小牛血清蛋白(BSA)皮下注射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成模后分区、分组,其中部分模型继续予CCl4及BSA损伤肝脏,分别予芪苓益肝颗粒及复方鳖甲软... 目的:探讨芪苓益肝颗粒对肝硬化大鼠再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联合1.2%小牛血清蛋白(BSA)皮下注射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成模后分区、分组,其中部分模型继续予CCl4及BSA损伤肝脏,分别予芪苓益肝颗粒及复方鳖甲软肝片溶液灌胃,全部灌胃5周,于14周末麻醉杀检。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s-2,MMPS-2)、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C-Ⅳ)、肝脏病理等。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芪苓益肝颗粒能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TIMP-1、MMPS-2、Hyp表达(P=0.039,0.023,0.020),降低肝组织匀浆中PCⅢ、HA、LN、C-Ⅳ的含量(P<0.05);继续予损伤因素的肝硬化模型鼠检测指标均有上升趋势;芪苓益肝颗粒组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在各项指标检测中无显著差异。结论:芪苓益肝颗粒对肝硬化大鼠具有干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苓益肝颗粒 肝硬化 损伤因素
下载PDF
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肝脏储备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锦峰 梁瑞敏 仪文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找出中医证型与肝脏储备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标准的肝硬化患者,进行吲哚氰绿(ICG)清除试验检测、CTP分级、中医辨证分型。观察比较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找出中医证型与肝脏储备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标准的肝硬化患者,进行吲哚氰绿(ICG)清除试验检测、CTP分级、中医辨证分型。观察比较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ICG清除试验结果[血浆清除率(K)、15 min滞留率(R15)、肝脏有效血流量(EHBF)]及CTP分级情况。结果:不同中医证型的肝硬化患者中,肝郁气滞型与其他五型比较,K、R15、EHBF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瘀血阻络型与水湿内阻型比较K、R15、EHBF有统计学意义;瘀血阻络型与湿热内蕴型比较,R15与EHBF有统计学意义;瘀血阻络型与肝肾阴虚型比较R15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型与CTP分级具有相关性,肝气郁结型与其他五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与其他证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证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余证型之间比较有统计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与肝脏储备功能有相关性,中医分型能够反映临床证候趋势,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脏储备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规律性、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中医证型 肝脏储备功能 吲哚氰绿试验 CTP评分分级
下载PDF
芪苓益肝颗粒治疗正虚血瘀型肝硬化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梁瑞敏 张云瑞 +3 位作者 郭静 郭晓霞 胡娜 仪文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4期77-79,82,共4页
目的评估芪苓益肝颗粒对正虚血瘀型肝硬化预后因素及生存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肝硬化及中医正虚血瘀证诊断标准的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110例),两组分别给予一般护肝基础治疗,对照组依据辨证给予养肝健脾滋肾中药汤... 目的评估芪苓益肝颗粒对正虚血瘀型肝硬化预后因素及生存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肝硬化及中医正虚血瘀证诊断标准的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110例),两组分别给予一般护肝基础治疗,对照组依据辨证给予养肝健脾滋肾中药汤剂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服,治疗组在辨证治疗基础上加服芪苓益肝颗粒,以中药煎剂冲服每日2次,每次30 g。疗程为6个月。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Child-Pugh分级、中医证候积分和SF-36生存量表(包括90例健康人群)分值测定。结果疗程结束后Child-Pugh评分治疗组A、B、C级别所占比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侯积分治疗结束两组患者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分及各维度分值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治疗组SF-36总分和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日常精力、精神健康分值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治疗组的SF-36总分及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分值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般健康状况、日常精力、情感智能、精神健康方面分值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较治疗前分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治疗组Child-Pugh评分、SF-36分值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苓益肝颗粒临床治疗肝硬化正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肯定,通过影响和改善预后因素,可提高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苓益肝颗粒 正虚血瘀证 乙肝肝硬化 中医证候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慢性肝病诊断及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郭静 张锦峰 +2 位作者 仪文静 郭佳 梁瑞敏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在慢性肝病诊断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ICG试验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分析734例慢性肝病患者ICG清除试验与疾病进程相关性;计算出慢性肝病ICG试验各阶段可信区间诊断参考值;以肝硬化...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在慢性肝病诊断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ICG试验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分析734例慢性肝病患者ICG清除试验与疾病进程相关性;计算出慢性肝病ICG试验各阶段可信区间诊断参考值;以肝硬化诊断评估模型(Liver-cirrhosis Reckon Model,LRM)评估不同代偿功能的肝硬化病情。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肝衰竭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吲哚菁绿清除速率(ICG K)、肝血流量(ICG EHBF)与慢性肝病进展呈负相关,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 R15)与慢性肝病进展呈正相关;以数理公式处理试验所得数据建立动态评估肝硬化代偿状态具有临床意义。结论:ICG试验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不失为一种诊断和评估慢性肝病肝脏功能、肝储备功能状态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肝硬化诊断评估模型
下载PDF
吲哚氰绿试验联合CTP分级对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锦峰 梁瑞敏 +3 位作者 仪文静 郭佳 郭静 高景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9期99-101,共3页
探寻吲哚氰绿(ICG)试验与CTP分级两者之间在评价肝脏储备功能方面的相关性,尝试提出与肝硬化诊断相关的指标数据并建立数学模型。方法:利用脉冲式色素浓度图像分析仪(DDG)分别对30例健康志愿者及196例肝硬化患者行ICG排泄试验,测定ICG... 探寻吲哚氰绿(ICG)试验与CTP分级两者之间在评价肝脏储备功能方面的相关性,尝试提出与肝硬化诊断相关的指标数据并建立数学模型。方法:利用脉冲式色素浓度图像分析仪(DDG)分别对30例健康志愿者及196例肝硬化患者行ICG排泄试验,测定ICG血浆清除率(K)、15min滞留率(R15)和肝脏有效血流量(EHBF);并测定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腹部B超或CT、MRI检查,两名主治医师进行CTP评分分级。比较肝硬化患者的K、R15、EHBF与CTP分级及分值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与肝硬化诊断相关度最高的指标数据并建模。结果:正常人K:(0.227±0.046)/min、R15:(4.10±2.48)%、EHBF:(1.353±0.461)L/min;与CTP分级属A级的肝硬化患者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TP分值的升高,ICG试验指标中K、EHBF逐步降低,R15逐渐升高;B级、C级与A级比较,各指标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C级与B级比较,R15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P=1{1+e-(5.043-0.729RBC+2.057EHBF-33.558K)},该数学模型对肝硬化诊断的准确度为75.5%。结论:ICG试验联合CTP分级可以较为准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建立的数学模型对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其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吲哚氰绿试验 CTP分级 肝储备功能
下载PDF
芪苓益肝颗粒对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云瑞 仪文静 +1 位作者 梁瑞敏 刘改萍 《光明中医》 2013年第8期1580-1582,共3页
目的探讨芪苓益肝颗粒对肝硬化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每周一次以20%四氯化碳食用油溶液0.3ml/100g腹腔注射,同时皮下注射1.2%小牛血清蛋白石蜡溶液0.2ml/100g,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第10周起,将6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 目的探讨芪苓益肝颗粒对肝硬化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每周一次以20%四氯化碳食用油溶液0.3ml/100g腹腔注射,同时皮下注射1.2%小牛血清蛋白石蜡溶液0.2ml/100g,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第10周起,将6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复方鳖甲软肝片阳性对照组,芪苓益肝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模型对照组予蒸馏水2ml/100g/天灌胃;阳性对照组以复方鳖甲软肝片溶液0.1g/100g/天,芪苓益肝低剂量组以芪苓益肝颗粒0.1g/100g/天、中剂量组以芪苓益肝颗粒0.2g/100g/天、高剂量组以芪苓益肝颗粒0.4g/100g/天,各给药组均以溶液2ml/100g/天灌胃,共5周。14周杀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S-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羟脯氨酸(Hyp)、肝脏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芪苓益肝低剂量组MMPS-2、TIMP-1、Hyp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肝脏病理学改变显著。结论芪苓益肝颗粒对肝硬化大鼠治疗有逆转作用,其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纤维化沉积、促进纤维化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芪苓益肝颗粒 药效学 中医药疗法 大鼠
下载PDF
柴芩调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李怀长 姜楠 仪文静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75-377,共3页
目的:观察柴芩调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21例慢性乙肝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1例,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联合口服柴芩调肝胶囊;对照组60例,予常规保肝治疗,疗程12周,检测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 目的:观察柴芩调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21例慢性乙肝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1例,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联合口服柴芩调肝胶囊;对照组60例,予常规保肝治疗,疗程12周,检测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化指标ALT、AST、P-CⅢ及HA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芩调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在改善肝脏炎症损伤,延缓和逆转肝纤维化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芩调肝胶囊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